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体长草鱼幼鱼鱼体化学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11月于重庆市北碚区歇马镇采集草鱼幼鱼40尾,体质量范围16.2~277.7g,体长范围9.4~25.1cm,分为4个体长组,分别测定鱼体化学组成,估算其能量密度,用于探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幼鱼鱼体化学组成随生长过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草鱼幼鱼水分质量分数、蛋白质质量分数、脂肪质量分数和灰分质量分数占鱼体鲜质量的百分比范围分别为73.31%~77.21%,13.42%~16.81%,2.21~6.13%,3.27%~4.30%,能量密度范围为4.22~6.10kJ/g.蛋白质质量分数、脂肪质量分数和能量密度随体长增加呈增加趋势,而灰分质量分数变化无明显规律.统计分析表明体长与蛋白质质量分数、脂肪质量分数和能量密度呈显著的正线性关系,水分质量分数与蛋白质质量分数、脂肪质量分数和能量密度均呈显著的负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草鱼幼鱼的体长和水分质量分数估算其蛋白质质量分数、脂肪质量分数和能量密度是可行的;草鱼幼鱼身体脂肪质量分数及其随生长增加的速率较低,可能与其草食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圆口铜鱼幼鱼鱼体的化学组成及能量密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8月于长江木洞江段(重庆市巴南区)采集到体长(L)为40.2~79.1 mm, 体质量为1.12~8.43 g的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幼鱼224尾. 测定了鱼体化学组成, 估算了其能量密度. 结果表明: 圆口铜鱼幼鱼含水量(WAT)、蛋白质含量(PRO)、脂肪含量(FAT)、灰分含量(ASH)和能量密度(E)的范围分别为71.74%~76.33%,13.90%~14.69%,7.11%~10.96%,2.39%~2.43%和6.09~7.80 kJ/g. 随体长增加, 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能量密度均呈增加而含水量呈下降趋势, 其灰分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 统计分析表明含水量与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能量密度均呈显著的负线性关系, 分别为: PRO=24.34-0.14 WAT (r=-0.53, p<0.05), FAT=70.00-0.83 WAT (r=-0.95, p<0.05)和 E=33.42-0.36 WAT (r=-0.97, p<0.05); 体长与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能量密度均呈显著的正线性关系, 分别为: PRO=12.52+0.03 L (r=0.49, p<0.05), FAT=-0.61+0.16 L (r=0.78, p<0.05)和 E=2.71+0.07 L (r=0.80, p<0.05). 圆口铜鱼幼鱼脂肪含量高于文献报道的大多数鱼类. 讨论认为, 该种鱼在生长中其鱼体较高的脂肪含量及其快速积累可为其长距离繁殖洄游提供必要的能量储备.  相似文献   

3.
圆口铜鱼幼鱼鱼体的化学组成及能量密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7年8月于长江木洞江段(重庆市巴南区)采集到体长(L)为40.2~79.1 mm,体质量为1.12~8.43 g的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幼鱼224尾.测定了鱼体化学组成,估算了其能量密度.结果表明:圆口铜鱼幼鱼含水量(WAT)、蛋白质含量(PRO)、脂肪含量(FAT)、灰分含量(ASH)和能量密度(E)的范围分别为71.74%~76.33%,13.90%~14.69%,7.11%~10.96%,2.39%~2.43%和6.09~7.80 kJ/g.随体长增加,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能量密度均呈增加而含水量呈下降趋势,其灰分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统计分析表明含水量与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能量密度均呈显著的负线性关系,分别为:PRO=24.34-0.14 WAT(r=-0.53,p〈0.05),FAT=70.00-0.83 WAT(r=-0.95,p〈0.05)和E=33.42-0.36 WAT(r=-0.97,p〈0.05);体长与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能量密度均呈显著的正线性关系,分别为:PRO=12.52+0.03 L(r=0.49,p〈0.05),FAT=-0.61+0.16 L(r=0.78,p〈0.05)和E=2.71+0.07 L(r=0.80,p〈0.05).圆口铜鱼幼鱼脂肪含量高于文献报道的大多数鱼类.讨论认为,该种鱼在生长中其鱼体较高的脂肪含量及其快速积累可为其长距离繁殖洄游提供必要的能量储备.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盐度、温度和饵料种类饲养条件下测定了台湾红罗非鱼幼鱼鱼体的生化成分和含能量。结果表明:在任何条件下台湾红罗非鱼幼鱼鱼体含水量与其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比能值分别存在显著的负线性相关关系,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也分别与比能值显著相关,其中含水量与比能值的相关系数最高。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盐度、温度和饵料种类饲养条件下测定了台湾红罗非鱼幼鱼( 体重11.26~45 .56 g) 鱼体的生化成分和含能量。结果表明:在任何条件下台湾红罗非鱼幼鱼鱼体含水量与其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比能值分别存在显著的负线性相关关系,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也分别与比能值显著相关,其中含水量与比能值的相关系数最高。因此,用含水量估计鱼体的生化成分及比能值简单可靠,鱼体生化成分受盐度和饵料等生态因子的影响,脂肪含量受盐度的影响有一定的变化规律,饵料种类( 日本刺沙蚕、混合藻液和颗粒饵料) 对鱼体生化成分的影响非常显著,对比能值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以日本刺沙蚕为饵料的鱼体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及比能值均高于其他2 组,而摄食颗粒饵料的鱼体营养成分含量均最低  相似文献   

6.
野生葛氏鲈塘鳢营养成分及能量密度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野生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 glenii)鱼体的营养成分及能量密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逐月采集松花江哈尔滨段野生葛氏鲈塘鳢50尾,通过营养学分析方法测定了鱼体的营养成分和能量密度的变化。[结果]野生葛氏鲈塘鳢的水分含量为76.95%~80.63%,灰分含量为1.51%~1.97%,粗脂肪含量为2.00%~2.57%,粗蛋白含量为13.37%~16.62%,能量密度为19.66~21.60 kJ/g。冬季葛氏鲈塘鳢的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春季和夏季(P0.05),而水分、灰分和粗脂肪含量没有显著的季节变化(P0.05)。能量密度在冬季最低,夏季最高(P0.05)。[结论]冬季野生葛氏鲈塘鳢的粗蛋白含量和能量密度最低,可能与其越冬期间大量消耗蛋白质和能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投饲频率对杂交鲂生长、饲料利用、消化酶活性及鱼体生化组成的影响,在室外微流水水槽中以配合饲料按0.5、1、2、3和4次/d的投饲频率分别投喂杂交鲂幼鱼8周。结果表明,投饲频率从0.5次/d增加至3次/d时,杂交鲂的体增重显著增加,随后投饲频率从3次/d增加至4次/d时,体增重并未显著提高。杂交鲂的摄食率和鱼体脂肪含量随着投饲频率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试验鱼的肠道胰蛋白酶活性和鱼体水分含量则显著降低。饵料系数随着投饲频率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且0.5次/d组最高,而2次/d和3次/d组最低。各试验组之间的肠道淀粉酶活性、肠道脂肪酶活性、鱼体的蛋白质含量、灰分含量及肌肉氨基酸组成均无显著差异。杂交鲂的适宜投饲频率为3次/d,其饲料利用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选择2种发酵茶叶(祁门红茶和普洱茶)和4种非发酵茶叶(屏山炒青、霍山黄芽、黄山毛峰和龙井茶),以0.7%和1.4% 2种剂量分别添加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饲料中、以1.0%和2.0% 2种剂量分别添加在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饲料中,探讨了茶叶种类及添加量对2种鱼类鱼体主要生化成分影响。结果显示,对草鱼而言,各种茶叶基本都能显著提高鱼体干重率及鱼体蛋白含量,同时不同程度降低鱼体脂肪含量,但对鱼体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这些作用基本不受添加剂量的影响;对斑点叉尾鮰而言,霍山黄芽、黄山毛峰与祁门红茶能显著提高鱼体干物质含量,屏山炒青、龙井与祁门红茶能显著降低鱼体蛋白质含量,这些作用受到添加量的显著影响,同时各茶叶对脂肪与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结果表明,草鱼鱼体生化成分更容易受茶叶影响。  相似文献   

9.
鱼体的能量密度即单位重量鱼体所含的能量值,它是衡量鱼类身体能量储备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对宁夏沙湖的鳙鱼(大花鲢)的生化组成及比能值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际测量鳙鱼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粗灰分含量、水分含量及鱼体比能值的测定与研究,结果表明,粗灰分含量与水分含量和实测比能值存在不显著相关(P0.05),粗蛋白含量与水分含量和比能值存在显著相关(P0.05),粗脂肪含量与水分含量和比能值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干物质含量和比能值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各生化组成和比能值与鱼体的鲜重和全长都存在不显著相关(P0.05)。因此,水分含量可以用来间接估算鳙鱼鱼体的生化组成和比能值,进而用于野外鱼类能量学和生态系统能流分析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饥饿状态下瓦氏黄颡鱼氨氮排泄及鱼体生化组成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饥饿状态下,对瓦氏黄颡鱼的氨氮排泄率和鱼体组成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瓦氏黄颡鱼的氨氮排泄率在饥饿前期先升高后下降;在饥饿10~20 d氨氮排泄率无显著变化;20 d后氨氮排泄率呈下降趋势.饥饿鱼体取样结果显示,饥饿前鱼体的蛋白质、脂肪和灰份的含量分别为总体重的13.56%、21.84%和2.35%;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灰份含量呈上升趋势,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脂肪含量在饥饿初期显著下降.在饥饿半致死时,蛋白质、脂肪和灰份的含量分别为总体重的7.14%、4.81%和3.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