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隋东  刘凯  李大为  韦涛  祖歌  曹志贤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638-19640
2010年5月2日,沈阳南部出现了2010年首场雷暴,虽然此次雷暴没有给沈阳地区带来严重的雷电灾害,但由于没有准确地预报出雷雨天气,预报服务效果较差。对此次雷暴天气过程漏报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用中尺度分析技术做了雷暴潜势分析,为雷暴潜势预报提供技术指标和着眼点。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漏报原因是:前期地面气温持续大幅度偏低,不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展;解释分析数值预报产品能力有待提高;在此次过程中T639模式预报结果优于日本数值预报;应加强对中尺度分析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提高强对流天气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文中通过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8个气象观测站2013~2016年夏季(5-9月)强对流天气个例的天气实况和甘南雷达回波资料的统计,分别以雷暴、冰雹、短时强降水等针对甘南高原夏季不同强对流天气进行了分类,4a中全州共计 有379站次雷暴、54站次冰雹、157站次短时强降水,通过不同天气形势背景相似分析法与归纳法得出:甘南高原夏季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具有不同的移动路径和形势特征,分别对不同天气类型建立了相应的预报模型;进一步总结出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在甘南夏季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南京地区1次强雷暴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对流天气是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发的灾害性天气,其天气过程的产生和发展受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如水汽条件、大气垂直运动等。2008年5月27日12:19在江苏省南京地区发生的强雷暴天气是1次典型的强对流过程。笔者通过运用多途径分析方式去分析此次过程,使用较为全面的探测资料力求更加准确地分析判断雷暴生命期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雷暴之前南京地区持续高温使该地蓄积了大量不稳定能量是此次雷暴的先决条件,充足的水汽供应、强烈的大气垂直运动及大气中的不稳定层结为此次雷暴天气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南下的冷空气触动了不稳定能量是此次雷暴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4.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自动站、多普勒雷达、卫星红外云图等气象资料,对2011年7月17日14:00 ~ 21:00陕西省一次雷暴大风、短时暴雨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受东北冷涡后部冷槽和低值系统影响,底层的暖湿气流、高层的冷平流以及不稳定层结共同作用形成;K指数分布看,陕西大部分地区为24 ~36℃的高能区,表现为不稳定层结特征;陕西延安以南地区的SI指数为-2 ~0℃,陕南东部SI指数<-4℃,与强对流天气对应较好,特别是在负值大值区的下游更是强对流易发区域;卫星云图上,对流云团经过的地方,对应陕西省发生了短时强对流天气;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强中心达50 dBz以上,与之同时次的速度图上出现了强的辐合中心.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1981—2008年夏季(5—10月)西宁地区4个气象站的雷暴天气资料,分析了西宁地区雷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造成雷暴天气的环流形势与影响系统。为提高西宁地区雷电预报准确率,从天气学、统计学和能量天气学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出了一套简单实用的预报指标和预报方法,建立了西宁地区雷暴天气动态分析和预报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6.
通过"711"数字化雷达观测,对128个对流单体、复合体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青海海南州地区发生强对流天气系统的发源地及影响海南地区强对流天气发生和发展的天气形势,对灾害性对流天气临近预报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滨州市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月兰  莫瑶  魏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076-12077
利用滨州市气象站1957~2000年雷暴观测资料,分析了雷暴的初终日,雷暴的年月分布及变化趋势,就产生雷暴的天气系统进行了概述,并对雷暴发生前的临界温度值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表明,滨州市雷暴出现在3~11月份,夏季6~8月是雷暴多发季节,其中7月份雷暴活动最频繁,5—6月份的下午到上半夜容易产生伴随着大风和局地冰雹的强对流天气,在人影值班时要尤其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雷达监测资料,采用天气学客观诊断分析方法,对2018年春末发生在滁州地区的强对流天气的形成机制和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包括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和局地冰雹,并伴有飑线特征,江淮之间北部对流强度大于南部;满足滁州地区低槽型强对流天气环流特征,高低层系统构成前倾结构利于强对流天气发生;大气具有较强的不稳定能量,低空急流输送水汽条件,热、动力因子相互配合在地面辐合线的作用下触发对流;天气尺度系统移速慢是导致滁州地区强对流天气反复出现的直接原因,且天气尺度的有利背景使得发展的对流系统更具有组织性;地面自动站的风场资料对强对流天气发生区与未来移动趋势有较好的监测与预报反应;通过雷达径向速度识别逆风区对雷暴大风的监测和预报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多普勒天气雷达垂直积分液体含水量可作为冰雹预警预报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于尚友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4):1108+1149-1108,1149
根据本溪市区46年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总结出了该地区雷暴天气气候规律和特征,并分析了该地区因雷暴天气灾害频发,造成农业诸多方面灾情,影响和破坏了粮食产量质量及农业基础设施;同时,提出利用雷暴天气规律和特征,指导农业生产活动,并提出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利用NECP再分析资料、兰州和西宁探空站资料及兰州机场多普勒雷达资料对兰州机场2011年9月8日出现的一次雷暴伴冰雹天气过程进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雷暴天气是新疆冷槽分裂下来的冷空气冲击低层暖湿空气产生的局地中尺度强对流性天气,多普勒雷达回波显示雷暴云有明显的降雹特征。温度槽、地面冷锋是当天雷暴天气的触发机制;低空充沛的水汽,高、低空急流和风的垂直切变的存在为强雷暴天气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雷暴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强烈雷暴的发生,常伴随大风、大雨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出现,有时人畜直接遭受雷击造成伤亡,或引起火灾或使建筑物倒塌,感应雷还能导致电子设备损坏等,给人类带来灾害.因此,准确的雷暴资料,对天气预报的分析和工业、农业、计算机网络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产品,分析了2008年7月21日海拉尔周遍地区的强雷暴天气。结果表明,强雷暴天气一般产生在低层要有切变线等触发机制的不稳定能量大气环境中。当多普勒雷达图象上出现窄带回波即出流边界时,在其后部易产生强雷暴天气。  相似文献   

13.
利用NECP再分析资料、兰州和西宁探空站资料及兰州机场多普勒雷达资料对兰州机场2011年9月8日出现的一次雷暴伴冰雹天气过程进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雷暴天气是新疆冷槽分裂下来的冷空气冲击低层暖湿空气产生的局地中尺度强对流性天气,多普勒雷达回波显示雷暴云有明显的降雹特征。温度槽、地面冷锋是当天雷暴天气的触发机制;低空充沛的水汽,高、低空急流和风的垂直切变的存在为强雷暴天气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自动站资料对2018年3月4日广西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和环境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干线是本次强对流天气发生的主要触发机制,中层冷平流、低层暖平流的对流不稳定层结以及低空急流带来的充沛水汽为强对流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层结和水汽条件,中层冷温槽、中低层低压以及强的垂直风切变可能是强风暴系统发展和维持的主要因素。飑线沿地面辐合线发展,造成了大范围的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大尺度环流形势背景,反映水汽条件、层结不稳定和热力、动力条件的一些物理量、探空曲线以及卫星云图、闪电监测资料、雷达回波图等方面,对2019 年5 月17 日晋江地区强雷暴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期对今后的强对流天气预报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聊城市雷暴大风天气气候特征及其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统计分析了1971~2006年聊城市雷暴大风天气的气候规律、天气系统以及雷达回波特征,对其中20次强雷暴大风个例的相关物理量参数和能量、环境风分布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产生雷暴大风的天气系统特征及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7.
我国雷暴天气时空分布及预报预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科技》2016,(10):212-215
雷暴天气是指伴有雷电、冰雹、大风和强降水的局地强对流性天气。我国夏季雷电灾害占全年雷电灾害的66%,严重威胁到飞机人工增雨、高炮防雹作业的安全。首先,分析了我国雷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其次,在回顾国内外雷暴天气研究进展、雷暴天气成因和预报预警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雷暴天气防灾减灾的途径及方法。分析表明,雷暴天气的强弱与近地层大气不稳定、地气温差高低、相对湿度大小等关系密切,而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天气气候背景是我国雷暴天气多发、易发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建立雷暴天气预报预警模型的着眼点;而雷达、云图和闪电定位仪等探测资料是提高雷暴天气短临预报预警水平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21年6月10日至11日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GFS再分析资料进行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结果表明:2021年6月10日傍晚至夜间海东地区出现强对流天气过程,此次强对流过程以冰雹天气为主,局地伴有短时强降水和雷暴大风,具有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局地性强的特点,前期以降雹为主,后期出现短时强降水和大风天气;对流层和地面均有干冷空气入侵,这是触发强对流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地层的地面辐合线为此次天气过程提供了较好的抬升机制;雷达产品分析表明强对流天气过程中,回波有列车效应,在冰雹发生时段内回波强度强、回波顶高较高、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多且在强回波发展地区存在逆风区,说明维持时间较长且冰雹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9.
以2011年9月6日松潘县川主寺镇雷雨天气过程为分析对象,研究了川主寺镇强对流天气发生环流形势背景、动力条件、热力条件以及雷暴触发条件等因素,这对了解松潘县雷暴天气发生发展规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分析还表明,加强对雷暴天气环流结构的认识、改进强对流天气分析工具和提高中尺度天气分析能力是增强松潘县川主寺镇强雷暴天气预警预报能力的三个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20.
发生在2008年6月3日安徽江北的天气是1次受多个雷暴单体影响的强对流天气过程。通过分析常规观测、卫星云图、雷达探测和收集的灾情等,了解到这次强对流天气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对流参数、抬升系统等。结果表明,在这次强对流发生时,地面处于暖低压内,高空东北冷涡有弱冷空气扩散南下,安徽北部K指数大于30,0℃层高度约为3 km,层结弱、不稳定,并且局地湿度大,对流层低层风垂直切变大,地面冷锋东移南下触发强对流发生,在安徽江北地区产生了多处局地强度大、冰雹、雷电、大风灾害严重的雷暴云。在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上可见典型超级单体风暴的特征:反射率因子强,低层反射率梯度大,有钩状回波,中层有界弱回波区,高层悬垂体,速度图上有一对法向对称的正负速度中心,低层气旋和高层反气旋,有冰雹指数和中尺度气旋产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