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 在禽病诊断中 ,我们常见      腺胃出血的病理变化 ,一些其他      疾病也可能出现类似的病变 ,在鉴别诊断上有较大的困难 ,请贵刊专家解释。(金柿花 玉林 )答 你提的问题很好。在很多传染与非传染病中 ,都有可能引起腺胃病变 ,现归纳如下。新城疫 :腺胃乳头出血 ,或腺胃弥漫性出血。传染性法氏囊 :腺胃与肌胃结合部出血。螺旋体病 :腺胃与肌胃结合部线状出血。传染性贫血 :腺胃粘膜粗糙 ,粘膜上有红色渗出物或出血。禽传染性脑脊炎 :浆膜上可见乳白色的小病灶。呼肠孤病毒感染 :腺胃壁增厚。马立克氏病、网状内皮增生症 …  相似文献   

2.
家禽肌胃角质膜炎也称营养性肌胃炎,特征为肌胃角质膜和腺胃黏膜呈现溃疡以至坏死,角质膜与其下的组织分离。健禽角质膜的自然摩伤可白行恢复,病禽则无此能力,罹病部位可被各种微生物侵入,引起角质膜坏死的加剧,甚至波及到肌胃的肌肉组织。  相似文献   

3.
腺胃炎及肌胃糜烂是一种以鸡生长不良、消瘦、整齐度差,腺胃肿大如乳白色球状,腺胃黏膜溃疡、脱落、肌胃糜烂为主要特征的禽病,发病鸡群病死率可达30%~50%,并且病程长,死淘率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腺胃炎及肌胃糜烂是一种以鸡生长不良、消瘦、整齐度差,腺胃肿大如乳白色球状,腺胃黏膜溃疡、脱落、肌胃糜烂为主要特征的禽病,发病鸡群病死率可达30%~50%,并且病程长,死淘率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肌胃炎又被称做肌胃糜烂和肌胃角质膜炎,是仔鸡的一种常见消化道疾病,可发生于不同藏鸡品种的肉鸡和蛋鸡,肉鸡的发病率较高,但地区之间表现症状差异较大。特征是肌胃角质膜和腺胃黏膜呈现溃疡以至坏死,角质膜与其下的组织分离。健禽角质膜的自然磨伤可自行恢复,病禽则无此能力。  相似文献   

6.
鸡肌胃糜烂病(CGE)又称肌胃腐蚀病、黑色呕吐病,是由于喂饲劣质鱼粉或饲料中鱼粉搅拌不均,用量过大而诱发的疾病。主要发生于2-8周龄的肉用仔鸡。临床特点为肌胃类角质膜被腐蚀,肌胃粘膜出血、糜烂、溃疡,甚至肌胃穿孔,腺胃肿大、变红,胃壁变厚。腺胃乳头明...  相似文献   

7.
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变型疾病,主要病变发生在腺胃;鸡的念珠菌病又称鹅口疮、霉菌性口炎,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一种霉菌性传染病。今年 9月份,我站禽病咨询门诊接待了一起以口腔、食道、嗉囊粘膜表面覆盖一层灰白色绒毛样伪膜,腺胃肿大如球状,腺胃壁增厚,腺胃粘膜出血、溃疡为主要病变的病死鸡。经诊断为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与白色念珠菌病混合感染,现将诊断与治疗等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发病情况   1999年 8月 19日,哈尔滨市太平镇聂某从本市呼兰县购进 AA肉仔鸡 2 000只,在 8日龄…  相似文献   

8.
家禽肌胃糜烂是近年来普遍引起重视的一种疾病,是禽的一种与哺乳动物和人的胃肠溃疡出血相类似的非传染性疾病。主要发生于肉用仔鸡和5月龄以下的蛋用鸡,呈散发性发生,成年鸡往往零散单个发生。临床特征为病鸡呕吐黑色物,肌胃角质膜糜烂溃疡。 一、肌胃糜烂的原因:引起肌胃糜烂的原因是饲料中鱼粉质量低劣或数量过多。鱼粉中一般都含有一  相似文献   

9.
<正>肌胃炎又被称做肌胃糜烂和肌胃角质膜炎,是仔鸡的一种常见消化道疾病,可发生于不同藏鸡品种的肉鸡和蛋鸡,肉鸡的发病率较高,但地区之间表现症状差异较大。特征是肌胃角质膜和腺胃黏膜呈现溃疡以至坏死,角质膜与其下的组织分离。健禽角质膜的自然磨伤可自行恢复,病禽则无此能力。1临床症状多数发病于3~5日龄,发病率为10%~20%。病鸡羽毛松乱,精神沉郁,厌食,倒提时口中流出黑色  相似文献   

10.
鸡肌胃糜烂症在世界上许多地方的肉鸡群中呈散发性发生,病鸡体重减轻,饲料报酬低,易使其他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其病变发生于肌胃和腺胃的里层,病变可从轻度的组织表面糜烂到严重的溃疡,甚者可导致胃壁穿孔并引起内出血及腹膜炎而死亡。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来,肉鸡的腺胃炎频频发生,成为影响本时期肉鸡养殖的一个重要疾病,笔者在此谈一下有关腺胃炎的防治问题。1发病情况肉鸡的腺肌胃炎是一种以家禽生长不良、消瘦、整齐度差,过料等外观症状,腺胃肿大,或腺胃乳头扁平甚至消失,腺胃黏膜出血溃疡、脱落、肌胃内金和肌胃粘膜面火山口样溃疡、肌胃糜烂为主要特征的流行病。该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不尽相同,病原说法不一。自1978年在荷兰首次被报道外,世界各地均有此病发  相似文献   

12.
国外所报道的传染性腺胃炎(TVP),是指与肉鸡腺病毒引发的肌胃糜烂症类似,但又与Ⅰ、Ⅱ、Ⅲ群腺病毒均无交叉保护的腺病毒引起,且病变仅局限于腺胃炎的疫病.我国所谓的腺胃炎,是指造成家禽生长不良、消瘦、整齐度差,临床呈现挑食、过料等外观症状;腺胃肿大或腺胃乳头扁平甚至消失,腺胃黏膜出血溃疡、脱落、肌胃角质层开裂或呈火山口样溃疡、糜烂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疫病的统称.它并不是单一的病,在《禽病学》第十二版中没有再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疫病来介绍(第十一版《禽病学》曾列在其他病毒性感染章节中的“病毒性腺胃炎”),而是具有相似临床症状和主要解剖变化的多个疫病归类起来的症候群(英文为Syndrome,又称为综合征).  相似文献   

13.
鸡腺胃炎性肿大、腺胃出血溃疡主要危害10~30d的蛋雏鸡和肉仔鸡.临床主要表现为生长慢,采食量低,精神沉郁,重症的消瘦死亡.直接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应加强诊断和治疗. 1 临床症状 病鸡初表现为精神沉郁,缩头闭目、呆立、羽毛松乱或翅膀下垂,采食量饮水急剧下降,机体逐渐消瘦,后期大群鸡采食量大幅度下降,部分鸡开始咳嗽、甩头、张口呼吸、体重下降,排出黄色或绿色的稀便,如果继发其它疾病症状不尽相同.剖检症状可见病鸡腺胃肿大质地变硬,严重的如球状甚至明显大于肌胃,呈乳白色.剖开腺胃壁增厚,有的乳头出血、水肿,后期大面积溃疡、肌胃萎缩.胸腺、法氏囊严重萎缩,十二指肠粘膜脱离,空肠直肠泄殖腔有不同程度的出血.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腺胃炎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鸡腺胃综合征,主要以鸡的生长缓慢或阻滞、腺胃肿大充血、腺胃乳头出血、溃疡甚至糜烂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鸡传染性腺胃炎的病原较复杂,可能主要有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冠状病毒、鸡痘病毒及霉菌毒素等构成。一般认为该病的发生由病毒、霉菌及细菌等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由于病因尚无定论,加之该病防制困难,给养禽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文章就鸡传染性腺胃炎几个主要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和叙述。  相似文献   

15.
1雏鸡肌胃溃疡病 雏鸡肌胃溃疡病也叫肌胃糜烂病,是由劣质鱼粉中含有肌胃糜烂素而引起的一种疾病。这种有毒物质可能是游离的组氨酸和组织胺,在加热时与鱼粉中的蛋白质发生反应而形成的。本病的特症为病鸡吐黑色物,肌胃角质膜糜烂、溃疡。  相似文献   

16.
禽念珠菌病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以口腔、嗉囊和腺胃发生溃疡性病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真菌性疾病。1996年12月某鸡场雏鸡发生肾病变型念珠菌病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及症状 我市某校办养鸡场,从外地购入3600只艾维茵肉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出肉鸡患传染性腺胃炎时诱发肌胃炎的发病机理,本试验通过对发病肉鸡腺胃、肌胃组织形态学的观察,酸度对肌胃类角质膜重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肉鸡患传染性腺胃炎时,腺胃固有层复管泡状腺的腺上皮细胞以立方形为主,使腺胃分泌胃酸功能增强,引起胃液中酸度增高,加速了肌胃类角质膜的溶解;肌胃腺导管中的黏液凝固,堵塞导管,使肌胃腺分泌物不能及时运转到肌胃黏膜表面,同时,肌胃腺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出现核裂解、核浓缩、核溶解,使肌胃腺上皮细胞的分泌功能降低,减少了黏液的分泌量,引起肌胃类角质膜生成障碍。在肌胃类角质膜溶解增快、形成障碍的情况下,引起肌胃类角质膜溃疡、糜烂,严重的引起肌胃上皮溃疡,甚至肌胃穿孔。  相似文献   

18.
<正>禽白色念珠菌病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一种禽类上消化道真菌性传染病,特征是在口腔、咽喉、食道、嗦囊和腺胃等消化道黏膜上形成乳白色斑片(假膜)并导致黏膜发炎,引起溃疡或鳞屑状病变。白色念珠菌可以感染人,引起皮肤、黏膜、内脏及中枢神经念珠菌病。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无效。1临床症状禽白色念珠菌病多发生于6周龄以内的幼禽,死亡  相似文献   

19.
鸡肌胃糜烂病又称“黑色呕吐病”,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鸡的肌胃角质膜糜烂、溃疡的一种消化道疾病,主要发生在肉仔鸡,其次蛋鸡和鸭,发病龄期多为2~10周龄。1发病情况某养殖户共养了2000只肉鸡,在15日龄时鸡群出现异常,整群鸡表现精神倦怠,采食量明显减少,有的倒提时口中流出黑褐色黏液,死亡5只。剖检病死鸡发现,鸡的腺胃增大,有黑色黏液,肌胃增大,内容物黑褐色,2只出现肌胃糜烂。根据以上情况,初步诊断为鸡肌胃糜烂病,并进行了及时治疗,5天后状况得到了好转。2发病原因主要原因是饲料中的鱼粉质量低劣或用量过大。鱼粉中含有肌胃糜烂素,…  相似文献   

20.
禽念珠菌病又称霉菌性口炎、白色念珠菌病,俗称鹅口疮,其特征是在上消化道黏膜发生白色假膜和溃疡。本病的病原是一种类酵母状的真菌,称为白色念珠菌(Monilia albicam)。在培养基上菌落呈白色金属光泽。菌体小而椭圆,能够长芽,伸长而形成假菌丝。革兰氏染色阳性,但着色不甚均匀。病鸡的粪便中含有多量病菌,在病鸡的嗉囊、腺胃、肌胃、胆囊以及肠内都能分离出病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