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导致家禽免疫抑制的因素主要有五种 :传染性因素、药物因素、营养因素、毒物因素、应激因素。1 传染性因素1 1 鸡马立克氏病 (MD) 马立克病毒 (MDV)主要侵害机体免疫器官的T、B淋巴细胞 ,导致法氏囊和胸腺严重萎缩 ,从而抑制体液和细胞介导免疫 ,因此 ,MDV感染可造成机体免疫抑制 ,使多种疫苗(如鸡新城疫等 )的免疫失败。1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IBDV)主要侵害法氏囊造成法氏囊永久性损伤 ,从而降低机体体液免疫应答 ,降低机体对疫病的抵抗力。1 3 鸡传染性贫血因子 (CIA) 鸡传染性贫血因子病毒 …  相似文献   

2.
在鸡预防接种时 ,现常用饮水免疫。如应用鸡传染性法氏囊弱毒冻干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冻干苗、鸡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二联冻干苗 ,以及鸡新城疫Ⅱ系苗免疫时 ,常用饮水免疫法。但是饮水免疫方法不当 ,可导致免疫失败。经常出现以下不正确的情况 :一是疫苗使用不当 ,国产中等毒力的法氏囊苗应 2倍量饮水。若点眼或滴鼻 ,病毒会在局部繁殖过快 ,造成机体对疫苗反应大 ,对法氏囊造成损伤 ,从而造成免疫抑制。鸡只精神沉郁 ,采食下降 ,影响增重发育。二是饮水免疫方法不当。停水时间不足或过长 ,或饮水器不足 ,都会导致免疫失败。正…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双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3~12周龄鸡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原主要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一法氏囊,造成机体的免疫抑制,导致感染鸡对其他致病因子的感染性增加和对其他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的下降。该病的危害不仅表现在疫病本身,更重要的是影响各种疫苗的免疫应答,甚至导致免疫失败从而引起继发和并发其它疾病(如鸡大肠杆菌病、鸡新城疫、鸡马立克氏病等)。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病程短.幼鸡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本病病原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病程短。主要症状为腹泻、颤抖、极度虚弱。各种品种的鸡都能感染,幼鸡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给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6.
在家禽饲养生产中,必须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定期接种各种疫苗来控制疫病的发生。但在免疫过程中,偶尔会出现免疫失败,给养禽业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现将导致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其应对措施阐述如下。1免疫失败的原因1.1家禽机体方面的原因家禽机体是病原携带者或正在发病处于非健康状态,均会影响免疫应答,产生免疫抑制。如鸡群感染了传染性法氏囊病或球虫病则会影响鸡新城疫苗的免疫效果。母源抗体水平直接影响免疫接种的效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青年鸡的一种以免疫抑制为特征的疾病,它能引起法氏囊的严重病变。这种病是由双股双片段RNA病毒引起的,该病毒是双股RNA病毒科的一个成员。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控制途径主要是用减毒或灭活苗免疫鸡群。在美国和欧洲认为法氏囊病毒有两种血清型,但只有血清I型病毒用于制备商品性疫苗,血清Ⅱ型病毒无致病性。最近有报道,从患有法氏囊病且有高水平抗体的鸡中分离出一株血清I型法氏囊病病毒,这一株病毒是法氏囊病病毒的变异株。有人认为具有不同抗原性的法氏囊病病毒变异毒株的出现是疫苗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1疫苗质量 1.1疫苗的选择 大多数病毒在种的下面又分为不同的血清型。不同血清型之间交叉保护率很低,有的甚至没有。所以同一种疫病。根据其血清型研制出了多种疫苗,例如针对传染性支气管炎有近20种疫苗,针对法氏囊病有10多种疫苗。鸡场必须根据本场流行野毒的血清型选择疫苗。没有条件检测血清型时,可以将鸡分为若干组,用同一疫病的不同血清型疫苗给每组鸡接种。然后用本场分离的发病野毒株攻击接种鸡,保护率最高组所用的疫苗就是要选购的疫苗。如果不能进行上述试验,只能随大流,但其免疫效果不确定。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播性极强的病毒性传染性疾病,会严重威胁鸡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传播流行,虽然不会造成严重的死亡现象,但是该种疾病属于典型的免疫抑制疾病,病毒会不断攻击鸡的免疫器官,导致法氏囊的免疫功能丧失,产生免疫抑制,严重的导致其他疫苗免疫失败。该文结合一起实际病例,分析了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的诊断和防治。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双股RNA病毒引起一种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侵蚀的靶器官是法氏囊,破坏了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并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可诱发多种疫苗(如:新城疫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免疫应答的失败,同时增加了鸡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球虫等病原易感性,给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如:死亡率和淘汰率的增加、饲料的利用率降低、商品肉鸡的增重减少、多种疫苗的免疫失败、增加了饲养的成本。1病原学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属于双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IBDV病毒粒子为二十面立体对称的球…  相似文献   

11.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由于该病发病突然、病程短、发病率高,强毒感染时死亡率高,还可引起鸡体免疫抑制,从而导致免疫失败,容易造成其它疫病的继发,是目前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目前认为有两个血清型,即1型、2型,两型之间没有交叉保护,1型属于强毒,致病力强。该病毒对环境的抵抗力较强,能在自然环境中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2.
1母源抗体参差不齐母源抗体对雏鸡早期的抗感染起着重要作用,但同时又会干扰免疫接种。由于种鸡群的抗体水平不一致,必然导致雏鸡的母源抗体不齐,高母源抗体的雏鸡免疫接种时,母源抗体中和了弱毒疫苗,造成免疫失败。2不同血清型及血清亚型的病毒或细菌同时存在如鸡法氏囊病病毒  相似文献   

13.
一免疫失败的原因1疫苗方面的原因(1)疫苗质量差。活苗(弱毒苗)接种后在体内有个繁殖过程,因而接种的疫苗中必须含有足够量的有活力的病原,否则会影响免疫效果。(2)疫苗之间的相互干扰。在同一时间或间隔较短时间内,给畜禽以同一途径或不同途径接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疫苗,机体对其中一种或两种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显著降低。所以,在制定疫苗接种计划时,各种疫苗不宜同时使用。(3)选用的疫苗株血清型与疫病流行株血清型不符,不能产生足够的保护。有些病的病原含有多个血清型,比如大肠杆菌等。如果疫苗毒株(或菌株)的血清型不同,往往会造成免疫失败。针对多血清型的疾病应考虑使用多价苗。(4)选用的疫苗毒力较强或较弱。某些肉鸡场均忽视肉仔鸡生长快、抵抗力相对较弱的特点,选用一些中等毒力的疫苗,如选择中等偏强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新城疫Ⅰ系疫苗供仔鸡饮水免疫等。这不仅起不到免疫作用,而且造成病毒毒力增强和病毒扩散。可是在疫病严重的地区,选用安全性好,但毒力和免疫力较低的疫苗品系(如在有速发性嗜内脏型新城疫流行的地区使用弱毒Ⅳ系疫苗),产生的抗体就不能抵抗强毒的攻击。(5)疫苗运输、保存、稀释不当。死菌苗、致弱菌苗、灭活油剂苗、类毒素要保存在...  相似文献   

14.
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失败是指虽然对某雏鸡群已经进行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人工主动免疫,但是在免疫接种后不久或一段时间之后,该群雏鸡仍然发生或流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这种现象一直伴随并阻碍着养鸡业的发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导致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失败的影响因素,供广大养鸡户参考。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腹泻、颤抖、极度虚弱、法氏囊、腿肌和胸肌、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出血为特征。幼鸡感染后发病率高、病程短、死亡率高,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16.
提高家禽免疫接种的效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受许多因素(包括共性和个性)的影响。我们必须了解它们、克服它们才能提高免疫效果。其中最主要的共性因素是: 一.外因一免疫接种过程中的各种人为因素 1.疫苗的选择 大多数病毒的分类在种的下面又分为不问的血清型。不同血清型之间交义保护率很低,有的甚至没有。所以同一种疫病,根据其血清型的不同研制出许多种疫苗,例如传染性义气管炎有近20种疫苗,法氏囊病有10多种疫苗等。鸡场必须根据本场流行野毒的血清型选择疫苗。没有条件测血清型,怎么办?将鸡分为若干组,用同一疫病的不…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双股RNA病毒引起的一种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侵蚀的靶器官是法氏囊,可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诱发多种疫苗(如新城疫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的免疫应答失败,增加鸡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球虫等病原菌的易感性,给养禽业带来严重危害和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8.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传染性腔上囊炎,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目前严重危害养鸡业的病源之一。该病能导致机体的免疫抑制,造成其他病的继发感染和多种疫苗免疫失败。1流行特点该病无明显的季节性,自然条件下只感染鸡,其易感性与法氏囊发育阶段有关,鸡群中一般2~15周  相似文献   

19.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雏鸡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其特征是突然发病,呈尖峰式发病和死亡曲线。病鸡表现腹泻、发抖,运动失调,法氏囊显著肿大并出血,胸肌和腿肌呈斑块状出血。由于本病传播快、流行广,虽然有疫苗或血清可用于防疫,但由于法氏囊病毒血清型的不同,交叉保护力很差,免疫效果有时很不理想,再加上有的养殖户免疫程序不合理,操作不当等这样那样的原因,免疫失败的现象也时常  相似文献   

20.
1基本情况简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及免疫抑制疾病。本病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等淋巴组织,该病危害不仅在于疫病本身,更重要的是引起鸡体的免疫机能障碍影响各种疫苗的免疫应答,导致免疫失败。从中兽医角度,该病是由于火邪侵袭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