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铜对土壤脲酶活性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铜是土壤中的"双重元素",为了从土壤酶角度探讨其生态毒理,采用模拟方法较为系统地研究了铜对土壤脲酶活性及酶促反应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肥力水平越高,脲酶活性越大,铜的加入导致土壤脲酶活性降低越大,除5号土样外,铜的质量浓度与土壤脲酶活性达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表明土壤脲酶活性可作为土壤铜污染程度的监测指标之一;供试土壤铜轻微和严重污染时,铜质量浓度分别为94.00~151.75和470.40~759.28mg/kg;尿素浓度对土壤生态剂量值影响不大,生态剂量总体呈现土娄土大于红壤。(2)除4号土样外,土壤脲酶最大反应速度(Vmax)、最大反应速度/米氏常数(Vmax/Km)和反应速度常数(k)值,随铜质量浓度的增加呈显著或极显著降低,Km值则略有增加,说明铜对土壤脲酶的作用机理为混合型抑制,其中包含微弱的竞争性抑制,但以非竞争性抑制为主。可见,土壤脲酶及其参数在一定程度可表示土壤铜的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2.
一氯苯对土壤脲酶活性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一氯苯对土壤脲酶活性特征的影响,为环境保护和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土娄土和红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不同体积分数(0,0.5%,1.0%,2.5%,5.0%和10%)一氯苯对土壤脲酶活性及酶促反应动力学特征参数(Vmax,Km和k)的影响。【结果】一氯苯对土壤脲酶有明显的激活作用,其中4个土样脲酶活性与一氯苯体积分数间的关系可以用线性方程进行拟合。供试土壤轻度污染时的一氯苯临界浓度为34.0g/kg。随一氯苯体积分数的增大,土娄土的最大反应速率Vmax增大,Vmax/Km、Km和k的变化规律性不明显,红壤的各特征参数受一氯苯的影响较小。【结论】土壤脲酶在一定范围内可表征红壤受一氯苯污染的程度;一氯苯加速了土娄土脲酶和尿素复合物的解离;一氯苯与土壤脲酶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通过模拟方法,较系统地研究了乙醇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可显著增强土壤脲酶活性,二者关系达到显著正相关;随乙醇作用时间延长,土壤脲酶活性增加的幅度减小;随土壤肥力升高,乙醇影响脲酶的定浓抑制率绝对值减小,而脲酶的变浓变化率则差别不大,达到最大表观脲酶活性所需的最适时间缩短。该结果揭示出土壤肥力对外源物质与土壤脲酶活性的关系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Cr3+对土壤脲酶活性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拟方法对Cr~(3+)的土壤脲酶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pH对Cr~(3+)的生态毒性有重要影响;酸性土壤脲酶受到显著抑制,活性及动力学特征参数与Cr~(3+)浓度间达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而且模型U=β0/(β1xC+1)揭示其间机理为完全抑制,动力学则进一步细化为非竞争性抑制;获得土壤轻微和中度污染时的生态剂量ED10和ED50分别为50.59和865.7 mg·kg~(-1);酸性土壤中脲酶活性、Vmax、k可作为土壤Cr~(3+)亏染的监测指标之一,而碱性土壤则反应不敏感,其随铬浓度增加,脲酶活性及动力学参数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规律性变化,总体变幅较小;两类土壤的差别可能主要是由于土壤环境引起了不同价态铬转变的缘故.  相似文献   

5.
不同化学农药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脲酶是土壤中的主要酶类之一,是唯一对尿素在土壤中的转化及作用有着重大影响的酶。不同化学农药对脲酶活性的影响不一。综述了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等不同类型化学农药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及相关研究进展,为化学农药的合理使用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不同化学农药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脲酶是土壤中的主要酶类之一,是唯一对尿素在土壤中的转化及作用有着重大影响的酶。不同化学农药对脲酶活性的影响不一。综述了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等不同类型化学农药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及相关研究进展,为化学农药的合理使用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温度和底物浓度条件下,对陕西7种土壤19个土样脲酶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在一定温度和底物浓度范围内,随温度和底物浓度增加,脲酶活性升高,在不同温度和浓度区段,影响幅度有明显差异,除水稻土外,其余高肥力土样脲酶活性受其影响较大;在同一生态区中,脲酶活性与理化性质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脲酶活性可作为土壤肥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土壤脲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60℃.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及土壤呼吸量的测定,研究了重金属铅污染土壤对酶活性及土壤呼吸量的影响,找出土壤铅污染与酶活性的关系,为土壤酶活性对土壤铅污染的指示作用提供试验依据.结果表明,在Pb加入500 mg/kg时,对土壤蔗糖酶与脲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过氧化氢酶起到激活作用;Pb加入达到1 000 mg/kg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都出现抑制作用.施入蝇蛆生物有机肥后,对铅污染土壤的酶活性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试验测定分析表明,土壤蔗糖酶和脲酶可以作为铅污染土壤的主要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9.
有机肥对小麦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根箱技术研究了不同施肥体制下(有机肥、化肥、有机无机配拖)小麦根际土壤的酶活性,结果表明:有机肥和有机无机配施能提高土壤特别是根际土壤酶的活性(酸性磷酸酶、脲酶、转化酶、蛋白酶),有机肥主要是通过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增加根系分泌物等间接作用提高根际土壤酶活性,这将对当季作物生长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有机肥不仅有长久性作用即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而且有适时性的作用,即通过影响根系生长及根际环境来促进当  相似文献   

10.
pH对汞镉与土壤脲酶活性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土娄土为供试土壤 ,设置不同 p H及汞、镉浓度处理 ,研究 p H对汞镉与土壤脲酶活性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供试 p H范围内 ,脲酶活性在 p H5 .5~ 6 .0和 8.0~ 9.0时最大 ;汞镉加入几乎没有改变土壤脲酶最适p H;重金属生态毒性呈现 Hg>>Cd的规律性变化。统计分析表明 ,土壤脲酶活性、最大反应速度和反应速度常数均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土壤汞镉污染的程度 ;随重金属浓度增加 ,土壤脲酶 Km 基本不变 ,Vmax降低 ,表明土壤脲酶受汞镉作用机理主要为非竞争性抑制 ;在较宽 p H范围内 ,土壤严重污染的临界汞、镉浓度分别为 2 .0 98和 30 2 .83mg/ kg。  相似文献   

11.
稻田肥料效应和肥力监测阶段性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综合全省8个10年以上定位试验得出:当前江西稻田化肥肥效是氮>钾>磷,并明确氮肥、磷肥、钾肥和有机肥在不同土壤类型具有不同肥效;在等养分氮磷钾条件下,其肥效以有机无机配施>单施氮磷钾化肥>单施有机肥,并研究了连续施用的增产效果和对稻田肥力的影响。在氮磷钾化肥基础上,加施有机肥,在双季稻连作条件下,产量和土壤肥力一般不降低;连续施用同种肥料条件下,10年不施磷肥或钾肥,土壤速效磷、钾含量明显下降;连续施用有机肥或氮磷钾化肥及其配施,均不能补充硼的需要,但能提高锌的供给;连续施用过磷酸钙,9年后表现潜在缺硅、缺镁的可能;而连续施用钙镁磷肥,促使耕层有效钙、镁、硅含量增加,硫的含量相对减少。土壤有机质年均下降率及提高率,一般与本底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水稻土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的效应(之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8年定位试验的资料,在前两报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中上肥力双季稻母实行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比单施化肥不仅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全氮的积累、土壤磷素的有效化和促进水稻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而且能增加土壤微生物,特别是细菌的总量、自生固氮菌等生理群的菌量和脲酶等主要土壤酶类的活性,从而收到培肥土壤、提高水稻产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有机肥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有机质等有机养分,也含有氮、磷、钾等无机养分,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机肥与生态农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这是因为它既是农业自身物质与能量的再循环,又是维持和提高土地作物生产率的重要措施,也是净化人类生态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土壤盐渍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作物的生长发育,因此,为了广辟盐渍土改良的途径,笔者在典型的盐渍化草甸土上进行了有机肥改良土壤的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料,有机无机结合,可以促进脱盐,抑制返盐。除Ca2 外,HCO3-Cl-、SO42-、Mg2 、K 、Na 含量年平均施有机肥的均低于对照,同时施用有机肥料可以提高水稻产量15%。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农业利用条件下砂姜黑土耕层土壤有机质状态与土壤的肥力关系,结果表明:有机质、易氧化有机质、松结态腐殖质含量较高的土壤,土壤肥力较高。松结态腐殖质与紧结态腐殖质之比与土壤肥力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在短期内对土壤肥力和真菌群落特征的影响,以青藏高原温室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施肥处理:常规施加化肥1 500 kg/hm2 (XN001)、50%常规化肥量+有机肥45 000kg/hm2 (XN002)和30%常规化肥量+有机肥60 000 kg/hm2 (XN003),采用常规分析和Ill...  相似文献   

17.
于小彬  宗春琴  张裕  周夏曦  高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715-21716,21830
[目的]为酞酸酯污染农田土壤生物修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室内培养,分析酞酸酯污染土壤以及加入灭菌与未灭菌处理有机肥的酞酸酯污染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生物量碳以及土壤基础呼吸的变化特征。[结果]50 mg/kg土壤浓度的DBP与DEHP主要影响土壤细菌、真菌数量,但对放线菌数量几乎没有影响。无论添加灭菌还是未灭菌的有机肥,均能显著降低DBP与DEHP对土壤细菌、真菌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土壤基础呼吸的抑制效应。[结论]农田土壤有机肥的施用加强了土壤对酞酸酯有机污染物的缓冲能力,提高了土壤自身的生物修复功能。  相似文献   

18.
有机肥与氮肥配施对设施土壤中碱解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设施土壤中长期施有机肥与氮肥对土壤中碱解氮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长期单施氮肥的处理还是氮肥与有机肥配施的处理,土壤中碱解氮的含量均呈上升趋势;2005年各处理比1997年的对应处理碱解氮含量增加了41.10、33.42、23.37、14.33、8.68、17.49 mg/kg。  相似文献   

19.
含四环素的有机肥对土壤酶活性及小白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含四环素的有机肥对土壤酶活性(蔗糖酶、尿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及小白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含85 mg/kg四环素的有机肥对土壤蔗糖酶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在发芽期,含四环素的有机肥能提高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随着施肥时间的延长,四环素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含0~85 mg/kg四环素的有机肥提高土壤脲酶活性,抑制过氧化氢酶活性,而其中所含四环素的效应不明显。含四环素的有机肥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与肥料中的四环素含量有关。四环素含量≤45 mg/kg的有机肥能促进小白菜的生长(提高株高、根鲜质量和地上部分鲜质量等),可用于小白菜的种植;但是与不含四环素的有机肥相比,四环素含量较高(85 mg/kg)的有机肥显著抑制小白菜的生长而不适合于小白菜的种植。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褐煤基有机肥及土壤调理剂对姜田土壤养分、作物生长的影响,于山东省昌邑市开展生姜种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褐煤基有机肥及土壤调理剂的施用,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显著提高土壤养分;与对照相比,各处理有机碳含量提高了1.4%~2.3%,中微量元素中钙含量增加了0.6~1.9倍,镁含量增加了0.3~6.3倍;各处理病情指数显著降低,其中白绢病病情指数降低了15.4%~23.1%,根结线虫病情指数降低了7.7%~26.8%;在增产方面,单株姜重增加了0.8%~15.0%,每公顷产量提高了6.0%~11.6%,增产效果显著,以施用褐煤基有机肥7500 kg/hm2+土壤调理剂375 L/hm2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