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锐劲特对多种水稻害虫的防治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锐劲特对多种水稻害虫的防治效果初探薛智华张夕林张谷丰张建明张洪进(通州市植保站226300)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二、三化螟是通州市水稻中后期的主要害虫,三代纵卷叶螟、三代稻飞虱和二代二化螟、三代三化螟常年在8月中下旬发生,防治适期基本接近,这是开展水...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东港市水稻主要害虫,如稻水象甲、水稻潜叶蝇、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蝗、水稻负泥虫等的发生时期与防治技术,以期指导大田生产,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我经常发生迁飞性害虫灾害,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经济都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其中迁飞性害虫主要是指稻飞虱以及稻纵卷叶螟,这两种害虫对于水稻种植、生产的威胁特别大。本文试从发生迁飞性害虫灾害的原因以及针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这两种害虫的习性、特点所做的对策这两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水稻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水稻害虫综合防治技术及措施水稻主要害虫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水稻螟虫。不同时期要针对不同的主要害虫进行防治。(一)稻飞虱:稻飞虱是近年来连续严重爆发的水稻害虫,随着杂交稻面积的扩大以及稻飞虱的迁飞危害,防治需采用"狠治一代,控制二代"的策略,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穗前治虫保苗,压低虫口基数,  相似文献   

5.
水稻迁飞性害虫卵巢解剖及虫源性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福建省植保植检站制定了"水稻迁飞性害虫卵巢解剖及其在测报上的应用"实施方案,开展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卵巢系统解剖,结合气象、农事活动及田间灯下的调查资料,对福建省水稻迁飞性害虫的虫源迁入或迁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卵巢解剖分解法分析虫源性质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每年的7~8月是水稻生长旺期,也是各种病虫害发生的敏感期.如何经济、有效地防治病虫害,最关键的是要掌握下列综合防治技术. 1.加强田间肥水管理.水稻进入孕穗期后,应浅水勤灌,防止肥水过多.这样植株生长健壮,可减少二代二化螟等害虫的产卵量. 2.防治适时.水稻后期的虫害多为迁飞性害虫所致.准确及时地进行测报,体现一个"早"字,就能有效地控制二代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稻飞虱等害虫,减少虫口基数,并可控制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7.
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是危害我国水稻生产的两大主要害虫,这两种害虫成虫能够远距离迁飞,所以称为“两迁”害虫。春夏季,随着副热带高压不断加强和北移西伸。西南气流到达的范围逐渐向北扩展.主要降雨带随之向北推移.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虫源由南向北迁飞.随下沉气流或降水落地繁殖。  相似文献   

8.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主要的迁飞性害虫,近几年对我区水稻造成卷叶危害日趋严重,最重田块二代白叶率达95%以上,影响水稻株高和抽穗,降低千粒重。本文就近几年我区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特点、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气候、环境、种植结构、耕作制度、栽培方式的变化,水稻病虫害呈逐渐加重的趋势:一是迁飞性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及水稻纹枯病连年偏重发生;二是钻蛀性害虫如二化螟、三化螟发生有逐年上升趋势,在局部地区发生严重;三是稻瘟病、稻曲病发生流行频率增加,特别是水稻穗颈瘟,对局部发生流行地区造成巨大损失;四是一些新的水稻重大病虫害逐渐出现。  相似文献   

10.
氯虫·噻虫嗪撒施对水稻害虫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2014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1.5%氯虫·噻虫嗪GR、0.4%氯虫苯甲酰胺GR和25%噻虫嗪WG撒施处理对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水稻移栽后5~10 d,1.5%氯虫·噻虫嗪GR 90.0~112.5 g/hm~2撒施1次,可有效控制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危害;0.4%氯虫苯甲酰胺GR 42.0 g/hm~2撒施1次,对二化螟及稻纵卷叶螟防效较高,但对稻飞虱防效较差;25%噻虫嗪WG 37.5 g/hm~2撒施1次,对稻飞虱防效较高,但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基本无效。因此,建议在水稻生产实践中,于移栽后5~10 d撒施1次1.5%氯虫·噻虫嗪GR 90.0~112.5 g/hm~2,防治水稻生长前期的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及稻飞虱;间隔40 d再补施1次,以有效控制水稻生长后期的上述害虫危害。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我经常发生迁飞性害虫灾害,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经济都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其中迁飞性害虫主要是指稻飞虱以及稻纵卷叶螟,这两种害虫对于水稻种植、生产的威胁特别大。本文试从发生迁飞性害虫灾害的原因以及针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这两种害虫的习性、特点所做的对策这两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2.
水稻二化螟、纵卷叶螟是长江流域稻区近几年连续并发、重发的主要害虫。前几年广泛使用的沙蚕毒素类杀虫剂不仅对二化螟产生严重抗性,且对纵卷叶螟的防效有明显下降。生产上迫切需要筛选、寻找能兼治两虫且高效、环保的新药来控制其发生危害。为此,笔进行了三螟定等5种杀虫剂防治二化螟、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试验,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明确多年生水稻田间主要害虫种类、种群发生及为害情况,为多年生水稻害虫的研究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扫网法、盘拍法和目测法,采取五点取样调查记录多年生水稻及当地常规水稻田间害虫种类和数量,并记录水稻的卷叶数及白穗、枯心苗数量;利用四分位法对主要害虫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系统调查,多年生水稻第1季和常规水稻田间水稻害虫均共17种,隶属5目12科,且主要害虫均为稻飞虱、钻蛀性螟虫(主要为二化螟和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多年生水稻第2季田间水稻害虫共13种,隶属4目8科,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为主要害虫,常规水稻害虫共12种,隶属5目10科,稻飞虱、钻蛀性螟虫(主要为二化螟和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为主要害虫。多年生水稻田和当年常规稻田中主要害虫种群动态趋势基本一致,多年生水稻(第1季)田间稻飞虱主要发生期在分蘖期至孕穗期,第2季田间稻飞虱主要发生期在拔节期至扬花期,多年生水稻(第2季)稻飞虱种群数量高于第1季,多年生水稻田(第1季、第2季)稻飞虱种群数量均高于当年常规稻。多年生水稻(第1季、第2季)和常规水稻田间稻纵卷叶螟主要发生期均在抽穗期至乳熟期,多年生水稻第1季受稻纵卷叶螟为害同常规水稻差异不显著,多年生水稻(第2季)田间稻纵卷叶螟平均为害率显著高于第1季和当年常规水稻。【结论】多年生水稻(第1季)田间主要害虫种类及主要发生时期与常规水稻田基本一致;多年生水稻(第2季)受害虫为害较第1季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
稻纵卷叶螟在贵州山区每年发生3-6代,在温度高的地区,发生代数较多,在温度低的地区,发生代数较少,稻纵卷叶螟也属迁飞性害虫,在贵州省基本上不能越冬,早春大量虫源主要是外地虫源,随西南气流迁入我省各地,以第2、3代为害最重,是防治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5.
稻飞虱是泸州水稻生产上为害最严重的迁飞性害虫.合江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位于泸州东部,是稻飞虱的常发区.境内稻飞虱不能越冬,虫源从外地迁入,主要来自黔南、桂北及以南方稻区.稻飞虱一年可发生7代,主要以2~5代危害大面积中稻.主迁入期出现在5月上旬至7月上旬,主害代若虫高峰期出现在7月,正值水稻孕穗、灌浆期,虫量大、受害重,也是水稻全生育期中稻飞虱若虫量最大的时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6.
稻纵卷叶螟又名稻纵卷叶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是一种迁飞性害虫。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稻纵卷叶螟为害程度逐年加重,成为长汀县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常年发生面积在1000~1333万hm^2。笔者通过多年的试验、总结出适合水稻生产实际的稻纵卷叶螟综合防治技术,将该虫的为害损失率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达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相统一,为我县无公害优质稻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7.
水稻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是水稻生产上常见的2种迁飞性害虫,加强防治是水稻获得高产的重要保证.本文通过对水稻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来源、发生为害及难防治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防治对策,减少为害程度,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8.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的一种食叶性害虫,该虫严重发生时,可造成田间大面积白叶,水稻不仅严重减产,还影响稻米品质。近几年常熟地区稻纵卷叶螟连续大发生、危害较严重,对水稻生产造成重大威胁。为寻找防治稻纵卷叶螟的高效、长效药种,我站于2007年进行了骄子乳油对稻纵卷叶螟防效的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取得理想效果,现把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频振式杀虫灯在稻田养鱼生产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稻田养鱼示范点安装杀虫灯,对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大螟、叶蝉、稻螟蛉等多种害虫具有一定的诱杀效果,平均每盏灯诱虫养鱼折合亩产30.99kg。双季水稻平均每季亩产489.38kg,比非灯区每亩增产稻谷40.78kg,亩均节约农药成本5.69元,增产鲜鱼9.21kg。在灯100m内对害虫均有一定的平均防治效果,但灯下二化螟为害稍偏多,应配合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20.
稻纵卷叶螟特大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纵卷叶螟(Cnaphalorocis medinalis Guenee)是一种迁入性害虫,虫害发生后,造成水稻叶片纵卷束叶,严重时田间出现成片白叶,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最终导致水稻减产。2003年,稻纵卷叶螟受迁入量、适宜作物生育期以及气候条件等综合影响,引起了害虫暴发。全县发生面积2.10万hm^2,其中二代幼虫造成水稻白叶率24.7%,严重田块81.0%;三代幼虫造成白叶率平均36.7%, 71.0%;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