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为了探讨南方丘陵缓坡梯土上经济林幼林林地的水土流失及植被覆盖的防蚀保土效果,采用设立1 000 m2径流小区定位观测和人工模拟测定相结合的方法,测定和研究了植被覆盖和生物地埂模式对板栗幼林林地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无植被覆盖条件下,当年降水量为1 638.2 mm时,丘陵红壤区域开垦的缓坡梯地的年土壤侵蚀量可达6.48 kg/m2;(2)林下间种能很好的削减土壤侵蚀量,如当花生、油菜种植面积与林地面积的比分别为24.2%、31.5%至44.9%、58.4%时,年土壤侵蚀量可减少35.49%~57.55%,径流系数平均减少9.04%,输沙率平均减少40.02%,作物覆盖率每增加10%则输沙率减少0.001 9~0.002 7;(3)农林复合经营区的生物保土埂具有明显的拦截泥沙的作用,可减少径流含沙量17.07%,花生、油菜套种或连种模式及萱草、白茅生物地埂是南方丘陵缓坡梯土幼林地上的几种保土效果好的生物保土模式.  相似文献   

2.
水土流失和干旱缺水是黄土高原经济落后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雨水资源化是解决或减缓水土流失和干旱缺水的有效途径。将雨水利用的方式归纳为雨水就地拦蓄利用、覆盖抑制蒸发、雨水富集叠加异地利用3种方式。分析了雨水资源化对水文环境和土壤环境的影响。不同的雨水利用措施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和控制水文过程,改善流域的水质,减少土壤的非点源污染,提高土壤的质量,提高土壤的含水率;而人工林草植被不同程度地减少了土壤含水率,覆盖措施可以延长水在土壤水库中的集蓄时间。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坡地水土保持技术,以传统习惯种植作物为对照,开展了坡地种葛对减少水土流失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种植葛根可以有效地减少坡地土壤的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种葛4年后地表径流量比对照减少一半以上;随着种葛年限的增加,土壤侵蚀量逐年降低。种葛第2年后,雨水对坡地土壤的侵蚀量比对照减少了58.0%,到第10年种葛处理的土壤侵蚀量比对照减少了91.1%。本研究通过对坡度在28°以内的坡地种葛,对减轻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提供了一条新的有效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毛竹林土壤酶和土壤养分元素对地表覆盖翻耕的响应,为毛竹林覆盖经营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以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山地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对稻草覆盖2年翻耕、覆盖2年未翻耕和自然生长(对照)的毛竹林0~50 cm各土层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覆盖翻耕样地和未翻耕样地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均低于对照样地,且在0~20 cm土层差异显著;覆盖处理后,覆盖2年翻耕样地土壤过氧化物酶活性均低于对照样地(0~10 cm土层差异显著),覆盖2年未翻耕样地土壤过氧化物酶活性(10~20 cm土层除外)也均低于对照样地;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则显著增加。(2)覆盖处理后,土壤养分元素含量得到增加;覆盖翻耕样地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均先增加后降低,且在10~20 cm土层达到最大;翻耕处理与未翻耕处理相比,土壤全氮含量在0~30 cm土层差异达到显著水平。(3)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土壤脲酶和蔗糖酶与土壤各养分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多酚氧化酶和土壤养分间均呈现负相关关系,土壤过氧化物酶与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与其它土壤养分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均不显著。[结论]地表覆盖对毛竹林地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有显著影响,短期内地表覆盖可以显著提高毛竹林土壤肥力,且覆盖翻耕措施较利于增加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5.
<正>1生态效益(1)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肥力。栽冬瓜树木长大后,根系可以固土,减少土壤流失,树叶落到地面后容易腐烂变成肥料,增加土壤肥力。(2)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栽冬瓜树木长大  相似文献   

6.
放牧干扰对林地及林木生长影响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连续3a采用定位观测和临时调查的方法对因放牧所引起的地表物理变化、水土流失、幼林遭受伤害程度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牧期牛在牧场中对林地地表的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有一个渐变过程,并呈累积值,当土壤密度达到1 3g·cm-3时呈相对衡定状态。牧场中水土流失与放牧强度呈正比,最大差值试验区与对照区的比可达29 7倍。通过对本溪、丹东两市混牧林的抽样调查表明:牛对幼树的伤害途径主要为践踏和耍角,但通过分析也证明,当落叶松幼林平均高度为2 0m时可进行适度放牧,但伤害指数不能高于50。当落叶松幼树平均高度在2 0m以下及坡度大于30°时应划为禁牧区,人工林平均高3m以下不应作"卧牛场"。  相似文献   

7.
该文对设置在世界银行贷款“贫困地区林业发展项目”(FDPA)河北省新造经济林地上的水土流失定位观测点连续4 a的观测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造林施工会导致造林地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造林当年和次年,从造林后第3年(或第2年)起,土壤流失量迅速减少,以后逐渐消失。高强度的整地作业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建议改变大强度造林清场、整地和幼林抚育作业方式,以减少或消除造林地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8.
杉木幼林施肥后当年效应显著,每株施纯元素 NPK 混合肥0.25kg(N 为0.15kg,P为0.05kg,K 为0.05kg,即375kg/hm~2),施肥比无施肥对照(CK)树高增加14.04%,地径增加18.36%;17年以后,施肥持续效应也很显著,施过肥的比对照(CK)胸径最小与最小相比,最大与最大相比,净增加2.15~3.07cm,相对增加10.13%~14.03%;树高:净增加2~3m,相对增加15%~20%。  相似文献   

9.
湘南丘陵幼林林下植被覆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削减缓坡梯土幼林地的水土流失,设立1000m^2迳流小区,进行定位观测。探讨了植被覆盖对板栗幼林林地土壤侵蚀的影响。丘陵红壤区域开垦的缓坡梯地是绿化达标后泥沙的主要来源地,在无植被覆盖条件下,年土壤侵蚀蚀量可达6.4778t/1000m^2。植被覆盖能很好的削减土壤侵蚀量,种植面积为24.2%-58.4%时,年土壤侵蚀量可减少35.49%-57.55%,迳流系数平均减少24.09%,输沙率平均减少40.02%,覆盖度每增加0.1则输沙率减少0.0019-0.0027。加大幼林地地面植物覆盖面积和覆盖速度,是控制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油-花生套种或连种是一保土功能很好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1 建园选择背风向阳处 ,轻质中、厚层土壤地建园。密度以株行距2× 3m或 2× 4m为宜。栽前挖 60cm见方穴 ,每穴施土杂肥 2 5kg左右 ,并加 0 .2 5kg复合肥拌匀。栽植时深度比原根颈部略深 ,采用“三埋两踩 ,提苗”法栽培 ,浇足水 ,待水渗后培大土堆。2 土壤管理每年秋结合施基肥将果园深翻 2 0cm左右 ,中耕除草 3~ 4次。 3年生以上果园可地面覆草 ,既可保湿 ,防止杂草和水土流失 ,又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3 肥水管理基肥应在采果后或春季发芽前追施 ,开花前和 6月下旬至7月上旬果实膨大期追施速效肥 ,每次用尿素或复合肥 40~5 0kg 667m…  相似文献   

11.
降雨或融雪过程中,沿地面流失的水称为地表径流。强烈的地表径流会造成洪水和土壤冲刷,给工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森林能显著减少地面径流,其主要原因是: 1,树冠使透过的降水强度降低,雨水或融雪水冲击地面的力量被消弱,因而形成的迳流较弱。 2、林地上的死地被物层能吸收大量雨水和雪水,从而使地表迳流量减少。因  相似文献   

12.
毛竹笋用林覆盖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林业科技》2017,(3):18-20
研究不同覆盖培育方法对毛竹林土壤温度变化、出笋规律和竹笋产量的影响,对于提高毛竹冬、春笋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以稻草和谷壳为覆盖物,通过设置不同覆盖厚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覆盖林地各土层显著高于未覆盖林地的土壤温度,各覆盖处理地表(0cm)及地下(20 cm)处土壤最高温度分别在16.0~22.5℃和16.0~20.5℃之间;不同处理可使笋期提前42~65 d;林地覆盖后竹笋产量大幅增加,其中以稻草20 cm+谷壳20 cm的覆盖效果较佳,平均产量达1 547.68 kg/667 m~2,较对照增产66.40%。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幼林土地利用率,增加前期经济收入,解决幼林香榧遮荫问题,在香榧幼林基地内套种皇菊开展复合经营试验,统计分析复合经营的经济效益,观测复合经营对香榧生长的影响,监测复合经营对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榧皇菊复合经营试验样地每年可增收2 050元/667 m~2,可节省香榧各项管理费用1 050元/667 m~2;皇菊对香榧树盘基部形成的覆盖遮荫,可降低地表温度,减轻夏季高温对香榧叶片的灼伤程度;实施复合经营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得到显著提高。复合经营不但增加前期经济收入,节省香榧管理支出,提供香榧遮荫环境,同时优化基地土壤,促进香榧生长。  相似文献   

14.
保护地栽培葡萄套作油菜、西瓜可以充分利用空间 ,在有限面积上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从 1999~ 2 0 0 1年连续进行了 3年试验 ,取得 6 6 7m2 棚均收入 16 333.33元的良好效果。现将保护地葡萄套作油菜、西瓜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 棚型结构及条件棚长 80m ,宽 8m ,东西方向 ,前立柱高 1m ,脊高 3m ,后墙高 2m ,为琴弦式结构日光温室大棚 ,棚内土壤为砂壤土 ,大棚上覆盖草苫子。2 品种选择葡萄品种为京亚 ,该品种树势中等 ,成花容易 ,可自花结实 ,早果性、丰产性均较强 ;油菜品种选用上海短抗青 ,该品种播种后 4 0天即可上市 ,且丰…  相似文献   

15.
果园覆草,即在果园地面覆盖秸杆或杂草。每亩果园覆草1000~1500公斤,连续覆草3~4年,能加厚活土层10~15厘米,0~40厘米土壤内有机质比清耕园提高61.1%,0~20厘米表土层的有机质含量比清耕园可提高1倍多,氮、磷、钾含量分別比清耕园相对增加54.7%、27.7%和28.9%.覆草还可减少地表水分蒸发,提高土壤对水分的渗透和  相似文献   

16.
针对山地水土流失、土壤瘠薄及有机梨对原生态的高标准生产要求,研究出有机肥和碎秸秆混合压埋改良土壤培肥保水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改造后的土壤腐殖质化程度高,营养成分含量高,铵态氮(N)含量105.08mg/kg,速效磷(PzOs)含量41.88mg/kg,速效钾(KzO)含量426.17mg/kg,可溶性有机质含量为2.21%。修反坡梯田、修水盆和有机肥秸秆压埋改造后的土壤,显著提高了土壤含水量,提高7.1%。果园树盘覆草,显著减少了地面蒸发量,覆草比不覆草日减少地面蒸发量3.61mm。  相似文献   

17.
有机物覆盖作为一种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干扰,对土壤结构和功能具有显著影响,在城市土壤保育及城市土壤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查阅Web of Science、CNKI等数据库相关文献,本文探讨有机物覆盖对土壤环境的影响,进一步明晰其作用机制,对深入探究土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完善有机覆盖应用技术体系,提高城市土壤保育和修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大多数研究表明:有机物覆盖可以减缓地表水分蒸发和雨水的直接渗透,促进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保水性,有利于土壤水分的稳定,减缓水土流失;有机物覆盖具有在高温时降温、低温时保温的双重效应,能改善植物生长的水热条件;受土壤条件、覆盖量、覆盖材料等多种因素影响,施加有机覆盖物后,温室气体的排放表现出不确定性;由于土壤的水、气、热等因子的改变,有机物覆盖后土壤微生物的活性、种类、多样性受到影响,且能刺激土壤动物的活动,改善土壤结构和质量;有机物覆盖后,土壤理化性质改善、养分含量提高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等进一步使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中的碳氮转化速率加快;有机物覆盖后,受土壤环境的影响,植物根系的结构特征改变,细根周转增强,根际沉积增加,加之有机覆盖物本身可为土壤提供碳源,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加快,土壤有机碳固持增加,但对土壤碳组分变化的研究还存在争议;有机覆盖物的分解不同程度上能增加土壤有机质、营养元素含量,改善土壤营养情况,增加土壤肥力。目前关于有机物覆盖对土壤环境影响的研究越来越多,但结果还没有统一定论,缺少长期定位观测数据,其作用机制尚未研究清楚,生产实践中的技术体系还不完善。因此,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以下建议:1)开展长期定位的动态监测和试验研究,明晰有机物覆盖后的土壤环境变化;2)全面探究有机物覆盖对土壤生态系统物质能量转化过程的影响,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3)建立完善的有机物覆盖应用技术体系,提高土壤保育和土壤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土保持与雨水利用技术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高原气候干旱少雨,粮食产量低下,其原因不仅仅是天然降水不足,更主要的是(1)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2)蒸发强烈,土壤深层蓄水有限;(3)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低。基于国内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和鹿马岔流域治理经验,目前提高雨水利用率的有效技术主要有:1,改造坡地小地形,最大限度地拦蓄降水;2,调整农业用地结构,增加林草植被和其它形式的覆盖,减少地面蒸发,提高雨水利用效率;3,合理耕作,提高土地渗水保水能力;4,修筑蓄水窑窖,应用滴灌,渗灌技术发展庭院经济,建立雨水高效拦蓄利用系统。  相似文献   

19.
人工降雨条件下毛竹林地表枯落物固土防蚀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江三角洲森林生态定位站北亚热带次生毛竹林枯落物水土保持功能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坡度和雨强是影响坡面侵蚀的重要因素,随着坡度和雨强的增大,泥沙浓度也不同幅度的增大;(2)坡度为5°、10°、15°、20°、26.5°时,裸露坡面和覆盖凋落物的坡面比较,随着坡度增加,覆盖有枯落物的泥沙浓度增幅明显减小,且减少幅度为52.9%~87.1%;(3)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雨强为10~50mm/h时,有枯落物覆盖的土壤侵蚀量比裸露坡面分别减少35.58 g/m2、66.82 g/m2、130.32 g/m2、190.62 g/m2和256.16 g/m2。覆盖凋落物的坡面径流量增大幅度相比裸露坡面低25%左右。因此,毛竹林地枯落物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有较好的保水保土作用,对控制水土流失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多伦县位于浑善达克沙地东南部,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研究示范区通过实施沙地植被恢复与保育技术、流动沙丘地膜固沙和灌木造林综合治沙技术、窄行多带式防风固沙林综合营造与经营技术、草地天然植被保护及现代草地畜牧业高效经营技术,形成了农牧交错区具有特色的沙地治理和生态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通过综合治理,示范区植被覆盖度增加33%,地表粗糙度增加183%~246%,土壤风蚀减少90%以上,风季1.5 m高处空气含尘量降低56.3%~80.1%,空气湿度增加2.4%~9.1%,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增加了37%~97%, 产鲜草量由原来的4 500 kg·hm-2提高到27 000 kg·hm-2,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