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很多,如遗传、营养、饲养管理、热应激和疫病等因素。选留优秀的后备母猪,加强母猪饲养管理,及时淘汰性能低的母猪,严格控制各类疾病等综合措施可有效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2.
1母猪的选留养猪要保证充足、优良的仔猪猪源,则须选留和培育良种母猪。母猪利用4~6年后,生产性能会逐渐下降,必须更新、选留和培育新母猪。选留和培育好新母猪,要从外形上、繁殖性能上、生长育进行选择,应注意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选留母猪,必须看其上一代母猪的生产性能。选  相似文献   

3.
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营养,饲养管理,热应激和疾病等。选留优秀后备种猪,加强母猪饲养管理,及时淘汰性能低的母猪,严格控制各类疾病等综合措施可有效提高母猪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4.
1调整胎龄结构一般来说,3~6胎母猪繁殖性能处于最佳时期,为保证母猪的群体繁殖力,这一胎龄阶段的母猪宜保持在60%左右,头胎、2胎母猪为30%~35%,7胎以上为5%~10%。2精选后备母猪后备母猪在配种前1个月选留,方法是结合家系繁殖性能,选留发育好、乳头多且无异常、乳头和阴门大,同时要求后腿开阔,最好是两排乳头间隔较大,脐前有三对乳头的母猪留种。选留后适当限制饲养,不使母猪过肥或过瘦(达到美国5级评分标准的2.5~3级,看不到椎骨、肋骨,但可摸到椎骨,摸不到肋骨),配种前2周开始加料,达到2.0~2.5千克。饲料营养水平达到粗蛋白质16%左右,…  相似文献   

5.
后备母猪的选留与管理是种猪场持续再生产的关键。每年必须选留和培育出占种猪群25%~30%的后备母猪,来替代年老体弱、繁殖性能低下的种母猪。培育后备母猪的任务就是获得体格健壮、发育良好、具有品种典型特征和高度种用价值的种猪:1 后备母猪的选留1.1 出生时后备母猪的选留(主要是窝选)1.1.1 父母的生产成绩优良,同窝产仔数在7头以上。  相似文献   

6.
合理及时地补充后备母猪是一个猪场保持持续性高生产力的前提和基础。有计划地补充繁殖性能较好的后备母猪,可保持猪群合理的胎次结构。为保持基础种猪群优秀的生产成绩,每年应淘汰老龄、发情配种异常以及泌乳和护仔性能差的母猪.按计划选留后备母猪补充到生产猪群中.种母猪补充以自繁自养选留和外购选留两种方式来满足。选留数量:生产母猪数×母猪年更替率,即生产母猪×30%;如果自繁自养选留,初选数量为:生产母猪×30÷60%。  相似文献   

7.
<正>母猪是规模化猪场的基础,母猪繁殖性能的高低体现了猪场的综合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猪场的经济效益。优化母猪质量、强化配种管理、做好综合饲养防疫是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实现母猪高产仔、高成活率、高效益的关键措施。1后备母猪的选育及时选留高质量的后备母猪能保持母猪群较高的生产能力,后备母猪必须来自产仔数、哺育率、断奶窝重较高的经产母猪,以选留第2~5  相似文献   

8.
1选留优秀后备猪,加大淘汰力度后备猪的优劣,对母猪的繁殖性能有决定性影响。为达到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目的,须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要严选。优秀后备猪应符合以下要求:一是父母繁殖性能要高(窝均产仔多,成活率高,断奶体重大);二是本身体型外貌符合品种特征,发育  相似文献   

9.
1选留 二元后备母猪的选留,与纯种母猪的选留不甚相同。纯种母猪的选留要求完全符合品种的血统、体型、体貌特征。二元母猪属于杂交后代,选留并不特别注重外貌特征,主要考虑其后期的生产性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判断。  相似文献   

10.
<正>1选择优良品种,及时淘汰低繁殖性能母猪1.1选择繁殖性能高的优良品种或品系在选种过程中要注意品系、遗传、年龄等方面的因素。要注重高产母猪的选留,从产仔数高的母猪后代中选留后备母猪,培育产仔数高的母猪几率会大大地提高。选留的后备母猪个体,要求肢体健壮,阴户发育正常,无遗传缺陷,有效乳头不低于7对且排列整齐无内陷乳头、瞎乳头,其母本繁殖性能好(胎均产活仔数10头以上);加强培育,使之发  相似文献   

11.
黄毅 《当代畜牧》2013,(14):69-70
<正>近几年我场从后备猪的选留,母猪的配种、妊娠分娩、哺乳、断奶以及公猪的饲养管理各个方面采取综合措施,显著提高了母猪的繁殖效率,具体措施如下:1种猪的饲养管理1.1后备母猪选择1.1.1后备母猪的选留选留体形标准、产仔数多、泌乳性能好的母猪后代,小母猪要求发育正常、四肢健壮,体型标准,六对乳头以上。1.1.2后备母猪的饲养后备猪喂给全价日粮,日粮中的营养水平视后备母猪的生长阶段不同而  相似文献   

12.
加强后备母猪饲养管理、提高母猪终生繁殖性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后备母猪不发情、1~2胎母猪繁殖障碍和淘汰严重(即所谓的二胎综合征)、母猪的利用年限短,其终生繁殖性能低等问题的出现,与后备母猪的选留、正确培育和饲养管理等有重要的关系。在生产实际中,如何减少后备母猪不发情和降低二胎综合征的发生、提高母猪的终生繁殖性能等,是摆在猪场管理者面前的现实问题,这对提高母猪的利用效率、提高养猪企业的总体竞争力和盈利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钱兆强 《兽医导刊》2020,(2):215-215
后备母猪通常是指选留后尚未配种繁殖的种母猪,有的养殖场也将青年母猪称为后备母猪.后备母猪选留和生长发育的好坏,对成年母猪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必须加强科学的饲养和管理.  相似文献   

14.
种猪是商品猪的基础,养好种猪是养猪生产的关键。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母猪利用4~6年后,生产性能就会逐渐下降,直接影响到猪场的经济效益,必须更新、选留和培育新的后备种母猪替代年老体弱、繁殖性能低下的母猪,保持以青壮年种猪为主体的结构比例,从而保障猪场较高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在实际生产中,应综合考虑其父母、同胞和自身的各项性能做出选留。  相似文献   

15.
对项目区的配套系母猪、外种二杂母猪、含地方猪血缘的二杂母猪和本地母猪在农村条件下进行了繁殖性能观察测定,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表明应大力在农村推广配套系母猪和外种猪的二杂母猪,选留和制种二杂母猪,迅速提高良种母猪的覆盖面,以提高农村养猪的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6.
1春季选留后备母猪春季温度适宜,母猪食欲旺盛,泌乳性能好,仔猪的生长发育良好。加上断乳后青绿饲料来源丰富,到秋末冬初选留的后备母猪可达到良好的配种体况。正好在第2年春季产头胎,也可避免或减少繁殖障碍性疾病。2优选二元杂交母猪二元杂交母猪在繁殖上有明显的杂交优势,应  相似文献   

17.
在多数场及某些情况下,后备母猪也指青年母猪。除上定义外还有后备母猪是指雌性猪被选留种用后到他第一次分娩时的猪。一般后备母猪用于补充因年龄较大、繁殖性能差或疾病原因所淘汰的母猪,从而使生产母猪保持以青壮龄为主的组成结构。  相似文献   

18.
母猪繁殖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民养殖户的经济收入,因此要提高母猪繁殖利用率,必须合理选留、利用后备母猪,加强母猪各阶段的饲养管理,合理淘汰生产性能低的母猪,控制繁殖障碍性疾病和传染病,采取提高母猪繁殖能力和提高仔猪成活率的综合技术措施,实现高产仔、高成活、高效益。  相似文献   

19.
袁振国  潘永杰  张茂 《养猪》2007,(2):60-60
选育好后备母猪,及时淘汰繁殖性能低的母猪是猪场常年性的工作,也是养猪场维持高生产水平的关键。现结合本场多年饲养大白、长白等的实践经验,介绍纯种瘦肉型后备猪的选育措施如下。1后备猪的选留标准  相似文献   

20.
后备母猪是猪场的未来与希望,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应主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1 后备母猪的选留 1.1 本场自繁自养的后备母猪 (1)从繁殖性能高的母猪的后代中选留,同胎至少9头以上,身体健康,本身及同胞无遗传缺陷(如脐疝、锁肛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