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来自国际非洲猪瘟防控的实践表明,使用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是非洲猪瘟传播的重要途径。据农业农村部有关会议通报,目前全国发生的非洲猪瘟疫情,48%的疫情与饲喂餐厨剩余物有关。因此,加强餐厨剩余物的监管是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重要举措,尤其是作为"过桥米线"发源地的蒙自,大量的泔水等餐厨剩余物用于饲喂生猪是很平常的事,加强餐厨剩余物产生、运输、处理、流向等各环节监管,是抓好非洲猪瘟防控的首要任务和最关键的措施,极为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2.
正2018下半年中国养猪业的关键词是非洲猪瘟,自8月发现第一起非洲猪瘟感染疫情以来,非洲猪瘟疫病就在中国"四处横行"。其实非洲猪瘟疫情在2018上半年就已经到达西伯利亚,距离我国1,000km,如今中国爆发也不是偶然。姑且不论非洲猪瘟是如何进入中国,目前当务之急是要防控非洲猪瘟在中国疫情的蔓延。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严格落实餐厨剩余物全链条监管责任,并规定全国范围内全面禁止用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  相似文献   

3.
正农业农村部消息,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非洲猪瘟疫情总体可控。但由于非洲猪瘟病毒传播途径和病原污染的复杂性,不排除继续出现新发疫情的可能。研究表明,在我国发生的前21起非洲猪瘟疫情中,有62%的疫情与饲喂餐厨剩余物有关。近日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全面禁止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正是对国际经验的借鉴和国内前一阶段防控  相似文献   

4.
2019年1月19日,宁夏银川市永宁县望远镇板桥村确诊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为查明疫情发生原因,分析可能的风险因素,及时提出有效防控建议,采用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对该起疫情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该起疫情的时间、空间、群间描述,结合病例搜索、现场调查、追踪溯源,建立假设并进行验证,闭合疫情发生发展链条。调查分析认为,此次疫情很可能是2018年12月下旬生猪养殖场户经饲喂餐厨剩余物或车辆人员带毒传入引起,疫情扩散风险较低。调查结果提示,应进一步加大疫情排查监测力度,切实强化、完善对全区生猪及其产品的调运监管以及对餐厨剩余物的使用监管,认真落实生产经营者的防疫主体责任,扎实做好非洲猪瘟防控。本调查确证了禁止饲喂餐厨剩余物和加强车辆人员的流通控制与消毒对于非洲猪瘟防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为进一步强化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切实落实国务院关于禁止用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等有关要求,规范实施生猪及生猪产品检疫工作,农业农村部对《生猪产地检疫规程》《生猪屠宰检疫规程》和《跨省调运乳用种用动物产地检疫规程》进行了修订。非洲猪瘟应急响应期间,农业农村部对检疫工作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执行。各地要高度重视生猪及生猪产  相似文献   

6.
正为进一步强化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切实落实国务院关于禁止用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等有关要求,规范实施生猪及生猪产品检疫工作,农业农村部部对《生猪产地检疫规程》《生猪屠宰检疫规程》和《跨省调运乳用种用动物产地检疫规程》进行了修订。《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生猪产地检疫规程〉和〈生猪屠宰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山东省印发《关于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实施意见》,着眼于非洲猪瘟疫情传入、发生、传播的各个风险环节,突出加强生猪全链条疫情防控监管,重点细化严防餐厨废弃物直接饲喂生猪、强化养殖屠宰环节检疫监管、加强加工经营环节监督检查、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等具体措施。据了解,山东省非洲猪瘟防控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疫情防控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受全国疫情和猪周期  相似文献   

8.
无害化处理餐厨废弃物,防控非洲猪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18年8月份以来,在中国境内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多起。追根溯源,其传播途径之一——餐厨废弃物(泔水)可以引起非洲猪瘟流行。用餐厨废弃物饲喂生猪,非洲猪瘟病毒可能存在其中,加之未进行高温处理,导致健康猪食用后感染发病。为防控非洲猪瘟,保障我国养猪业健康发展,笔者总结国内外用餐厨废弃物饲喂生猪引发非洲猪瘟疫情的实例,提出解决餐厨废弃物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河北省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今冬明春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立足生猪全产业链,紧盯重点区域、关键环节,针对监测排查、疫情报告、调运监管、餐厨剩余物管理、应急响应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点,切实堵塞防控漏洞,降低非洲猪瘟发生风险。严格养猪场生物安全管理。切实落实"八要八禁止"密罐式封闭生  相似文献   

10.
<正>农牧发[2019]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兽医(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兽医局:为进一步强化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切实落实国务院关于禁止用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等有关要求,规范实施生猪及生猪产品检疫工作,我部对《生猪产地检疫规程》《生猪屠宰检疫规程》和《跨省调运乳用种用动物产地检疫规程》进行了修订。非洲猪  相似文献   

11.
非洲猪瘟的扩散风险点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疫情,降低非洲猪瘟的扩散风险,本文结合非洲猪瘟流行现状及部分国际已发疫情,对非洲猪瘟扩散风险点进行简要分析。分析认为:养殖环节风险点主要是养殖场(户)生物安全水平低及饲喂餐厨剩余物(泔水);流通环节风险点主要存在于生猪及猪肉产品长距离调运、猪肉及其产品销售;屠宰环节关键风险点是私屠滥宰。因此,应严禁泔水及猪源性蛋白饲料产品饲喂生猪,加强生猪养殖场(户)生物安全措施,完善活畜禽长途调运监管,强化生猪屠宰企业管理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非洲猪瘟防控期间生猪屠宰企业的监管工作,并提出了落实企业主体防控责任、督促企业强化生猪经纪人及运输车辆管理等建议,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非洲猪瘟为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病猪及其产品跨区域调运、人员与车辆带毒、餐厨剩余物饲喂三种途径传播。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指挥部印发《加强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3+1”行动方案的通知》(下称《通知》),决定自2019年1月1日起,在全省范围开展为期3个月的生猪及其产品违法违规调运、生猪屠宰、餐厨剩余物(泔水)整治专项行动和动物防疫大消毒行动(即“3+1”行动),全面强化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4.
正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强化养殖环节疫情排查,提高疫情早期发现能力,结合当前防控实际,鼓励生猪养殖场户自行开展非洲猪瘟检测。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养殖环节非洲猪瘟排查的重要意义。当前,非洲猪瘟病毒已在全国形成一定污染面,我国养猪场户防疫意识普遍薄弱,防疫水平整体低下,清洗消毒措施难以完全落实到位,车辆人员机械带毒传播疫情问题不容忽视,使用餐厨剩余物喂猪行为禁而不绝,养  相似文献   

15.
文章阐述了基层非洲猪瘟防控面临的动物防疫体系作用发挥不充分、生猪养殖水平传统低下、餐厨剩余物处理和生猪流通调运监管难度大等难题,提出了稳定基层机构队伍,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加强养殖场管理,提升生物安全水平、严格调运监管,切断疫情传播路径等非洲猪瘟防控对策建议,以期为基层非洲猪瘟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时讯     
<正>加强生猪区域化和进出境管理:变"运猪"为"运肉"7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意见》,部署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自去年8月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我国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目前来看,生猪产业链监管中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有的地区使用餐厨废弃物喂猪现象仍然比较普遍,生猪调运管理不够严格,屠宰加工流通环节非洲猪瘟检测能力不足,基层动物防疫体系不健全,防疫能力仍存  相似文献   

17.
正日前,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猪屠宰环节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通知》提出,进一步加强屠宰环节非洲猪瘟防控,切实落实落细"高压式"和"问责式"管理措施,有效切断非洲猪瘟疫情传播途径,确保生猪产品质量安全。通知要求,落实企业防疫主体责任,切实做到严把"六关"。严把生猪采购关,不得收购来自疫区和违  相似文献   

18.
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18]12号)等规定,为做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现就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响应期间,加强生猪运输车辆监管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生猪运输车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防控非洲猪瘟等疫病,笔者建议政府与养猪场因地制宜,采取适当的防控措施。一、相关管理部门疫病防控要点1.排查。建议利用微信视频通话排查。并制定政策,对不支持排查的养殖场,不得出售生猪,只有进行排查21天,证实生猪健康的养殖场才可以开具检疫证明。2.监管餐厨剩余物处理。建议在每个乡镇建设餐厨剩余物处理设施,这样可以防止餐厨剩余物未经处理而传播疫病。  相似文献   

20.
正为进一步加强生猪检疫和调运监管工作,严防非洲猪瘟疫情扩散蔓延,日前,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猪检疫和调运监管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要充分认识做好生猪检疫和调运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规范实施生猪检疫和调运监管是从源头防控非洲猪瘟、有效防范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