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郝金城 《林业科技》1994,19(6):53-56
新型木材指接设备郝金城(黑龙江省林产工业研究所)指接是把短木接长的有效办法,它可以提高木材利用率,减少木材资源的浪费。指接材可作为室内装修和家具制作的非结构部件用材,也可作为结构承重部件用材。特别是包括指接工序的集成材制造的家具和指接地板,其材质优良...  相似文献   

2.
何林  李琳 《林业科技》1994,19(6):51-52
速生针叶材指接加工条件的分析何林,李琳(黑龙江省林产工业研究所)指接是木材纵向接长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不仅能短料长用,劣材优用,有效地提高木材利用率,而且工艺简单,适于机械加工,投资少,易于收到明显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国内人工林已进入生产利用阶段,由于速...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木材资源短缺和优质木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 ,为提高有限的木材资源利用率 ,指接技术在近几年得到了重视并迅速发展。指接是木材纵向接长的一种办法 ,它不仅能使短料长用、劣材优用 ,有效地提高木材的利用率和产品的等级率 ,而且工艺简单 ,适合于机械加工。指接材无缺陷、强度高 ,设备投资少 ,经济效益明显。根据使用要求的不同 ,指接材可用做结构用材 (如大跨度层积梁、框架、立柱等 )及非结构用材 (如家具、门窗、地板及各类木制品 )。目前日本、欧洲及北美指接材的应用非常广泛且已有较高的产量。我国早在 6 0年代初已开始应用指接技…  相似文献   

4.
指接是木材纵向接长的一种有效方法,同时又是集成材加工的主要工序。其特点是短料长用、劣材优用,可提高木材利用率。主要用于成材的指按,指接地板、集成材、家具及门窗料等方面。指接工艺流程为:木料准备→工件两端铣削指标→指标涂胶→指接加压→指接材加工。影响指接材产品质量的因素之一为直列式指按。因为不管其中哪个指样破坏,整个指接村就破坏。菩其中一个指样可靠性低,则视为整个指接材可靠性低。因此,每个指样的强度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指接产品,从指接工艺流程来看,指样加工是影响指接强度的重要因素。为此,本文主要探讨…  相似文献   

5.
李黎 《木材工业》1996,10(4):28-29
胶合成材(续二)李黎9原料选配设备胶合成材生产工艺是用机械加工的方法,去除木材中固有的各种缺陷,将木材原料纵向接长后胶合拼宽、并层积至需要的厚度,是一种无缺陷规格材的加工工艺。因此,快捷、高效地去除木材原料中的缺陷,最大限度地减少木材的损失、提高木材...  相似文献   

6.
集成板材是利用短小材通过指榫接长,拼宽合成的大幅面厚板材,这种新型材料是建筑物内部装修和制作中、高档家具的理想材料。它不仅做到小材大用,劣材优用,有效地提高木材利用率;而且外表美观、材质均匀、不易变形,保留了木材天然的材质感,克服了木材易变形开裂的缺点。从目前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建筑材料结构用指接技术的研究,介绍了指接技术概念,概括了木材结构用指接材齿榫几何参数、指接形式、指榫嵌合齿类型、以及胶黏剂的选择、施胶情况、层间接头距离研究与发展现状,拓宽了指接用木材的适用范围,讨论了指接用木材的适用性,此指接材相关适用性内容包括:胶接性能好坏、木材本身强度对指接部位强度影响、胶层厚度对指接材强度影响、层间接头距离对整体指接构件影响,并探讨了结构用指接材今后可能的研发趋势。  相似文献   

8.
对单板磨削接长机组作定量的技术经济分析,充分说明了胶合板企业配置单板磨削接长机组是个投资少、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的项目,同时可充分利用木材资源,为提高木材利用率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工厂生产中产生的短料使用价值不高,若用指接将它们接长,就大大提高了使用价值。一般说来指接可以使木材利用率提高10—15%,有人计算将1000板呎短料制成刨花,只值30—40美元,而将它们制成建筑上用的龙骨就值200美元。指接不但有足够的强度,而且切削耗损少,还适应大规模高  相似文献   

10.
将短方材或短板材开指榫,经胶合即可形成指接胶合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在湖北省某林场试验生产的指接胶合木,已经批量投产,产品用做载重汽车的纵梁垫木和车箱底板。指接木对生产原料没有太高的要求,只是在指接部位不允许有死节、腐朽、虫眼、夹皮等缺陷。指接木的原料,可以是间伐小径木、短轮伐期的速生木材、弯曲材,甚至可以是大枝丫材。在实际生产中,利用的原料段最短只有25cm,加工出的成品可达4m、5m或更长。所以,用指接胶合的方法,可以达到短材接长、小材大用的效果,有利于合理利用木材,提高人工林经济价值,缓和大径级材的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11.
科技信息     
前景广阔的指接木村技术指接木材是木材加工行业提高木材利用率和木材加工等级的一项木材加工新技术。指接材生产技术侧重利用中小径阔叶材,将短料接长,窄料拼宽,同时切除木材缺陷部分,然后将若干段块开样后,按纹理纵向施胶拼接组合的木结构基材。其长度和宽度可根据产品现格及用户要求而定。由于加工指接材时,对原木材经过干燥处理和特殊工艺加工等多道工序,充分展现了木材的自然纹理及色泽,因而提高了木材加工产品的档次和市场竞争力,可做为现代高档的装饰材料,适用各种场合的施工。材料利用上,长度2厘米以上木段均可指接,使…  相似文献   

12.
对单板磨削接长机组作定量的技术经济分析,充分说明 胶合板企业配置单板磨削接长机组是个投资少、经济效益是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的项目,同时可充分利用木在皖南泾县为提高木材利用率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我厂在生产CA141车箱时,为了解决原料长度不足和局部缺陷问题,利用了木材指接胶合技术。指接胶合的具体方法将指接胶合的毛料按CA141载重汽车锯材标准(CA/CBF—1—86)选好。长料(超过2米)由双边切边机或单面开榫机铣成直齿(如图1)。将指接料上到工作台上,用手动压紧器压紧毛料,推到截锯处截齐头,再  相似文献   

14.
采用H2O2溶液对落叶松表面进行活化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用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胶粘剂(API)胶接的落叶松木材的胶接性能,采用H2O2溶液对落叶松表面进行活化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采用H2O2溶液处理落叶松木材表面可以提高其胶接强度,用H2O2溶液处理过的落叶松表面比未处理过的落叶松素材的常态压缩剪切强度提高15%.文中还讨论了采用H2O2溶液对落叶松表面进行活化处理可以提高其胶接强度的主要机理.通过傅立叶红外吸收光谱(FTIR)证明用H2O2溶液处理落叶松木材表面可以提高其常态压缩剪切强度的机理主要是氧化作用,即用H2O2溶液处理落叶松木材表面后,其表面或获得活性基团羰基.通过对其表面接触角的测定可以看出,H2O2溶液处理过的落叶松表面润湿性增加,这对胶接有利.  相似文献   

15.
梳齿机开梳拼接,是木材纵向接合的一种有效方法。它通过短木料开梳齿榫,然后涂胶接长,使短木料加工后变成长料,以达到短材长用、劣材优用的目的,不但提高了木材的利用率,而且指接材性能优于普通板材,是集成材生产的必备设备。1 开榫机的工作原理 将要开榫的木料放在工作台上,用齐头挡平,开动侧面和垂直方向的两个气缸将工件压紧,然后启动电机,电机带动齐头锯片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用手均匀地向前推动工作台,使工件齐头锯平,再进入梳齿开榫刀上铣齿,工作台推至顶端后,松开气动压紧装置,随后推料气缸将工件推出。再复位,重复…  相似文献   

16.
木材加工的新技术──指接材代永强,苏忠海(陕西省太白林业局,陕西太白721600)指接木材是木材加工行业提高木材利用率和木材加工等级的一项木材加工新技术。经指接后的木材,其物理性能、表面质量,均超过原木材,具有不变形、强度高、外观美等特点。最早对指接...  相似文献   

17.
正集成材是高性能、高价值木材综合利用产品之一,通过截断、接长、拼宽和层积,可去除材质缺陷,减少变形,实现了劣材优用、短材长用和小材大用,可用于制造实木家具、橱柜、门窗及木结构。近年来,国内市场需求日趋旺盛,集成材已从木制品生产的中间产品,逐步形成专业化生产、效率高、效益好、发展快的新型产业。在国家经济发展降速、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形势下,针对集成材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指导,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携手世界实木加工技术的权威、领军企业及行业协会,为集成材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搭建平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割漆,“以竹管插入皮中,纳其汁液”,或“以蚌承之,每取讫,复插入”。用竹管或蚌壳接漆诸多不便。千百年来,广大漆农世世代代都在寻找更理想的接漆用品。到了近代,漆农多采集楠树和几种栎类的树叶接漆。用树叶接漆虽较竹管、蚌壳轻便,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费工,两人割漆,至少需一个专人采叶;二是破坏森林,据推算每把刀用的树叶约要砍掉半立方米木材,这些木材多是珍贵的硬阔叶树,许多采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木材加工工业生产中,对胶粘剂的依赖性不断增强,胶接质量已越来越成为影响木制品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影响木材胶接性能的因素很多,有木材密度、树种等木材固有的因素,也有被胶接木材的含水率、表面粗糙度等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因素。本文从木材的干燥质量,主要是木材的含水率入手,对于不同树种满足集成材胶接对含水率的要求做了初步探索,并给出了相应的干燥工艺,这对于实际生产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发展木材指接生产是提高木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笔者通过对有关生产厂的调查及试材性能试验分析,论述了目前我国木材指接生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