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力纷纷外出务工,农忙季节一些"留守家庭"常常因为缺少劳动力而犯愁,也给种植、养殖大户带来了"用工难、雇工难"的一系列问题。针对这种情况,一些有经济头脑的农民便利用自己生产经营空隙,巧打"时间差",约同三五人搭伙组成"钟点工小队",专门为那些需要临时用工的种植、养殖户"雇主"提供"钟点工"服务。在当地悄然兴起的"钟点工"实行按劳取酬、按点收钱,每人每天收入大约1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2.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是基础和前提。芮城县作为全国主体功能区划的农产品主产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近年来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抓手,以社会化服务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逐步解决农业中"用工难、用工贵",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问题,为推进产业兴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县小麦、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80万亩(1亩≈  相似文献   

3.
正浙江省临海市上盘镇是西兰花之乡,西兰花常年种植面积达2 000多hm~2,但目前西兰花种植的起垄做畦、移植等关键生产环节基本上还靠人工作业。随着愿意从事传统人工农业作业的人员逐渐减少和用工报酬的持续升高,西兰花种植正面临着雇工难、雇工成本高、雇工高龄化等瓶颈因素的制约。因此,尽快在这些关键生产环节实现"机器换人",既是西兰花种植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广大西兰花种植者的迫切愿望。为此,我们对西兰花种植的  相似文献   

4.
浅析蔬菜机械化应用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蔬菜第一生产、消费大国,蔬菜种植面积在0.2亿hm~2以上,蔬菜生产机械化、标准化水平不高,"用工难、难用工"日益严重,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蔬菜生产劳动力成本占蔬菜生产总成本50%以上。蔬菜生产经营者对蔬菜机械化需求非常迫切,蔬菜机械化技术准备供给不足已经成为我国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必须要大力发展蔬菜机械化生产。  相似文献   

5.
正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果蔬茶创新团队联合江苏省盐城市盐海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成功研制西芹复式种植一体机,2016年3月30日在宁夏西吉县开展现场示范会,样机示范效果理想。西芹是六盘山区重要的冷凉蔬菜产业之一,栽培面积大。西芹种植完全依靠人工作业,近年,随着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西芹种植面临用工难、用工贵的问题,西芹机械化种植迫在眉睫。西芹种植模  相似文献   

6.
加快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途径。近年来,浙江省嘉善县不断加大农机化扶持力度,通过政策拉动、部门推动、市场驱动等措施,调动全县基层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和广大农机户购机、用机的积极性,以"机器换人"破解"用工荒"、"用工难"、用工成本高等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与此同时,全县上下牢固树立"管农机必须管安全"的理念,着力保障农机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7.
<正>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甘蔗主产区,种植面积、总产量和产糖量均位居全国第一,甘蔗产业是广西的特色优势产业,也是广西的支柱产业,甘蔗生产已成为广大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快速发展,蔗糖生产成本高,市场竞争力低,糖业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甘蔗机械化生产中的机种和机收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突出表现为劳动强度大、用工多、成本高、请工难等。  相似文献   

8.
正为进一步适应广东省水稻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需求,探索水稻生产机械化新技术、新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解决农业生产"请工难""用工难"等问题,汕头市于今年3月14日开展了无人机水稻飞播种植试点工作。水稻飞播试验自开展以来,汕头市农业机械研究所(汕头市农机推广站)高度重视,邀请农艺专家共同参与田间调查,做好试验的各项相关数据采集。同时,这次飞播试验得到了广东省农业厅农机化办、广东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产、消费国,但生产方式以人工作业为主,蔬菜机械化发展总体上处于初级阶段。专用机械少、集成配套研究薄弱、推广应用水平低,用工难、用工贵等问题愈发凸显,蔬菜生产迫切需要实现"机械换人"。北京作为首都,具备"大城市小郊区"的典型特点。随着京郊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蔬菜产业已逐步成为北京农业的主导产业和窗口行业。北京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提高蔬菜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引领蔬菜产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设施农业机械化从起步阶段加速进入发展新阶段,与大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相比,设施农机化水平还比较低,但随着"用工难、难用工"问题日益严重,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发展设施农机化迫在眉睫.现阶段,欧美等发达国家高效设施农业已基本实现机械化,我国只在少数环节有所突破,其他环节还处于试验示范阶段.下面以淮安市洪泽区情况为...  相似文献   

11.
<正>国网河南洛阳供电公司积极创新农电管理体制机制,主动探索信息化条件下供电所新型管理模式,加强农电用工的职业化管理,实行农电用工全业务派工制,将工单管理与绩效考核有机结合,实现农电用工组织模式、用工方式、管理制度"三统一",极大地调动了农电用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冬闲稻田进行菜薹的种植,在提高农田综合利用效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存在着严重依赖人工进行生产的问题,不但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用工难、用工贵”问题非常突出。为此,结合我国当前的农机和农艺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冬闲田菜薹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技术模式。耕整地、种植、田间管理等生产环节采用机械化作业方式,收获环节采用半机械化方式,即人工采收、机械运输。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构建的技术模式整体机械化率可达到76%,为当前冬闲田菜薹的机械化生产提供了可行、高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正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中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业"用工难""用工贵"问题日益突出,农业各领域对机械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广大农民对农机装备的依赖越来越明显,"机械化换人"成为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问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到了烟叶生产旺季,雇工难、用工贵成为制约松溪烟叶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推进烟叶种植机械化是实现减工、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提出了在新常态下关于推进烟叶种植机械化、实现烟叶生产增效和烟农增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春回大地,万象"耕"新.从雨水、春分、清明再到谷雨,华夏大地从南至北陆续进入春耕春播的农忙季节. 传统农忙都需要大量劳动力供给.然而,对于今天的广大农民来说,再也不用操心耕种收那点事了,可以专心在城里务工.为什么?新兴的农事服务照单全收.亦可说,农机化回答了"谁来种地"之问. 曾经,企业用工难与春耕用工需求紧叠加存在,...  相似文献   

16.
水稻是通州市种植面积最大、单位产量最高、总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33万hm^2,在该市粮食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但是长期以来,该市水稻种植基本上沿用人工育秧、手工移栽的生产方式,不但用工多、劳动强度大,而且生产成本高,已成为制约该市水稻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早目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又是广大农民梦寐以求。现就通州水稻种植机械化的现状及其发展走向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全球最大蔬菜生产基地,蔬菜产量和种植面积均为世界第一。随着“用工难、用工贵”问题的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加强蔬菜移栽装备的引进和开发,以持续提高我国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在综述国内外半自动移栽机与全自动蔬菜移栽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各典型移栽机型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特征;探究我国蔬菜移栽机发展存在问题,并展望了我国蔬菜移栽机的发展方向。毋容置疑,蔬菜幼苗的自动化、智能化移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将在垄形识别、仿形移栽、雷达定位方面应重点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农机行政执法中,最大的难题是"执行难",它困扰着农机行政执法的健康发展。一些行政执法(处罚)决定得不到及时、有效、全面执行,也冲击着农机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权威性,极大地危害着农机法制的严肃性。这对于健全法制、依法治国将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这种情况如不尽快改变,必将使农机行政执法恶性循环,形成有法难依的不良后果。笔者依据我国行政执法理论、相关法律法规、农机行政执法实践,研究农机行政执法的强制执行问题,以期尽快改变"执行难"这一现状,实现依法治机目标。  相似文献   

19.
柔性制造系统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标志,在应对"产品种类繁多""出产批量小""装备专用性低"等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表现了明显的优势,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最新趋势。柔性制造系统的发展需要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作为技术支撑。在柔性制造系统中应用工业机器人,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生产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还能缓解目前企业用工难的问题,替代工人在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环境下工作。基于此,文章对工业机器人在柔性制造系统中的应用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罗华 《农村电工》2012,20(9):6-7
由于历史原因,农电员工队伍长期存在管理关系不明确、用工方式多样化、素质结构不合理、超员情况严重等问题。为满足国家电网公司"两个转变",满足四川省电力公司"资产翻番、人数不增"的人力资源发展总体要求,积极探索农电业务外包,统一劳动用工方式,优化劳动组织模式,做好农电人力发展规划,盘活人力资源存量,提升员工素质结构等人才建设和开发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以某电业局农电员工队伍建设为例,就其存在问题及对策谈点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