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早穗是指水稻在生育进程上提早进入生殖生长,秧苗移栽时已经或即将开始幼穗分化,以致移栽后不久就抽出剑叶,并发生提前抽穗的异常生理现象。分析水稻早穗发生原因,提出防御和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2.
水稻早穗是指水稻主茎在秧田期间,幼穗已经开始分化或形成,移栽后过早抽穗通常称之为“水稻的早穗现象”。发生早穗的稻田,早的在插秧后10多天,迟的在一个月左右,就开始抽穗,植株变矮,且高矮不齐,剑叶特长,形成鸡尾状。株叶形态大变,在同一丛内的蘖,有的抽穗,有的孕穗,有的正在长蘖。  相似文献   

3.
水稻早穗是说水稻秧苗在秧田期间幼穗已开始分化或发育,移栽后早则10 d,迟则1个月就开始抽穗的现象.早穗已成为水田地块常出现的现象,一般减产10%~40%. 一、早穗原因 1、本田管理不当 水稻的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有密切的关系.根据研究,水稻生育期的时间长短可通过栽培措施调节,当田块肥力很差,插植密度大,移栽后肥水供给不协调,施肥较少,营养供给不足,在预期内没有达到足够的苗数,导致水稻群体过小,群体较弱,不封行,生育进程加快,秧苗不能继续进行营养生长而不正常地提早进入生殖生长,造成早穗.  相似文献   

4.
水稻早穗是指水稻在秧田期间主茎就开始幼穗分化,移栽到大田后过早抽穗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植株变矮、高矮不齐、剑叶特长,株叶形态改变,形成野鸡尾。在同一丛内有的抽穗、有的孕穗、有的则正在长蘖,致使抽穗参差不齐,穗长、穗粒数相差很大,成熟期不一致,影响水稻产量的提高。形成水稻早穗的原因与品种特性、移栽秧龄、气候因素和环境条件、秧田播种量  相似文献   

5.
一、早穗原因 早穗是指水稻在生育进程上提早进入生殖生长,秧苗移栽时已经或即将开始幼穗分化,以致移栽后不久就抽出长叶并发生提前抽穗的异常生理现象.不少农友以为这些种子纯度有问题,其实这并非种子有杂,而主要是由于栽培管理不当所致.在生产上,移栽超龄秧极易引发早穗,特别是全生育期短,感温性强的品种,在秧田期间温度过高,加之秧苗密度较大,正常的营养生长(如分蘖)受到抑制,易提早转入生殖生长.由于移栽后营养生长不足,使经济性状变劣,穗小粒少,抽穗极不整齐,其结果是产量很低.  相似文献   

6.
水稻早穗是指水稻在秧田期间主茎就开始幼穗分化,移栽到大田后过早抽穗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植株变矮、高矮不齐、剑叶特长,株叶形态改变,形成野鸡尾.  相似文献   

7.
水稻早穗指的是水稻在秧田期间主茎就开始幼穗分化,移栽到大田后过早抽穗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植株变矮、高矮不齐、剑叶特长,株叶形态改变,形成野鸡尾.在同一丛内有的抽穗、有的孕穗、有的则正在长蘖,致使抽穗参差不齐,穗长、穗粒数相差很大,成熟期不一致.因为水稻是高分蘖作物,仅是主穗出现早穗现象,分蘖正常生长的水稻,一般减产幅度不大.而水稻整个生长发育期普遍提前,株高明显降低,稻穗明显缩小,造成水稻大幅度减产.  相似文献   

8.
《农村百事通》2001,(12):26
早穗是指水稻在生育进程上提早进入生殖生长。秧苗移栽时已经或即将开始幼穗分化,以致移栽后不久就抽出长叶 (农民称为长野鸡毛 )并发生提前抽穗的异常生理现象。不少农友以为是种子纯度有问题,其实这并非种子纯度有问题,而主要是由于栽培管理不当所致。在生产上,移栽 “ 超龄秧 “ 极易引发早穗,特别是全生育期短、感温性强的品种,在秧田期间温度过高,加之秧苗密度较大,正常的营养生长 (如分蘖 )受到限制,极易提早转入生殖生长,从而造成经济性状变劣,穗小粒少,抽穗不整齐,产量降低。为防止晚稻早穗。可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  相似文献   

9.
水稻早穗是指由于外界条件的影响或栽培管理不当,引起水稻比正常年份的抽穗时间提前的现象.发生早穗的稻田,早的在插秧后10d多,迟的不到1个月,就开始抽穗,植株变矮,高低不齐,剑叶特长,形成野鸡尾巴.叶色淡,分蘖少,在同一蔸内的蘖,有的抽穗,有的孕穗,有的正在长蘖,轻微早穗一般减产10%左右,严重的减产可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0.
晚稻出现早穗(一般在移栽后10天~15天抽穗)的现象时有发生,早穗又称“早产”,是指在秧田期间秧苗就已开始分化或幼穗已经形成,移栽后过早抽穗的现象。出现早穗的晚稻苗由于分蘖迟.分蘖与分蘖之间、分蘖与主茎之间个体发育差异大,田间表现出齐穗迟,稻株高矮不一,成蘖较少,稻穗小,空秕率增多.而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11.
水稻纹枯病近些年来在我市发生呈上升趋势,个别地块发生程度较重。发病重的田块,常不能抽穗,抽穗的秕谷率增加,千粒重下降,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为此,我们采取了综合防治技术,提高了防控效果。现将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1症状: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病,一般在分蘖期开始到抽穗前后发病最重,主要危害叶鞘和叶片。叶鞘染病,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渍状边缘模糊的小斑,后渐渐扩大呈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大田迟栽水稻的生长性状及产量形成特征.[方法]观测迟栽水稻大田期的生长特性,与正常移栽水稻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迟栽水稻与正常情况下移栽水稻的异同.[结果]迟栽水稻与正常移栽水稻相比,表现为分蘖异常、早穗现象突出、后期低温冷害严重;迟栽水稻分蘖能力差异大、分蘖时期长、分蘖茎生长异常;发育期不一致,早穗现象严重;抽穗开花期时间过长、生育期延迟,易受后期低温冷害危害,造成大面积减产.[结论]该研究为今后应对气候变化、特殊年型的水稻生产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从移栽到拔节,为水稻的分蘖期,在黑龙江省一般是指从移栽结束到7月上中旬这段时间.分蘖期田间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创造良好的条件使秧苗返青快、分蘖早、苗壮、根多;及时控制无效分蘖,及时转入幼穗分化,为穗足、穗大和安全抽穗打好营养基础.本文中,笔者将从三个方面,来谈谈寒地水稻分蘖期管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杂交水稻空秕粒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的穗数和粒数,已分别在分蘖期和长穗期形成,在水稻抽穗前后的穗部器官形成的过程中,常常发生空棵、秕粒,这是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形成空秕粒的原因一般有退化小穗、不实粒(空棵)和秕粒(半实粒)三中类型。退化小穗是花器官发育不完全而形成的空棵,早在抽穗前即已形成,没有物质充实。不实粒是抽穗后未能受精而形成的空棵。秕粒是已经完成受精过程,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  相似文献   

15.
水稻移栽后要及时加强大田前期管理,确保秧苗返青成活,促进增加早期分蘖,保证幼穗分化时有足够的有效易蘖数。水稻抽穗结实期是灌浆壮籽形成产量,提高品质的最后阶段,时间从齐穗到收获。要加强水稻分蘖期、抽穗结实期的任间管理,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6.
水稻需Mg规律与Mg肥的施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田和水培试验结果表明:(1)Mg在水稻体内的分布是:叶片〉茎秆〉穗〉根系,叶片对Mg素供应状况反映敏感,可作为水稻Mg素营养诊断部位。(2)水稻吸收的Mg素在抽穗前主要分配到叶片和茎秆中,抽穗后,Mg的分配重点转向穗部。成熟期,水稻吸收的Mg素有一半以上累积在叶片和茎杆中,稻草还田可作为防治水稻缺Mg的一项有效措施。(3)水稻对Mg的吸收贯穿整个生育期,分蘖和穗发育阶段是水稻吸Mg的高峰期。(4  相似文献   

17.
水稻移栽,经过返青、分蘖、拔节营养生长阶段,晒田复水后,水稻进入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生殖生长阶段,这一时段的肥水管理对早稻的最终产量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要重视幼穗分化、抽穗灌浆、成熟落黄阶段的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18.
<正>一、水稻移栽1.水稻需肥规律水稻一生对N、P.K营养元素的吸收量大体是:每生产100千克稻谷各吸N、P205、K20的数量分别是1.8~2.5千克,0.9~1.3千克,2.1~3.3千克,其比例大体是2:1:3。水稻吸收氮最多的时期是分蘖一穗分化,约占总吸收量的65~70%;穗分化—抽穗占20%;对磷的吸收量最多时期是分蘖—穗分化。对钾的吸收主要是穗分化—抽穗开花,  相似文献   

19.
对高海拔地区杂交水稻母本撒直播制种技术研究表明,具有明显的增产优势。其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单位面积有效穗和总颖花数,提高了异交结实率,比母本移栽的结实率高5.9%。生长发育的主要特点是;分蘖早,分蘖节位低,抽穗整齐,播始历期减少5d。  相似文献   

20.
移栽秧龄对杂交中稻抽穗进程和成熟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4个熟期不同的杂交组合为材料进行田阃试验,研究了这些品种在4种秧龄处理下抽穗进程和成熟期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较短秧龄处理下,水稻见穗期有所提前且见穗至完全齐穗所经历的时间较短,抽穗相对集中;在长龄或超长龄处理下,水稻见穗期推迟,见穗至完全齐穗所经历的时间拉长.但生育期不同的品种抽穗进程对秧龄的反应有较大差异.移栽秧龄对同一品种成熟期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