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化感现象广泛存在于植物界,植物之间的化感作用对生态系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但是有关化感作用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停留在主要化感物质的生物和化学鉴定方面,在化感作用的机理以及应用仍需要更进一步的探究。笔者综述了植物化感作用的定义,化感物质的种类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化感物质的作用机制,并介绍了化感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前景,展望了化感作用研究的范围和方向。  相似文献   

2.
植物转基因的非孟德尔遗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年的植物基因转化实践表明,外源基因在植物体内的遗传行为十分复杂。本文对转基因植物中外源基因的基本整合方式和遗传类型进行了介绍,并重点讨论了植物转基因的非孟德尔遗传现象及其影响因素,分别从受体植物的遗传背景、配子的存活能力、染色体异常、转基因沉默及转化时采用的方法和策略等方面对造成植物转基因发生非孟德尔遗传的可能原因进行了阐释。对转基因植物遗传规律,特别是非孟德尔遗传现象的研究和阐释,将为改进植物基因转化策略,提高转基因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植物关联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分析在人类和动植物遗传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新方法及其软件包不断涌现。为对其更好选择和应用,本文综述了关联分析的主要方法及其软件包。首先,介绍了群体结构对关联分析的影响;其次,重点介绍了单位点关联分析、多位点关联分析、上位性和多性状关联分析方法及其软件包;最后,展望了关联分析的发展动向。应当指出,基于群体结构和多基因整体背景控制的全基因组单标记快速扫描算法在目前的实际资料分析中应用较广泛,与其结果互补的是假阳性率较高的非参数方法。但是,今后的方法应当是以多位点模型、环境互作、上位性检验和多个相关性状联合分析为主。这为今后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提供了有益信息。  相似文献   

4.
水稻无融合生殖固定杂种优势育种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介绍了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的最新进展,两种固定杂种优势的育种方法及其应用,长花药野生稻分子遗传学研究初步进行简况,粳稻84-15兼性无融合生殖的特性和细胞胚胎学的珠心胚现象。  相似文献   

5.
正1前言本文重点介绍了我公司研制的HG-8型西红柿种子干燥机,包括适用范围、主要参数、设计要点、整机结构、工作原理、试验方法及试验效果。西红柿种子的干燥是西红柿种子加工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该工序安排在西红柿打碎—发酵—取种—浸药—甩干之后,此时种子水分高,种子表面易粘连,以往以自然晾晒的方式干燥,尽管在晾晒过程中频繁搅动种子,干燥后还有部分种子粘连、结块的现象,粘连种子处理困难,而且晾晒时间长,费时、费力,受天气因素制约,干  相似文献   

6.
微囊化制备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微囊化技术和常用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特别对在环境友好农药中的应用研究也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7.
对离体培养植物细胞(胡萝卜细胞和烟草细胞)的表面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表面细胞的表面上分布有颗粒和纤丝。颗粒的形态、大小及分布及各种各样,有些颗粒顶部凹陷成小坑。纤丝大多与颗粒相连,在有些细胞表面上纤丝交织成网络。对这些颗粒和纤丝的分泌活动及调节,以及颗粒和纤丝在细胞之间粘连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植物种质资源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植物种质资源的原理和优点,并对玻璃化法保存程序及其影响因素和关键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玻璃化法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小麦抗条锈病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静  陈静  吴瑜 《种子》2004,23(10):40-44
本文概述了小麦抗条锈病的遗传研究现状和抗病基因常用研究方法,着重介绍了抗条锈病基因标记定位和构建高密度遗传图的新进展,并对其在小麦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前景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种子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荣  陈君  陈士林 《种子》2008,27(12)
对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种子处理的不同方法及其主要作用进行了介绍,综述了近年来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种子处理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1.
地膜覆盖对春菠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覆盖广泛应用于多种园艺作物,但是尚未应用于菠菜春季栽培,笔者以杂交耐寒圆叶菠菜和‘美美’2个菠菜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地膜覆盖对春菠菜的影响,以探明地膜覆盖对春菠菜发芽、生长和产量、品质的影响,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对菠菜的发芽时间和早期生长的影响非常显著,发芽时间平均缩短了7天以上,菠菜生长早期的各项外形指标都明显增加。但是到了收获期,各项指标与对照的差异并不明显。适时揭膜有可能是有效发挥覆膜效果的关键措施。覆膜后杂交耐寒圆叶菠菜叶片的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提高,其他营养成分的含量在覆膜处理和对照之间差异不显著。地膜覆盖可以促进春菠菜生长发育并且提高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生物降解地膜对花生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探讨生物降解地膜的控温控水效应及对花生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进行了 4种全生物降解地膜、 普通地膜与不覆盖地膜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地膜覆盖均优于不覆膜处理。生物降解地膜 Q2降解速度过快, 其他生物降解地膜降解期适宜。生物降解地膜 Q3更利于花生的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形成, 效果优于普通地膜; Q4 与普通地膜相近, 效果略差于普通地膜; Q1、 Q2 2 种地膜效果差于普通地膜。生物降解地膜降解期适中, 能达到与普通地膜相似的保温保墒效果, 在提高叶绿素含量, 叶片净光合速率, 延缓叶片衰老方面优于普通地膜处理。Q3、 Q4 2种生物降解地膜能满足花生不同生育期对土壤温度、 水分的需要, 前期增温保水, 后期降温增渗, 促进光合作用, 并且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减轻对土壤性质的破坏, 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减少地膜投入和减轻地膜残留,本研究分析了国内农用地膜应用现状,归纳了地膜源头减量化技术可行路径。指出地膜覆盖具有“覆膜面积大、应用区域广、覆盖作物多”的特点,地膜残留具有“时限积累性、区域差异性、分布多态性”的特征。认为旧膜重复利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秸秆覆盖技术替代、保水剂施用、耕作栽培模式优化等5类技术在地膜减量投用方面具有一定可行性,但需进一步研究总结和配套完善。建议集成减量技术、减量产品和减量模式,构建综合配套应用体系是地膜源头减量化技术路径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不同覆膜处理对土壤水分温度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研究可降解地膜的农用特性以及对不同种可降解地膜进行择优,试验通过对比研究的方法,对一般大田条件下普通地膜,不同可降解地膜以及露地栽培条件下土壤的温度、水分以及产量性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生育前期,各地膜组均可以有效提高地下0~40 cm土壤水分含量,地下5~25 cm土壤温度,保温作用持续65天,其保水保温作用均表现为普通地膜与可降解地膜1差异不大,可降解地膜2次之,露地处理最差。普通地膜、可降解地膜1、可降解地膜2玉米增产率分别为19.5%,22.0%和13.1%,说明可降解地膜1和普通地膜对玉米产量影响显著且差异不大。由此可得,可降解地膜1代替普通地膜从事农业活动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探明在高寒冷凉区芸豆生长的水肥耦合效应,[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了施肥和覆膜垄沟种植对旱地芸豆耗水特征、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在底墒较好,降水丰富的年份,施肥和覆膜垄沟种植的产量与农户模式相比,均有显著提高,单株荚数是其产量提高的关键因素;高肥具有明显的增产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的覆膜垄沟种植可有效的减少土壤水分损耗,而显著的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结论]在高寒冷凉区,水分和养分都是作物生长的限制因子,在施肥和覆膜垄沟种植方式下,水肥互作效应显著,能够大大的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青海东部地区地膜覆盖条件下单施化肥对土壤固碳能力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实现该地区地膜覆盖种植方式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青海东部地区旱地玉米农田连续3年田间覆膜试验,研究地膜覆盖条件下单施化肥栽培模式对耕层(0~20 cm)土壤有机碳(SOC)、活性有机碳(LOC)、碳库管理指数(CMI)、可提取腐殖质碳(CHE)、胡敏酸碳(CHA)和富里酸碳(CFA)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条件下单施化肥栽培模式的SOCLOCCMI均小于露地对照;CHECHACFA均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有所增加,但其增加程度总体上均小于露地对照。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至2020年地膜覆盖土壤LOC/SOC值比试验开始前降低了4.97%,而露地对照则升高了1.11%;同时地膜覆盖有机碳氧化稳定系数(KOS)均高于露地对照;土壤CHA/CFA值和PQ值均大于露地对照。单施化肥条件下连续地膜覆盖栽培模式使土壤固碳能力有所下降,土壤有机碳趋于稳定而不利于被生物利用;使土壤肥力下降,土壤质量向不良方向发展,长期以往可能会对该地区作物产量的稳定性和持续生产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生物可降解地膜对马铃薯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研究旱作条件下生物降解地膜对马铃薯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紫花白’作为试验材料,设置裸地(CK)、聚乙烯塑料地膜、生物可降解A膜、玉米秸秆、生物可降解B膜5种覆盖材料来研究生物可降解地膜对马铃薯耕层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裸地(CK)相比,聚乙烯塑料地膜、生物可降解A膜、玉米秸秆、生物可降解B膜4种覆盖材料处理下耕层土壤(0~ 25 cm)日平均温度提高2.02、1.67、1.40、1.47℃;各覆盖材料均可提高土壤含水量,聚乙烯塑料地膜、生物可降解A膜、玉米秸秆、生物可降解B膜覆盖耕层土壤(0~25 cm)平均含水量提高3.12%、2.00%、1.92%、2.48%;各覆盖材料较对照马铃薯块茎产量增加6.25%、21.18%、17.07%、31.71%。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可以提高土层的温度、土壤含水率以及马铃薯产量,在不同覆盖方式中,生物可降解B膜覆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张芳  马瑛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6):92-96
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新疆棉农种植棉花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为规范棉农行为,提高农资利用率,控制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棉农的年龄、家庭人口总数、化肥农药地膜使用量、是否参与技术指导培训、棉农对治理农业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国家对有机肥及生物农药给予足够补贴时棉农是否会采用等因素。建议措施有建立健全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大对棉农的教育与宣传力度,加大地膜回收力度,加大农业补贴力度鼓励棉农利用生物资源,有利于优化棉农生产行为,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建设环境友好型农业。  相似文献   

19.
在陇东旱塬区正常的土壤环境和气候背景下,测定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覆盖化学除草地膜对后茬亚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覆盖化学除草地膜,其后茬亚麻的出苗率、密度(幼苗期至成熟期)、株高(枞形期至成熟期)、根部干重(枞形期至始花期)、地上部干重(枞形期至始花期)、果粒数、千粒重和产量较覆盖普通白色地膜处理分别降低2.21%、3.39%~3.67%、0.04~2.05cm、0.00~6.33mg/株、8.33~84.67mg/株、0.55粒/果、0.06g和2.66%,有效分茎数、蒴果数则较覆盖白色地膜处理分别增加0.04个/株和0.69果/株。但除地上部在始花期的干重在2种地膜处理间有显著差异外,其他各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均在2种地膜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综合看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覆盖化学除草地膜对后茬亚麻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均有一定的影响,但其效应多较弱,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当茬口安排趋紧时,对于覆盖了化学除草地膜的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其后茬可安排种植亚麻。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麻地膜覆盖在设施大棚内对樱桃番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浙樱粉1号’为实验材料,设置3个处理:麻地膜覆盖、塑料地膜覆盖及对照(不覆盖),比较了不同覆盖措施对‘浙樱粉1号’株高、茎粗、单株鲜重、结果数量及樱桃番茄鲜果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施大棚内采用麻地膜覆盖增加了‘浙樱粉1号’株高、茎粗、结果数量及樱桃番茄鲜果重。麻地膜覆盖对设施大棚内种植的樱桃番茄有增产作用,麻地膜的推广应用可以减少塑料地膜对环境污染,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