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总结盐渍化土壤沙地柏(Sabina vulgar)造林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林效果与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加重,土壤pH值、水溶性盐总量、盐离子质量分数上升,而土壤含水率、沙地柏造林保存率及匍匐茎的增粗、延伸、分枝能力和覆盖率下降。因此,在盐渍化土壤上进行沙地柏造林,必须采取适宜的措施进行抑盐、排盐。  相似文献   

2.
油松与锐齿栎林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秦岭火地塘林区油松,锐齿栎林和草丛壤微生物Cmic,Nmic量及其分布特点,结果表明:(1)油松,锐齿栎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在土壤剖面中从上到下明显的下降趋势,0-20cm土层是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集中分布区;(2)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孔隙度,细根(死,活)生的量呈正相关,与土壤容呈负相关;(3)0-30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锐齿栎林,油松林和草丛的Cmic分别为565.87,87,502.64,292.25mg/kg,Nmic分别为89.48,79.34,46.38mg/kg,不同植被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排序为:锐齿 栎林>油松林>草丛。  相似文献   

3.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是我国长江上游的主要生态功能服务区,而该区域由于“受焚风效应”的影响以及频繁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影响,使该区域也是我国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区。本文以该区域内分布最广泛的灌木——白刺花为对象,研究其生物量、生物量分配格局以及生物量分配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为干旱河谷区灌丛植被的保护和恢复重建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白刺花的地上生物量分配中,阴坡叶片所占地上生物量比例变化范围在36.01%-41.54%,明显高于阳坡(14.35%~21.12%);AK海拔梯度变化上看,白刺花在阳坡与阴坡的茎枝、叶和种子各部分生物量以及单丛生物量大小变化趋势均呈现“V”字型变化趋势。②白刺花单丛地下生物量则阴坡海拔1860m地最高,达到440.06g,阳坡海拔2280m最高,为436.39g;最低的地下生物量主要在阴坡海拔1730m和阳坡海拔1880m,仅为47.23g和44.61g,最高生物量分别是它们的9.9、9.8和9.8、9.2倍。同时,在阴坡和阳坡的不同海拔梯度上,均表现出粗根和中根生物量占地下部分总生物量50%以上,细根、小根生物量之和在30%以下。③白刺花地上各部分生物量与土壤含水量间相关关系显著,并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白刺花单丛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枝(干)生物量与土壤含水量的回归曲线方程模型Y=27.581x^1.1473和Y=18.648e^0.3454x。最优,其群分别达到0.9677、0.9464;叶生物量和种子生物量与土壤含水量的回归模型则分别以Y=7.3936x^0.3454x和Y=2.5705e^0.4144x最佳,砰分别为0.7172、0.7446。白刺花各部分根系生物量与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趋势总体上也相对一致,即随着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各径级根系生物量与土壤含水量的回归拟合效果相对地上生物量较差,其中粗根生物量?  相似文献   

4.
在中亚热带石灰岩荒山上进行32年造林试验。结果表明:营造不同树种均可以显著增加土壤养分,其中南酸枣林下土壤全氮、全磷、水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增幅最大,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84.62%、55.56%、79.20%和109.76%,而梧桐土壤有效磷及有机质增幅最大,分别为292.73%和75.40%;造林明显改善了土壤有机碳库的状况,种植南酸枣、梧桐和无患子后土壤总有机碳、水溶性碳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均明显高于对照(P〈0.05),刺槐与柏木林下土壤,虽总有机碳与对照无显著差别,但2种活性碳则显著高于对照土壤(P〈0.05)。长期营造林木使土壤pH值降低(从8.01降致平均7.3)。比较不同树种发现,南酸枣是改善石灰岩荒山土壤质量最好的树种之一,其次是梧桐和无患子,柏木和刺槐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5.
半干旱地区柠条生产力与土壤养分及水分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不同坡向完整坡面成熟柠条林作为研究对象,2012~2015年连续对土壤水分、土壤养分、地上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进行测定,并开展了其生产力与土壤养分,土壤水分与土壤养分及土壤水分与生产力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对柠条林的地上生物量影响不显著,水分作为当地柠条生长的瓶颈因子,大大降低了土壤养分对柠条的影响程度;新梢生长量与当年土壤水分含水量显著相关,而作为反应自然水分环境的立地条件是柠条林长期生产力水平主要影响因子;柠条地下生物量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与其剖面土壤水分变化趋势关系密切,并且相关性存在根径越细相关性越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不同林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垂直分布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建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内的格氏栲天然林和格氏栲人工林、杉木人工林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及诸因素的垂直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明显下降,其中不同林地0~1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差异最大,格氏栲天然林和格氏栲人工林、杉木人工林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分别为1.502±0.16、1.035±0.103、0.82±0.076 g/kg,生物量N为别为0.27±0.031、0.172±0.018、0.147±0.016 g/kg;该层格氏栲天然林微生物生物量C分别是格氏栲人工林、杉木人工林的1.46和1.83倍,生物量N分别是格氏栲人工林、杉木人工林的1.57和1.84倍.相关分析表明:微生物生物量与土壤pH和土壤密度呈负相关,而与全N、全P、水解N和速效P含量呈正相关;与土壤有机C、轻组有机C、颗粒有机C含量及细根生物量之间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相关性,与土壤可溶性有机C含量的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7.
以湘西北女儿寨小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典范相关分析法研究退化侵蚀地植被恢复区土壤养分、微生物及酶活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养分综合因子中起主要作用的为N与P,土壤微生物综合因子中起主要作用的为细菌数量、微生物生物量C、微生物生物量N,土壤酶活性综合因子中起主要作用的为脲酶、多酚氧化酶、磷酸酶和转化酶;脲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与土壤N,P的转化有关,而N,P的转化与微生物生物量C、微生物生物量N的累积有关;脲酶、多酚氧化酶及磷酸酶的活性对微生物生物量C积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转化酶的活性对微生物生物量N积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脲酶活性有利于提高土壤N素含量,降低土壤P素水平,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土壤N素负相关;不同植被恢复群落不同土壤层次的养分、微生物及酶活性在各对典范变量上的聚集趋势可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健康诊断与立地类型划分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青海共和盆地沙丘上12年生的中间锦鸡儿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并以流动沙丘为对照,探讨在沙丘上建立中间锦鸡儿人工林后,沙丘部位对土壤养分含量以及植物群落的影响。在中间锦鸡儿人工林内沙丘的迎风坡中部、坡顶、背风坡中部和流动沙丘采集土壤样品,深度为0 5,5 10,10 20和20 50 cm。结果表明:与流动沙丘相比,沙丘3个部位中间锦鸡儿人工林0 20 cm的有机质、0 50 cm的全氮和全磷含量得到显著提高。迎风坡中间锦鸡儿人工林0 5 cm深度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0 20 cm深度的全磷含量显著高于坡顶和背风坡。在沙丘上建立中间锦鸡儿人工林后,草本植物种类、数量和植被盖度增加,迎风坡草本植物盖度明显高于坡顶和背风坡。  相似文献   

9.
新型常绿草坪——沙地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沙地柏 ,属柏科园柏属常绿匍匐灌木 ,枝条密集 ,高不及 0 .5m。自然生长于石山坡和林下。其抗旱、抗寒 ,耐土壤贫瘠 ,适应性强 ,可在钙质土壤、微酸土壤上生长。其根系发达 ,萌芽力强 ,可长期忍受风蚀沙埋 ,适应干旱环境 ,是一种较理想的园林绿化树种和水土保持的优良树种。与普通草坪比较 ,沙地柏有以下优点 :( 1)沙地柏四季常青 ,绿化效用持久。( 2 )沙地柏抗污染能力强 ,吸尘、减消噪音 ,能有效地吸附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 ,其柏香浓郁 ,有益人体健康。( 3 )沙地柏适应性强 ,对立地条件要求不严 ,且移栽成活率高 ,抗病虫害能力强 ,生长速…  相似文献   

10.
三倍体毛白杨幼林根系生长受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上层(≤20cm)容重较低,中下层(≥20cm)较大,且上层土壤含水量、通气度、总孔隙度、有机质都较中下层优越,因此草根在上层的积累量远远大于下层的积累;但三倍体毛白杨生物量积累的变化是:中层〉下层〉上层,作用规律性不强,因此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和筛选沙地柏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造林关键技术,在安塞县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等方法设计造林。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生根粉溶液浸根+保水剂与根部土壤混合处理时,沙地柏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最高,分别达到100.00%、98.45%;(2)抗旱造林技术的优组合为:50×10^-6生根粉溶液浸根、20 g保水剂与根部土壤混合和秸秆覆盖造林穴坑;(3)在沙棘林下,沙地柏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可以达到较高水平,分别为99.04%和95.74%,但生长量显著低于荒草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晋北风沙区引种的沙枣、沙地柏等5种生态经济型灌木树种根系生长与改良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分析,5种灌木主根长均超过130 cm,一级、二级侧根总数达14条~36条。且栽植灌木3 a后,土壤肥力得到极大提高,灌木林地有机质、全氮、硝态氮、有效磷分别比对照(未栽植地)提高了27.3%,37.5%,88.9%和18.5%,其中,以连翘、枸杞、沙地柏改良效果最好。同时,所有灌木改良效果均表现出根际、灌丛下、灌丛间逐渐减小的趋势,根际肥岛效果明显,5种灌木根际间硝态氮分别比灌丛下、灌丛间高47%和150%.  相似文献   

13.
不同生根粉浓度和扦插方式对沙地柏插穗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不同浓度生根粉浸泡沙地柏天然林的2~5年生侧枝条6 h,将浸泡的插穗按照不同扦插角度进行扦插试验。结果表明:在浸泡6 h时,生根粉浓度120 mg.kg-1提高沙地柏插穗生根率和成活率作用最大。沙地柏插穗与畦面夹角在35°时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沙地柏插穗生根率、成活率;生根粉浓度在120 mg.kg-1,结合插穗与畦面夹角在35°时,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沙地柏插穗成活率;用低浓度下(0~60 mg.kg-1)生根粉浸泡沙地柏插穗6 h,扦插角度与沙地柏插穗生根率差异不大;用高浓度生根粉在60~180 mg.kg-1浸泡沙地柏插穗6 h,扦插角度与沙地柏插穗生根率差异大;随着生根粉浓度的升高,生根粉浓度与扦插角度对沙地柏插穗成活率的交互作用呈增大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沙地柏容器育苗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地柏因其特有的生物生态特性,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沙地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在综合多方资料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沙地柏的形态特征,生物生态价值,并结合作者多年实践经验,着重介绍和研究了沙地柏容器苗繁育技术及其在固沙造林和园林绿化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利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技术,对毛乌素沙地天然臭柏种群4种形态变异类型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用17个随机引物扩增出201条清晰谱带,其中194条为多态性谱带,并利用POP(GENE VERSION 1.31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臭柏4种形态变异类型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各类型样本多态位点百分率在79...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沙地柏的扦插繁育和栽培以及对呼和浩特市区多年来在沙地柏扦插繁育技术方面的经验总结,研制出沙地柏扦插繁育及苗木栽培技术标准,为规范沙地柏在呼和浩特市区繁育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Biomass, total nitrogen (N) and total carbon (C) stocks were determined in trees, roots, field vegetation and soil in plots given two different site preparation treatments, deep soil cultivation (DSC) approximately 50?cm deep and patch scarification (PS), at three locations in Sweden 10?years after treatment. One location was planted with Pinus contorta, one with Picea abies and one with a mixture of P. abies and Pinus sylvestris. No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total ecosystem (trees, roots, field vegetation and soil) C and N stocks between the DSC and PS plots. In the DSC plots the tree biomass, tree N and C contents and total biomass were higher than in the PS plots, but the opposite was found for stocks in field vegetation. Biomass and C stocks in the total vegetation (trees, roots and field vegetation) were higher in the DSC plots. However, vegetation N stocks did not differ between the soil treatments, probably because the combined amount of leaf tissue in the trees and field vegetation did not differ between them. The proportions of biomass allocated to roots, stems and needles did not differ between the two treatments. However, the rooting was deeper in DSC plots, possibly because nutrient availability was higher, and subsoil density lower, following DSC than following PS.  相似文献   

18.
在中度盐碱地上采用覆沙压碱、灌水洗碱、深栽避碱、激素处理等措施进行草麻黄人工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深栽避碱和覆沙压碱对草麻黄株高生长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各项栽培技术措施在中度盐碱地上对草麻黄地上生物量产量的增加均有显著促进作用。综合2项生长指标考虑,以深栽避碱和覆沙压碱技术措施对草麻黄在中度盐碱地上栽培具有更显著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9.
沙地柏抗旱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沙地柏(Sabina vulgaris Ant.)的抗旱特性及形态解剖特征进行了研究测试,发现沙地柏叶片小,大部分退化为磷片状,气孔少且凹陷,栅状组织发达,无海绵组织,角质层厚,机械组织强化。且具有束缚水与自由水值高、其子叶内水势低、蒸腾速率低等抗旱性强的特点,是一种优良的固沙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