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试验在MS基本培养基上设0h15℃和16h25℃不添加生长调节剂,16h25℃添加多效唑(PP333)0.1mg/L,0.5mg/L和1.0mg/L共5个处理,研究各处理微型薯诱导及内源激素变化.结果表明:在低温黑暗(0h15℃)和培养基中添加PP333的高温长日(16h25℃)条件下,组培苗中赤霉素(GA3)质量分数在后期下降,能诱导微型薯形成;在16h25℃不添加生长调节剂的条件下,GA3质量分数较高,不能形成试管薯.在培养基中添加PP333可抑制组培苗GA3的合成,同时诱导试管薯形成,其微型薯数量和质量均优于0h15℃处理条件.对脱落酸(ABA)和茉莉酸(JA)的测定结果表明:无论试管薯形成与否,组培苗内ABA和JA的质量分数均随组培苗的生育进程呈上升趋势.因此,GA3下降是微型薯形成的必要条件,PP333可通过调节内源激素质量分数来逆转高温长日对块茎形成的抑制作用,ABA和JA与组培苗衰老的关系比与块茎形成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加工型马铃薯微型薯作为生产高质量脱毒原种用种薯,其休眠持续时间和发芽时间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探究加工型马铃薯微型薯种薯在不同贮藏温度下,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微型薯中内源激素含量与其休眠期的关系,可为加工型马铃薯微型薯种薯的高质量贮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微型薯在3种不同贮藏温度(4℃、10℃、20℃)下连续贮藏150 d,其内源赤霉素(GA3)、吲哚-3-乙酸(IAA)和脱落酸(ABA)的含量,分析不同贮藏时间和温度下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对微型薯休眠解除程度影响,并根据内源激素水平动态变化进行激素与休眠的相关性推导。【结果】在整个贮藏期(150 d)间,随着贮藏温度提高,两个品种夏波蒂和大西洋休眠解除时间显著缩短,在4℃贮藏150 d后,两个品种休眠均未完全解除,在10℃和20℃贮藏条件下,大西洋比夏波蒂休眠解除早15 d左右。在整个贮藏期(150 d)间,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和贮藏温度提高,GA3含量显著上升,在10℃贮藏150 d时,大西洋和夏波蒂中GA3含量分别是4℃贮藏条件下的1.7和1.9倍,在20℃贮藏150 d时,大西洋和夏波蒂中GA3含量分别是4℃贮藏条件下的1.9和2.0倍。IAA含量在贮藏后期(90—150 d)显著上升,在10℃贮藏150 d时,大西洋和夏波蒂中IAA含量分别是4℃贮藏条件下的1.5和1.2倍,在20℃贮藏150 d时,大西洋和夏波蒂中IAA含量分别是4℃贮藏条件下的1.9和1.5倍。ABA含量显著下降,在4℃贮藏150 d时,大西洋和夏波蒂中ABA含量是10℃贮藏条件下的7.2和6.4倍。在整个贮藏期(150 d)间,(GA3+IAA)/ABA比值显著提高。对(GA3+IAA)/ABA比值与种薯发芽率相关性分析表明,(GA3+IAA)/ABA比值与种薯发芽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根据(GA3+IAA)/ABA比值与种薯发芽率之间的线性关系推断出夏波蒂和大西洋休眠解除时,(GA3+IAA)/ABA临界阈值分别为52.02和48.49。当(GA3+IAA)/ABA比值超过临界阈值后,微型薯种薯的发芽率超过50%,休眠解除。【结论】微型薯中内源激素GA3、IAA和ABA含量动态平衡变化以及发芽率明显受贮藏时间和贮藏温度影响。通过对块茎内源激素比值和发芽率的相关性分析获得(GA3+IAA)/ABA临界阈值计算方法和范围,为加工型马铃薯种薯贮藏精准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控制贮藏期马铃薯发芽来提高种薯质量和节约贮藏成本.【方法】采用以‘大西洋和夏波蒂’2个品种的微型薯为材料,在4、10、20℃3种不同贮藏条件下贮藏120 d后,统计发芽率,测定块茎内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和生长素(IAA)含量.【结果】随着贮藏温度的降低,马铃薯发芽率显著下降,在4℃贮藏条件下,夏波蒂与大西洋的ABA含量分别为119ng/g和143ng/g,而在20℃和10℃贮藏条件下,检测不到ABA.GA3含量也随着贮藏温度的降低显著下降,在4℃贮藏条件下,‘夏波蒂’和‘大西洋’的GA3含量分别低于20℃贮藏条件下66%和58%;在4℃贮藏条件下,夏波蒂和大西洋IAA含量分别低于20℃贮藏条件下83%和86%;【结论】ABA是抑制马铃薯发芽的主要激素因素.在此基础上配制以ABA结合H2O2的抑芽剂,并使用该抑芽剂对大西洋和夏波蒂微型薯进行抑芽,测定施用抑芽剂后的內源激素含量.结果表明ABA∶H2O2(3%)∶C2H5OH(5%)=0.1g∶0.1L∶0.9L配比下施用的发芽率下降幅度最大,ABA含量最高,GA3和IAA含量最低,为良好的抑芽剂配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山药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主要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山药品种形态指标与5种内源激素的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山药生长发育的生理机制和指导山药的高产优质栽培奠定基础。【方法】以毕克齐山药和河北安平白山药7个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块茎为材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了脱落酸(ABA)、赤霉素(GA_3)、生长素(IAA)、茉莉酸(JA)、玉米素(ZR)等5种内源激素含量,并分析不同生长期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山药形态指标与内源激素的相关性。【结果】在两个山药品种块茎膨大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IAA和ABA含量总体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内源激素ZR和GA_3含量有变化,但比较稳定;内源激素JA含量,两个品种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河北安平白山药的JA含量与形态指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说明JA明显抑制了河北安平白山药块茎的周长增加、重量增加及伸长生长;内源激素IAA和JA在不同生长期的含量水平高低,两个品种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结论】内源激素ABA、GA_3、IAA可促进2个山药品种块茎生长发育,其中ABA、IAA对毕克齐山药块茎伸长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而内源激素ZR、JA可促进河北安平白山药的块茎形成及初期块茎周长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ABA和JA等激素参与葡萄对低温胁迫的应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抗寒性不同的2个葡萄品种(贝达和梅鹿辄)一年生枝条叶片为材料,研究不同温度(25℃、5℃、-15℃)下葡萄叶片中IAA、GA、iPA、ABA和JA几种内源激素含量及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常温条件下(25℃),抗寒性强的贝达叶片中ABA、JA和iPA含量均高于抗寒性弱的梅鹿辄,而IAA、GA含量则低于梅鹿辄;低温(5℃、-15℃)下,2个葡萄品种叶片中均出现ABA和JA的猝发,而IAA、GA、iPA则显示出先降低后有所升高的变化;其中ABA和JA分别与IAA和GA的比值随品种抗寒性的增强及温度的降低而显著增大,与品种抗寒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植物内源激素与马铃薯实生种子萌发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云南主栽马铃薯品种中甸红的实生种子为材料,分别于-80℃和室温下贮藏,采用实验室培养皿法测定种子发芽率,并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ELISA)测定种子内源激素IAA,ZR,GA,ABA,JA的含量。结果表明:常温贮藏条件下,种子发芽率随贮藏时间延长而不断提高,且半年后发芽率达到85%,而低温贮藏几乎不发芽;与低温贮藏相比,常温贮藏条件下,促进生长的激素(IAA、ZR和GA)的含量较高,而抑制生长的激素(JA和ABA)的含量较低。可见,种子的内源激素含量与种子发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茉莉酸(JA)生物合成抑制剂对马铃薯离体块茎形成和发育的影响,为揭示JA对马铃薯块茎发育的调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马铃薯试管苗诱导的匍匐茎为试验材料,外源添加不同浓度JA生物合成抑制剂水杨苷羟肟酸(SHAM),培养40 d后匍匐茎诱导形成离体块茎,分析匍匐茎结薯率以及块茎直径、鲜干质量、淀粉含量、葡萄糖含量、果糖含量、蔗糖含量和脂氧合酶(LOX)活性变化.【结果】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SHAM浓度增加,匍匐茎结薯率、块茎直径、鲜干重和LOX活性呈现逐渐下降趋势,淀粉含量先增加后降低,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均先降低后增加.当SHAM浓度达到2 400μmol/L时,匍匐茎不再膨大形成块茎,同时外源施加5μmol/L JA,仍无块茎形成.【结论】外源添加JA生物合成抑制剂会阻碍内源JA合成,不利于块茎形成,说明JA在马铃薯块茎形成和发育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薄皮甜瓜内源激素对夜间不同温度的应答及果实内源激素与果实发育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HPLC方法,测定果实膨大期不同夜温处理后薄皮甜瓜果实中内源激素的含量,分析不同夜温处理下内源激素含量与单果重增长率的相关关系。【结果】薄皮甜瓜果实中内源GA3和ZT含量均在果实膨大前期出现高峰,IAA在果实膨大后期出现高峰,ABA含量一直维持较低的水平。不同夜温处理后薄皮甜瓜果实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明显。与其它处理相比,夜温9℃处理后,果实内源GA3、ZT、IAA含量均明显降低,GA3/ABA、ZT/ABA明显减小,ABA含量在果实发育后期明显升高,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夜温18℃处理后果实内源GA3、GA3/ABA含量明显低于夜温15℃和12℃处理。在薄皮甜瓜整个夜温处理过程中,夜温15℃和12℃间的内源激素无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果实内源激素与果实膨大的关系表明,GA3/ABA与单果重增长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不适宜夜温下其二者直线相关的斜率较小,其中9℃最小。ZT/ABA与单果重增长率间,除夜温15℃和18℃达到显著正相关外,其它夜温处理均不显著。【结论】不同夜间温度对果实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不同,GA3和GA3/ABA可能与薄皮甜瓜果实生长具有一定的关系,同时还与其它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9.
田登  马露  杨芳 《西南农业学报》2023,(6):1157-1164
【目的】研究外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对马铃薯块茎创伤木栓化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为筛选影响马铃薯块茎愈合的内源激素,并深入研究马铃薯块茎创伤愈合中内源激素反应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试验以‘滇薯47’为试验材料,洗净并去除马铃薯块茎的表皮后,用打孔器和刀片将马铃薯块茎处理为直径约15 mm、厚度约5 mm的小圆片,重量为1 g左右。实验设置3个处理,CK处理:超纯水;硝普钠处理(Sodium nitroprusside, SNP):0.5 mmol/L SNP(NO供体);C-PTIO处理:1.3 mmol/L C-PTIO(NO清除剂),并放置于温度(23±1)℃,空气相对湿度85%,光照为0的培养箱中进行创伤愈合反应,测定创伤后不同时间块茎中与马铃薯块茎创伤愈合相关的内源激素含量。【结果】外源NO处理(SNP处理)引起创伤后马铃薯块茎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外源NO处理能促进创伤块茎中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乙烯前体1-氨基环丙烷-1-羧酸(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ACC)、水杨...  相似文献   

10.
内源生长物质在马铃薯试管块茎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鄂马铃薯1号(E1)及南中552(N552)在不同光照处理下试管苗的结薯情况及内源生长物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各诱导物质在整个培养期间变化较大,其中以块茎大量形成期增加最为明显。试验发现,内源GA3水平负相关于单株结薯数,但为匍匐茎伸长所必需,JA含量则与块茎形成呈正相关。而GA3与ABA及JA的比值皆显著负相关于单株结薯数。说明各生长物质为试管苗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而它们之间的平衡水平则可能调控着块茎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以云南栽培的3个马铃薯品种(合作88、大西洋以及转心乌)的脱毒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以及不同的外源激素(6-BA,CCC)对试管薯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以MS+8% 蔗糖为基本培养基,在全黑暗条件下,加入CCC比加入BA更有利于诱导结薯。大西洋最适宜的诱导试管苗结薯的培养组合为:CCC 300 mg/L + 20 ℃;合作88为:CCC 500 mg/L + 20 ℃;转心乌则为:CCC 300 mg/L + 25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冬种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规律,为提高冬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及推进广西冬种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冬种马铃薯主栽品种费乌瑞它和广西选育品种桂农薯1号为研究对象,观测其株高、茎粗、叶干重、茎干重、块茎数和块茎干重等6个关键生长指标的变化动态.[结果]两个参试冬种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指标呈规律变化,株高、茎粗、块茎数和块茎干重等4个指标均发生三段式的S形变化规律,叶干重和茎干重则呈倒U形变化规律;地上"源"器官(叶、茎)与地下"库"器官(块茎)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相关.[结论]可将冬种马铃薯生长发育阶段分为5个时期,即出苗期、现蕾期、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和块茎成熟期,生产上可依据不同生长时期的特点安排生产管理,使地上"源"器官和地下"库"器官相协调,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不同外源激素对花铃期棉花主茎叶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研究初花期(7月6日)、盛花期(7月17日)喷施不同浓度GA3(赤霉素)、BR(油菜素内酯)和6-BA(6苄基腺嘌呤)对棉花盛花期(7月17日)和盛铃期(7月31日)主茎功能叶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试验设GA3、BR和6-BA 3种激素处理,每种激素设2种浓度,即GA3(10和30 mg&#8226;L-1)、BR(0.01和0.1 mg&#8226;L-1)和6-BA(10和100 mg&#8226;L-1),以喷清水为对照。测定主茎功能叶内的可溶性糖、丙二醛、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内源激素含量,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和POD(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100 mg&#8226;L-1的6-BA能够显著提高盛花期主茎功能叶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SOD、POD活性,使MDA(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100 mg&#8226;L-1的6-BA和30 mg&#8226;L-1的GA3处理,使盛花期内源ZR(玉米素核苷)、GA3含量和ZR/ABA(脱落酸)、GA3/ABA、(ZR+GA3)/ABA值均显著高于对照。0.01 mg&#8226;L-1的 BR和10 mg&#8226;L-1的GA3处理,盛花期主茎功能叶生理活性也有所提高。100 mg&#8226;L-1的6-BA和30 mg&#8226;L-1的GA3处理也显著提高了棉花盛铃期主茎功能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GA3/ABA和GA3+ZR/ABA值,并使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叶面喷施100 mg&#8226;L-1的6-BA、30 mg&#8226;L-1的GA3能够显著提高棉花花铃期主茎功能叶的生理活性,为生产中采用生长促进类外源激素防止棉花过早衰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甘薯新品种万薯7号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索甘薯新品种万薯7号组培快繁技术。[方法]剪取万薯7号0.5~1.0cm长的单叶节段,接种到不同激素处理的MS固体培养基,在温度(27±1)℃,光周期16h/d,光强1500~2000lx条件下培养30d。[结果]添加生长素IAA或NAA对薯苗生长起促进作用,而细胞分裂素6-BA抑制生长,0.01-0.80mg/L的IAA或NAA与1.00mg/L的6.BA配合使用均抑制万薯7号组培苗生长。[结论]添加0.05mg/L的IAA或0.20mg/L的NAA的MS培养基,能显著增加万薯7号培养苗的叶片数和苗高,增殖系数达5倍以上,适用于万薯7号组培快繁。  相似文献   

15.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PK) cascades consist of a set of kinase types(MPKKKs,MPKKs,MPKs) to establish conserved signal-transducing modules mediating plant growth,development as well as responses to internal and external cues.In this study,the expression patterns of six MPKKK,two MPKK,and 11 MPK genes in wheat in responses to external treatments of phytohormones,including naphthylacetic acid(NAA),abscisic acid(ABA),6-benzyladenine(6-BA),gibberellin(GA_3),salisylic acid(SA),jasmonic acid(JA),and ethylene(ETH),were investigated.Exp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several of the MPK cascade genes are responses to the external phytohormone signaling.Of which,TaMPKKKA;3is induced by 6-BA and NAA while TaMPK4 repressed by ETH,GA_3,SA,and JA;TaMPKKKA,TaMPKKKA;3 and TaMPK1 are down-regulated by ETH and GA_3whereas TaMPK9 and TaMPK12 repressed by ETH and JA in addition that TaMPK12 also repressed by GA_3;TaMPK12;1 is down-regulated by ABA,GA_3 and SA while TaMPK17 repressed by all exogenous phytonormones examined.TaMPK4,a MPK type gene previously characterized to mediate tolerance to phosphate(Pi)deprivation,was functionally evaluated for its role in mediation of responses of plants to exogenous GA_3,ETH,SA,and JA.Results indicated that overexpression and antisense expression of TaMPK4 in tobacco dramatically modify the growth of seedlings upon treatments of GA_3,SA and JA,in which the overexpressors behaved deteriorated growth feature whereas the seedlings with antisense expression of TaMPK4 exhibited improved seedling phenotype.The growth behaviors in lines overexpressing or antisensely expressing TaMPK4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biomass and the corresponding hormone-associated parameters.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aMPK4 acts as a critical player in mediating the phytohormone signaling.Our findings have identified the phytohormone-responsive MPK cascade genes in wheat and provided a connection between the phytohormone-mediated responses and the MPK cascade pathways.  相似文献   

16.
任培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822-15823
[目的1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选792桑树品种在夏伐时进行处理,其叶片中激素含量的变化动态。[方法]设缩节胺200mg/L、天丰素200nqtg/L、清水3个处理,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选792桑树品种叶片中GA,、Z+ZR、IAA、ABA含量变化及影响。[结果]200mg/L天丰素在处理初期,即第3~10天,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叶片中GA3、Z+ZR、IAA/ABA的比值及含量,在处理的中后期,该处理使得叶片中Z+ZR、IAA/ABA的比值及含量均有所升高;200mg/L缩节胺在处理初期,抑制了叶片中GA、的含量,但第3~10天使得GA、含量又迅速升高,同时IAA/ABA的比值也明显较其他处理有所下降,而Z+ZR含量则无明显差异。[结论]不同温度、季节、桑树生长时期等环境条件,相同桑树品种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反应不同。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紫甘薯贮藏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规律,进一步选择最佳贮藏条件。以‘紫罗兰’甘薯为试验材料,设置7 ℃+75% RH(T1)、7 ℃+85% RH(T2)、7 ℃+95% RH(T3)、12 ℃+75% RH(T4)、12 ℃+85% RH(T5)、12 ℃+95% RH(T6)、16 ℃+75% RH(T7)、16 ℃+85% RH(T8)、16 ℃+95% RH(T9)共9个处理组合,研究不同处理的紫甘薯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和花青素含量差异,考察不同储藏条件对紫甘薯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贮藏过程中,紫甘薯含水量、淀粉含量和花青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不同温度和湿度处理比较发现,紫甘薯的含水量下降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随湿度增加而减慢;可溶性糖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随湿度增加而降低;淀粉含量的下降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减慢,随湿度增加而加快;花青素含量在12 ℃+85% RH条件下降较慢。综合考虑,12 ℃+85% RH是紫甘薯的最适贮藏条件, 研究为紫甘薯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环境信号对山桐子形成轮生枝的影响,以1年生山桐子苗木作为试验材料,研究温度与日长对山桐子顶侧芽萌发成枝的影响。设置3个温度和3个日长分别进行组合试验,共9组处理,同时以自然处理为对照,每10d观测1次顶芽萌发高生长过程中侧芽萌发成枝的时间、数量和生长量等指标。结果表明,25/15℃和30/20℃变温条件下,日长对山桐子顶芽萌发高生长过程影响差异不显著;25℃恒温条件下,12、16h日长时山桐子顶芽萌发高生长过程均呈断续高生长过程,而20h日长下却呈连续高生长过程,12h下高生长量最大,与16h差异达到显著水平。25/15℃变温条件下16、20h日长可以诱导侧芽萌发进行后发枝生长,日长越长分枝数越少,侧枝生长量越大;30/20℃变温条件下日长必须高达20h才会出现侧芽萌发成枝现象;25℃恒温条件下,3种日长处理的山桐子苗木均萌发成侧枝。郑州气候条件下,山桐子苗木顶芽萌发后生长至5-6月,芽内叶原基全部展开并进入新叶原基形成和缓慢展开期时,顶端优势转换为侧端优势,外界温度和日长等环境信号有利于诱导侧芽萌发成枝,而7-8月高温期日长又变短,很难再诱导侧芽萌发成枝,导致每年集中形成一轮后发枝,进而形成分层型树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