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探讨利用米老排现有林分开展优树材性兼优再选择及改建母树林的主要经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22年生精选12个优树平均树高、胸径、冠幅、单株材积、木材基本密度分别为22.1m、26.1cm、6.7m、0.5711m~3、0.4996g·cm~(-3),比优势木提高19.4%、41.3%、15.5%、112.5%、1.4%。以数量、结实和形质为指标进行林木分级疏伐,以母树为中心,保留I、Ⅱ级林木,淘汰Ⅲ级林木,可构建理想的母树群体结构。经去劣疏伐后现林分郁闭度在0.4~0.5,保留密度900株·hm~(-2),平均单株材积、树高、胸径分别为0.3018m~3、19.0m、19.5cm,与原林分相比提高83.1%、33.8%、23.4%。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优质速生杉木无性系选育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种源、林分和个体选择的基础上,选育出一批杉木无性系,通过13 a的测定表明,各无性系间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无性系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长度差异极显著,且具有较大的广义遗传力.根据杉木无性系培育目标,选择出一批生长、材性兼优的杉木无性系以供生产上应用.12年生入选杉木无性系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长分别为16.8 cm、11.0 m、0.133 1 m3、0.319 3 g·cm-3和331 7 μm,遗传增益分别为27.99%、8.09%、94.29%、6.72%和4.53%.  相似文献   

3.
造林密度对米老排人工林初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不同造林密度对米老排人工林生长的影响规律,为米老排人工林定向培育过程中的密度控制提供参考。[方法]以广东省云浮市造林后6年生米老排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造林密度(625、833、1 111、1 667、2 500株·hm~(-2))林分平均树高、优势木高、胸径、保留率和枝下高等生长指标进行连续4年调查。[结果]表明: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米老排林分平均胸径、胸径连年生长量、保留率、单株材积和材积连年生长量均显著减小,而枝下高、林分蓄积量和蓄积连年生长量显著增加。在一定密度范围内,造林密度对林分高生长的影响比较小。造林后第6年,密度1 667株·hm~(-2)林分的平均树高最大(11.4 m),优势木高以密度1 111株·hm~(-2)林分的最大(13.3m),树高连年生长量以密度625株·hm~(-2)林分的最大(1.5 m·a~(-1));密度625株·hm~(-2)林分的平均胸径、胸径连年生长量、单株材积和材积连年生长量均最大,分别为14.3 cm、2.5 cm·a~(-1)、0.097 3 m~3和0.038 2 m~3·a~(-1),比密度2 500株·hm~(-2)林分的分别增加27.7%、81.0%、49.0%和82.4%;密度2 500株·hm~(-2)林分的枝下高、蓄积量和蓄积连年生长量均最大,分别为6.0 m、149.4 m~3·hm~(-2)和44.8 m~3·hm~(-2)·a~(-1),分别是密度625株·hm~(-2)林分的2.61、2.52、1.95倍。[结论]分析了造林密度对米老排初期生长的影响,对米老排人工林的培育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橡胶树生长轮宽度、木材密度变异及其预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报道了橡胶树 3个无性系生长轮宽度、木材基本密度和热水浸提物含量变异规律 ,并就橡胶树木材材质改良与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了讨论。木材基本密度无性系间差异不显著 ,无性系内株间差异显著。PR10 7无性系株内木材基本密度径向上为“递增、稳定”的模式 ,过熟期内木材密度降低 ;纵向上为递增到最大值后减少。株内木材密度变化范围为 0 4 70g·cm- 3~ 0 6 0 5g·cm- 3,变异系数为 3 0 %~ 8 2 %。林分内株间木材基本密度变化范围为 0 4 2 1g·cm- 3~ 0 5 80g·cm- 3,变异系数为 5 16 %~ 7 0 5 %。橡胶木浸提物含量较高 ,株内、株间变化范围为 6 6 5 %~ 11 5 3% ;浸提前木材基本密度与浸提后木材基本密度呈显著的正相关 ;3个无性系生长轮宽度、木材基本密度与树龄的关系模型为 5~ 6次多项式方程 ,相关系数r=0 836 2~ 0 9787。  相似文献   

5.
以5年生不同造林密度南方型美洲黑杨‘XL-90杨’Populus deltoides ‘Xianglin 90’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蓄积量等指标,探究不同造林密度对‘XL-90杨’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造林密度的减小,林分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造林密度减小至417株·hm-2且株行距为4 m×6 m时,各项生长指标达均到最大值,分别为23.27 cm,17.13 m和0.291 m3,与其他造林密度间的差异达均到了显著水平(P0.05);(2)不同造林密度林分蓄积量呈不规律变化,在造林密度为833株·hm-2且株行距为3 m×4 m时,林分的蓄积量达到最大值,为140.25 m3·hm-2;(3)采用因子分析综合评价方法确定5年生‘XL-90杨’以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为培育目的最佳造林密度分别为417株·hm-2和833株·hm-2。  相似文献   

6.
杉木林分蓄积生长的密度及立地效应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3参数Weibull生长方程,对15块杉木密度试验林26年连续观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了林分材积年平均生长量(MAI,包括净材积年平均生长量(MAInet),总材积年平均生长量(MAIgross));利用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了林分净材积(Vnet)和总材积(Vgross=Vnet+枯死木材积累积(∑Vm))年平均生长量的峰值及峰值林龄与初植密度、立地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MAInet峰值与立地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而受林分密度影响很小,其在立地指数级22 m的样地内平均值比立地指数级12 m的样地增加了8.33 m3·hm-2·a-1;MAIgross峰值与立地质量及林分初植密度均呈正相关(r=0.813 5,p=0.000 4;r=0.926 1,p=0.000 0);(2)MAInet峰值林龄主要受初植密度的影响,初植密度太大或太小对MAInet峰值林龄有显著影响,E密度(1 m×1 m)样地的MAInet峰值林龄平均值比A密度(2 m×3 m)样地的小3.88年,而中间密度的MAInet峰值林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以中小径材为培育目标,探讨不同造林密度欧美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用材林的最佳采伐期,以期为河北省平原地区杨树经营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以欧美107杨为研究对象,设置了株行距为4 m×6m、4 m×5 m、3 m×5 m、3 m×4 m、3 m×3 m、2 m×3 m和2 m×2 m共7个不同的造林密度,然后对其进行了连续8年的生长情况调查,与此同时,对其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年均生长量以及林分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统计分析。(1)造林后8 a,各密度林分胸径、树高、单株材积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而单位面积蓄积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2)各密度林分最佳采伐期一般为6~7 a;(3)就经济效益而言,各密度林分中,4 m×5 m林分造林后8年的总净收益和年均净收益最大,分别为71 480±6 036元·hm~(-2)和9 505±990元·hm~(-2)a~(-1),其中年均净收益最大值出现在造林后第7 a。在河北省平原地区,在进行以中小径材为培育目标的欧美107杨造林时,应采用株行距为4 m×5 m的林分密度,并于造林7 a后采伐。  相似文献   

8.
对福建省邵武市35个15年生杉木无性系试验林的树高、胸径、材积和木材基本密度4个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采用指数选择法进行了优良无性系选择。结果表明:4个主要经济性状在无性系间达极显著差异水平,且有较高重复力和中等的变异系数;树高、胸径、材积3个生长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均为密切正相关,3个生长性状与木材密度间则均为弱度遗传负相关。采用材积和木材密度两个性状,应用选择指数选出7个优良无性系,它们在木材密度基本保持试验群体平均水平的情况下,材积比试验群体平均值大48.17%,比试验对照大105.45%。  相似文献   

9.
造林密度对杨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该文对欧美杨107、雄性毛白杨1319、窄冠白杨3个无性系密度试验林连续6a的定位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个无性系6a生时在树高生长、胸径生长、单株材积生长上存在显著差异。密度对3个无性系的胸径生长、单株材积生长影响极为显著。6a生时,单位面积上的林分蓄积量为2m×3m(1667株/hm2)2m×4m(1250株/hm2)4m×6m(417株/hm2)。通过对3个无性系在3个不同密度的生长进程、连年生长量分析,提出了初次间伐的合理年限。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细柄阿丁枫木材的物理及力学性质的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细柄阿丁枫木材的基本密度为0. 617 g·cm~(-3),气干密度为0. 733 g·cm~(-3),全干密度为0. 737 g·cm~(-3),体积干缩系数为5. 221%,抗弯强度为86. 0 MPa,顺纹抗压强度为54. 6 MPa,顺纹抗拉强度为137. 6 MPa,顺纹抗剪强度为(径向12. 1 MPa和弦向13. 5 MPa),抗劈力(径向46. 7 N·mm~(-1)和弦向56. 4 N·mm~(-1)),冲击韧性189 kJ·m~(-2)。与鹅掌楸、水青冈、伯乐树、黄檀、枫香树、笔罗子6种常见阔叶树种木材力学性质相比,细柄阿丁枫木材的抗弯强度、顺纹抗压强度和顺纹抗剪强度属中等;抗劈力和冲击韧性属上等。  相似文献   

11.
对红锥中龄林进行了间伐整枝后实施施肥的试验示范,结果显示:间伐整枝后适量施肥可以增加林分生长量并提升林分质量,施肥2a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增量分别比不施肥林分提高101.35%~110.81%、89.73%~113.70%和111.96%~116.08%,年均生长量达0.74~0.78 m、1.38~1.56 cm和0.05 cm~3。提出了红锥中龄林实施间伐修枝后适宜的施肥方案为:每株施复合肥(N-P_2O_5-K_2O=16-16-16)200 g+尿素100 g+氯化钾50 g或每株施复合肥(N-P_2O_5-K_2O=16-16-16)350 g。  相似文献   

12.
巨尾桉大径材间伐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培育巨尾桉大径材,对造林密度为1650株·hm-2的10年生巨尾桉,开展二次间伐试验,首次间伐在造林后3 a进行,第二次问伐在第1次间伐后3 a进行,分别设置间伐株数2/3、1/2、1/3及不间伐(对照)4种间伐强度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对巨尾桉林分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林分蓄积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第2次间伐保留密度为645株·hm-2的林分,其平均胸径23.6 cm、立木单株材积0.552 5 m3、林分蓄积356.379 m3·hm-2、经济效益为293 385元·hm-2,分别比对照增加21.2%、54.2%、5.2%、28.4%,均优于其他不同处理.表明间伐强度以株数1/3为宜,保留密度为645株·hm-2的巨尾桉大径材林分,其胸径、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和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1年生马尾松种子园无性系木材基本密度测定和11年生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生长性状测定,结果表明:无性系间木材基本密度的差异,家系间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具有较高的重复力(遗传力)。所评选出10个优质速生无性系的木材基本密度、子代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为0.5443 g.cm-3、11.80 m、14.93cm、0.1011 m3,与群体平均值相比的遗传增益分别为8.7%、1.8%、3.6%、8.4%,在生产上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选择出适合在川南地区造林的桉树无性系,对17个桉树新无性系在川南地区的宜宾市进行了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以 SC-GU2、SC-GU1和 GR-6三个无性系生长表现好,4年生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蓄积均高于对照 DH32-29,其中单株材积分别比 DH32-29高出9.51%、4.53%和4.94%;其次是 G5,在川南地区也生长较好,生长量仅次于 DH32-29。4个桉树无性系 SC-GU2、SC-GU1、GR-6、G5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蓄积均均极显著高于5个赤桉无性系(H1,、H2,、H3、 H4和 H10),年均胸径、树高、蓄积分别达3 cm、4 m、31.72 m3·hm-2以上,表现了速生丰产的特性,可作为下一批优良桉树无性系在川南地区推广造林。  相似文献   

15.
以11年生落叶松(Larix kaempferi)优良无性系造林密度试验林连续10 a的观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造林密度对落叶松无性系林分结构的影响,为人工落叶松林的营建与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3~11年生期间,落叶松优良无性系的胸径、单株材积和树高在中等密度B下林木个体间分化加剧,树高在高密度C下林木个体间分化最低,造林初期胸径、单株材积在高密度C下林木个体间分化最低,随林龄增大在低密度A下最低。落叶松无性系在中等及以上径级株数率随密度减小而增大,而在较小径阶株数率随密度的减小而减小的分布规律,密度A、B林分直径结构近似正态分布。在3种密度处理中,最大树高株数率高度级均为14 m,在中等偏上(14 m)高度级密度A林分树高株数率最大,在中等偏下(12 m)高度级密度B、C林分树高株数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香椿无性系的苗期生长进行分析,筛选优良香椿无性系,奠定遗传改良的基础。[方法]以49个香椿无性系为对象,分别于2015、2016、2017年测量其1、2、3 a生株高、胸径,计算材积,对表型性状及其增长量进行方差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采用独立淘汰法筛选排名前20%的无性系为优良,对中选无性系进行遗传增益等参数估算,并将试验地不同年份特征气象因子与无性系表型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株高、胸径及材积的生长连续3 a在无性系间存在显著差异,且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表型变异系数逐年减小,而变异幅度、重复力逐年增大;3 a生时,株高、胸径及材积的无性系重复力分别为0.55、0.50、0.67,重复力高。2015—2017年,49个香椿无性系之间胸径、材积增长量分别呈显著、极显著差异,3 a生材积与材积、胸径增长量呈高度正相关关系。以3 a生香椿无性系材积及其增长量为2组指标,独立筛选出优良无性系10个,中选无性系群体平均材积大于0.010 4 m~3·株~(-1),增长量大于0.009 7 m~3·株~(-1)。3 a生材积的遗传增益为17.38%,中选香椿无性系的稳定性系数b值均大于1,对年份环境敏感。气象因子-表型性状相关性分析显示,材积与年总降水量、日均降水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参试香椿无性系间材积差异极显著,选择潜力大;中选的优良香椿无性系遗传增益超过15%,但其在不同年份差异大且稳定性差,这可能与年份降水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泡桐优良无性系苏桐3号的选育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南京毛泡桐♀×浙江白花泡桐 选育出泡桐优良无性系苏桐 3号 ,10年时 6m× 6m密度林分平均树高 18 5m、胸径 2 9 0cm、单株材积 0 4885m3 、蓄积量 135 5 6m3 /hm2 ,分别比对照苏桐 70、豫杂 1号和兰考泡桐增加37 2 %、49 8%和 172 0 %。材积遗传增益达 30 3%、40 5 %和 140 0 % ,具有显著经济效益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杉木人工林近自然经营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9种保留密度,3种林窗直径,2种阔叶树补植方式,对18块杉木林标准样地进行近自然改造,经过7年的跟踪调查,分析近自然经营后林分、目标树及补植阔叶树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随着保留密度的增加,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单株材积均呈下降趋势,密度为1 500株·hm-2的21年生杉木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单株材积最大,分别为16.23 cm、13.31 m、0.134 8 m3;密度为2 250株·667 m-2林分的蓄积量最大,为15.94 m3·667 m-2。密度为1 500、1 800、2 100、2 250、2 400、2 550、2 700、2 850(CK1)、3 300(CK2)株·hm-2的林分,其目标树平均单株材积相对7年前增长率分别为89.75%、84.20%、82.86%、81.73%、80.78%、78.29%、76.80%、72.73%、63.51%。林窗内补植的光皮桦和楠木与杉木混交均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适合湘东低山丘陵区种植的杉木良种,以6种不同类型不同世代的杉木良种为试验材料(分别为福建洋口林场杉木3代种子园混系实生苗、福建优良杉木无性系洋020组培苗、湖南杉木2代种子园混系实生苗、湖南杉木1.5代种子园混系实生苗、湖南杉木1代种子园混系实生苗、湖南普通杉木人工林林分种子实生苗)营造试验林。结果表明:在6年生、8年生时,不同类型不同世代良种间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在8年生时,湖南2代杉木良种材积最大,其均值为0.088 2 m~3,比对照大120.0%;其次是福建3代杉木良种和福建无性系,材积均值分别为0.085 8 m~3和0.085 4 m~3;福建无性系变异系数最小,为26.57%。杉木高世代良种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选择本地选育的杉木良种造林能取得较好的增产效益。  相似文献   

20.
杨树林分密度对材积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杨树进行窄宽行 (3m× 2m与 3m× 8m交替 )、3m× 6m和 3m× 5m 3种营林密度对比试验 ,从第 1年到第 4年林龄的生长量调查和试验分析表明 ,3种林分密度单位面积年平均材积生长量的比值分别为 198∶116∶10 0 ,杨树利润比值为 2 33∶1 13∶1。证明窄宽行的林分密度能产生最佳的经济效益 ,为营造杨树速生丰产林提供科学的林分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