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色瓢虫显现变种在野外对杨树上两种主要蚜虫白杨毛蚜和白毛蚜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异色瓢虫显现变种对两种蚜虫的选择效应。白杨毛蚜和白毛蚜种群数量同步增加时,EG-S值和EI值变化是从1到0,EI值是在0到-1范围内依次减少,且数值变化较少,表明异色瓢虫显现变种喜好捕食白毛蚜略高于白杨毛蚜;白杨毛蚜数量不变,白毛蚜数量增加时,EG-S值和EI值是从1到0,EI值在0到-1范围内依次减少,表明异色瓢虫显现变种明显喜好捕食白毛蚜;白毛蚜数量不变,白杨毛蚜数量增加时,EG-S值和EI值变化从+1到∞,EI值在0到+1范围内依次增加,表明异色瓢虫显现变种明显喜好捕食白杨毛蚜。  相似文献   

2.
笔者研究了蒲螨对松大蚜、苹果蚜、栾多态毛蚜、桃粉蚜、国槐蚜虫等半翅目蚜虫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蒲螨对松大蚜、苹果蚜、栾多态毛蚜、桃粉蚜4种蚜虫的控制效果较好,寄生4 h后和8 h后的死亡率均在80%以上;蒲螨对国槐蚜虫的控制效果较差,4 h后未见蚜虫死亡,8 h后死亡率仅为26.7%,24 h后死亡率为38.9%,48 h后死亡率为51.2%.  相似文献   

3.
于斌 《河北林业》2007,(2):34-34
杨树蚜虫主要有白毛蚜和杨白毛蚜两种蚜虫混合发生,但春季白毛蚜占优势,夏秋季节则以杨白毛蚜为主,主要危害毛白杨、河北杨、北京杨等,其中以毛白杨受害最重。河北省中南部,一年发生18~20代,以卵在芽腋、树枝干伤疤等处越冬。翌年春季杨树叶芽萌发时,越冬卵孵化危害。树冠下部发生量大,若蚜多在新叶背面危害,初展叶时危害严重,造成叶片大量卷缩,且分泌大量蜜露似雨露般洒向路面及行人;4月下旬出现大量有翅蚜扩散危害,尤其是叶背面发生量大,受害严重,后期易引起煤污病危害,叶片早落;七、八月份由于多雨发生量下降,九月份发生量又重新增加,洒向路面的分泌物也比较明显;严重影响树木生长、树体美观、路面清洁和行人健康。  相似文献   

4.
1990年引进窄冠白杨,1992年开始推广窄冠白杨行状、群团状选择造林技术,缓解了林木胁地作用。窄冠白杨林带株行距2m×4m,农作物带宽16m,每0.067hm2栽33株,第3、4、5年小麦单产增加18.3%、39.1%和21.6%,而同密度的易县毛白杨林带中的作物则相应减产23%、2.2%和28.2%。  相似文献   

5.
<正> 毛蚜属(Chaitophorus Koch)属同翅目(Homoptera)蚜科(Aphididae)。在我国北方为害杨树常见的有两种:即杨白毛蚜及杨花毛蚜。两种毛蚜群集枝条、嫩芽、嫩枝梢、叶柄、叶面吸食汁液。受害叶片较正常叶片干硬,并排出大量粘液,布满树枝和叶片,招致煤污病,引起早期落叶。随着煤污层的堆积,整个枝条下垂,对树木和幼苗生长危害很大。分布及寄主植物国内已知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及京、津地区。为害毛白杨、大关杨、唐柳、河北杨等,尤以毛白杨受害最重。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6.
蚜虫 ,是同翅目蚜总科的昆虫。它的腹部背侧有一对腹管 ;腹端突出成尾片 ,前翅大 ,前缘有片翅痣。后翅小。蚜虫常发生在杨树、柳树、泡桐、果树的芽或嫩叶上。蚜虫 ,微小 ,体长0.5~2毫米之间 ,是个庞大的家族。1公顷林木上有几十亿头的蚜虫。它呈颗粒状 ,能分泌蜜露 ,所以显得油腻。蚜虫危害林木 ,主要是以它微小个体的刺和口针吸林木和植物的营养 ,使林木和植物卷叶、枯萎 ,影响光和作用 ,甚至还诱发粉雷病。蚜虫以卵或若虫越冬 ,如果条件好雌虫生殖。到了秋天 ,以受精卵或孵化后的若虫越冬。蚜虫繁殖率相当高 ,孵化后的若蚜几天就可…  相似文献   

7.
藓类植物是五倍子蚜虫越冬栖息吸食的场所,因此,藓类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培植方式、生态环境条件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倍蚜虫的生长.本文以侧枝匐灯藓为冬寄主,研究了藓类植物对角倍蚜越冬生长的影响.试验表明:在藓正常生长的情况下,以一年生藓寄生角倍蚜存活率较高;无土植藓养虫又比有土植藓养虫存活率高,室外有土植藓养虫和室内有土植藓养虫接种秋迁蚜的数量分别以3.0×104~5.0×104头/m2和1.5×104~3.0×104头/m2为宜.  相似文献   

8.
杨崇杰 《湖南林业》2004,(11):25-25
桃树上的蚜虫常见的有桃挑蚜、桃粉蚜和桃瘤蚜3种。这3种蚜虫都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桃树嫩梢和叶片汁液,被害后叶片苍白卷缩,严重的脱落,影响花芽形成.削弱树势。  相似文献   

9.
在平原农区推广窄冠白杨行状及团状造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引进窄冠白杨,1992年开始推广窄冠白杨行状、群团状选择造林技术,缓解了林木胁地作用。窄冠白要带株行距2m×4m,农作物带宽16m,每0.067hm^2栽33株,第3、4、5年小麦单产增加18.3%、39.1%和21.6%,而同密度的易县毛白杨林带中的作物则相应减产23%、2.2%和28.2%。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杨树毛蚜的综合防治作了如下报道:1、异色瓢虫及其变种(变型)和七星瓢虫成熟时开始迁飞到邻近的毛白杨苗园、幼林内。由于瓢虫数量急剧增多、食蚜量大,致使两种毛蚜种群数量大幅度下降;夏、秋季节,在毛白杨上作为控制因子的瓢虫却寥寥无几,此时如遇干旱,气温偏高,毛蚜则日渐增多、猖獗成灾。7、8月份多雨。可控制毛蚜的大发生。2、化学防治可采用3%呋喃丹和15%铁灭克根埋施药。经试验两种药剂均为0.5克/株,在施药后第10天即有显著的防治效果,但后者较3%呋喃丹药效发挥快,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正苹果绵蚜属同翅目,绵蚜科,别名血色蚜虫、赤蚜,俗称棉花虫,是苹果的重要检疫性害虫。2005年,这一虫害传入新疆伊犁河谷,近年已呈现加重的趋势。一、形态特征无翅胎生雌蚜。体长1.7毫米~2.2毫米,暗赤褐色,触角6节,第3节长度为第4节的3倍,无次生感觉器,体多蜡腺,能分泌白色绵絮状蜡质。有翅胎生雌蚜。体长2毫米,翅展越5.5毫米,触角6节,有20多个带状次生感觉器,绕于节上。  相似文献   

12.
种倍成熟度对藓圃养蚜效果的影响试验毛登龙袁天树李坚强代廷富(四川省丰都县林业局)选择或创造优良环境,利用优良的冬寄主种类,是提高人工植鲜养蚜虫口密度的重要技术途径。在生产上采用侧枝匐灯鲜〔Plagiomniummaximovizi(Lindb.)T....  相似文献   

13.
蔷薇绿长管蚜(MacrosiphumibaraeMatsumura.)是蔷薇花卉植物的常见主要刺吸式害虫之一。其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5~2.7mm,触角及体呈绿色,足黄绿色,成虫以幼虫越冬,寒冷地区则以卵越冬。这种蚜虫1年中不转换寄主,每年春季在新生...  相似文献   

14.
白毛蚜翅脉变化的复杂性和连续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友莲  曹挥  师光禄 《林业科学》2002,38(2):162-164
白毛蚜(Chaitophorus populialbae Boyer de Fonscolombe)属同翅目,毛蚜科(Chaitophoridae)毛蚜属(Chaitophorus Koch),国内分布于北京、河南、宁夏、山西,国外分布于欧洲、土耳其、西伯利亚、中亚、蒙古、埃及、加拿大及美国.是毛白杨、银白杨等植物上常见和为害较重的害虫(张广学等,1983).  相似文献   

15.
蛋铁倍蚜(Kaburagia ovogallis Tsai & Tang)是同翅目蚜科瘿绵蚜亚科铁倍蚜属的一种倍蚜虫。该蚜虫寄生在红麸杨小叶上形成的蛋铁倍,个体大,单宁酸含量高,品质优,是一种很有利用价值的倍子品种。广泛分布于贵州、四川、湖南、湖北、陕西、云南等五倍子产区,颇受国外专家所注重,但迄今尚未找到该蚜虫的越冬寄主,也无该蚜虫的生活史及  相似文献   

16.
十字花科蔬菜蚜虫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蚜虫是十字花科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蚜虫统称菜蚜,俗名“腻虫”、“油旱”,蚜虫属同翅目蚜科,是昆虫中一个较大的类群。主要包括桃蚜、萝卜蚜和瓜蚜三种。是农林生产的重大害虫,给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等植物造成严重的危害,并且能够传播多种植物病毒。随着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保护地蔬菜栽培面积逐年扩大,蚜虫更是常年发生,危害逐渐加重。保护地内温度条件极适合蚜虫的繁殖,  相似文献   

17.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系统对河南杨属白杨派10种、8变种、9变型和8无性系的过氧化物同工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银白杨等10种杨树,均有特征酶谱;毛白杨酶谱具有多态特性;每个变种、变型及无性系也有特征酶谱,或与其它变种、变型、无性系的酶谱带数目、宽度、Rf及其活性强弱有别。采用系统聚类方法对35种杨树酶谱各因子进行综合性探讨,结果与其形态分类、酶谱分类相吻合,但与白杨派系统分类和毛白杨种下系统分类单位不一致,既不支持白杨派分为3亚派(白杨亚派、毛白杨亚派和山杨亚派,山杨亚派又分3系,山杨系、齿叶山杨系和响叶杨系)的观点,也不支持毛白杨种下分意见的观点。同时进一步提示出:毛白杨酶谱,不是其杂交亲本酶谱的简单叠加,而其酶谱错综复杂,即其形态的多样性与酶谱的多态性、起源的多种性,既不吻合,也不平行,它们的谱系图呈交叉网状结构而特异。  相似文献   

18.
花椒蚜虫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5种杀虫剂,每种3个浓度,对花椒蚜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25%的赛丹乳油和25%的蛾蚜灵可湿性粉剂对蚜虫有较强的杀伤效果,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上述2种药剂对花椒蚜虫防效在91.98%~97.06%之间,且防治成本低,环境污染小。  相似文献   

19.
EB──82灭蚜菌//王连三,陈振中河南省商丘地区生物化学厂,在中国农科院生物防治研究所的指导下,利用最新科学技术,研制出一种广谱、新型、高效的微生物EB~82灭蚜菌剂。这种菌剂可在适宜条件下侵染蚜虫并引起蚜虫疫病流行,而且其代谢产物也对蚜虫有较强的...  相似文献   

20.
角倍蚜(虫袋内)春迁蚜至干母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温I、Ⅱ,恒温Ⅲ、Ⅳ四组对角倍蚜虫袋的保藏试验,计算出角倍蚜(虫袋内)春迁蚜至干母的有效积温:180.20+-30.34日度。其中春迁蚜至性蚜的有效积温:7.90+/-0.94日度,发育起点温度:9.93+/-0.88℃;雌性蚜至干母的有效积温:176.26+/-29.40日度,发育起点温度9.52+/-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