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影响胡椒连作主要因素与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海南胡椒主产地区,胡椒连作表现生长弱、病虫害严重、产量下降等现象,探讨影响胡椒连作的主要因素,提出胡椒连作可能存在的障碍及防控措施,为胡椒连作生产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胡椒(Piper nigrum L.)是世界重要的香辛料作物,已发展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优势产业之一,然而连作障碍现象严重制约了我国胡椒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角度分析了胡椒连作障碍的形成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可行的胡椒连作障碍调控技术,以期为开展深入研究及生产实际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全国胡椒九成以上由海南供应,长期供不应求。近年来,海南向科技要产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为克服胡椒种植世界性难题—连作障碍,将高高的槟榔树与低矮的胡椒种在一起,对二者进行间作套种研究,取得了胡椒增产30%的好收成,获批农业农村部“十三五”的主推技术。  相似文献   

4.
随着近几年胡椒价格的攀升,盈江县胡椒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本文根据盈江县胡椒生产现状,分析了当前盈江县胡椒生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促进盈江县胡椒生产的全面发展,帮助当地椒农提高单产、增加经济收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胡椒插条种苗培育技术以及生产中种苗培育效率低等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研究成果与生产实践经验,提出了胡椒插条种苗标准化繁育技术,为广大胡椒种植企业和农户提供借鉴,为促进中国胡椒种苗标准化生产和胡椒高效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胡椒的特征与特性、生产概况及作用,概述了胡椒及其产品开发现状,并对我国胡椒产业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范字森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47-548,644
为了提高农民种植胡椒的技术水平,促进胡椒增产增收,琼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科技人员根据多年种植胡椒的生产经验,总结出胡椒高产栽培技术。从胡椒园的建立、定植、椒园的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加工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胡椒栽培技术,以期为胡椒的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胡椒研究综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胡椒自1947年引入中国,主要种植在海南、广东、云南、广西等省(区),随着胡椒生产的发展,对胡椒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笔者从种质资源、繁殖技术、生理特性、根际微生物特性、耕作栽培、病虫害防治、产品加工、产品的综合利用和产业战略等方面对中国胡椒自引种以来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提出中国胡椒今后研究的方向,为从事胡椒科研、生产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胡椒是胡椒科胡椒属多年生常绿藤本植物,原产于印度西海岸,其果实富含胡椒碱、粗蛋白、粗脂肪、挥发油等,在腌制工业中常用作防腐性香料,药用价值较高.我国于40年代初引种胡椒,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我国胡椒科研与生产已取得长足的发展,成为主要的胡椒生产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世界胡椒贸易、中国胡椒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了我国胡椒产业的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迅驰(37-74)牛角椒在江西省的适宜种植模式,试验设置了不同大棚种植模式(普通大棚种植、大棚种植+黑色地膜覆盖、大棚种植+黑色地膜覆盖+开天窗),并以露天栽培为对照,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中牛角椒的株高、经济性状、抗病性等指标。结果表明:大棚种植可以显著提高牛角椒单株结果数和产量,其中以大棚种植+黑膜覆盖+开天窗处理最好,其单果重和产量分别比露地栽培提高了18.23%和52.44%。同时,普通大棚种植显著增加了辣椒的发病率,而通过开天窗方式则可以显著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以兴蔬皱皮辣椒为试材,对越冬茬(2月3日和24日剪枝)辣椒植株和春茬(2月3日和24日移栽)栽培辣椒植株进行物候期、早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果实相关性状、病虫害发生情况比较。结果表明:同一天剪枝、移栽的辣椒植株,剪枝再生植株的现蕾期、始花期、始收期均早于春茬移栽植株;剪枝再生植株的早期单株果数、单株果质量、产量极显著高于春茬移栽植株,与同一天移栽的春茬辣椒相比,2月3日、2月24日剪枝再生栽培辣椒的产量分别提高了32.36%、45.40%;剪枝再生植株的果实小于春茬栽培的,单果质量、商品果纵径、横径均显著小于春茬栽培的,春茬移栽植株果实的果肉比剪枝再生植株的厚,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剪枝再生植株的病虫害发生较严重,较大面积的暴发了疫病,且白粉虱和红蜘蛛为害较重,春茬移栽植株的病虫害发生较少。  相似文献   

13.
设施蔬菜连年的种植,造成土壤病菌基数大,土壤盐渍化等设施蔬菜土壤连作障碍,对蔬菜生产造成潜在危害,严重田块,甚至绝收,给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开展石灰氮在大棚秋延后辣椒上的施用试验,找出防治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的技术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连作胁迫下大豆对营养元素的吸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95~1996年,研究了在田间条件下,黑土和石灰性黑钙土上连作大豆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试验结果表明,连作胁迫对大豆氮的吸收影响不大;对磷、钾的吸收显著降低;而对钙的吸收量却显著地增加,在石灰性黑钙土上表现得最显著,这与大豆连作障碍的严重程度有极好的相关性。对镁的影响不规律。连作胁迫下大豆对微量元素的吸收一般是呈下降趋势,其中硼的降低最为显著。1995年,连作大豆体内铁、锰的含量显著降低,在石灰性黑钙土上极为显著,但1996年不具规律性。铜在连作大豆体内含量基本是呈下降趋势,锌在1995年不具规律性,但1996年两点的结果都表明,连作大豆体内锌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胡椒总多酚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明确总多酚在胡椒果上的分布与抗氧化活性,建立胡椒总多酚的提取和分析方法,为胡椒总多酚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以黑胡椒果实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分析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等4个因素对胡椒总多酚提取率的影响。以没食子酸作为标准物质,利用福林酚比色法测定黑胡椒提取液中总多酚含量。分析测定胡椒果皮、种子和果梗中总多酚含量。以维生素C作对比,清除DPPH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IC50)作为评价抗氧化活性指标,分析总多酚含量与IC50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胡椒总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55%乙醇浓度、提取时间4 h、料液比1:30(g/mL)、提取温度90℃,黑胡椒总多酚含量为6.556 mg/g。总多酚类物质在胡椒果梗中含量最高,为12.208 mg/g,其次为果皮(12.105 mg/g),种子最低(2.891 mg/g)。胡椒总多酚含量与IC50值呈显著负相关 (P<0.05)。胡椒总多酚相对维生素C具有更高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总多酚是胡椒的重要抗氧化活性成分,胡椒果梗和果皮可以作为一种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6.
不同间作方式对辣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找到较佳的克服辣椒连作障碍的群体结构,以期克服辣椒连作所产生的连作障碍,生产出品质优良的辣椒,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设置辣椒间作玉米、辣椒间作黄瓜、辣椒间作大蒜及辣椒单作4个处理,进行了不同间作方式对辣椒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辣椒间作玉米时,辣椒各主要成分含量指标良好,品质最佳;辣椒间作黄瓜或大蒜时,辣椒各主要成分含量指标均处于中间水平,品质适中;辣椒单作时,辣椒各主要成分含量指标均处于最差,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17.
辣椒根系分泌物化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根系分泌物是引起连作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了辣椒根系分泌物对自身的化感作用及根系分泌物中有机化合物种类。根系分泌物为水培获得,处理采用盆栽,有机化合物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测定。结果表明:根系分泌物中的化感物质,对辣椒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对生理有非常明显的伤害作用。这种作用随根系分泌物处理的含量增加、处理时间延长而加强。根系分泌物处理后,辣椒的根、茎、叶均受到影响,其中根鲜重受到的抑制作用最大,辣椒根系活力、抗氧化的保护酶(SOD,POD,CAT)活性明显下降,逆境生理指标丙二醛(MDA)生成量和相对电导率值明显增大。辣椒根系分泌物对辣椒有自毒作用。辣椒根系分泌物的化感物质共有24种。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酶、烤烟生长及烟叶致香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烤烟连作现象严重,而烤烟连作会影响土壤健康状况,降低烟叶质量。为探究合理的烤烟种植模式,研究了烤烟连作、轮作和套作3种种植模式对烤烟主要农艺指标、土壤酶活性以及烤烟致香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烤烟株高较为矮小,除酸性磷酸酶活性较高外,其他土壤酶活性较低,烟叶香气质量较差;相较于烤烟连作,烤烟套作和轮作有利于烟叶生长,提高并且均衡土壤酶活性,改善烟叶香气质量;本试验条件下,甘薯和辣椒可以作为较好的烤烟套作和轮作的对象作物。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水分对爆裂玉米爆裂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的含水量对爆裂系数和爆花率都有影响,在试验范围内,对爆裂系数贡献最大的是玉米的水分含量,其次是爆花率;黄玉麦的含水量在13.7%时爆裂系数达到46.2,实际生产时控制在13.3%~14.0%为宜。同时选择奶油(A)、食盐(B)、胡椒粉(C)、花椒粉(D)四个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得出最佳风味组合为A3B3C3D4,即奶油11.0%、食盐2.5%、胡椒粉0.5%、花椒粉0.7%。各因素中食盐为主要影响因素,其次为胡椒粉和奶油含量,花椒的含量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