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为了解野生油茶与栽培种油茶对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性质的影响的差异情况,给栽培种油茶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方法】以红壤土盆栽野生油茶和栽培种赣油1号和赣永6号油茶实生苗,研究了不同品系油茶种植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差异情况。【结果】种植不同油茶品系实生苗对土壤pH值均无影响。种植野生油茶的土壤其有机质、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等养分含量均显著低于种植赣油1号和赣永6号油茶的土壤各养分含量,而栽培种赣油1号和赣永6号油茶的种植土壤中这些养分含量间均无差异。种植赣油1号油茶的土壤铵态氮含量低于赣永6号种植土壤的,但其硝态氮含量却显著高于赣永6号种植土壤的。种植野生油茶的土壤纤维二糖水解酶活性显著高于赣油1号和赣永6号种植土壤的,其增幅分别为18.76%和19.34%,而其土壤中β-1,4-葡糖苷酶和β-1,4-木糖苷酶活性均显著低于赣油1号和赣永6号种植土壤的。种植赣永6号的土壤氮水解酶(β-乙酰葡糖胺糖苷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油茶和赣油1号油茶种植土壤的,其增幅分别为9.45%、14.34%、8.57%和10.39%,而种植野生油茶和赣油1号油茶的土壤亮氨酸氨基肽酶和β-乙酰葡糖胺糖苷酶活性之间的差异均不明显。种植野生油茶的土壤磷酸单酯酶活性显著低于赣油1号和赣永6号油茶种植土壤的磷酸单酯酶活性,其降幅分别为20.88%和13.91%。【结论】栽培种赣永6号油茶对土壤地力的影响程度比野生油茶和栽培种赣油1号油茶对土壤地力的影响程度大。  相似文献   

2.
贵州油茶区划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贵州现有传统栽培和自然分布油茶林的分布区域、地貌、土壤、岩石、海拔以及面积、年龄、产量等的调查,以《贵州森林》的自然地理分区为基础,综合贵州气候区划、现有油茶分布和产量,结合当地社会经济现状,对贵州油茶栽培进行了区划,划分了优先发展区、次优先发展区、一般发展区和限制发展区及其栽培小区。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不同立地条件下白膜和其他材料组合覆盖对油茶林地水热状况的影响,为油茶夏季保水抗旱栽培提供依据,以白膜、白膜和谷壳、木屑与遮阳网对油茶进行覆盖,分别在不同连续干旱时段测定地表温度、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率。结果表明,覆盖对地表温度影响差异极显著,立地类型与覆盖互作对地表温度影响差异显著,不同立地类型对25 cm处土壤温度影响差异显著,立地类型与覆盖互作对25 cm处土壤温度影响差异极显著,不同覆盖对0~25 cm土壤含水率的影响极显著,立地类型与覆盖互作对0~25 cm土壤含水率的影响差异显著;红壤区和砂砾区白膜上面覆盖遮阳网、未垦区木屑上面覆盖白膜为较好的夏季保水抗旱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茶油在湖南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全省有60—65%的人口长年食用茶油。湖南油茶栽培区划是因地制宜地将油茶不同品种群进行科学布局。应用主分量和聚类分析方法将全省划分为6个不同栽培区,对指导生产有重要意义。油茶立地类型的划分是科学地经营好现有林,正确地选择油茶林地的重要技术措施。通过790块样地参加运算,应用逐步回归的方法,筛选出坡位,坡度和土壤肥力3个因子9个类目,共组成27个不同的立地类型。  相似文献   

5.
矮接换种改造油茶低产林的试验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  
矮接换种改造油茶低产林的试验杨望球,赖灼霖(湖南省怀化市林业局,怀化,418000)(湖南省怀化市油科所)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是我省主要油料树种,分布广、面积大。怀化市现有油茶林40万hm2.占全市总面积的20%。栽培历史...  相似文献   

6.
不同经营措施对油茶林生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本研究对湖南省桃源县不同经营措施的油茶林设置标准地、计算各器官鲜重,测算林木层生物量及其垂直分配,油茶各器官相对生长关系及油茶净光合经济指数。  相似文献   

7.
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的中国油茶栽培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国油茶适宜发展的14个省区选取了38个油茶主栽区县和12个国家油茶良种基地,采取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油茶引种的主要气候限制因子。结果表明,年均温、10-11月均温、无霜期、最冷月均温、≥10℃积温和极端温度是影响油茶引种的重要因素。同时,依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将全国油茶50个典型栽培区县划分成4种类型,即北部边缘区(IV_A)、中心栽培区(V_(A1))、西部适宜栽培区(V_(A2))和南部边缘区(V_(IA))。  相似文献   

8.
选取广西田阳县望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 天然林、油茶Camellia oleifera 人工林及桉树Eucalyptus robusta 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氯仿熏蒸浸提法对微生物生物量C、N 以及诸因素的垂直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3 种林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 均随着土层深度显著下降(P<0.05),其中不同林地0~10 cm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 差异最大,20~40 cm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N 差异最大;0~10 cm 望天树天然林微生物生物量C 分别比油茶人工林、桉树人工林高1.41 倍、1.63 倍,20~40 cm 微生物生物量N分别比油茶人工林、桉树人工林高1.54 倍、2.87 倍。相关性分析表明,3 种林分微生物生物量C、N 均与土壤全氮、速效钾呈极显著(P<0.01) 的正相关。综上所述,目前,望天树天然林各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 均保持在良好水平,土壤深度、土壤养分、林分组成等能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广西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地形复杂,山岭绵延,丘陵起伏,石山林立,群峰错综分布,土壤肥沃深厚,油茶物种繁多。根据其开花颜色的不同,可分为白花油茶、红花油茶和黄花油茶三大类。其中以白花油茶种类最多,有普通油茶、小果油茶、陆川大果油茶、博白大果油茶等物种;红花油茶有广宁红花油茶、宛田红花油茶等物种;黄花油茶有金花油茶、凹脉金花茶、薄叶金花茶、东兴金花茶和显脉金花茶等物种。除久经栽培、面积较大的普通油茶(中果油茶)小果油茶、陆川大果油茶外,其它物种都处于零星栽培或处于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油茶主要病害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标准样地调查法对湖南省主要油茶产区(耒阳、常宁、浏阳)的不同类型油茶林的油茶病害进行了逐月调查。调查显示,危害湖南省油茶种植的病害有油茶炭疽病、油茶软腐病、油茶根腐病等7种主要病害,这些病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有明显的季节性。通过对苗圃地、新造林、幼林、成林、采穗圃、老林和低改林等不同类型油茶林的对比调查,总结了不同类型油茶林的病害发生特点,为及时准确防治油茶病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的油茶生产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缺乏经营管理,根据油茶天然分布情况设置样点对油茶林地土壤化学性状进行了测定,对土壤的肥力状况进行了初步评估。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茶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连续3年在广西柳州市对5年生油茶人工林进行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后,处理Ⅱ的树高、地径和冠幅的增长量明显高于其它处理,即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直接施入油茶林地最有利于营养生长,而处理CK(不施肥)各项生长指标的增长量最低。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茶林地土壤养分各指标的影响差异较大,经灰色关联度法分析得出土壤综合肥力的高低顺序,其中处理Ⅲ(即无纺布包装有机—无机复混肥)施肥后对油茶林地土壤综合肥力的提高最显著,其次为处理Ⅰ(即有机栽培肥料),不施肥处理CK的土壤综合肥力则显著降低,土壤质量退化严重。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油茶主产区土壤理化性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江西省油茶主产区近年新造林地与自然林分的土壤理化状况,结果表明:油茶林地地貌类型分布主要集中在中丘、高丘和山地;油茶林地土壤类型主要是红壤,土层较厚,层次不清、腐殖质少、块状结构、质地较粘;山地养分一般高于丘陵,丘陵高于岗地,平原人为耕作影响养分含量较高。N、K、pH值和代换性盐基随海拔增高呈升高趋势,P变化不明显;土壤养分差异比较大,大部分养分指标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约10倍。油茶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均比较低,尤其是P,其次是N、K,盐基代换量也比较低,林地的保水保肥能力差。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油茶良种选育及推广应用概况   总被引:21,自引:10,他引:21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主要木本食用油料树种 ,在我省林业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作者概述了全省油茶生产和科研的现状 ,以及 3 0多年来对油茶农家品种、优良家系和优良无性系等良种选育的成果和应用情况。阐述了油茶良种选育的趋势 ,分析了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油茶林分生态功能效益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对木材林群落生态功能和效益的评估层出不穷,但对经济林油茶的生态功能及生态效益,却未见,本研究用抽样方法在湖南油茶林产区抽取样地80块,实测单木1960株,测定油茶立地因子和生态因素、土壤非毛管孔隙度、侵蚀模数等,计量油茶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迳流能力,并进行效益评估。  相似文献   

16.
周育娟 《绿色科技》2022,(1):165-169
肇庆市宜林地资源充足,气候条件适宜种植油茶,油茶栽培历史悠久,具有发展油茶产业的有利条件,但目前全市油茶林面积小、产量少、多为散生、不成规模,应促进油茶产业化发展.为此,提出了肇庆市发展油茶产业要重视栽培区域与立地、油茶品种与苗木、茶油产量与品质等3大关键科技问题.油茶基地规划与建设务必考虑海拔、坡度、坡向等地形因子及...  相似文献   

17.
油茶林地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油茶林地比较全面的调查,取得油茶林地土壤样地349块,挖取土壤剖面346个,分析测试土壤样品243份,比较全面系统的分析了江西油茶林地土壤的理化性状以及有机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较为客观的对江西油茶林地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8.
记述了危害油茶的3种鳞翅类新害虫,包括竹红举肢蛾、竖鳞小瘤蛾和间掌舟蛾。竹红举肢蛾和竖鳞小瘤蛾为湖南省新记录种;竖鳞小瘤蛾所属瘤蛾科为我国油茶害虫名录中新记录科,竹红举肢蛾和间掌舟蛾所属科分别在已知油茶名录中暂记录1种。同时,对该3种害虫的寄主、分布、为害部位和发生时间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处理方式对油茶出苗率和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沙床催芽方式育苗的油茶种子出苗率高于直接播种,不同育苗方式的出苗率均在第30天时达到高峰;油茶1年生苗木的苗高生长过程方程为y=97.704/(1+18.161e-0.041x);地径生长过程方程为y=1.244/(1+6.186e-0.024x);移苗后不同种植密度对油茶苗木的生长和苗木质量有重要的影响,随着密度的降低,各处理苗木的苗高、地径及单株生物量等均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密度为36株/m2的油茶苗木生长较差,密度为16株/m2的油茶苗木生长较好,其干物质积累量也较高。研究结果对油茶优质壮苗培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