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对周围环境污染小、修复效率高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从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过程中修复生物的选择、修复条件的优化、修复效果的评价等方面对近年来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推动该方法的广泛应用,还应深入探究降解微生物之间的拮抗和协同机制、进一步降低修复成本、进一步完善修复评价标准,加强重石油污染土壤和特殊环境下石油污染土壤的治理研究,开展复合污染(如石油污染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  相似文献   

2.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刘五星  骆永明  滕应  李振高  吴龙华 《土壤》2006,38(5):634-639
对于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其生物修复具有环境友好、费用较低等特点,是最具应用前景的土壤修复技术。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影响因素、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菌剂-菌根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何翊  魏薇  吴海 《土壤》2004,36(6):675-677
植物根际是一个能降解土壤中污染物的生物活跃区。本文应用菌根修复技术对某污灌区石油烃污染土壤进行了处理。在污染土壤中种植玉米和黄豆,通过施加不同的菌剂,采取菌剂和菌根强化修复措施,在运行一个生长季节后,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降解率可达53%~78%。本研究为该地区石油污染土壤的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腐植酸在土壤改良和污染修复中的应用成效,为腐植酸的应用研究和产品研发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在长期对腐植酸资源的特性及其实践应用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参考了大量关于腐植酸研究的学术文献,综合分析了腐植酸改良土壤和修复土壤污染的原理、技术和应用情况。[结果]腐植酸可以改良土壤团粒结构,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维持土壤酸碱平衡和促进土壤生物活性,在退化土壤、盐碱地改良,废弃地复垦,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土壤改良和污染修复应用研究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腐植酸来源和分级分类不清,基础性研究不足。(2)腐植酸新材料和技术研发缓慢,行业整体技术有待提升。(3)腐植酸技术规范和标准建设与应用发展不相匹配,限制推广速度。[结论]未来研究重点应放在如下几方面:(1)煤基和生物腐植酸资源分类、组分分离和互作效应等基础研究。(2)腐植酸在土壤改良和污染修复中的应用基础研究。(3)腐植酸检测方法研究和产品质量标准制定。(4)腐植酸新产品应用研发与示范园建设。  相似文献   

5.
固定/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的应用与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甜甜  陈剑雄  陈晨  张海林  毛旭辉 《土壤》2014,46(3):407-412
固定/稳定化技术是污染土壤修复的常用方法之一,具有费用低、无毒、综合效益好等优点,非常适合我国典型土壤污染区的修复。本文介绍了固定/稳定化方法的作用原理与修复材料,分析了此技术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文章归纳了近年来固定/稳定化技术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成功案例,并结合我国土壤污染的实际状况和修复需求,从加强工程技术与装备研发、优化费用结构和发展环境友好型固定/稳定化技术等角度,提出了固定/稳定化技术应用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介绍了国内外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研究的一些成果,并就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特点和重金属污染土壤、有机物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研究现状进行了讨论,最后指出了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土壤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土壤受污染面积不断扩大,土壤质量持续恶化,影响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由土壤污染导致的农产品的生态安全问题已不容忽视。因此,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活动,完善土壤修复技术体系,对阻断污染物进入食物链,防止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该文系统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污染场地修复中广泛使用的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动物修复技术)以及相关技术结合使用的联合修复技术,并对各种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最后也对未来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克强  骆永明 《土壤》2001,33(4):179-184,196
本文概述了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降解机制,分析了生物修复土壤污染技术及其影响因子,提出了强化生物修复的措施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石油污染土壤菌剂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翊  吴海  魏薇 《土壤》2005,37(3):338-340
向石油污染土壤中投加环境适应能力强,降解效能高的菌种或菌群是提高石油类污染物降解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应用菌剂修复技术对某污灌区石油烃污染土壤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混合施加两种菌剂,对石油的降解有相互促进作用,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的降解率为54.23%。本研究为该地区石油污染土壤的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0.
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原理与技术进展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滕应  骆永明  李振高 《土壤》2007,39(4):497-502
微生物修复是土壤环境生物修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发展和应用前景的生物学环保新技术.本文以土壤中重金属及典型有机污染物为对象,从土壤微生物与污染物质的相互作用入手,较为系统地综合评述国内外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原理与技术,并结合当前土壤污染的新特点,提出了需进一步认识和解决微生物修复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以不断丰富和拓展土壤环境微生物修复范畴与内涵.  相似文献   

11.
土壤作为氟的环境化学体系枢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土壤中的氟污染不仅会对人类造成直接的危害,还会因水源、动植物的富集而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氟污染是目前环境热点问题之一。我国是高氟地区分布广泛的国家,地方性氟中毒的研究表明饮用水是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氟中毒的发病率与饮用水含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已有的研究结论不尽相同。现有的土壤氟污染修复技术主要有植物修复技术、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电动力学修复技术和化学淋洗修复技术等。目前土壤氟的研究还存在部分地区土壤氟污染的来源、土壤微生物与土壤中氟化物的相互作用机制不明确。因此,对土壤氟污染与修复方法的研究十分必要。论文参考大量的国内外有关氟污染的相关文献,系统总结了土壤氟污染的现状、土壤氟污染修复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比较了各种土壤氟污染修复方法的优势和缺陷,并探究在实际修复应用中的可行性,指出了今后土壤氟污染修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植物对污染土壤修复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利用植物修复污染土壤是一种被人们认为安全可靠的方法.植物修复技术不仅能修复被石油污染的土壤,而且对更多品种污染的土壤修复有效,植物降解高分子有毒化合物的基础是根际环境及根际微生物,与无植物土壤不同.对根际区微生物降解和转化有机化合物的研究,更多的集中于植物对杀虫剂和除草剂的降解.事实证明,生物修复污染土壤是一项实用性和有效性很强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壳聚糖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通报》2017,(1):250-256
壳聚糖是一种来源广泛、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的高分子材料,其含有大量氨基、羟基等活性基团,能与重金属离子进行螯合,发生吸附作用。壳聚糖还具有改良土壤、促进植物生长,诱导植物抗逆的作用,在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修复中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壳聚糖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壳聚糖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潜力,阐述了壳聚糖在重金属原位钝化修复、土壤淋洗修复、强化植物提取修复三个方面的应用,并指出壳聚糖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其在未来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壳聚糖重金属修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修复陕北石油开采区土壤中石油污染物,采用优化原位微生物菌群辅以物理和化学方法与微地质环境相结合的微生态技术,在试验区均匀加入了3%的优化菌群制剂,调控了土壤温度、含水量、氧和营养物质等,进行了土壤中石油污染物的降解与修复试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在试验区土壤中人为添加石油平均含量在2 121.5 mg/kg时,经过11~32 d原位微生态修复技术的修复,土壤中的石油含量降解率可达69.52%~88.11%,而对照区土壤中石油含量变化不大,降解率<20%,说明在自然条件下土壤中石油降解是缓慢的.这个试验验证了地质微生态修复技术在陕北黄土区土壤石油污染修复的有效性,探索了推广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凡  刘训理 《土壤》2007,39(5):701-707
生物修复技术是解决环境污染、恢复被人类活动破坏的生态系统、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具有速度快、消耗低、效率高、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以及无二次污染等显著优点.本文主要介绍了生物修复的原理和特点,石油污染土壤的各种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和菌根根际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6.
铅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41,自引:4,他引:4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伍钧  孟晓霞  李昆 《土壤》2005,37(3):258-264
利用植物修复技术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治理是目前国内外有关学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系统地阐述了重金属Pb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从Pb超富集植物、植物吸收累积Pb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以及螯合剂在Pb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作用等几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的有关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聚氯乙烯行业将成为我国汞公约履约的最重要领域,相关产业生产、升级、腾退转型导致的汞污染地块潜在数量与风险巨大,需要提前开展相关修复技术储备和工程应用实践研究;通过调研总结我国聚氯乙烯行业产业特点、生产工艺导致的汞污染途径与风险特征,对国内外汞污染地块土壤修复常用的修复技术有固化稳定化、热脱附和土壤淋洗等;从污染源控制、污染扩散阻隔、污染土壤及地下水修复等多方面和技术特性、工程实施两个维度,选取修复技术指标,提出多层次构建修复技术筛选矩阵标准;以期为聚氯乙烯行业汞污染地块环境评估与修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根系分泌物及其在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复被多环芳烃污染的土壤是目前环境和生态领域的一个前沿课题,植物修复是一种经济廉价、可操作性强、美化景观的绿色技术,而根系分泌物在植物修复污染土壤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植物根系分泌物研究的主要成果,系统介绍了根系分泌物的定义、组成、影响因素及其收集和分离纯化方法,综述了近年来根系分泌物在植物修复技术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进一步开展多环芳烃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研究提供实践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强化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土壤通报》2017,(4):1008-1013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高效快速修复技术备受关注。在各种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中,植物修复技术因其清洁、简单、高效、低消耗等优点,得到人们的认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论文综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及现状,植物修复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植物强化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当前植物强化修复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指明了植物强化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快速、绿色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矿山及周边地区多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矿区多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研究现状及其修复实践。结合国内外多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与机理研究动态,指出当前相关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同时考虑矿山及周边地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不同特点,提出今后的重点是开展分别以植物稳定和植物提取为核心的植物-微生物-化学联合修复机理研究及修复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