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国内林木抗寒抗旱性评定的主要指标及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旱、寒冷的气候条件是我国北方,尤其是广大西北地区树种分布和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不同的树种其抗旱耐寒能力明显不同,分布区广的树种,不同分布区的种群间其抗寒、抗旱性也有显著差异。所以,正确评定树种的抗旱、抗寒能力,筛选出适合我国干旱、寒冷地区生长和造林树种,对这些地区发展林业生产、恢复森林植被、保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1 评定林木抗寒抗旱性的主要指标1.1 评定林木抗寒性的主要指标(1)形态指标:冻害指数、组织褐变、生长恢复状况。冻害指数是田间测定林木越冬抗寒性的常用指标,通常按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2.
不同林木叶营养状况及季节性变化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不同树种叶内营养元素水平,以及在山东泰安地区气候条件下几种林木的季节性动态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松山区位于赤峰市南部 ,南北宽 85 km,东西长 1 5 2 km,造林树种不易统一。本文应用 Fuzzy矩阵传递闭包法 ,对全松山区林木适宜生长气候区进行了聚类划分 ,为按气候因素和林木生物学特性确定适宜造林树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根据各地气候条件的差异选择不同的造林树种,对于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改善环境以及防治污染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阳性树种:指在强光条件下能生长良好的树种。如油松、落叶松、杨树、柳树等。 2.阴性树种:指在弱光条件下能生长良好的树种。如桧柏、槭树等。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气候因子与林木的关系 ,从 3个方面着重阐述了确定适宜的造林树种既要考虑气候条件 ,又要依据林木的生态学特性和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6.
一、予测林木生长的意义予测林木生长一向为林业科学工作者和生产实践者所重视。因为各种营林活动,其最终目的之一是要获得可直接利用的木材,在一定的立地条件和营林技术水平下,希望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木材产量。所以予测某一树种在一定年限内能获得多少木材显然是十分必要的。为编制计划和长远规划,需要具备规划区域内各树种(或各主要树种)的林木生长予测资料,以使计划或规划建立在比较可靠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7.
神农架林区森林抚育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森林抚育主要是调整林分结构,淘汰非目的树种,扩大目的树种生存空间,加速林木生长,缩短工艺成熟龄和改善森林卫生状况,增强林木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以及改善林木品质,提高木材利用等级和木材总产量的经营方式。通过森林抚育,定期伐除部分林木的方式来淘汰劣质林木,提高林分质量;合理调整树种组成,降低林分密度;达到加速林木生长,提高木材总利用量和改善林分卫生状况,增强林分健康和林木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森林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引种于昆明树木园的北美乔柏、北美香柏、美国扁柏等3个树种,以及美国扁柏的银色扁柏、金色扁柏、垂枝兰花扁柏、塔形扁柏、凯旋扁柏等5个变异类型的苗期及种植21年林木生长状况的分析比较,发现上述各引种树种及变型林木的生长整体正常,在引种地表现出适应能力较强,利用价值较高的状态,可作为昆明地区优美的绿化造林树种及用材林树种,且值得在条件相似的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造林树种的选择,应根据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结合造林地的气候条件以及造林的主次目的进行综合考虑.因此,做到适地适树是植树造林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也是营造农田防护林关键措施之一.它直接关系到造林的成败和林木生态、经济效  相似文献   

10.
造林密度的大小刘林木的生长、发育、产量和质量均有重大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颁发的《造林技术规程》中提出了中国主要造林树种的适宜造林密度。但是,由于各地地域、气候条件及树种等因素的影响,造林密度有所不同。因此,营造人工林时必须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产生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11.
基于森林生长过程的模型是辅助森林管理的有力工具,其包含描述森林生理、生态和物理过程的组件,基于这一过程的3-PG模型用于研究林木生长过程中考虑树种的生理特性,并结合立地条件、气候条件以及经营管理等措施,预测在各种变化条件下的森林生长情况。文中通过对3-PG模型参数及参数敏感性的分析来表述3-PG模型研究现状,概述了3-PG模型在林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认为其将很好地解决大区域尺度下的森林动态生长变化问题,并对该模型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一)林木引种及其意义林木引种,就是引进外来树种。外来树种是指本地不能自发分布,而在外地(包括外国)有自然分布的树种。引种成功的标志是:引进的外来树种与原产地比较,不需要特殊的保护而能越冬过夏良好地生长,没有降低原来的经济性状,能正常地开花结实和自然地繁殖自己。保证林木引种成功,不外乎选择适生的树种或给予适合生长的环境条件,或者利用有性杂交以改变其遗传性使之适应新的环境条件。现在世界上公认的引种原则是,要求原产地和引种地区生态条件相似,但不要  相似文献   

13.
同一立地营造不同树种林木生长与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研究汪炳根,卢立华关键词造林树种,立地条件,林木生长,土壤理化性质为了研究不同树种在同一立地上的生长状况,以及在同一立地上营造不同树种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能更好地使营林工作做到“因树选地,因地适...  相似文献   

14.
太行山区不同地形因子作用下对造林树种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行山区地形地势错综复杂 ,不同地形因子如海拔高度、坡向、坡度、坡位、沟谷宽度等通过对水分、养分、光照、温度等的重新分配而对林木生长产生影响。因此 ,对造林树种就应有一定的选择性 ,比如在某一具体地点造林时是选择阳性树种 ,还是选择阴性树种 ,是选择喜水肥的树种 ,还是选择抗干旱耐贫瘠的树种 ,是选择喜酸性土壤的树种 ,还是选择耐碱性土壤的树种 ,以及抗寒性的或喜温性的树种等等 ,这就要求我们在造林时要根据不同的地形条件和立地条件 ,因地制宜 ,合理规划 ,努力做到适地适树 ,科学造林。只有这样 ,才能事半功倍 ,早日实现绿化…  相似文献   

15.
辽西半干旱石质山区最佳造林树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阳地区由于气候干旱 ,土层瘠薄 ,且多数为石质山区 ,所以造林成活难度大 ,保存率低 ,林木生长状况欠佳 ,如何选择适宜的树种 ,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一个关键。本文用调查对比的方法 ,从几个树种中选出耐干旱的适宜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6.
油松种源试验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油松是我省山地造林的主要树种,也是我省林木种子外调较多的树种。 油松天然林的分布区,包括河北、辽宁、内蒙古、北京、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四川、河南、山东等12个省(市、区)。由于分布区的气候条件变化大和分布不连续性等特点,存在着明显的地理变异。 为选择适应我省生长且增产幅度大的油松种源和确定全国范围内的油松种子调拨区,从1979年开始,对不同种源的油松进行了7育苗和造林的试验研究,在适宜我省生长的优良种源选择方面,以及优良种源的早期予测方面  相似文献   

17.
林木引种驯化,包括外来树种的迁移种植以及本地树种的野生变家种。引种不同地带的栽培树种,在适应新地区的气候以后,很快就可以投入生产,成为新地区的栽培树种,如世界产材最多的松树(Pinus)、杨树(Populus)、桉树(Eucalyptus)三大属树种,在国际上已广为引种。本地的野生树种转为人工栽培,虽然不存在气候带的适应问题,但这类树种长期生长在天然林里,对土壤水肥、光照、空气湿度等生态因子的  相似文献   

18.
光照是影响林木生长的重要因素。为分析庇荫对幼树生长的影响。选择6个常用的阔叶树种在不同郁闭度条件下进行造林实验,结果表明:庇荫对幼树高和冠幅生长有影响。庇荫程度越高影响越大。在0.3郁闭度庇荫条件下,多数树种高生长和冠幅生长与对照没有明显的差异。而在0.6郁闭度庇荫的条件下,所有树种的生长均显著差于对照。  相似文献   

19.
森林生境质量评价及分类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境质量评价分类的意义 生境条件是由众多环境因子组成,它是影响或决定一个地段森林类型及其生产力和生境因子总和,包括气候、地形、地势、土壤、植被和生物因子等。然而这些因子又是地质史、自然地理、大区气候和演替发展的函数。在这个复杂的总体中,各生境因子互相制约,相互联系,对森林类型的形成,林木生长发育和对森林生产力的影响是错综复杂的。尽管如此,但也是具有局部的同一性,某些微小变化只能导致林木生长效果微小差别,不足以引起树种选择和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丽江气候土壤条件与城市园林绿化树种引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植物生长温度、光照、水分、土壤条件,通过分析丽江建成区气候条件,结合丽江土壤调查、建成区古树名木调查等分析结果,认为丽江气候无严寒酷热,光照充沛,极少出现植物生长极限温度,除严格要求在热带、寒带生长的植物树种外,大多数树种都能适应丽江气候条件;雨水充沛、地下水位高,土壤含水量能满足植物生长需求;丽江古树名木及本地树种调查表明,大多数能适应中性土壤或略偏碱性土壤条件植物均能在丽江旺盛生长,城市绿化树种引种,应以适宜中性及略偏碱性土壤土质的树种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