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辽宁省6种主要农作物2005~2010年度的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先叶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622-14624
运用改进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辽宁省2005~2010年的6种主要农作物的种植规模、效率、效益和综合4个比较优势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辽宁省6种主要农作物种植中,玉米和花生都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玉米综合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和规模优势指数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效益优势指数小于1;花生综合优势和规模优势均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效率指数和效益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大豆综合优势指数低于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而它的效率指数和效益指数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是规模指数太小;甜菜和棉花同样不具备比较优势,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小于1;棉花虽然效率优势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棉花的规模呈极端劣势,也说明种植规模太小;烤烟规模优势指数变化不大,但效率优势指数变化很大,说明烤烟种植风险很大,不宜多种。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辽宁省农业发展水平的政策建议:①鼓励和扩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经济作物玉米、花生的生产;②由于棉花的单位面积的产量高于平均水平,所以可以适当扩大棉花的生产规模;③烤烟的种植风险较高,不宜种植;④大豆是东北的优势传统农作物,所以效率和效益指数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关键是规模优势太小,应该大量扩大大豆的生产面积;⑤缺乏比较优势的甜菜,可以适量调减种植面积,用于调节自然资源配置而加以种植。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主要农产品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开展四川省主要农产品比较优势分析为四川省优势农产品的生产、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2009-2011年四川省主要农产品规模、效率、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进行分析,同时分析四川省优势农产品内部、外部比较优势,探讨近年来四川省主要优势农产品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在全国的竞争优势。【结果】四川省优势农产品为油菜籽、薯类、茶叶、烟叶和水稻。从趋势特点来看,2009-2011年四川省主要优势农产品的综合优势指数呈上升趋势的为薯类、烟叶和水稻,呈下降趋势的为油菜籽和茶叶。规模优势指数呈上升趋势的为烟叶和水稻,规模优势指数基本不变的为薯类,规模优势指数呈下降趋势的为茶叶和油菜籽。效率优势指数呈上升趋势的为薯类,呈下降趋势的为茶叶、烟叶、油菜籽和水稻。【建议】应提高油菜籽、薯类、茶叶、烟叶和水稻的种植技术和科技水平,提高其综合效率。同时,结合发展实际调整优势农产品范围,倾力打造精品优势农产品,统筹规划精品农产品的区域新布局,以提升四川省优势农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研究分析重庆市2011—2018年烟叶生产比较优势的变化特点,为重庆烟叶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在分析烟叶种植面积、产量变化的基础上,使用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综合优势指数分析比较了重庆市、2个植烟区及12个植烟县(区)烟叶的比较优势,并通过ArcGIS在地图上进行了空间表达.结果显示,在重庆市烟叶方面,重庆市及烟叶面积、产量呈下降趋势,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重庆市烟叶面积、产量降幅高于全国,但重庆烟叶仍具有规模优势、综合优势,且缺乏效率优势;同时重庆烟叶规模优势、效率优势、综合优势均呈下降趋势.在沿长江流域和乌江流域2个植烟区方面,与重庆市平均水平相比,2个植烟区烟叶有规模优势、效率优势、综合优势;2个植烟区间比较表明,沿乌江流域植烟区面积、产量降幅超过沿长江流域,沿乌江流域植烟区规模优势大于沿长江流域,综合优势略大于沿长江流域,效率优势小于沿长江流域;沿乌江流域植烟区规模优势、综合优势呈降低趋势,而沿长江流域植烟区综合优势呈上升趋势.在12个植烟县(区)方面,烟叶面积、产量降幅分别有8个县(区)高于重庆市烟叶整体降低幅度;与重庆市平均水平相比,9个植烟规模相对较高的县(区)同时具有规模优势、效率优势、综合优势,此外另有2个县(区)有效率优势.在此基础上,为提高重庆烟叶比较优势,提出了打造特色品牌、稳增烟叶规模、降低生产成本3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近20年江苏省小麦和粮食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及全国小麦和粮食生产的相应数据,运用比较优势指数法、GIS空间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江苏省小麦生产的时序变化情况,探讨了小麦生产的比较优势水平。结果表明,近20年江苏省小麦生产根据总产变化情况经历了波动增长、快速下降、恢复增长和稳定增长4个发展阶段;与全国小麦主产省份相比,江苏省小麦具有较强的规模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不具有效率比较优势;江苏省市域小麦平均规模比较优势、效率比较优势、综合比较优势差距逐渐缩小,其中规模比较优势表现为"北强南弱"态势,效率比较优势整体水平较低,综合比较优势"极化效应"降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提高江苏省小麦综合优势和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能力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中国粮食生产历经几次波动后,现在总产处于下滑阶段。为实现粮食总体水平的增长,着力点应放在主要作物和重点地区上。文章应用基于产量优势指数和规模优势指数的综合优势指数法对中国1999—2003年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能力进行比较优势分析,确定了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的产量优势区、规模优势区和综合优势区。最后对每个省份进行综合优势作物相对优势比较,指出各省份最具相对优势的主要粮食作物。通过分析可知中国粮食生产区域比较优势存在较大的差异,各地应按照比较优势原理进行结构调整,以发挥粮食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6.
应用比较优势指数法对江苏省水稻生产进行比较优势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水稻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和规模比较优势,缺乏效率比较优势。1980~2010年江苏省水稻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和规模比较优势指数一直大于1,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基本小于1,3个比较优势指数均总体上呈缓慢上升趋势;与省内主要粮食作物相比,2001~2010年水稻生产的平均综合比较优势和效率比较优势高于小麦和玉米,平均规模比较优势高于玉米而低于小麦;与全国其他9个水稻主产省相比,2001~2010年江苏省水稻生产的平均综合比较优势、规模比较优势和效率比较优势分别处于第7、第7和第5位。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稳定规模比较优势,提高效率比较优势,以进一步提升江苏省水稻生产比较优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苹果产业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比较优势原理,利用改进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中国苹果产业主产区在2002—2009年间的比较优势变动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陕西、山西、辽宁、山东、河北5个省具有明显的地区生产优势,河南省和甘肃省不具有地区生产优势;陕西省和甘肃省的种植规模逐年增加;河北省、辽宁省和山东省的效率指数呈增长趋势;甘肃省和辽宁省的效益指数呈增加趋势,苹果种植业在其种植业内部的优势越来明显;陕西省的综合优势位于首位;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中国苹果产业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产品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在构建效率优势指数、规模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3个测算比较优势指标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3个师的11种农产品(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番茄、甜菜、辣椒、苹果、梨、葡萄、红枣)比较优势指数进行测算,得出了各师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依据评价结果,为合理调整兵团农产品种植结构、提高兵团农产品的综合生产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0-2014年的相关数据,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和资源禀赋系数法,考察中三角地区主要农作物水稻、柑橘和油菜的比较优势格局。结果表明:1)湖南、江西和湖北三省的综合比较优势存在差异。江西省水稻和柑橘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明显,湖北省油菜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明显;2)三种农作物在市州层面的比较优势分布格局存在差异。大部分市州的水稻生产具有一定比较优势,张家界、湘西、怀化、赣州和宜昌的柑橘生产具有较强比较优势,张家界、常德、九江和仙桃的油菜生产具有较强比较优势;3)三种农作物比较优势格局的变迁特征存在差异。水稻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范围扩大,柑橘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由"零星分散"向"集中连片"演变,油菜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呈相对集中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打破行政区划的束缚,构建农业协同发展机制;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完善法律保障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中下游地区近20年水稻生产与优势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比较优势指数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等方法,研究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的生产和比较优势。结果表明,近2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产面积呈"V"形变化,总体缩减,具体表现为东部地区大幅减少,而西部地区略有增加;水稻单产水平不断提高,总产量近年来出现连增;该地区水稻生产具有较明显的规模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并呈逐渐增加趋势,但不具有效率比较优势;该地区南部省份具有较明显的规模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经济发达的省份具有相对较明显的效率比较优势。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稳定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产规模比较优势,增加效率比较优势,从而进一步提升综合优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18市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河南省2001-2010年的粮食生产数据,对河南省18个市的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4种主要粮食作物进行比较优势分析,测算出各市主要粮食作物相应的规模、效率和综合优势指数,明确了18市在主要粮食作物生产上的优劣状况,有利于进一步挖掘河南省粮食生产的潜力,提高粮食作物的综合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李凤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4):150-152
基于比较优势原理,利用改进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陕西省苹果作物在2002—2009年间的比较优势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陕西苹果有明显的规模优势,并且这种优势呈现递增趋势;其生产效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经济效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效率和效益优势在逐年递减。针对陕西苹果生产的种植情况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作物区域比较优势分析--以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产量优势指数为比较优势计量指标,分析了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主要的8种农作物在1995~2000年间产量在国内和省内绝对优劣势的变动情况,发现除个别作物的产量绝对优劣势随着时间的推进在个别时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外,多数作物的产量绝对优劣势基本保持相对稳定。根据该8种农作物在1995~2000年间的产量优势指数均值及其相对优势排名,还对产量国内和省内比较优势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不同高层次区域,作物的比较优势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楼 《现代农业科学》2009,(1):153-155,159
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利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和区域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RCA)对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比较优势状况和美国相比的比较优势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尽管存在有较强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但在整体上中国农产品国际比较优势较低,且仍处于下降的趋势,令人堪忧。因此提出了提高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对策方案。  相似文献   

15.
平顶山市主要农作物的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平顶山市主要农作物的单产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以及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与河南省的平均水平相比,玉米、薯类、烟叶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小麦、玉米、薯类、花生、芝麻、烟叶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在对主要农作物比较优势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平顶山市农作物结构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发展烤烟产业的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利用改进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2004—2010年贵州省烤烟的比较优势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的烤烟产业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高于全国水平,具有一定的生产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种植规模具有绝对优势,但呈现递减的趋势;生产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呈现递增趋势;平均经济效益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波动较大。最后,在此基础上针对贵州省烤烟作物的种植情况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综述福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优势多指标比较研究成果,依据2003—2006年福建高新技术进出口分类的月份统计数据,采用Xll方法进行季节调整。在比较产业竞争优势多种指数分析的基础上,应用EViews4进行时间序列的,回归,运用解释变量显著性和序列相关程度,说明多种指标的适用性,并分析福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因素。最后得出福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优势中生物技术、计算机通讯技术较强,电子技术和计算机集成技术较弱的结论,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依据比较优势原理,以规模优势指数和效率优势指数为基础形成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吉林省延边地区的种植业比较优势进行测算,分析并提出了延边地区各县市及乡镇种植业的综合比较优势农产品。  相似文献   

19.
从播种面积指数、单产指数、效益指数以及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的角度分析了吉林省玉米生产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和全国其他省份相比吉林玉米播种面积指数和单产指数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1997—2001五年平均均位于全国第三位;效益指数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具有比较优势,和全国优势省份相比不具有比较优势,1997—2001五年平均位于全国第十二位。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1997~2001五年平均位于全国第四位。在此基础上,提出吉林省发展玉米生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