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苦楝提取物的提取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苦楝提取物的提取及提取物对真菌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提取剂种类、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等因素对苦楝素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苦楝素优选提取条件为:以60%乙醇为提取剂,料液比1:9,在60℃条件下提取4次、每次80min,苦楝素的得率为1.08%。用苦楝树皮和果实的不同溶剂的提取物对两种真菌(黑曲霉、绿色木霉)进行抑菌试验,结果发现苦楝树皮和果实不同浓度的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有很大区别;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也不同。从整体看苦楝树皮提取物对供试菌的抑制效果比苦楝果实好。苦楝树皮乙醇提取物对两种供试菌的生物活性最强,对绿色木霉和黑曲霉有很好的抑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的试验表明:苦楝树皮乙醇提取液对绿色木霉和黑曲霉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为0.5%,其中甲醇提取物对绿色木霉和黑曲霉的最低抑菌浓度为2%。  相似文献   

2.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甲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超声波功率等4个主要因素,采用L16(45)无重复试验正交设计和方差分析优化超声波提取苦楝果实中川楝素的工艺条件,研究各因素交互作用对苦楝果实中的川楝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醇浓度和料液比2个因素对川楝素提取率有显著影响。苦楝果实中川楝素的超声法提取最佳工艺参数分别为,甲醇浓度70%、提取时间20 min、料液比1 g︰30 m L、超声波功率200 W,在此条件下,川楝素的提取率达到了0.32%。超声提取法提取苦楝果实中川楝素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标回收率均良好。  相似文献   

3.
用超声波萃取法提取供试苦楝根皮、茎皮、果实、果梗、叶片和叶柄内的苦楝素,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楝素含量,并采用多重比较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苦楝高苦楝素含量优良单株初选。结果表明:6个部位中苦楝素含量高低为根皮茎皮果实果梗叶片叶柄。初选出适合矮林作业的单株4株,适合果林经营的备选单株6株。  相似文献   

4.
鸟类与石山绿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放 《广西林业》2003,(2):37-37
在石山地区,人们常可以见到在山坡上孤零零生长着的一两棵苦楝树或榕树。它们从何而来?这是鸟类的杰作,鸟类能够传播植物种子。许多鸟类都嗜食苦楝果实,如广西石山区常见的白头鹎、红耳鹎、红臀鹎、栗背短脚鹎、黑短脚鹎等,都是苦楝果实的爱好者,白颊噪鹛、白腹鸫、乌鸫等不少鸟类,在食物不足时,也会取食苦楝果。这些鸟啄食苦楝果实,待果实的肉质部分消化后会将果核吐出。这些被吐出的苦楝核仍能很好地发芽。从取食果实到吐出果核,期间有些鸟可能飞出很远的距离,因此它们完全有能力将苦楝种子传播到一个原来没有苦楝树的新地方,从而使该地有…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苦楝基因资源及其遗传改良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苦楝是我省优良的多用途乡土树种。在对我省苦楝基因资源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苦楝遗传改良策略,展望了我省苦楝基因资源研究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苦楝中国分布区的物候区划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程诗明  顾万春 《林业科学》2005,41(3):186-191
苦楝 (Meliaazedarach)是我国优良的乡土树种 ,它具生长快、材质优良、驱虫、耐腐、吸附烟尘能力强等特性 ;根、皮、花、果均可入药 ,对昆虫具有很强的杀伤力 ,有“天然杀虫剂”之美誉 ,是高效、低毒的广谱生物农药的原材料之一 ;苦楝也是良好的蜜源植物 ,同时苦楝果实是榨油和  相似文献   

7.
苦楝提取物对松材线虫的致死活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苦楝树皮和苦楝果实的酒精提取物对松材线虫进行生物活性实验,发现两种提取物在100mg/kg时对松材线虫皆具很强的致死作用。这是应用植物提取物防治松材线虫病的一个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苦楝、川楝繁殖方法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楝,生长迅速、材质坚韧,为我省四旁绿化的当家树种。川楝,原产四川、贵州、湖南、湖北、河南等省,近几年引入我省四旁栽植。在相同立地条件和抚育管理下,川楝生长速度比苦楝快,果实又可供药用,群众乐于栽培。  相似文献   

9.
苦楝     
素称“环保树”的苦楝,为楝科落叶乔木,是一种经济价值高的特用经济树种。 苦楝生长快,人们称它是“三年椽材六年柱,九年便成栋梁树。”苦楝材质轻软坚韧,纹理粗而美丽,有光泽,易于加工,是作建筑、家俱、船舶和乐器等优质用材。果肉含岩藻糖可酿酒。其渣可制肥料,种子可榨油,含油率42.17%,出油率达17.4%。果实是一味重要中药,树皮、叶可提取苦楝  相似文献   

10.
鸟类能够传播植物种子,许多种植物种子能粘着或缠附在鸟类的羽毛和脚趾上,让鸟带着作“免费旅行”,到新的环境中去发芽、生长、从而得到扩散。许多种鸟都嗜食苦楝果实、待果实的肉质部分消化后将果核吐出,这些被吐出的苦楝核仍能很好地发芽。人们常可见到在一些地方孤零零地长着一棵苦楝树,过极可能就是鸟类吐出的楝核  相似文献   

11.
苦楝育苗与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楝(MeliaazedarachLinn)在我国分布广泛,为速生、多功能可综合利用树种,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利用前景。结合近年来对苦楝育苗和造林技术的研究情况,本文全面总结并具体介绍了苦楝的育苗与造林技术,包括育苗地选择、播种育苗、埋根育苗、嫁接育苗、移植育苗、苗期管理及林地选择、造林方式、抚育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今后苦楝育苗与造林技术标准的制定和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苦楝接干修枝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楝接干修枝技术赵合娥,牛润民,刘厚存(菏泽地区林业局)王凌佩,李传圣,徐瑾(菏泽市林业局)李保圣(曹县林业局)苦楝LMeliaazedarach适应性强、生长快、材质好,是培育建筑用材和家俱材的优质树种。但是由于苦棵为合轴分枝,主梢的抽枝部位节间又...  相似文献   

13.
3个苦楝无性系生长规律和物候期的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个苦楝无性系生长规律和物候期的观测时明芝(聊城地区林业局,252000)苦楝优良单株820002、820009和优良类型820001是聊城地区林木种苗站选出的苦棵良种。为了解这3个优良无性系的生长规律和物候期,我们在进行无性系测定的同时,还对其年生...  相似文献   

14.
多功能植物增效剂应用试验初报许爱云,张文胜,杨刚(淄博市林业局林业站,255020)周先迅,郑德之,孟宪刚(淄博市林业局果树站)“多功能植物增效剂”是招远钦松生物制品厂生产的一种植物制剂,剂型为水剂。主要成份是苦参碱、苦楝二醇、苦楝酮、糖甙、鞣质等。...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苦楝自然分布区内8个种源的种子为研究对象,对种子形态特征和播种品质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1)苦楝种子大小存在显著的产地差异,不同种源苦楝种子纵径、横径、纵横径比及千粒重差异均达0.01极显著水平。(2)不同种源苦楝种子发芽率均较高,变幅为50%~81%,平均发芽率为65%,变异系数为15%;发芽指数变化幅度为1.531—2.919,变异系数为19.45%;活力指数变幅为0.054~0.330,变异系数达56.64%。(3)综合种子形态指标和播种品质指标可以分析得出福建平潭,陕西杨凌、广西武鸣、安徽歙县等种源种子品质较好,湖北黄冈种源种子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16.
联邦德国的一位生物化学家从苦楝树叶和果实中提出了一种苦楝生长素,对水稻有大幅度的增产效果。其方法是,将苦楝树的叶子和果实铡碎,然后加水浸泡24小时,过滤,将浸泡液煮沸后自然冷却即可。试验证明,在水稻生长期的第45天和抽穗期间,用这种浸泡液分  相似文献   

17.
方斌 《安徽林业》2003,(4):27-27
苦楝为落叶乔木,木材深红褐色,纹理略直,是家具及建筑用材;果核可榨油;果实、根皮和叶均可入药,是一种速生多效的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18.
苦楝种源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群体遗传和数量遗传学原理,采用生物统计模糊聚类与电算技术,对全国24个苦楝种源的遗传基因稳定性、生态环境适应性、生长效应进行了分析,初步揭示了苦楝种内遗传变异性与种源选择的巨大潜力,为苦楝的种源选择选育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苦楝,银杏和樟树内含物对杨树溃疡病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苦楝、银叶、樟树与杨树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的内含物进行杨树溃疡测试,从孢子发芽,菌丝生长及植物抗病能力的测定结果证明,苦楝,银杏和樟树内含物对溃疡病抑制作用比抗溃疡病的杨树品种作用强,特别是苦楝和银杏表现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苦楝遗传资源学研究进展及其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遗传资源学角度阐述了国内外近几十年来对苦楝在资源分布、物候、生化水平变异、种源选择与良种选育、种质资源研究、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保护现有苦楝遗传资源,挖掘苦楝优良遗传资源,走产业化之路和各学科分工协作,高效合理开发苦楝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