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超声波预测落叶松规格材的抗弯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超声波法测量落叶松规格材的动态弹性模量(DMOE),用弯曲试验测量其静态抗弯弹性模量(MOE)和抗弯强度(MOR),分析DMOE与MOE和MOR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规格材的DMOE值比MOE高;DMOE与MOE和MOR的相关性均在0.01水平显著,DMOE与MOE的相关性高于DMOE与MOR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火炬松不同种源纸浆材材性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年火炬松31个种源引种栽培在浙江富阳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实验林场,研究表明该批种源间10年生树木生长量和纸浆材材性因子如晚材率、管胞形态特征值(管胞长度、宽度、腔径、壁厚、长宽比、腔径比、壁腔比)、管胞S2层微纤丝角和木材基本密度存在着显著差异,木材主要化学成分中纤维素和木素含量种源间存在着显著差异,而戊聚糖和苯醇浸提物含量种源间差异不显著.这些材性特征除了木材化学性状因子外,均受中等以上程度遗传控制.木材纤维素、木素、戊聚糖和苯醇浸提物含量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088、0.003、0.340和0.307,其余性状广义遗传力均大于0.50.引种地栽培环境对木材性状有显著影响.种源原产地纬度与树木生长量、管胞宽度、管胞直径和管胞微纤丝角呈负相关,与晚材率、木材密度呈正相关.31个种源树木胸高直径与管胞长宽比、管胞壁腔比、木材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管胞宽度、管胞直径、管胞腔径比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干燥方法对毛白杨木材力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气干、常规干燥及高温干燥方法,对毛白杨木材进行干燥,并检测分析3种干燥方法对毛白杨木材的抗弯弹性模量(MOE)、抗弯强度(MOR)、冲击韧性及硬度等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干燥方法对MOE及MOR无显著影响,但高温干燥时木材的冲击韧性及表面硬度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赵红霞  安珍 《林产工业》2012,39(3):57-59
以沙柳材作为试材,以饱和蒸汽为传热介质,在不同饱和蒸汽温度和不同时间下对试材进行不同条件的热处理,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沙柳材的物理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处理温度对阻湿率(MEE)和抗胀缩率(ASE)的影响显著,处理时间的影响不显著;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对抗弯弹性模量(MOE)和抗弯强度(MOR)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
对596根横截面尺寸为45mm×90mm的杉木人工林3种规格材(目测等级SS,No.1,No.2)抗弯、抗拉、抗压力学性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3个等级的弹性模量(MOE)、抗弯强度(MOR)、抗拉强度(UTS)及抗压强度(UCS)平均值从SS等级到No.2等级的变化呈V形,No.1等级的各项力学指标平均值略低于No.2等级;5%分位值(除MOE值外)从SS等级到No.2等级都呈下降趋势;不同目测等级的MOR,UTS,UCS值在0.01水平差异极显著,弹性模量与强度及各强度之间都存在较好的相关性。此外,当试件数量较少时,选择相同弹性模量范围内的强度平均值能较好地反映人工林杉木规格材弯曲强度、拉伸强度及压缩强度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火炬松纸浆材、建筑材定向培育过程中密度调控对其木材性质的影响规律,以12年生、6年生火炬松人工林为材料进行火炬松中、幼龄林间伐试验.结果表明:间伐对火炬松树高生长量无显著性影响,对直径和材积有极显著影响,间伐强度越大,直径和材积增长越快;间伐对火炬松出材量有极显著影响,强度间伐越大,火炬松出材量越高;间伐对火炬松生长轮宽度有显著影响,而对晚材率无显著影响,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生长轮宽度、晚材率增加;间伐对火炬松木材密度无显著影响,但木材密度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而提高;间伐对火炬松的木材干缩率有显著影响,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弦向干缩、径向干缩和体积干缩率下降;间伐对火炬松木材纤维的长度、宽度与长宽比无显著影响,但中龄火炬松木材纤维长度与宽度随间伐强度的增加有所下降,而幼龄火炬松木材纤维宽度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木材纤维长宽比则为一常数;间伐对火炬松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弹性模量有显著影响,对中龄火炬松抗弯强度有显著影响,而对幼龄火炬松抗弯强度无显著影响,间伐后火炬松的主要力学性质增强.  相似文献   

7.
杉木人工林规格材的足尺弯曲、压缩分级测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人工林杉木制成尺寸为45 mm×90 mm×2 600 mm规格材,根据GB/T 50329、ASTM D4761分别进行足尺弯曲、压缩分级测试.结果表明,规格材的弯曲弹性模量(MOE)、弯曲强度(MOR)、顺纹压缩强度(UCS)平均值均表现出相似趋势:SS>No.2>No.1.SS等级、No.1等级和No.2等级规格材的MOE特征值分别是10.34、9.87和10.17 GPa;MOR特征值分别是26.93、20.25和20.74 MPa;UCS特征值分别是21.59、20.64和20.33 MPa;随着MOR增加,UCS/MOR降低;与无疵小试样测试相比,足尺规格材的SS等级、No.1等级和No.2等级的MOE平均值分别是无疵小试样的1.13、1.08和1.12倍;MOR平均值分别是无疵小试样的84.8%、70.8%和78.7%;UCS平均值分别是无疵小试样的81.1%、74.3%和75.9%.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人工林速生材表面强化工艺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马尾松速生材进行汽蒸、热压和表面强化改性处理,建立最佳改性工艺,实现速生材的高效利用.研究得出的最佳工艺为:汽蒸处理2.5 h,热压温度140℃,压力0.4 MPa,涂胶前木材含水率17%,胶种为改性脲醛树脂(UF),涂胶量250 g·m-2.按此工艺,木材含水率由100%降至10%所需时间为43.4 min,体积收缩率0.472%,抗弯弹性模量13 828MPa,抗弯强度98.0MPa,横纹全部抗压强度5.4 MPa,表面硬度为2 966 N,磨耗量72 mg·(100r)-1.与马尾松素材相比,改性处理材的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横纹抗压强度(全部)和表面硬度均增大,同时体积收缩系数和磨耗量也增大.  相似文献   

9.
火炬松种源幼龄材材性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在广西南宁、广东英德、江西分宜、浙江富阳4个试点的9年生火炬松源林的木密度、管胞长度、晚材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4个试验点木材密度在种源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管胞长度与晚材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不同湿地松种源木材材性遗传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对浙江省长乐林场的湿地松 (Pinuselliottii) 18个种源的木材性质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 ,种源间木材气干密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和顺纹抗压强度差异极显著 ;管胞长度与宽度、冲击韧性差异显著 ,而管胞壁厚及胞壁率差异不显著 ;种源内木材气干密度、力学强度及胞壁率差异不显著 ,管胞长、宽和壁厚的差异均显著且高于种源间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在种源水平上 ,进行木材气干密度、力学强度和管胞形态的种源选择 ,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种源内个体管胞形态 (管胞长、宽和壁厚 )变异大于种源间的差异 ,表明湿地松种源材质改良如在种源选择基础上进行个体改良会取得更好的增益。 18个种源木材管胞长度及宽度、管胞壁厚、胞壁率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 :0 36 15、0 5 993、0 74 73、0 16 98;木材气干密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压强度与冲击韧性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 :0 4 14 2、0 2 6 4 6、0 10 82、0 2 977和 0 12 4 6 ;种源树高及胸径的广义遗传力为 :0 4 0 5 7和 0 4 74 7;说明湿地松种源木材管胞性状、木材气干密度及树木生长性状 (胞壁率除外 )受中度或弱度遗传控制 ,通过一定强度的选择 ,能获得较高的遗传增益。本研究还从树木生长性状与管胞形态、力学强度方面对 18个种源进  相似文献   

11.
对用 H 液的 4 种不同时间处理与未处理的 25~30 年生 5 株苹果树木材的物理性质进行测试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木材密度处理材与未处理材之间差异显著;未处理材的木材全干干缩率、木材湿胀率与基本密度呈线性负相关,处理材的木材全干干缩率、木材湿胀率与基本密度多呈线性正相关;处理材的木材吸水率与基本密度呈线性负相关,未处理材的木材吸水率与基本密度呈线性正相关.经 100℃温度 H 液处理能减小干缩比,对木材性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结合柳树生物特性和功用特点、训诂学、考古学等知识分析了柳树一名的起源,运用玉石加工技术考古成果,提出"卯"字本义就是发端于新石器时代的木材切割技术,即砂绳切割和片切割技术,并对这些技术的起源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工业人工林发展与材性育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文中介绍了世界上因工业人工林发展的需要所开展的材性变异和改良研究的现状及基本成就,并针对我国即将兴起的材性育种的需要提出了材性育种中的一些原则性考虑。  相似文献   

14.
无锡市古树名木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无锡市区古树名木的种类、数量和树龄组成,结合立地条件、生长状况的调查就进一步保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Lauraceae plants are ordinary economic species in Southern China. Some components of essential oil can be extracted from their trunk root, bark, leaf and seedcase. Camphor tree (Cinnamomum camphora) is a rare economic species with fine grain, stable wood properties, and good resistance to fungi and ants. Some of components of the oil with bioactive are good materials for cosmetic and medication industry. Camphor is not only us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ellulose nitrate film as a plasticizer,…  相似文献   

16.
评估森林综合效益的新方法—能值分析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根据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就酸雨对树木生长和木材材性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酸雨对树木生长、木材构造、物理力学性质、化学性质和加工利用的影响,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7.
酸雨对树木生长和木材材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据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就酸雨对树木生长和木材材性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酸雨对树木生长、木材构造、物理力学性质、化学性质和加工利用的影响,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8.
橡胶木加工利用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些国家大力发展橡胶木的加工利用,用低等级小径橡胶木生产高挡出口产品,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已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论述了国内外橡胶木加工利用及贸易现况,对加强我国橡胶木的加工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普陀山古树名木复壮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陀山园林管理处通过对普陀山分布的古树名木的全面调查研究,试验设计和分析对比,总结出了一整套因树因地制宜的古树复壮技术,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对提高整个风景区的文化品位和旅游经济价值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木材密度的34个树种组一元立木生物量模型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资源管理》2017,(6):41-46
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碳库,其固碳能力的评估必须以生物量模型作为计量基础。基于2012年研究提出的通用性生物量模型M=0.3pD7/3,利用公开发表的各树种木材基本密度数据,建立了我国全部34个树种(组)的一元地上生物量模型,再利用全国森林生物量调查建模项目的实测数据,对其中14个树种(组)的地上生物量模型进行了验证;还分别针叶树和阔叶树2个树种组建立了相容性地下生物量模型和根茎比模型,并检验了其预估效果。结果表明:所建一元立木生物量模型对各个树种(组)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估计的相对误差绝对值平均数均未超过其相应的允许误差10%和15%,可用于宏观层面的森林生物量估计,是近年颁布实施的生物量模型系列行业标准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