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依据油松受松干蚧危害后的表型特征和松干蚧无肢若虫显露数量的变化,进行受害等级的划分,并对受害级与树木生长及立地条件的关系、幼树受害的过程和抗性优树选择的标准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受松干蚧危害后,可以根据表型特征直观地划分为四个等级,各级之间株率呈9:3:3:1的比例关系、与立地条件无关;树木生长量与若虫显露量呈负相关,但不显著,以Ⅰ级树生长最好且无受害症状。Ⅰ级树与Ⅲ、Ⅳ级树之间的生长差异极显著;受害树6龄即可表现症状,从15年生后受害明显减轻,因此,选择抗性优树林龄定为15年生以上,以5株优势木法在Ⅰ级树中选择优树,优树须大于5株优势木平均值:胸径在15%、树高在5%以上。  相似文献   

2.
油松林分遭受日本松干蚧(简称松干蚧)为害后,植株个体间的表型特征差异很大。可以依据侧枝下垂、主干弯曲等受害症状,明显地划分为4个等级,其具体划分标准见“油松对日本松干蚧的抗性与树木生长的关系”(《辽宁林业科技》1988.1)。松干蚧以很小的虫体,寄生于油松等寄主枝干的皮缝中,靠口针刺入韧皮内部,吸收营养。以3龄枝段的寄生数量最多。一年2代,每年4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下旬至9月上旬两次显露。  相似文献   

3.
李世杰  赵鸿宾 《林业科学》1997,33(4):307-320
本溪和辽阳两处的油松全分布区地理种源试验林处于日本松干蚧疫区,研究抗蚧性差异是油松种源试验内容之一。在8龄林时观察了松干蚧虫显露数量;在10龄林时依四个等级的标准,逐株树划定受害等级,研究油松原林对日本松干蚧的抗性地理变异。结果表明:种源间的抗蚧性差异极显著,以适应性、生长性和抗蚧性的综合评价,选出遵化、黄陵、宁城、承德、泰山、迁西、黄龙、绥中等8个种源抗日本松干蚧的油松优良种源,其抗性树株率平均  相似文献   

4.
日本松干蚧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系统地报道了日本松干蚧不同虫口密度等级造成的油松平均每公顷材积损失量,以及利用氧化乐界打孔注药法防治日本松干蚧后各虫口密度等级油松平均每公顷挽回的材积损失。通过日本松干蚧各虫口密度等级造成的经济折合怀防治费用之间得失关系的分析与比较,得出了日本松干蚧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5.
该文系统地报道了日本松干蚧不同虫口密度等级造成的油松平均每公顷材积损失量 ,以及利用氧化乐果打孔注药法防治日本松干蚧后各虫口密度等级油松平均每公顷挽回的材积损失。通过日本松干蚧各虫口密度等级造成的经济损失与防治费用之间得失关系的分析与比较 ,得出了日本松干蚧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辽宁南部的油松,受松干蚧(Matsuco-ccus matsumurae Kuuana)的为害严重,现已波及8个市22个县(区),受害面积达150余万亩,其中因受害死亡而全部砍伐的有80余万亩。松干蚧是一种虫体小、繁殖力强、蔓延快的毁灭性害虫。其蔓延速度平均每年前进10余公里,从旅顺老铁山发起,34年间前进400公里左右,直取辽宁东北,威胁辽西。受害树的侧枝下垂,甚者树干弯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控制日本松干蚧松干蚧[Matsucoccus matsumurae(Kuwana)]对松树的危害,对日本松干蚧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察与药剂防治试验。该虫在临沂市1年发生2代,以1龄寄生若虫在树皮缝隙、翘裂皮下和叶腋等隐蔽处越冬(越夏),5月中下旬越冬代达显露高峰期,6月底开始越夏,8月底越夏若虫开始显露,9月中下旬达高峰期;10下旬至11月上旬进入越冬状态。40%杀扑磷乳油和5%阿维·吡虫啉乳油对日本松干蚧防效较好,药后20天防效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8.
华北地区为害杨树的蚧虫有4科29种,其中14种可造成严重为害。以白杨派和青杨派树种受害较重;在不同林分中,以密度大、生长在不良立地条件上的中幼龄林受害最重。本文还给出了为害杨树的主要蚧虫田间识别检索表,并对杨树蚧害的防治提出了探讨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毛主席“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下,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松干蚧的防治工作逐步纳入了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为了有效地控制虫害的蔓延和扩散,查清确切的边界,摸清传播蔓延规律,提出虫害的蔓延趋势,以供防治中参考,我们于今年的五月和九月,在松干蚧无肢若虫显露盛期及卵囊盛期,和省植保站一起,组织了沈阳、抚顺、本溪、丹东四个市的各有关林业单位、广大贫下中农进行了松干蚧蔓延边界和规律的调查。我们采取了专业队伍与发动群众相结合;重点线路调查与群众性普查相结合的调查  相似文献   

10.
药环法防治草履蚧效果好革履蚧是果树的主要害虫之一,食性较复杂,不仅为害核桃、柿子等干果类,苹果、梨、桃、李子等鲜果树也常受其害。近几年来,草履蚧在昌平县下庄、黑山寨和高崖口等乡普遍大发生,核桃,柿子及一些鲜果树受害较重。由于这种害虫在早春2、3月就大...  相似文献   

11.
对受松毛虫,松干蚧为害的松林实行封山育林,可有效改善松林环境,增强树势,增加天敌数量,有效控制害虫危害,达到有虫不成灾,保持松林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2.
松干蚧(Matsucoccus matsumurae)是松林的一种毁灭性害虫。由于它的若虫系在翘皮下吸食树的汁液为害,防治工作较为困难。近年来,采用刮环涂抹氟乙酰胺获得了满意的防治效果,现已相继在各省推广。但由于此药剧毒,使用中人、畜中毒事故频仍,因此寻求代替氟乙酰胺的低毒、高效新农药便成为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今年我所收到了一些具有内吸性能的新农药后,分别于越冬代和第一代松干蚧固定若虫期进行了药效试验,现初报于后。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油松长期受松干蚧的为害和生育不佳问题,1973年我们在辽阳地区引种了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Litv.)并在灯塔县华子林场水库工区建立了种子园,历经13年,证明樟子松在辽阳地区生长良好,具有抗寒、耐干旱、耐瘠薄而又不受松干蚧为害的特点,很有发展前途。 1 概况种子园位于参窝水库山地,海拔120m,年降水量797.3mm,年活动积温3464℃,最高气温38.5℃,最低气温-38.8℃,年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14.
松干蚧是我国油、赤松林中的主要害虫。早在1942年前后,发现于我省辽东半岛西南端旅顺口区的老铁山,每年以20余华里的速度自辽东半岛西南向东北呈扇面形蔓延,现已蔓延到沈阳、抚顺、本溪、丹东四市,松干蚧能够在新区繁殖起来,是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特别是湿度,不仅影响该虫的生长发育速度,更影响存活率和繁殖力。为深入研究松干蚧发生发展规律,我们做了松干蚧二龄无肢若虫、卵、雄蛹的生长发育和湿度的关系的试验。  相似文献   

15.
几种化学农药喷雾防治日本松干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浙江省诸暨市分别用氧化乐果、杀螟松、内吸磷及“杀螟松+敌敌畏”进行喷雾防治日本松干蚧试验,通过试验筛选出防效高、成本低的“杀螟松+敌敌畏”混合剂,对日本松干蚧成虫和若虫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100%和90.7%。防治后对抑制次代虫口数量的增加和恢复翌年松梢的生长都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皱绒粉蚧(Eriococcus rugosus wang)属蚧总科,绒蚧属。我市现有毛竹林4,500多亩,受皱绒粉蚧为害较重的成园毛竹林达1,000多亩,严重地影响竹林的正常生长。1980—1984年,我们在青山蚕桑场进行了此虫生物学特性的观察。现将资料整理于下: 一、寄主及危害 皱绒粉蚧在我市主害毛竹,亦能危害刚竹。 此虫以若虫寄生于1—2年生竹嫩梢叶鞘内,初期每叶鞘可寄生多头,最后成活只1—2头。被害后的嫩梢先发黄,抽新梢少,严重受害的枯死,一般受害的竹林,出现霉污  相似文献   

17.
土炮喷粉防治松扁叶蜂陈晓忠,于燕群,霍履远松扁叶蜂(AcamtholydaPinivoraEnslin)在国内生于壶关树掌和山东于麻两林场,以幼虫为害油松针叶。受害严重的松树,针叶残缺不全,甚至光秃,连续为害2-3年,林木则干枯死亡。近几年来,壶关县...  相似文献   

18.
植树造林的成败,与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立地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更确切地做到适地适树,本文通过对本地区。“油松生长与立地条件关系的分析”中探索评定油松林地和宜林地的立地质量,确定油松的适生立地条件,以达到提高植树造林成活率和林木速生丰产的目的。因此,我们对本地区的油松林分进行了生长与环境因子的调查,并对调查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用多元回归方程,找出了影响本地区油松生长的主导因子,划分了立地条件类型;为本地区造林规划设计和如何经营油松林、预测生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金祖秋 《江苏林业科技》1991,18(2):32-32,31
日本松干蚧(Matsucoccus matsumurae Kuwana)为我国松类重要检疫害虫之一,为了解此虫的发生为害与环境条件的关系,1986年春浙江林校森保专业部份师生在诸暨县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方法主要采用路线调查和标准地、标准树相结合的方法。 该县1981年仅在湄池区发现日本松干蚧,现已蔓延到安华以南与浦江县交界处。其传播速度超过了辽宁省所观测的每年以10公里速度向外扩展的结论。调查中查明其传播速度、危害程度主要与下列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20.
紫薇绒蚧又名石榴绒蚧,主要危害紫薇、石榴,是城市园林观赏树木的主要害虫之一,以雌成虫及若虫危害紫薇的嫩枝,受害轻者树势衰弱,严重时枝条上布满虫体刺吸植物汁液,并导致煤污病,造成紫薇黄叶、落叶,枝条干枯。近几年,紫薇绒蚧在我区紫薇树上发生严重。据调查,一般株害率在60%~70%,严重的株害率达100%,极大的影响了紫薇树的生长及观赏价值。一、发生规律紫薇绒蚧在本地1年发生2代,以第2代的2龄幼虫在紫薇枝条皮缝皮下或空蜡囊中越冬。次年3月中下旬越冬若虫开始取食发育,4月中旬雌雄明显分化,4月底5月初雄虫羽化,交尾后死亡,5月中旬雌虫开始产卵,5月下旬进入产卵盛期,卵期5~7天,6月上旬为卵孵盛期。若虫孵化后,在枝干树皮缝隙及不光滑的部位定居,7~8天后进入2龄期,2龄若虫在枝干上寻找幼嫩部位定居。7月中旬出现第1代成虫,8月上中旬进入2代若虫孵化盛期,10月下旬以2龄若虫越冬。二、防治措施紫薇绒蚧成虫有蜡质分泌物,药剂防治效果差。因此,必须根据其生物学特征和发生规律,抓住关键时间,进行综合防治。一是加强检疫,调运苗木时要严格检疫,防止紫薇绒蚧蔓延。二是结合冬季修剪,彻底剪除带虫枝条,消灭越冬虫源。三是在紫薇树发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