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和现代营林技术的持续发展,现代营林技术中的植物多样性保护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对营林技术进行简析,对营林技术中植物多样性保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竹林是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持竹林中植物的多样性是竹林保护工作中的首要任务,而保护竹林植物多样性的营林技术便是现阶段竹林保护的主要研究方向。基于此,以现阶段竹林植物多样性营林技术的研究现状为研究基点,并以毛竹林为例,分析探讨毛竹混交林与毛竹纯林植物多样性的营林技术,以期为我国竹林实现可持续利用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介绍了现代营林技术的重要性,重点分析了营林技术对植物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4.
保护植物多样性营林技术措施是一种人为的植被手段,它建立在传统的林业经营技术这个基础上面,通过研究植物多样性来施加相应手段来帮助实现植物的多样性发展。这一措施的采用,有助于促进植物物种的多样性,以及林业的生产力协调发展和植物的可持续利用。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关于怎样将营林技术措施运用到保护植物的多样性之中。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的今天,我们国家也在各地区兴建了不少的营林工程,在大量的实践中技术人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在市政园林的建设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植物的多样性、反季节种植的实现都极大的展示了我国营林技术的进步,通过研究与观察,技术人员发现植物多样性的种植方式可以极大的保护生态的稳定,因此,本文就植物多样性保护中营林技术的运用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保护植物多样性营林技术措施是一种人为的植被手段,它建立在传统的林业经营技术这个基础上面,通过研究植物多样性来施加相应手段来帮助实现植物的多样性发展。这一措施的采用,有助于促进植物物种的多样性,以及林业的生产力协调发展和植物的可持续利用。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关于怎样将营林技术措施运用到保护植物的多样性之中。  相似文献   

7.
现代营林技术中的植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多样性的保护是造林工程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技术人员应不断的化解植物多样性与造林技术之间的矛盾,促进二者之间的结合,同时注重对于造林技术的优化和改良。现代营林技术中植物多样性保护措施是基于现有的技术手段和理论,对植物多样性进行人为的干涉,出发点是促进植物多样性的发展。本文就是对营林技术中植物多样性保护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希望对相应的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营林技术是保护林木的关键技术,为了保证最终林业管理质量,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保证林场中植物的多样性。基于此,本文将简单介绍营林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重要性,并研究营林技术中植物多样性的保护方式,其中主要包括病虫害防治技术、实施混交营林、开展不炼山营林、提升林场中的绿地面积以及科学使用封山育林5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现代营林技术在治理生态环境问题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现代营林技术,做好植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科学合理搭配林场林木,提高空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从现代营林技术的重要性出发,对当前现代营林技术中植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进行深入剖析,为我国林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造林工程中,经营林业采用传统林业经营技术的同时,结合植物多样性技术,有助于更好地保护植被。将传统林业经营与植物多样相结合,在优化林业经营技术的同时,还能够改良造林技术,以促进林木多样化发展。植物多样性技术作为人为植被保护手段技术,有助于促进植物多样化和林业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本论文针对现代营林技术中植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1.
兰州城市园林植物应用现状及多样性思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在分析兰州城市绿地园林植物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应用植物物种多样性原则,提出丰富城市植物多样性的发展对策:适地适树,加大乡土树种的示范推广应用;充分挖掘野生植物资源,加强引种驯化研究;加大园林植物新品种引种、驯化、推广工作;加强植物群落的科学配置;加强风景名胜区植物资源多样性保护,制定保护措施;加强保护和发展城市公园及绿地系统植物物种多样性工作;加强苗圃植物和园林植物设计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西双版纳景洪市城市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晓梅  刘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333-9335
介绍了景洪市的地理区位、气候及城区概况。在分析景洪市植被系统组成、物种多样性、珍稀濒危保护物种、外来物种、植物资源现状的基础上,规划了7项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内容,包括:重点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努力建设森林公园,开展科学普及工程建设;设立野生生物禁猎(采)区和连接廊道;加强野象谷公园的建设,并将该区域建设成为动物园;加强城市公园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中的作用;在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中加强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防止入侵种危害。提出了"确定模拟自然的城市园林植物群落,形成城市植物生态系统;确定城市园林植物的物种基数,达到保护与发展物种多样性的目标;应用乡土植物与外来植物相结合规划,形成园林景观的多样性;引种驯化新的园林植物和培育新的园林植物品种,丰富园林植物的多样性"4项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的应用对策,以及"城市周边乡村经济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共同发展;保护物种和综合治理栖息地;充分利用迁地保护方法开展生物多样性的保护"3项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蚌埠市植物多样性的现状,指出了该市目前在保护植物多样性方面主要存在生境丧失、资源过度利用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恢复与重建受损生境、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以及强化治污力度等植物多样性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一、现代营林技术的重要性我国林业改革的逐步深化,营林技术已经成为提升林业经营效益的关键,是直接指导经济树种布局的重要手段。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到不同林场营林布局之间的区别,进而更加明确植物多样化发展的目标,丰富营林植物种类,达到保护生态平衡和植物保护的作用。现代化营林造林技术应当从单纯营林经济性逐步转化为营林社会性和生态性,带动林场的经济发展。植物多样化保护是当今营林技术研究的主要课题和未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自然探索的脚步正在不断加快,但由于对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生态系统也在探索过程中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为了维护生态多样性,必须以现代营林技术为出发点,着重对植物多样性保护这一课题进行分析,增加我国林木种类,提高林业工作的效益,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林业发展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现代营林技术中的植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多类政策不断引导,大众在环保意识方面得到有效的强化。国内诸多营造林工程得以顺利且大范围建设,但建设时仍需对植物多样性多加重视,而这也是林业建设的重点内容。现阶段,营林技术多借助人为干涉来加以保护,本文便从营林技术诸多角度来总结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更好地利用平天山森林公园植物资源,加强濒危植物的保护,2011年对公园全境进行了植物资源调查,查明现有植物202科738属1 16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6种,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内14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内22种。目前大多濒危植物保存量少,生长区域狭窄,生境脆弱,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强护林、调整营林措施、创新种质繁殖方法、合理开发利用等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8.
森林病虫害对营林管理与生产影响非常大,病虫害的危害性直接关系到营林的建设。因此,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要想使病虫害得到有效的控制,必须从其发病源头开展防治工作,例如,我们可以按照森林中植物的生态特点,培养一些病虫害的天敌,达到对病虫害的有效控制。在营林生产与建设管理过程中,我们需要培养生长比较稳定、生态结构合理的树种,同时也要注意营林建设中的生物多样性培育,达到整个森林环境的生态平衡。例如,在营林建设中,多选择混交林种植,这种混交林的特点能够有效的保持营林土壤的养分,加强营林生物抗性,提升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使营林健康生产得到了有效的保障。本文目前营林措施中防治病虫害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防治原则和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天津农业科学》2015,(10):28-33
为了回顾总结我国植物物种多样性调查、监测与保护的现状和最新研究成果,笔者通过大量文献查新、实地调查及过去多年工作总结的基础上,对我国植物物种调查、动态监测与保护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总结,并在江苏苏州地区加以实施和应用。根据在苏州市域内所开展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现有高等植物778种,本地植物指数在0.75~0.79之间,目前仍未有完整的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动态监测体系,保护工作也有待进一步加强。针对现实生态保护的需要找出不足,为未来植物多样性的研究与保护做出了科学的展望。因此,通过系统综述和科学总结,可为将来苏州地区乃至全国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与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0.
廖业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595-7596
根据对东莞市植物资源现状分析,总结其植物资源和植被类型特点,提出植物多样性保护要加强社区宣传、资源保护、森林防火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