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1瘤胃的发育 瘤胃的发育是指瘤胃形态学上的发育(包括瘤胃的重量、容量和瘤胃乳头的发育)和代谢功能上的发育。新生羔羊的瘤胃很小并且没有任何功能囊,只占整个复胃重量的30%以下,瘤胃上皮的乳头尚未发育。但是到成年时,瘤胃占到整个复胃重量的70%-80%,并且瘤胃上皮长出许多长乳头。此外,随着乳头发育的增加,瘤胃上皮出现角质化和代谢功能的变化,这包括葡萄糖氧化的减少、挥发性脂肪酸氧化的增加以及丁酸盐转化为酮体的增加。据报道,饲料对瘤胃的剌激使瘤胃的重量增加并促进瘤胃肌肉的发育,但是形态上的增加并不会促使乳头的发育。因此,瘤胃上皮乳头的正常发育必须建立在瘤胃发酵功能的基础上,也就是要在瘤胃内通过发酵出现短链脂肪酸(SCFA)以促使乳头的正常发育。反刍动物在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只是依靠母乳为唯一的营养来源,其瘤胃重量、瘤胃容积、角质化程度、色素沉着和肌肉的发育是很有限的。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食管沟反射性关闭使乳汁直接进入到皱胃,从而不能建立起瘤胃的发酵机制。另据报道,当将乳汁直接灌输到瘤胃内时,就会导致SCFA的产生和瘤胃乳头的生长。饲粮中的精料量增加并不能使瘤胃的肌肉发生变化,但能使羊瘤胃乳头的密度和长度增加,至今的研究并没有最终找出乳头发育的诱因。  相似文献   

2.
瘤胃上皮在挥发性脂肪酸的吸收和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瘤胃上皮发育的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研究报道,瘤胃微生物与宿主存在互作关系,瘤胃微生物可以通过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在瘤胃上皮发育和代谢中发挥作用。然而,瘤胃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的调节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因此,本文总结了瘤胃微生物与宿主互作以及其促进瘤胃上皮发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从瘤胃微生物与宿主互作角度,分析瘤胃上皮发育机制,为进一步了解瘤胃上皮发育过程中瘤胃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关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反刍家畜瘤胃积食是由于瘤胃内聚滞过多的粗饲料,引起瘤胃内容物积聚、体积增大、胃壁扩张、腹痛,瘤胃的正常消化和运动机能紊乱的疾病。触诊瘤胃坚硬,瘤胃蠕动音减弱或消失。中兽医学将瘤胃积食又称宿草不转、瘤胃食滞。  相似文献   

4.
牛瘤胃臌气是因采食了大量易发酵的饲料,如新鲜豆科牧草,在瘤胃和网胃内发酵,迅速产生大量气体,致使瘤胃急剧扩张的一种疾病。临床上可分为原发性瘤胃臌气和继发性瘤胃臌气。原发性瘤胃臌气发病快,病情严重,症状明显,如治疗不及时,会很快因窒息和心脏麻痹而死亡。  相似文献   

5.
瘤胃是反刍动物至关重要的消化吸收器官,部分降解的营养物质可直接通过瘤胃上皮被机体吸收和利用。因此,瘤胃的发育程度与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密切相关,而瘤胃发育充分且功能健全是反刍动物最佳生产性能得以发挥的前提条件。然而,幼龄反刍动物瘤胃的生理结构及其功能均发育不完善,需在固体饲料、断母乳等外界刺激下完成经由非反刍阶段向反刍阶段转变的复杂过程,进而才可发挥其重要功能。目前,如何掌握并遵循瘤胃的发育规律,在保证瘤胃充分发育且功能完善的情况下,对幼龄反刍动物实施早期断奶技术,已成为现代反刍动物养殖生产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作者就反刍动物瘤胃发育进程中瘤胃微生物菌群的时空演变、瘤胃组织形态学发育和代谢改变及瘤胃发育调控机制进行综述,由生理结构至功能逐层对反刍动物瘤胃的发育规律进行全面总结,阐明影响反刍动物瘤胃发育的相关因素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本文旨在进一步丰富与瘤胃发育相关的理论基础,以期为利用瘤胃发育规律开发促进反刍动物瘤胃发育的营养调控策略提供科学支撑,为挖掘幼龄反刍动物的生产潜力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作者基于山羊瘤胃CT图像对湘东黑山羊瘤胃进行三维重建及有限元模型仿真分析,拟建立山羊瘤胃的几何模型和有限元模型。首先利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重建山羊瘤胃几何模型,再利用Solidworks把几何模型的格式转换为IGES格式导入到有限元分析软件Hyperworks中形成有限元网格模型,最后通过Hyperworks、Ls_dyna联合仿真,对体外重构的瘤胃有限元模型进行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体外重构的瘤胃模型与活体动物瘤胃有高度的几何相似性,能够清楚地展现出瘤胃的囊腔结构;并且获得对瘤胃模型进行力学分析后的应力、应变和位移云图;建立可视化瘤胃的几何模型和有限元模型;描绘出瘤胃在自然状态下的外形结构以及生物力学特性。本研究验证了三维重建及有限元法在山羊瘤胃建模中的可行性,同时也为瘤胃重构方面的研究开辟了先河,在动物组织模型构建上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瘤胃臌胀又叫瘤胃臌气,是由于前胃神经反应性降低,收缩力减弱,采食了易发酵的饲料,在瘤胃微生物作用下异常迅速发酵.产生大量气体而使瘤胃、网胃迅速臌胀,膈与胸腔脏器受到压迫,呼吸与血液循环障碍,发生窒息现象的一种疾病。本病多发于牛、绵羊,山羊较少见,春夏放牧时发病较多、病程短,如不及时治疗常会造成死亡。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瘤胃臌胀和继发性瘤胃臌胀;按病的性质可分为泡沫性瘤胃臌胀和非泡沫性瘤胃臌胀;按其经过可分为急性瘤胃臌胀和慢性瘤胃臌胀。  相似文献   

8.
正常反刍动物瘤胃pH值在5.5—7.0之间。瘤胃pH值与瘤胃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产生的挥发酸浓度、瘤胃中水的流量、瘤胃食糜流速、唾液分泌量以及饲料酸度有直接关系。如果瘤胃pH值不适当,饲料干物质进食量下降,酸中毒发生,微生物蛋白质产量和能量产生量下降。在饲料中加入缓冲剂可以有效地控制瘤胃pH值。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应用体外模拟法研究过瘤胃保护生物素(RPB)的唾液、瘤胃和小肠降解率,为过瘤胃生物素产品的过瘤胃保护效果和稳定性提供理论参考。试验采用人工唾液法测定RPB的唾液稳定性,半体内尼龙袋法测定RPB在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辽宁绒山羊瘤胃中的降解率,体外模拟小肠消化法测定小肠降解率,评定RPB的过瘤胃保护效果。结果表明:RPB在人工唾液中培养4 h内降解率低于18%,瘤胃中4、24 h内降解率分别为36.28%和59.34%,小肠中的平均降解率为84.85%。由此可见,RPB产品包被效果良好,在人工唾液和瘤胃中稳定性较好,且具有较高的小肠可消化性。  相似文献   

10.
瘤胃臌气是由于瘤胃和网胃内产生大量的发酵气体而引起,临床上以呼吸极度困难,反刍、嗳气障碍,腹围急剧增大等症状为特征。瘤胃臌气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气体与瘤胃内容物混合的持久泡沫型,另一种是气体与食物分开的游离型。根据发病原因。可以分为急性瘤胃臌气和慢性瘤胃臌气两种。  相似文献   

11.
瘤胃微生物纤维素酶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瘤胃是反刍动物复胃(多室胃)的组成部分之一,而瘤胃微生物则是指栖息在瘤胃中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其中,瘤胃细菌和瘤胃真菌能分泌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多组分复合酶,主要为内切型葡聚糖酶,外切型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由于瘤胃纤维素酶对纤维素有较强的降解能力。故瘤胃微生物纤维素酶在降解纤维素,开发新饲料,作为新式酶源和处理有机垃圾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瘤胃积食是由于瘤胃内积滞过多的粗饲料,引起胃体积增大,瘤胃壁扩张,瘤胃正常的消化和运动机能紊乱的疾病,牛瘤胃积食的发生在养殖业中较为普遍,对养殖户的影响较大,因此,预防和治疗本病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瘤胃是反刍动物最主要的消化器官,寄养着细菌、真菌、原虫、古生菌等多种微生物,这些瘤胃微生物菌群在反刍动物消化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瘤胃真菌在瘤胃微生物中占比较小,且绝大多数为厌氧真菌。瘤胃真菌可以充分降解纤维物质,同时真菌还参与蛋白质和淀粉的降解过程,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瘤胃真菌的数量容易受硫元素、氮元素以及瘤胃内其他微生物的影响,因而从这些方面对饲粮进行调控,能够提高瘤胃内真菌的数量,从而提高反刍动物的消化能力和对饲料的利用。文章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从瘤胃真菌特点、功能、影响因素及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反刍动物的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瘤胃积滞大量的饲料,引起瘤胃体积增大,胃壁扩张,瘤胃正常生理运动机能紊乱的疾病,称瘤胃积食。以舍饲牛多见,牛、羊均可发病。1病因及发病机制发病原因是牛过食富含淀粉或糖类的饲料如谷物、玉米、块根等特别是平时不喂精料的牛,突然给予上述饲料时最易发病。或牛大量采食营养低劣或营养丰富的粗饲料,使瘤胃内容物增多,长时间刺激瘤胃内感受器,最终导制前胃运动机能抑制,结果瘤胃运动机能紊乱,后送机能障碍,使瘤胃内容物积聚而发病。停留在瘤胃中的食物含有大量淀粉和糖类,而淀粉和糖类的饲料适宜于瘤胃的革兰氏阳性菌(主要…  相似文献   

15.
反刍动物是畜牧业中的重要支柱,研究瘤胃微生物在幼龄反刍动物上的定植过程,并利用其中的定植规律采取科学的早期调控措施,以此提高反刍动物的生产效率,对于维持畜牧业高效、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瘤胃微生物的定植过程伴随着幼龄反刍动物瘤胃的发育和饮食结构的巨大变化。在幼龄反刍动物哺乳时,瘤胃由于食管沟反射的存在而不发挥功能,发育缓慢,此时只有部分功能菌群逐渐定植;随着日龄的增长,幼龄反刍动物大量摄入固体饲料,瘤胃在固体饲料的刺激下迅速发育直至成熟,此时大量菌群定植,瘤胃发酵逐渐活跃,且优势菌及其丰度与前期相比发生较大变化。同时,大量瘤胃发酵产物的积累又进一步刺激了瘤胃的发育。反刍动物在幼龄阶段经历了从非反刍到反刍的生理过渡,是其最敏感和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可以在此阶段对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采取人工调控措施,以保证机体的健康和后续生长发育。作者综述了反刍动物瘤胃早期发育过程、瘤胃内微生物的种类、来源及其在幼龄反刍动物瘤胃中的定植过程,阐明瘤胃微生物在反刍动物消化代谢、生产性能以及畜体健康方面的重要功能,并归纳了常用的瘤胃微生物调控技术,从而为生产中对幼龄反刍动物的饲养管理、营养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瘤胃积食是瘤胃中蓄积食物过多,造成胃积扩大和胃壁伸张的疾病,也叫瘤胃食滞症。  相似文献   

17.
反刍动物的生产力主要由瘤胃微生物驱动,包括细菌、产甲烷菌、真菌和原虫等功能性微生物群。瘤胃微生物可将植物性饲料分解发酵生成挥发性脂肪酸、微生物蛋白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从反刍动物生命早期到每个生命重要节点,其瘤胃微生物群落会发生剧烈变化。目前,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早期调控是畜牧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因此,了解瘤胃微生物定植状况对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瘤胃中常见的微生物菌群及其主要功能和定植过程进行综述,旨在了解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区系,并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杨雪峰 《动物保健》2014,(9X):99-100
1前言 瘤胃鼓胀又称瘤胃鼓气,是因前胃神经反应性降低,收缩力减弱,采食了容易发酵的饲料,在瘤胃内微生物的作用下,异常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引起瘤胃和网胃急剧膨胀,膈与胸腔脏器受到压迫,呼吸与血液循环障碍,发生窒息现象的一种疾病。瘤胃鼓胀按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鼓胀;按疾病的性质分为泡沫性和非泡沫性膨胀。  相似文献   

19.
反刍动物消化道菌群对其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效稳定的瘤胃微生物区系可保障宿主机体的营养物质消化率、免疫功能等。人们对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调控做了大量研究。瘤胃微生物移植作为瘤胃微生物调控手段之一,是将健康动物的瘤胃微生物及其代谢物移植至受体动物,以达到提高受体动物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等目的。本文从瘤胃微生物移植的方式和应用效果及目前发展状况出发,综述了瘤胃微生物移植对反刍动物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旨在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瘤胃上皮不仅是瘤胃微生物附着、生长并进行消化和代谢的主要部位,也是营养物质吸收、转运、代谢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瘤胃内环境与血液循环系统之间的一道重要生理屏障。因此,维持瘤胃上皮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对保持反刍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对循环式尤斯灌流系统的基本构造、注意事项及反刍动物瘤胃上皮机械屏障的评定方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维持瘤胃上皮屏障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