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梅不同部位单宁含量与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杨梅的叶、枝和树皮的总酚含量与可溶缩合单宁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详细研究了不同部位中缩合单宁的类型、聚合度及聚合物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树皮的总酚含量最高(43.56%),叶次之(34.69%),枝最低(18.53%);树叶的可溶缩合单宁含量最高(25.67%),皮次之(17.93%),枝最低(8.01%);3组分的缩合单宁都以(表)棓儿茶素-3-O-棓酸酯(EGCG/GCG)为基本结构单元的原翠雀定,且大部分聚合物的结构单元之间存在A型和B型两种连接方式,但其中叶和枝缩合单宁的聚合度要大于树皮。  相似文献   

2.
从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树皮提取物中分离出来的水溶性单宁,通过花色素反应、硫解反应、间苯三酚反应、~(13)C-核磁共振、旋光、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等方法研究,判定为原花青定。落叶松树皮原花青定的终端单元由(+)—儿茶素及(—)—表儿茶素组成,二者的比例为8:2,延伸单元由(+)—儿茶素及(—)—表儿茶素组成,二者的比例约为3:7,水溶性单宁分子的平均聚合度约为8。  相似文献   

3.
从薯莨(Dioscorea cirrhosa)块茎及红根(Rosa spp.)根皮提取物中分离出来的单宁,通过各种降解反应及波谱方法研究,均判定为原花青定。其中的终端单元及延伸单元,都由(+)-儿茶素及(-)-表儿茶素组成,但(-)-表儿茶素单元在薯莨原花青定中占大部分,(+)-儿茶素单元在红根原花青定中占大部分。  相似文献   

4.
从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及山槐(Albizzia kalkora)树皮提取物中分离出来的水溶性单宁,通过各种降解反应及波谱方法研究,判定均为原花青定,且二者在化学组成上十分相似,它们的终端单位均由各占一半左右的(+)—儿茶素及(-)—表儿茶素组成,二者的比例为6:4。延伸单元亦均由(+)—儿茶素与(-)—表儿茶素组成,而以(-)—表儿茶素占绝大部分,二者的比例约为3:7。它们的分子中,2,3—反式与2,3—顺式单元的比例约为2:8。木麻黄和山槐树皮单宁的平均聚合度分别为12和14。  相似文献   

5.
毛杨梅树皮提取物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毛杨梅树皮提取物中的主要成分为局部棓酰化的聚原翠雀定,具有比原花青定抗氧化活性更强的化学结构特征.本研究以水为提取剂,通过强化提取、絮凝沉降、溶剂萃取、吸附分离等手段从树皮中提取分离得到产物,并经花色素反应定性和IR谱图鉴别.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和蒸汽渗透压法(VPO)测定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Mr)及其分布,产物中95%以上组分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n)为1 705(相当于聚合度4~5),其余组分的Mn为798.用化学法测定目标产物分子中C-3的棓酰化度为38%.生物活性功能测定结果表明,目标产物能明显抑制油脂过氧化;络合Fe2 金属离子能力为181 mg/g;1 mg目标产物对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速率为0.23 mg/min,清除率为92%(试验浓度:产物与DPPH质量比为1:1.8),强于马尾松树皮原花色素试样.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毛杨梅树皮提取物可望进一步开发成为新型天然抗氧化及自由基清除剂.  相似文献   

6.
皮粉法是国际公认的定量分析单宁含量的通用方法。以毛杨梅栲胶为单宁含量分析对象,考察了LY/T 1082—2008标准中皮粉法的非单宁含量值计算标准公式X5=(1.2×20(m3-m4)+0.075)/(m0(1-X2))×100的使用情况。通过对2000~2011年这12年的生产分析数据,发现皮粉的空白残渣值对皮粉法标准公式计算非单宁含量影响很大。采用参数区间估计法和假设法,皮粉空白残渣修正值以变量值20 m4替代标准中的固定值0.075 g/L,得到了新的栲胶非单宁含量计算公式,即X5=(1.2×20(m3-m4)+20m4)/(m0(1-X2))×100。新公式中引入皮粉的空白残渣修正值后,皮粉空白残渣值对非单宁含量的影响非常小,皮粉的空白残渣值可允许小于等于0.040 g,是标准允许小于等于0.013 g范围的3倍,计算的毛杨梅栲胶样品的单宁含量值均符合质量指标要求。变量值20 m4也适用于替代分析栲胶原料非单宁含量的标准公式中的0.075 g/L固定值。另外,分析所用高岭土的水溶物这一质量指标对皮粉空白残渣值和栲胶不溶物含量也有较大影响,从而导致毛杨梅栲胶单宁质量分数计算结果比正常值(68%)偏高2~6个百分点,因此期待尽快出台高岭土的相应标准。  相似文献   

7.
木榄花萼缩合单宁制备花青定及抗氧化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MALDI-TOF MS分析了红树植物木榄花萼缩合单宁的结构单元组成类型、平均聚合度和平均分子质量.并以木榄花萼缩合单宁为原料,通过HCl-正丁醇法酸解反应制备了花青定粗产品,同时测定了花青定粗产品对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及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结果表明:木榄花萼缩合单宁结构单元组成类型主要为儿茶素或表儿茶素,平均聚合度为7.5,平均分子质量为2 081.60 u;花青定粗产品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能力,DPPH·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43.889 mg/L,并具有较高的FRAP((7.718± 0.109)mmol/g).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黑荆树单宁与甲醛反应能力,以纳米TiO 2为催化剂对黑荆树单宁进行紫外光催化降解。以降解物的甲醛结合量为指标,分析催化剂用量对黑荆树单宁降解产物甲醛反应能力的影响。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测定黑荆树单宁和具有最大甲醛结合量黑荆树单宁降解产物的分子量和聚合度。采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对黑荆树单宁及具有最大甲醛结合量黑荆树单宁降解产物的官能团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用量对降解物甲醛结合量的影响较大,当紫外光功率为400 W、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为60 g/L、反应温度为(35±5)℃、纳米TiO 2添加量为4%(质量分数,以黑荆树单宁质量计)、降解时间为10 h时,降解物的甲醛结合量达到最大值(1.13 g/g),超过了苯酚和间苯二酚的甲醛结合量(0.89 g/g和0.94 g/g),有替代苯酚和间苯二酚与甲醛反应制备木材用胶黏剂的潜能。MALDI-TOF MS分析表明,黑荆树单宁的聚合度和分子量均有明显地下降趋势,降解物分子量分布集中于低分子量部分。FT-IR分析表明,单宁结构中连接棓酰基的醚键、棓儿茶素的苯环骨架、芳醚键、单元间C—C连接键均被破坏。以上结果表明,可通过紫外光催化降解调控黑荆树单宁的化学组成并降低其聚合度和分子量,获得的降解物具有良好的甲醛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广西几种主要单宁植物及其利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用作栲胶(或单宁酸)生产原料方面,介绍了广西的毛杨梅(Myrica esculeata)、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栎类、盐肤木(Rhus chinensis)等野生植物,以及人工栽培的黑荆树(Acacia mearnsii)、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folia)3种单宁植物及其利用现状。  相似文献   

10.
单宁为高等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是相对分子质量为300到3 000的多酚类化合物,主要分为水解单宁和缩合单宁两大类。根据水解单宁结构特性的差异,又将其分为棓单宁和鞣花单宁。自然界中的某些微生物具有忍耐单宁的特性,甚至可以将单宁降解成具有一定生理或药理活性的小分子单宁或其衍生物。由于缩合单宁的分子结构复杂,对其微生物降解的研究远不及水解单宁深入。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细菌和真菌降解棓单宁和鞣花单宁的研究情况,阐述了其降解机理,提出了微生物降解单宁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为单宁生物降解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应用自制的聚酰胺薄膜对酚类化合物(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连苯三酚、水杨酸,对——羟基苯甲酸、棓酸、槲皮素)及五棓子单宁(chinese gallotannin),云杉(Picea asprata.M)、栗木(Castanea sativa)、橡碗(麻栎Quercus acu一tissima Carr,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I)单宁进行了几种展开交系统的层析分析,以0.3%三氯化铁和0.3%铁氰化钾的混合液(V/V=1:1)为显色剂,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毛杨梅树皮提取物中的主要成分为局部梧酰化的聚原翠雀定,具有比原花青定抗氧化活性更强的化学结构特征。本研究以水为提取剂,通过强化提取、絮凝沉降、溶剂萃取、吸附分离等手段从树皮中提取分离得到产物,并经花色素反应定性和IR谱图鉴别。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和蒸汽渗透压法(VPO)测定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Mr)及其分布,产物中95%以上组分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n)为1705(相当于聚合度4-5),其余组分的Mn为798。用化学法测定目标产物分子中C-3的掊酰化度为38%。生物活性功能测定结果表明,目标产物能明显抑制油脂过氧化;络合Fe^2+金属离子能力为181mg/g;1mg目标产物对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速率为0.23mg/min,清除率为92%(试验浓度:产物与DPPH质量比为1:1.8),强于马尾松树皮原花色素试样。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毛杨梅树皮提取物可望进一步开发成为新型天然抗氧化及自由基清除荆。  相似文献   

13.
改性松香-缩合单宁酯的制备及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微波辐照下,以吡啶作催化剂,通过缩合单宁与改性松香酰氯的O-酰化反应,以改性松香和不同级分或树种的缩合单宁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改性松香-缩合单宁酯.利用UV、IR、TG-DTA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目标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并测试了它们的抗氧化性及其钠盐的表面活性.结果表明,改性松香-缩合单宁酯的油溶性普遍好于缩合单宁,在花生油中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性,且去氢枞酸-毛杨梅树皮缩合单宁酯的抗氧化性能最佳.改性松香-缩合单宁酯的钠盐比缩合单宁的钠盐具有更优良的表面活性,其降低表面张力能力强弱顺序为:HR-WT钠盐>HR-ET钠盐>DR-ET钠盐>DR-WT钠盐>DHA-WT钠盐≈DHA-MET钠盐>DHA-ET钠盐>ET钠盐;不同松香改性产物钠盐的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有一定差异,但差别不大,其中氢化松香改性产物钠盐的表面活性最好,歧化松香改性产物钠盐的表面活性次之,去氢枞酸改性产物钠盐的表面活性最差.改性松香-缩合单宁酯钠盐对苯的乳化力都超过了60min,具有很好的乳化能力.改性松香-缩合单宁酯钠盐起泡比顺序为:氢化松香-黑荆树树皮缩合单宁酯钠盐>歧化松香-黑荆树树皮缩合单宁酯钠盐>去氢枞酸-黑荆树树皮缩合单宁酯钠盐>去氢枞酸-毛杨梅树皮缩合单宁酯钠盐>毛杨梅树皮缩合单宁钠盐.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棓子单宁中低分子量组份和醇解产品的分离鉴定。由商品单宁酸中萃取的试样和用棓子单宁醇解而得到的产品,经甲基化后,用GC-MS鉴定,用结晶法、薄层色谱法分离出的纯样,用MS、IR、UV鉴定,结果表明,萃取试样中包含有棓酸、二棓酸等。醇解产品中包含有棓酸、二棓酸、二棓酸乙酯、棓酸乙酯、棓酸甲酯等,并可能含有醇与棓酸缩合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单宁进行化学改性制备改性单宁生物质吸附剂,并对其性能进行表征,为天然单宁在重金属离子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提供技术基础。【方法】以杨梅单宁(BT)和马占相思单宁(AMT)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甲醛先与缩合单宁反应生成羟甲基化单宁,再以聚丙烯酰胺(PAM)中的酰胺基为亲核试剂,与羟甲基化单宁反应,分别生成不溶于水的改性杨梅单宁吸附剂(PBT)和马占相思单宁吸附剂(PAMT),通过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和红外光谱(FTIR)对单宁改性与吸附Pb(Ⅱ)和Cu(Ⅱ)前后的物理化学特性进行分析,对比研究BT、AMT、PAM、PBT和PAMT对Pb(Ⅱ)和Cu(Ⅱ)的吸附性能。【结果】BT和AMT在改性过程中发生了有效交联反应,颗粒度增大,微观表面无明显变化,且改性吸附剂吸附金属离子通过离子交换生成了稳定的螯合物;PBT对Cu(Ⅱ)和Pb(Ⅱ)的最大平衡吸附容量分别为49.75和142.86 mg·g~(-1),而PAMT对Cu(Ⅱ)和Pb(Ⅱ)的最大平衡吸附量分别为34.16和115.61 mg·g~(-1)。【结论】通过PAM改性可获得稳定性好、吸附能力强的改性单宁吸附剂,其对Pb(Ⅱ)和Cu(Ⅱ)的平衡吸附容量均高于原料BT、AMT以及改性剂PAM本身的吸附容量,说明制备的PAM改性单宁是一类具有开发前景的生物质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16.
李子果肉单宁结构及其抗氧化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李子果肉的总酚含量与可溶性缩合单宁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联合核磁共振(NMR)技术详细研究了李子果肉单宁的类型、聚合度及平均分子质量.同时用二苯基苦基肼自由基(DPPH·)法研究了李子果肉单宁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李子果肉中总酚质量分数为8.29%±1.30%,可溶性缩合单宁质量分数为1.43%±0.93%;构成该单宁的黄烷-3-醇结构单元主要是表儿茶酚,在化学结构上属于原花青定类型,且大部分聚合物的结构单元之间存在A型和B型2种连接方式,平均聚合度为5.3,平均分子质量为1583.7u;李子果肉单宁具有较高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其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57.98mg/L.  相似文献   

17.
在棓酸类单宁的水解过程中,通过用双波长薄层色谱扫描仪对薄层图扫描,可以迅速地掌握水解进程。采用本方法用量微,方法简便、可靠,灵敏度高。可用于棓子单宁水解生产过程,监测反应进程。 本文所论棓酸类单宁(gallotannins)取材于黄栌属(Cotinus)植物黄栌(Cotinus coggygria)的叶子。经化学分析,已证实黄栌叶富含水解类单宁,其含量约占干叶重的16%。将其水解,可制得棓酸(gallic acid)。  相似文献   

18.
落叶松单宁净化有毒金属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经研究,发现落叶松单宁能有效去除水中的Cu~(2 )、Fe~(2 )、Zn~(2 )等有毒金属离子,影响络合反应的因素主要有3个:落叶松单宁的用量、静置时间与反应体系的pH值,其中单宁用量对溶液残余浓度有显著影响。通过实验还确定了落叶松单宁与Cu~(2 )、Fe~(2 )、Zn~(2 )反应的最佳条件,去除率可达到65%~90%。  相似文献   

19.
从毛杨梅、余甘子、落叶松3种树皮中提取分离得到原花色素产物.通过测定3种树皮原花色素产物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三价铁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和抑制油脂过氧化能力,综合评价了3种树皮原花色素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3种树皮原花色素均显示出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其抗氧化活性强弱顺序为:毛杨梅树皮原花色素>余甘子树皮原花色...  相似文献   

20.
以杨梅单宁、魔芋葡苷聚糖和大米淀粉为原料,通过交联反应制备杨梅单宁膜吸附材料,分析其红外光谱(FT-IR),并系统地研究了其对Cu2+和Zn2+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杨梅单宁膜吸附材料在pH值5.0时对Cu2+和Zn2+的吸附容量最高;当初始质量浓度为200mg/L,pH值5.0,反应温度为25℃,吸附剂用量为0.1 g时Cu2+和Zn2+的平衡吸附容量分别为12.79和6.13 mg/g;吸附容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影响不大;Freundlich方程可以很好地拟合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均可用拟二级速率方程进行拟合。在铜、锌混合溶液中,杨梅单宁膜材料可以优先去除铜离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