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启明 《花木盆景》2006,(10):14-18
养护与造型是盆景艺术的两个“翅膀”,两者同样重要,一强一弱就“飞”不起来。有人说:“养护是造型的基础,养得不好,造型根本无从谈起”;也有人说:“唯有通过造型才能提高盆景艺术的品质,养护得再好,没有艺术造型的盆景还是一棵野树。”两种说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在我国举办的国际性、全国性或省市级的大型盆景展览活动十分频繁,这是我国盆景事业兴旺发展的表现,是件大好事。各类不同档次的盆景展览,有利于盆景艺术的交流切磋以提高盆景爱好的造型技艺与欣赏水平,有利于我国盆景艺术的普及与提高。而每次展览,大都进行了评比,依次评出金,银,铜和其它奖项,旨在让后学学有  相似文献   

3.
《花木盆景》2014,(5):18-18
朱宝祥,中国盆景艺术大师,通派盆景代表人物,江苏南通人,生于1914年,因病于1994年9月13日在南通逝世。享年81岁。朱宝祥自12岁开始学艺,在盆景艺术领域辛勤耕耘近70个春秋,一生致力于通派盆景艺术发展,并在传统“两弯半”造型上,总结出“满、残、清、奇、古、怪”的选材六字诀,推出独树一帜的“贴骨棕”棕法。在盆景创作中,他继承传统,博采众长,敢于创新,创作出《源远流长》、《听涛》、《金蛇狂舞》、《五本同源》、《峰峦叠翠》等盆景精品。他还十分注重通派盆景艺术理论研究,对通派盆景艺术特色与剪扎技艺作了较为系统的总结。1989年,建设部城建司、中国园林学会、中国花卉盆景协会联合授予朱宝祥先生“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4.
盆景艺术造型的宗旨就是因树造型,因材施艺,把普通、腐朽的桩材化为神奇,挖掘出最高的艺术境界,这是每一个盆景艺术创作者应有的理念。韦金笙先生在2007年《花木盆景》第五期刊发的《试论盆景艺术之术》一文中,用“裁、剪、扎、接、雕”阐述了我国如今盆景艺术创作的技艺内涵。  相似文献   

5.
<正>竹石盆景是中国盆景的一种,以竹石为主要材料,经艺术加工使竹石二者取长补短有机融为一体,相映生辉,在盆中体现竹石景观的自然美、创作技艺美、内涵美。1竹石盆景的艺术表现1.1生境美竹石盆景是一种还原自然的艺术品,是以活的竹子为素材,具有生命活动特征,必须注重外形生态自然美,包括竹子杆、叶、植株姿态的形质美、  相似文献   

6.
榕树盆景的艺术造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盆景即盆中之景 ,就是人们以山石、花草、树木等为素材 ,运用“缩龙成寸” ,“小中见大”的艺术手法 ,把优美的大自然景观缩现在盆盎之中 ,供以欣赏。盆景是我国传统的园林技艺 ,榕树 (Ficusmicrocarpa)是福建省最有特色的地方性品种 ,是闽派的代表性盆景树种 ,为桑科常绿大乔木 ,生长快 ,萌枝力强 ,耐修剪 ,树龄可达数百年。笔者于 1 997年 4月至 1 998年 1月 ,在福建农业大学花卉教研组的小花圃中利用 3~ 4年生的细叶榕实生苗 ,进行盆景造型实验 ,探讨榕树盆景的艺术造型 ,现将结果和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 榕树盆景造型的…  相似文献   

7.
梅花写意盆景是以梅桩为主,有一定的意境,其构图优美、意境深远、内涵丰厚。它融合了我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和盆景技艺于一体,把梅花盆景推向更高层次和更高品味,使之成为再现梅之神韵的珍贵艺术品。  相似文献   

8.
山松盆景造型讲究“力度”,“力度”含义有二:一为道行、功力、表现力、深度。二为力量、能量、爆发力。概括说,就是一内一外。内在的表现为道行、功力,是盆景制作的共性,是艺术修养的基本要求。现所述的,是在山松盆景制作上,如何体现出它的力量、能量、爆发力等有关方面“力度”的问题。岭南盆景艺术造型的形象是丰富多彩的,其重点大多集中在表现山松的“气质”和“力度”上,其手法也围绕这个中心。  相似文献   

9.
陈金立 《花木盆景》2005,(11):36-37
地城辽阔的神州大地.由于各地条件的不同,生长着种类繁多的树木,为盆景艺术家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盆景素材。由此.也使盆景艺术家们创造了各自独特的盆景造型和盆景技艺.并为异地盆景艺术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供了成功经验。驻在果树盆景造型中引用岭南盆景“截干蓄枝”技艺,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方志鹏 《花木盆景》2003,(12B):16-17
在当代盆景界,上至名家巨匠,下至后学稚子,都是以追求符合自然规律的“自然式”盆景为创作目标。“自然式”盆景已形成一股主导潮流。对“自然式”的追求,给盆景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盆景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也是盆景艺术由边缘艺术或“准艺术”走向高等艺术的必由之路。笔作为一名盆景爱好,在与盆景友人的交流、创作实践和对盆景理论的学习当中,获得了一些一知半解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1.
洪泓  少峰 《花木盆景》2004,(12):14-16
泉州属亚热带地区,古称“温陵”,植物资源相当丰富。盆景以树桩为主,水石次之。泉州盆景的素材以榕树为盛,榕景为秀。它以精湛的技艺体现了文化名城高度的文化素养,享有“榕景独传”之美称。中央美术学院钱绍武教授在参观泉州盆景后,欣然题写了“天趣为尚”。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1月26日至27日,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冯连生,盆景艺术专家郑永泰、韩学年、唐吉青等一行数人,亲临湖北广水,指导当地的盆景发展工作。一是传达扬州盆景研讨会议精神,二是探讨如何弘扬盆景流派及风格,三是调研当地盆景树种资源,四是指导盆景发展工作,五是传授盆景造型技艺。  相似文献   

13.
盆景源自中国,历史源远流长。近些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中国盆景艺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提高。在近两届全国盆景展览上,人们不难发现,由于地域形成的流派特点在逐渐地减弱,取而代之的是造型构成更加多样,艺术形式更加丰富,艺术趣味更加自然,思想内容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14.
盆景源自中国,历史源远流长。近些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中国盆景艺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提高。在第六届全国盆景展览上,人们不难发现,由于地域形成的流派特点在逐渐地减弱,取而代之的是造型构成更加多样,艺术形式更加丰富,艺术趣味更加自然,思想内容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15.
陈文朝 《花木盆景》2007,(10):18-19
中国盆景艺术源远流长,流派纷呈,各具特色。与树木盆景相比,山石盆景(俗称山水盆景)的发展较为缓慢,制作技艺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各地盆景展示活动频繁,但仍以树木盆景居多,山石盆景所占份额较少。作为中国盆景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山石盆景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广大盆景艺术爱好者所喜爱,因此,发展山石盆景艺术、研究山石盆景制作技艺就成为当前我们广大盆景爱好者的迫切任务。数年前,  相似文献   

16.
钟易 《花木盆景》2003,(12B):18-19
杨作祥先生从事盆景艺术创作已达十六年余,他为人虚心好学,在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贺淦荪的影响、教育、传授下,渐有所得,特别是对树石盆景创作情有独钟,颇有造诣。他的盆景创作思想是崇尚自然,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以自然界的树木形态为创作范本,结合创作艺术原理,大胆加以施艺创新,以此来反映其创作的主观意趣和思想情感,从而使其作品既有自然美,又有艺术美,以达到“动势飞扬”、“清新自然”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朱宝祥一生致力于通派盆景艺术的发展。在长期的艺术生涯中,深思传统盆景存在着造型呆板、姿态单调、千篇一律的格局,已不能满足于人们的审美观念,现有的盆景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他决心在通派盆景“两弯半”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18.
李庆余 《花木盆景》2000,(1A):60-62
1986年中国盆景学术讨论会上.贺淦荪给盆景艺术做了如下定义:盆景不是自然景物的再现.而是能表达思想主题.有自然神韵的艺术美景;是一种艺术美的再创造;是通过造景来反映自然景物、社会生活和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活的造型艺术。现代文明与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盆景艺术。自1956年周瘦鹃老师划分盆栽、盆植、盆景以来。在什么是盆景、什么是盆景艺术的实质特征问题上。1986年才有了如上定论。至此。中国盆景才真正步入现代艺术殿堂,走进了一个全新的盆景艺术文化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9.
《花木盆景》2007,(8):F0002-F0002,1
徐伟华,1949年生于广西陆川县,现为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广西盆景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高级园艺师。他酷爱盆景,潜心研究盆景制作技艺近30年,特别对树木盆景造型颇有建树。他在遵循岭南“蓄枝截干”技法的同时,讲究枝干过渡比例与力度,提出“第一节不出枝、第二节出分枝、第三节多出枝,每枝曲折转向、注重穿插变化”的理论,被盆景界普遍认同。  相似文献   

20.
《花木盆景》2005,(5):21-21
为了弘扬中华盆景艺术,普及盆景技艺,多出精品,快出人才,推动我国盆景事业的发展,自2003年起,香港鼎园园艺有限公司在本刊设立了“鼎园创作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