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涂建萍 《福建农业》2011,(11):28-29
一、出血病 1.病原:呼肠孤病毒。 2.症状:“红肌肉型”病鱼,以肌肉出血为主,而外表无明显的出血症状,或仅表现轻微出血。“红鳍红鳃盖型”病鱼,以体表出血为主,口腔、下颌、鳃盖、眼眶四周以及鳍条基部明显充血和出血。“肠炎型”病鱼,以肠道充血、出血为主,并常伴随松鳞、肌肉充血。  相似文献   

2.
一、临床症状病鱼表现为离群独游,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不吃食,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剖解可见以下3种类型:1."红肌肉"型病鱼外表无明显出血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微出血,但全身肌肉明显充血,呈红色;同时由于严重失血,鳃瓣出现"白鳃"。这种类型在7~8厘米长的草鱼鱼种中比较常见。2."红鳍红鳃盖"型病鱼的鳃盖、鳍基、口腔、眼眶、头顶等表现明显充血,但肌肉充血不明显,或仅局部出现点状充血。这种类型一般见于13厘米以上的草鱼鱼种。  相似文献   

3.
1.出血病。危害对象为草鱼。“红肌型”症状:病鱼外表无明显的出血症状或轻微出血,但肌肉充血明显,全身肌肉呈深红色;“红鳍红鳃盖型”症状:病鱼的口腔、下须、鳃盖、眼眶四周以及各鳍的基部明显出血;“肠炎型”症状:肠道局部或全肠因出血而呈鲜红色。防治方法:①用0.6mg/kg敌菌灵(外用)全池遍洒。②用0.7mg/kg硫酸铜全池遍洒,连施两天。②大黄(口服)与饵料混合投喂,每万尾鱼种用大黄粉剂0.25—0.5公斤。  相似文献   

4.
鱼赤皮病,又名赤皮瘟或擦皮瘟。鱼体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部分或全部鳍条的基部充血,鳍的梢端腐烂,常烂去一段,鳍条间的组织有时也被破坏(亦称蛀鳍)。鱼的上下颚及鳃盖部分充血,出现块状红斑,鳃盖中部有时色素消退或烂去一块,以致透明。有时鱼的肠道亦充血发炎。  相似文献   

5.
<正>1.查鱼体体表。一般经验,体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则多为赤皮病;若病鱼仅鳃盖或鳍基部充血,皮肤充血不明显,撕开表皮发现肌肉呈充血状或块状淤血则为出血病;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呈紫红色,轻压腹部有乳黄色液体流出则为肠炎病;尾柄及腹部两侧有火烙样的红斑或表皮腐烂呈印章状  相似文献   

6.
<正>一、流行情况草鱼出血病发病率高,流行时间长,发病范围广,往往造成大批草鱼死亡。从2厘米至15厘米大小的草鱼都可发病,有时2龄以上的草鱼也患病,特别是水温在20—33℃时,极易发生流行。当水中溶氧降低,透明度下降,水中总氮、有机氯、亚硝酸态氮和有机物耗氧量高,水温变化大,鱼体抵抗力较弱,病毒量多时易发病。水温在12—30℃时也有病害发生。二、症状草鱼出血病主要症状是病鱼各器官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鱼体暗黑色,小的鱼种在阳光或灯光透视下,可看到皮下肌肉充血、出血;病鱼的头顶部、口腔、上下颌、眼眶周围、鳃盖、鳃和鳍条基部都有充血。有时眼球突出,剥掉病鱼皮肤,可以看见肌肉呈点状或环状出血、充血,严重的全身肌肉呈鲜红色。这时,鳃常出现"白鳃";肠壁充血,但还有韧性,肠管里没有食物,肠系膜、周围脂肪、鳔、肝、胆囊、脾、肾也有出血点或血丝。个别情况,胆囊和鳔呈紫红色,在肌肉出血严重时,肝、脾、肾的颜色经常变淡n但并不是每条鱼的症状都相同,病轻的,出血程度比较轻,有的病鱼以体表出血为主,有的以肠出血为主,有的以肌肉出血为主,个别的也有全身各器官、组织都出血或较多器官组织出血的症状。  相似文献   

7.
耿建国 《当代农业》2013,(22):42-42
近日,江苏省泰兴市曲霞镇肖榨村养殖户金建红家鱼塘的鱼种发生死亡现象,虽已用药但不见好转.反而一天比一天严重,死亡量一天比一天增加。笔者经检查发现:病鱼鳃丝腐烂,鳃软骨外露,并且带有污泥.鳃盖内侧表面充血,中央表皮已被腐蚀成一个圆形透明的小洞.即俗称的“开天窗”,其他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8.
如东 《农家顾问》2005,(8):51-51
俗话说“夏季长壳,秋季长肉”。池塘秋管理应抓好几点:①投饵。9月前是鱼摄食生长旺季,主养吃食性鱼的池塘,应先投喂青饲料或其他粗饲料,再投喂精饲,日投饵量约占鱼体重3%~6%。10月后日投饵量一般占鱼体重1%~3%,投饵可持续到11月中上旬。鱼种池可晚停食。②施肥。以滤食性鱼为主养鱼的池塘,  相似文献   

9.
1.细菌性烂鳃病又称乌头瘟,病原体是鱼害黏球菌。典型症状是鳃丝腐烂发白,软骨外露,有黏液和污物覆盖,严重时鳃盖内外表皮充血。此病流行地区很广,从南到北都有发现,多于5~9月夏季发病率最高。此病多与肠炎、赤皮病、出血病并发,主要危害青、草鱼鱼种及成  相似文献   

10.
正一、细菌性烂鳃病与寄生虫性烂鳃病1.病鱼相同症状。烂鳃病为鱼种至成鱼养殖阶段的主要病害,流行于夏、秋季,对草鱼、青鱼危害最大。引起烂鳃病的病原体有细菌和寄生虫两种,其都具有食欲减退、离群独游、体色发黑、鳃盖"开天窗"等症状。2.目检主要区别。细菌性烂鳃病病灶部位鳃丝发白、坏  相似文献   

11.
一、常见鱼病的肉眼诊断方法1.检查鱼体体表。体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多为赤皮病;若病鱼仅鳃盖或鳍基部充血,皮肤充血不明显,撕开表皮发现肌肉呈充血状或块状淤血则为出血病。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呈紫红色,轻压腹部有乳黄色液体流出则为肠炎病。尾柄及腹部两侧有火烙样的红斑或表皮腐烂呈印章状则为打印病。  相似文献   

12.
草鱼出血病是草鱼在鱼种阶段危害较大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流行广,发病率与死亡率都较高。该病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红肌肉型”病鱼体色暗黑而微红,外表无明显的出血现象,或是轻微出血,肌肉充血明显,往往全身的肌肉郝呈红色。10厘米以下的病鱼,对着阳光或灯光透视,可见皮下充血:10厘米以上的病  相似文献   

13.
鱼的八种常见病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爆发性流行病 1、发病季节 2-11月,以5-9月为甚。 2、症状 轻症: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基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重症:鱼体表严重充血,以至出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肛门红肿。  相似文献   

14.
刘勃 《当代农业》2009,(5):45-45
一、爆发性流行病 1、发病季节 2-11月,以5-9月为甚。 2、症状 轻症: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基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重症:鱼体表严重充血,以至出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肛门红肿。  相似文献   

15.
<正>一、烂鳃病:是由黏球菌侵入鱼的鳃丝后,引发鳃部溃烂造成的鳃病。人们用肉眼看上去,病鱼的鳃丝失去鲜艳的血红色,而呈现出粉红,乃至失血的苍白色。随着病情加重,鳃组织被严重破坏,鳃部黏液增多后,鳃丝上沾有大量污物。最严重时,累及鳃盖骨,使其内表皮充血,中间部分的表皮亦被腐蚀。从外表看,病鱼的鳃盖上出现一个圆洞,俗称"开天窗"。由于鳃是鱼类和外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所以烂鳃病,直接危及鱼儿的生死。  相似文献   

16.
1.细菌性烂鳃病与鳃霉病:病鱼共同特征是鳃瓣受损.腐烂变白。明显的区别是.细菌性烂鳃病鱼主要表现为:鳃丝腐烂发白,鳃丝尖端骨外露.附有污泥和黄色黏液。鳃盖骨内表皮充血.表面常被腐蚀成不规则的透明小洞。鳃霉病病鱼主要表现为:鳃瓣点状出血.部分鳃丝发白并呈坏死、腐烂状。  相似文献   

17.
罗青 《福建农业》2005,(7):29-29
鱼出血病是一种危害性大、流行时间长、影响面积广的病毒性鱼病,当年草鱼死亡率一般在30%—50%,最高可达60%—80%,给渔业生产带来严重的威胁和很大的损失,必须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措施积极进行防治。一、流行特点草鱼出血病病原体为一种水生生物呼肠孤病毒,病毒粒子为直径65—70纳米的12面体,无囊膜,有双层衣壳,对脂溶剂、酸均不敏感,病鱼体内外各器官和组织呈现斑点或块状充血。病情轻的全身肌肉呈点状充血,下颚、鳃盖和腹部出现淡红色血斑,眼球突出;重的肌肉呈红色,鳃丝出血或呈苍白色,内脏器官均可出现点状出血,有时有腹水,肠道…  相似文献   

18.
郭笼 《新农村》2007,(1):20-20
1.烂鳃病 病原 粘球菌。 症状 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处,废食。鳃丝腐烂带泥,鳃盖内侧表皮充血,常腐蚀成圆形透明小洞,俗称“开天窗”。草鱼鳃瓣感染粘球菌后,病变区组织呈现不同程度的腐烂、溃疡和侵袭性出血。青鱼、草鱼、鳙鱼等养殖鱼类都可发生此病,尤以危害草鱼为主。水温15℃以下,一般少见,20℃左右开始流行。  相似文献   

19.
鱼类易诱发多种疾病,而且一旦发病,只能通过全池泼洒药物的办法来防治。鱼病检测的主要方法是镜检和目检。在实际生产当中由于条件所限,为及时鉴别和预防传染性疾病,目检——感官鉴别,显得尤为重要。现介绍几种常见鱼病的感官鉴别方法。一、肠道病的感官鉴别1.出血病:病鱼肌肉、口腔、各鳍条的基部充血,尤以臀鳍为重。剥去皮肤可见肌肉点状出血,患病严重时肌肉全部发红。有时病鱼的鳃盖、大腭、眼圈和肠道等处也有充血现象,鳃失去鲜红或苍白。2.肠炎病:病鱼肛门红肿,严重者轻压腹部有浓血伴黄色粘液从肛门流出,肠道部分或全部发炎,呈紫红色…  相似文献   

20.
草鱼烂鳃、肠炎、赤皮三种病并发时,主要症状表现为:病鱼肛门红肿突出,肠管发炎,呈紫红色;鳃丝腐烂,带有污泥,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部分烂掉;鱼体表出血发炎,鳞片松离或脱落,鱼鳍基部充血,鳍条间的组织被破坏,末端腐烂.下面介绍以下几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