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饮茶的历史发展进程,历来人们有茶兴于唐而盛于宋的说法.宋人蔡条《铁围山丛谈》中曾说:"茶之尚,盖自唐人始,至本朝为盛,而本朝又至佑陵(即宋徽宗)时盖穷极新出,而无以加矣."(1)历代文人爱茶,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茶诗词.与宋代品茗风尚的广为盛行相呼应的,是此际有370多位爱茶人写过与茶有关的诗、词、散文、理论专著等相关著述,其中茶诗、茶词有一千多首,是唐代的两倍.众多的茶诗、茶词之作,从茶的制作、茶艺、茶道等诸多方面,反映了宋代的品茗风尚,本文拟以茶诗词为辅证,从一个侧面来看宋代之品茗风尚.  相似文献   

2.
宋代的园户     
宋代的园户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黄清敏宋代茶叶生产十分繁荣,在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日常生活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也。”①每年茶利高达400万贯,成为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巨利的背后,凝聚了无数茶农工匠──园户的血汗。...  相似文献   

3.
宋代诗人咏建茶福建省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方彦寿“琴棋书画诗酒茶”,乃文人七大雅事。宋代,建州贡茶风靡一时。许多诗人在品尝之余。纷纷援笔作诗,留下许多华美的诗章。“古碾轻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这是宋初诗人林通的《...  相似文献   

4.
宋代的茶宴是以茶宴请宾客,或是以茶会客、交友的一种饮茶方式,以举办和参加者分主要有宫廷茶宴、文人茶宴、禅寺茶宴三种;以形式和影响分主要有酒席茶宴、礼仪茶会和斗茶宴会三种,宋代的茶宴促进了饮茶文学、中华茶艺和日本茶道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娟 《农业考古》2006,(5):49-53
茶从日常生活的饮品,到成为“一日不可无此君”的精神享受,与古代文人直接参与茶事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在漫长的茶文化形成过程中,由于他们对茶情有独钟,用自己的文化素养、审美追求,对茶和饮茶过程进行艺术化打磨,使茶和饮茶习惯,从单纯满足生理需要的物质层面,提升到茶德,茶道  相似文献   

6.
唐宋时期,我国茶叶生产有了空前发展,在国家政治、经济、军事上日益占据重要地位。“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茶马贸易”。“税茶”始于唐代,“榷茶”在宋代已成为一种制度,茶利收入是宋代财政收入的重要部分。唐代茶产地:山南、淮南、剑南、浙东、浙西、黔中和岭南等七大地区(据《茶经》)。宋代,种茶地区比唐代大为增加,除淮水以北诸路外,南方诸路皆产茶,淮南、两浙、江南、荆湖、福建和广南都是有名的产茶地区,至绍兴末年(绍兴三十二年)东南十路,六十州,二百四十二县产茶,川峡也是盛产茶叶之地。  相似文献   

7.
宋代江西是一重要的茶叶产地,“绍兴末年,东南十路六十州二百四十县,岁产茶一千五百九十余万斤”,其中“江西隆兴府、赣、吉、袁、杭、江、筠州、建昌、兴国、临江、南安军共四十五万三千一百九十七到十四两四钱”,还有属于江东的饶、信二州都盛产茶叶。《宋史》说:“江南东西路……文物颇盛,而茗荈、冶铸、金帛、杭税之利,岁给县官用度,盖半天下之入焉”。可见茶叶生产之多了。江西不仅茶叶生产多,而且名茶也多,其中以双井茶最负盛名,“其品远出日注上,遂为草茶第一”。宋代南安军产茶,以焦坑茶,又名焦坑寺茶为最有名。焦坑茶产于南康县浮石之焦坑,也是宋代名茶之一,为当时士大夫所重,但后世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8.
较唐代而言,宋代茶文学在体裁上有所出新,在内容上更为丰富,在内涵上有所发展。宋代士人重视心性、重视个体、重视世间的精神浇灌出了宋代的茶文化,并在茶诗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现。从宋代茶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宋代茶文化以俗为雅,以平常为道,茶饮生活成了宋代士人身心得以安顿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9.
宋代北苑茶事与遗址考证福建省建瓯市吴良骅芝茗北苑,在建安(今建瓯市)县东三十里的凤凰山麓(俗名凤山),自南唐末年历有宋一代,延至元代,为朝廷贡茶产地,宋代全国贡茶制作中心。“北苑茶”以其产地建安北苑而得名。宋代北苑茶入供朝廷,名重天下,北苑有“龙团凤...  相似文献   

10.
漫话宋代北苑贡茶南平地区《建茶志》编委会巩志“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1)”。建指建州,北苑是宋代全国精制茶制作中心。北苑贡茶在历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北苑龙凤团茶是我国茶叶生产中一颗绚丽璀灿的明星。北苑茶园始于南唐,盛于宋元,止于明初的四百多...  相似文献   

11.
从宋代园林的总体特点入手,分析宋代文人园林的形成背景及原因,并以重要文人园林沧浪亭为例阐述宋代文人园林简远、疏朗、雅致、天然、与民同乐的风格特点,最后归纳总结出宋代文人园林对现代城市园林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宋代是中国古代茶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其成就与宋代文人的作为密切相关。宋代文人是宋代茶文化最主要的创造者、践行者,是宋代茶文化精神内涵的体验者、赋予者。宋代文人拓展了茶文化的领域,丰富了茶文化的内涵,为中华茶文化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本文将从茶文化行为主体的角度,对宋代文人的历史作为与文化价值进行定位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茶叶业的兴旺始于唐代,发展到宋代,更为人们所崇尚。北宋著名的奸臣蔡京之子蔡绦曾指出:“茶之尚,盖自唐人始,至本朝为盛;而本朝又至祜陵(即宋徵宗,笔者注)时益穷极新出,而无以加矣。”茶叶业的兴衰同国计民生紧密联系起来。江西气候湿润多雨,丘陵广阔,极宜茶叶的生长,故自唐以降,茶叶就成为江西农村生产中重要的经济作物。到宋代,江西的茶叶种植、管理及茶叶焙制工艺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茶叶收入成为江西经济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宋政府茶利的主要提供地之一。研究宋代江西经济状况,必须提到江西茶叶业的情况;研究宋代茶叶业的发展状况,也必然要提到江西的茶叶业。本文试图对宋代江西的茶叶业作一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福建建安的老百姓,在古代斗茶时应用的冲点茶汤的技艺,如今已被接受而推广用之。据《茶录》记载,点茶的技艺分为“藏茶”、“炙茶”、“碾茶”、“罗茶”和“侯汤”、“盏”、“点茶”等七道程序。与如今的饮茶习惯相异的是:宋代福建点茶必须用茶叶粉为原料。具体办法是将茶饼碾碎成粉末,再用茶罗筛过。茶粉越细越好,所以要求茶罗十分细密,“罗细则茶浮,粗则下沉。”至于“候汤”,就是掌握点茶用水的沸滚程度,是点茶成败、优劣的关键。唐代人煮茶,已经讲究“三沸”:在第一沸时,加入少许食盐;在第二沸时,放入茶末;到第三沸后…  相似文献   

15.
北宋时期,茶已成为居家必备之物,茶饮之风广泛流行。茶与社会生活有着诸多联系,出现了不少与茶相关的社会现象和习俗。宋人留下的众多茶诗,是我们了解宋人茶俗的重要窗口。苏轼的茶诗,具体而形象地反映了以茶待客、以茶赠友、以茶孝亲、以茶赐臣、以茶为乐等宋代茶俗茶情。挖掘苏轼茶诗中的宋代茶俗及其蕴涵的文化意蕴,具有较高的文学和民俗学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6.
郑立盛 《农业考古》2003,(2):286-289
北苑位于福建省建瓯市东面 (宋属建安县 ) ,北苑茶产生于闽龙启元年 (933年 ) ,作为贡茶持续了四个朝代 4 5 8年 ,上贡时间之长、影响之大为我国茶叶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特别是在宋代 ,北苑贡茶的精工制作 ,把我国团茶加工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天下之茶建之为最 ,建之北苑又为最” ,( 1) 翻开宋代茶书 ,北苑之名随处可见 ,关于北苑茶的专著最为丰富和系统 ,由皇帝为北苑而作的茶的专著《大观茶论》也是史无前例的。朱自振教授曾两次专程到北苑考察 ,指出 :“建安不但形成为宋朝茶和茶学的中心 ,而且宋朝茶书大多以建安贡茶为内容” ,进…  相似文献   

17.
宋代茶马贸易上饶茶厂吕维新茶是商品,但在某个历史时期,它的政治属性远远超过商品属性,在我国如宋、明两朝,由于国家加强战备,渴求战马,因而强化茶的禁榷,积极开展茶马互市贸易,且成为边捶要政。在国外,如公元1773年,英国国会通过“茶叶条例”,准许东印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茶史上向来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宋代是中国茶文化重要的发展时期和繁荣时期,当时茶叶区域日益扩大,茶叶产量不断增加,茶叶贸易得到发展,茶文化事项也丰富多采。与宋同时存在的辽金疆域,对茶文化向各地区、各层面扩展也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唐代即有“茶药”(见唐代宗大历十四年王国题写的“茶药”)一词,宋代林洪撰的《山家清供》中,也有“茶,即药也”的论断。可见,茶就是药,并为药书(古称本草)所收载。但近代的习惯,“茶药”一词则仅限于方中含有茶叶的制剂。由于茶叶有很多的功效,可以预防和治疗内外妇儿各科的很多病症。  相似文献   

20.
宋代茶书考     
宋代茶书考苏州市经济协作委员会方健对古代茶书的研究。首推已故著名农史学家万国鼎先生,早在四十年前,他就发表了《茶书总目提要》。此后,王毓瑚先生、程光裕教授、朱自振先生及日本学者天野元之助教授等,在他们的论著中,对宋代茶书均有不同程度的涉及,也提出了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