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述桂北高寒山区三江侗族自治县中稻再生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历程,并着重探讨了对头季稻杂优组合的选择、播种时间与育秧方式、栽植密度、收割时间与留桩高度、GA3促芽保穗、头季稻和再生稻的肥水管理及病虫防治等7项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头季稻机收技术是水稻一季+再生技术体系中重要的一环。本文从头季稻机收的意义、头季稻机收与手割效益分析、头季稻机收技术等方面对头季稻机收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3.
超级稻中浙优1号蓄留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超级稻中浙优1号蓄留再生稻获得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品种中浙优1号为研究材料,研究头季稻收割成熟度、收割后留桩时间和定桩高度3个因子对再生稻苗情、有效穗、结实粒数、千粒重和实际产量等的影响。[结果]头季稻在80%、85%成熟度时收割再生稻产量最高;头季稻收割后,留桩时间越短产量越高;定桩高度为10 cm时产量最高,其次是15、20、5 cm。[结论]中浙优1号蓄留再生稻时要掌握好头季稻收割成熟度、留桩时间和定桩高度,才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4.
头季稻与再生稻的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个水稻品种(组合)头季稻与再生稻的碾米品质、蒸煮品质、外观品质及营养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精米粒形(长宽比)头季稻与再生稻无多大变化外,糙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头季稻均高于再生稻,而糊化温度的碱消值则低于再生稻;头季稻与再生稻的精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及蛋白质含量品种(组合)间存在明显差异,但大多数品种(组合)再生稻的精米率、整精米率比头季稻高,而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则比头季稻低;总体评价是再生稻的米质比头季稻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头季稻植株性状与头季稻收割前再生芽活芽率、再生稻最高苗母茎出苗率的关系。[方法]以18个近年通过审定的杂交中稻组合为试验材料,通过相关指标的测定和数据的统计分析,对头季稻植株性状与头季稻收割前再生芽活芽率、再生稻最高苗母茎出苗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头季稻株高偏矮和收割指数偏低是头季稻成熟期再生芽活芽率较高组合的重要特征;降低株高和提高头季稻成穗率有利于再生芽出苗。[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水稻强再生力品种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农技服务》2016,(2):35-37
头季稻的收获时间对中稻产量、再生稻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产生重要影响。头季稻10成熟至10成熟后3天收获,对增加中稻产量和有效增加再生稻单位面积总苗数、有效穗、实粒数和产量作用十分显著,比生产中普遍采用头季稻8、9成熟收获蓄留再生稻的中稻增产2.29%—5.41%,再生稻增产5.30%—25.10%。  相似文献   

7.
对同期抽穗的再生稻与主季稻源库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库特性方面:再生稻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显著少于主季稻;再生稻的每穗粒数仅相当于主季稻的1/3-1/2。源特性方面:主季稻的LAI为再生稻的6-7倍;再生稻光合速率较主季稻高。流特性方面:再生稻成熟期单株总干重为主季稻的25%-35%;无论是主季稻还是再生稻,超级杂交稻组合的茎鞘物质输出率均高于对照汕优63;主季稻及再生稻的茎鞘物质输出率与成熟期单株总干重呈正相关。源库关系方面:再生稻的粒叶比是主季稻的2-3倍;主季稻属增库增产型,而再生稻属源库互作型,且增源增产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以19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中芽肥对杂交中稻两再生力的作用与头季稻品种间着粒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头季稻品种间着粒数与其单位疑花的绿叶面积占有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头季稻品种着粒数越多,其光合产物满足头季稻高产的养分需要后剩余量越少;头季稻着粒数较高的品种蓄再生稻,要求促芽肥施用时期提旱,施用量也更高。  相似文献   

9.
适宜的再生稻生产技术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兼顾头季稻+再生稻综合产量的再生稻关键技术研究,可为再生稻生产提供技术理论和实践指导.2018年在江西省南昌县以深两优5814为试验水稻品种,头季稻在历年早稻普遍播种期的基础上,另外提前10 d和推后10 d共分3期播种.各播期头季稻移栽至大田后采取相同的田间生产管理,在头季稻生长过程中按照农业气象观测规范观测头季稻的发育期.不同播期头季稻成熟时分别在八成熟、九成熟、十成熟,且每一个成熟度下又分别选取20、40、60 cm的留桩高度收割.对不同播期、不同成熟度收割的头季稻取样考种、实地测产,并进行产量结构和发育期分析.不同收割处理后的头季稻萌发成再生稻,采取相同的田间生产管理,并按照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对再生稻进行生育期观测,再生稻成熟后收割,分别取样考种及测产,并对再生稻进行产量结构和发育期分析.结果表明,播种移栽早的头季稻的发育期普遍较早,且比相邻迟播头季稻达到相同成熟度的日期早3~5 d.头季稻千粒质量(y)与全生育期(x)存在一元线性关系,y=0.1777x+7.1181(r2=0.6246),适当延长生育期增加成熟度对头季稻的产量有利.在20~60 cm的留桩高度范围内,再生稻的生育期随着留桩高度的降低而推迟.不同播期的再生稻,在穗粒数、穗结实粒数、千粒质量、实收产量和秕谷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虽第1播期再生稻的结实率较高,但在有效茎数方面,第3播期显著比第1、第2播期高,导致第3播期理论产量显著比第1、第2播期大.八成熟收割头季稻的再生稻在穗粒数、穗结实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理论产量和实收产量方面均比九成熟、十成熟收割头季稻的再生稻高.头季稻收割时留桩高度40 cm对再生稻产量形成比较适宜.从全年产量而言,头季稻选择任一播期均可.头季稻八成熟度收割全年水稻产量较高,且八成熟度收割头季稻的再生稻单产明显高于九成熟度、十成熟度收割头季稻的再生稻单产.生育期长有利于千粒质量的增加,播期早、十成熟度的头季稻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头季稻八成熟、40 cm留桩高度收割对再生稻适宜.综合考虑头季稻+再生稻的产量及效益,以及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早稻的种植习惯,南昌县再生稻生产的关键技术措施为头季稻3月底播种,头季稻在八成熟、留40 cm稻桩收割.  相似文献   

10.
以19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促芽肥对杂交中稻再生力的作用与头季稻品种间着粒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头季稻品种间着粒数与其单位颖花的绿叶面积占有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头季稻品种着粒数越多,其光合产物满足头季稻高产的养分需要后剩余量越少;头季稻着粒数较高的品种蓄留再生稻,要求促芽肥施用时期提早,施用量也更高。  相似文献   

11.
以19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促芽肥对杂交中稻再生力的作用与头季稻品种间着粒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头季稻品种间着粒数与其单位颖花的绿叶面积占有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头季稻品种着粒数越多,其光合产物满足头季稻高产的养分需要后剩余量越少;头季稻着粒数较高的品种蓄留再生稻,要求促芽肥施用时期提早,施用量也更高.  相似文献   

12.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选用良种与合理布局、头季稻栽培管理、适时施好促芽肥、适时收割头季稻与保留适当稻桩高度、再生稻生育期间管理等方面总结了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水稻再生力与头季稻体内营养元素含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0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其再生力与头季稻体内营养元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头季稻齐穗后18d体内营养元素含量与再生力的相关性较弱;头季稻收割时体内N和P含量与再生力呈显著正相关,K,Mg及Fe,Mn,Cu,B等元素含量与再生力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因此,在头季稻收割前12d左右施1次促芽肥和头季稻收割后5d左右施1次保芽肥是必要的,P肥1次性作底肥施用,K肥可采用头季稻所需头季施,再生稻所需再生季施的方法;在头季稻生育后期应尽量避免施用Mg及Fe,Mn,Cu,B,Zn等微量元素肥料,以免影响水稻再生力.  相似文献   

14.
杂交中稻品种间着粒数与再生力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5~1996年以19个籼型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品种间头季稻着粒数与再生力关系。结果表明,头季稻品种间着粒数与其再生力呈极显著负相关;其机理在于:头季稻品种间着粒数与粒叶比呈极显著正相关,即头季稻着粒数少,单位颖花绿叶面积占有量大,可减少茎鞘中先期贮藏的光合产物向穗部的输入量,使头季稻收割时母茎鞘有较多剩余光合产物,为再生芽生长提供重要的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南陵县双季稻高产创建集成配套栽培技术,包括选择良种、培育壮秧、起秧与抛秧、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南陵县双季稻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准两优608主季稻不同收获期对主季稻及再生稻产量的影响,2016年在怀宁县茶岭镇万福大畈进行了相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主季稻不同收获期对主季稻的产量影响不明显;再生稻的产量随主季稻收获期的提前而增加,从而得出怀宁县再生稻的主季稻最佳收获期在8月15—19日。  相似文献   

17.
刘歆  朱容  朱波  杨梅  刘章勇 《南方农业学报》2019,50(12):2688-2694
[目的]明确水稻再生力及产量与头季稻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为强再生力水稻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47份水稻核心种质为材料,在海南陵水和湖北荆州进行2年大田试验,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水稻再生力及产量与头季稻9个相关农艺性状的相关性,明确影响水稻再生力强弱和产量高低的关键因素.[结果]247份水稻种质在不同环境下的分蘖力和再生力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下同),但再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水稻再生力与头季稻分蘖力、有效穗数、株高、穗长和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每穗颖花数和每穗实粒数呈显著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及通径分析结果均表明,头季稻有效穗数对再生力直接作用最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头季稻产量和再生季产量与头季稻有效穗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水稻再生率的遗传效应在不同环境下相对稳定,影响水稻再生力强弱与再生稻产量的关键性状为头季稻有效穗数.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再生稻品种准两优608的主季稻绿色环保、简便高效施肥方法,2016年进行了缓释肥搭配施用不同种类肥料对准两优608主季稻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一次性基施缓释肥的主季稻产量最高,物化、人工成本减少,值得在再生稻的主季稻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以4个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GD1S、N9S和海3S)为供试材料,研究在自然条件下再生稻与头季稻的育性差异及其与光温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头季稻相比,光温敏核不育系再生稻的不育期明显缩短,育性大幅度提高,各不育系间的再生稻育性恢复程度存在差异;在同一不育系中,创伤性(割蔸、拔穗)再生稻与生理性再生稻的育性变化差异不明显;再生稻的可育花粉率与光温因子多数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其光温敏感性较头季稻增强;再生稻育性比头季稻提高的原因与其育性转换起点温度提高有关,4个不育系再生稻的育性转换起点温度比头季稻平均高2.8 ℃。  相似文献   

20.
再生稻产量形成特点与关键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发展再生稻是充分利用秋季光热资源,提高稻田产出效益的一条重要途经。根据已报道资料,结合笔者20余年的研究结果,综述了再生稻产量形成特点及关键调控技术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1)头季稻中上部节的再生穗抽穗期比下部抽穗早、着生叶片数少、出叶速度快、生育期短、穗子小、成穗率和结实率较高。头季稻抽穗后光合物质主要供给穗部籽粒灌浆结实,分配给再生芽生长利用的光合物质极少,是齐穗后大量再生芽开始死亡的机理所在;改善头季稻抽穗期间植株行间的光照条件对再生芽生长的促进作用,必须在一定光合物质供给基础上才能显现。头季稻齐穗后品种间再生力取决于头季稻的叶粒比,强再生力品种头季稻单位颖花的绿叶面积占有量较大,其光合产物满足头季稻高产之后剩余量较多,对再生稻高产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杂交组合间再生力与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2)水稻品种再生力可分为4级,头季稻及再生稻两季高产品种的库源特征:穗粒数160-190粒、叶粒重比0.0737-0.0827 cm2·mg-1、有效穗232.12-249.40万/hm2、结实率81.54%-85.74%、千粒重28.58-30.07 g、单穗重4.13-4.43 g。(3)促芽肥提高再生力的作用,是通过施氮延缓了头季稻生长后期绿叶衰老速度,提高母茎叶片全氮含量及其净光合速率,增加叶片当时的光合产物向头季稻穗部输入比例,减少先期贮藏于母茎鞘中光合产物向穗部输入量,相对地提高了母茎鞘干物重而增强再生力。促芽肥对再生稻的作用效果在品种间的表现不尽相同,头季稻穗粒数较多的大穗型品种要提早施用促芽肥并增加施用量,才能获得较高的再生稻产量。利用杂交中稻齐穗期剑叶叶绿素计读数(SPAD值)可预测再生稻促芽肥高效施用量;通过防治纹枯病保护头季稻基部叶片和适度烤田提高根系活力,是再生稻高产的重要保证;头季稻收获期的成熟度与再生力呈极显著正相关,以头季稻完熟期再生芽开始破鞘现青时收割头季稻为宜,留桩高度以保留倒2节并高出5-7 cm处割苗即可。(4)针对目前再生稻生产上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即再生稻开花期的低温危害、再生稻大面积产量不平衡和机械收获头季稻对再生稻生产的不利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解决途经。(5)提出再生稻理论与技术的研究重点,包括“生态与农艺措施对头季稻后期冠层性状与再生芽生长的多因素互作机制”、“头季稻收割后再生芽停滞于母茎鞘中的原因及其调控途径”、“提高再生稻氮肥利用效率的技术途径”和“适应机械插秧与机械收割的杂交水稻-再生稻配套技术”4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