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白山人参故事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它生动地反映了长白山区挖参人丰富的道德生活,体现在人参故事里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构成了早期长白山挖参人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本文就长白山挖参人道德的基本内容,主要特征谈点粗浅的看法.1 长白山挖参人道德观的基本内容1.1 勇敢人们崇拜开天辟地的盘古,炼石补天的女娲等勇敢形象,长白山挖参人也同样把勇敢视为最高美德.因为对于早期长白山挖参  相似文献   

2.
《人参研究》2014,(4):45-45
<正>2014年12月27日上午,通化市人参研究会会员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市政协会议室隆重召开。来自全市研究人参文化的学者、专家、作家和人参产业企业家共8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通化市人参文化研究会筹备小组副组长、通化师范学院朝鲜半岛经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吕明辉致开幕词。吉林参威人参产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通化县人参商会会长崔生做了通化市人参文化研究会筹备工作报告。会议审议通过了通化市人参文化研究会《章程》和《通化市人参文化研究会第一届领导机构选举办法》。根据选举办法选举了通化市人参文化研究会领导机构。崔生当选为会长。吕明辉、张志东、徐文庆、曹志强、王朝  相似文献   

3.
长白山人参故事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承载了丰富的精神民俗内涵,笔者试从民间信仰、道德品质、民间愿望、艺术审美、哲理思维五个方面思考,探索、发掘长白山人参传说故事中宝贵的精神民俗,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长白山人参传说故事的精神文化内涵,传播和弘扬长白山人参文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集安人参历史的追溯,生态环境的分析,栽培技术及种源的考证以及集安人参品质的评价等方面的论述,阐明了集安是人参的道地产区,集安人参最具道地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吉林省人参研究文献的年度统计入手,预测吉林省人参研究的发展趋势,并根据人参各学科研究现状的分析,探讨吉林省人参研究的发展重点和存在的薄弱环节,以促进人参科研和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长白山采参习俗的主体是采参人,主要行为是放山。在放山过程中,采参人怀揣共同志趣,密切帮伙关系,增进技艺交流,让采参习俗得以代代流传。1采参人主体是当地农民据编篡于民国十九年的《抚松县志》记载:“在二百年前后,采者愈多,出产日少,始栽种园参。”“民国三年,三岗营参园参业共七百四十余家,年可出参二十八万斤,每斤能值炉银五六两,出产额约占全国十分之七,总销营口,分销全球,实为我国特别之出产。”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8月25日,吉林省长白山人参种植联盟成立大会在吉林省人参协会的组织下,在抚松县人参协会、抚松县参王植保公司的承办下,在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隆重召开。其中有省农委人参产业主管部门领导,人参主产区市、县级主管部门领导和业务负责人,省级"长白山人参"品牌原料基地、良种繁育基地、非林地人参种植示范基地、规模规范种参大户、长白山人参品牌产品加工  相似文献   

8.
正清河人参交易市场成立于1996年,由集安市清河镇清河村开发建设,市场共计投资5000万元,目前占地面积12051平方米。2008年,清河村注册资金100万元,成立了清河人参交易市场有限公司,目前市场建筑面积8110平方米,共有摊位491个,商铺44个,门市47个,共有业户582户。清河人参交易市场依托于全市产量巨大的林下山参资源,经过多年的培  相似文献   

9.
关于"辽东"、"辽东参"、"辽东人参"、"辽参"在不同著述中各有记载。"辽参"一词,在拙文[1]中已有论及:"辽东参"、"辽东人参"、"辽参",是以产地对人参命名的记述。  相似文献   

10.
长白山人参是中国传统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被誉为“百草之王”,其不仅拥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而且形成了传承久远的人参文化。古往今来,因长白山人参拥有的巨大价值,探寻长白山人参的人们一直络绎不绝。东北地区也因长白山人参吸引许多人们前往探寻,引起人口变迁和社会发展。本文通过浅析长白山人参对东北地区人口变迁及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长白山人参,传播和弘扬长白山人参的价值。通过长白山人参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东北地区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助力东北振兴。  相似文献   

11.
张志东  张伟  单巍 《人参研究》2010,22(4):43-48
<正>集安,自古就以盛产人参闻名于世,特别是新开河流域盛产的新开河人参更是举世闻名。集安新开河人参的起源历史可以上溯到汉代,它的应用历史可以追溯到晋朝已有1700多年,集安新开河人参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明穆宗"隆庆年间"(1567~1572),距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根据通化市人参种植现状和问题,提出促进通化市人参产业可持续发展建议和对策,推动人参健康发展,促进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相似文献   

13.
自然资源是参业赖以发展的基础条件,如果自然资源遭到破坏,人参的发展就失去后劲和依托。吉林省人参栽培仍采用伐林栽参和参后还林的方式,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综合效益并不高。建议积极发展农田栽参、参粮轮作和林下育参,开辟参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亓琳  亓珅  王辉  姚萌 《人参研究》2017,(3):58-59
通化市是中国人参主产区之一,本文根据通化市人参产业发展实际情况,认真分析了通化市人参产业发展现状和突出问题,提出了做强做大人参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田地人参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农田栽参是我国参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田栽参成功与否与选地、土壤改良、种子处理、播种复盖、田间管理及棚式等有着密切关系。如果把握好以上几项技术环节农田栽参是完全可行的。例如:集安人参研究所推广的复式棚种参技术、集安大地参业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6.
正人参,古往今来被人们奉为"神草"。它具有安神益智、美容美颜、延年益寿的功效,长白山人参更是名扬四方,成为当地百姓赖以生存的瑰宝。东北老百姓家里常年备着白酒泡制的长白山人参,用于养生和御寒。丁政然研究发现,经过发酵的人参更适合人体吸收,当地粘黄米和泉阳泉水,结合长白山人参酿制而成的"参香型""参花香"酒飘遍了吉林大地,也香飘了部分中国的城乡市场。从啤酒、白酒,到人参酒的转型,中国人参发酵酿酒的唯一传承代表者——"参花香"酒。  相似文献   

17.
吉林长白山人参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请小组经吉林省人民政府同意,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提出了吉林长白山人参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受理了申请,经形式审查合格,于2002年3月18日进行第一次公告,在征求了我省各人参产区和人参加工厂家的意见后,由吉林长白山人参原产地域产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从鲜为人知到广为人知,从遭受冷遇到广受追捧,这一过程反映了我国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长白山人参故事为研究对象,以长白山人参故事的研究为内容,通过现状描写,研究述评,进一步发现当前针对长白山人参故事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后面的研究提供一些粗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郑殿家 《人参研究》2009,21(4):48-48
为了解决参林矛盾,改变传统的伐林栽参模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我市参业的可持续发展,集安人参研究所于2004年在阳岔村建立了“农田栽参试验示范基地”。几年来,在市有关领导及相关部门的亲切关怀与大力支持下,在省内知名专家的指导下,经所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我市的参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野山参是国家一级保护的濒临灭绝的物种,但当今采挖野山参的行为无人制止并可获厚利。目前国内主产地长白长区的野山参资源已极其稀少。真正去放山的人(实际的采参人)也越来越少,纯正的国产野山参商品已十分罕见。但由于野山参价格越来越高,人工培育的山参(包括移山参和各种趴货)日益增多。国内对移山参、充山参和各种类似的山参,并没有统一或明确的定义,市场上普遍喜欢使用移山参的名义销售各种非正品山参,甚至一些长脖型的园参品种(如圆膀圆芦、竹节芦、草芦、线芦等)也常常充当移山参。目前,山参类药材的市场十分混乱。近年在上海俏销的“活性移山参”,由于价格在野山参与普通园参之间,又是高新技术产品,市场前景看好。但是,有此并不是真正的移山参。究竟什么是移山参?它和各种趴货之间的界限如何确定,很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