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用(亚洲棉×比克氏棉)F1双二倍体作母本与陆地棉的不同色素腺体基因型进行杂交,获得5个具有不同色素腺体基因的[(亚洲棉×比克氏棉)F1双二倍体×陆地棉]F1种间三元杂种。不同色素腺体基因对种间三元杂种植株和花器形态性状无明显效应,但对其色素腺体表现和棉酚含量具有较大的影响。用陆地棉单节显性系1(G12G12gl3gl3)配制  相似文献   

2.
棉花开放花蕾性状的遗传及其在杂优利用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棉花开放花蕾主要来源于种间杂交的后代。我国将这一性状称作雌雄异熟系或柱头外露,为便于学术交流,本文建议应与国际上的称法相一致,即开放花蕾。开放花蕾是两对隐性重叠基因所控制,陆地棉与海岛棉均为单节隐性基因纯合体,但基因型不同,各带有一对位点不同的隐性基因。开放花蕾在棉花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应用潜力。尤其是带有低酚标志性状的开放花蕾系“E-81”,有助于提高制种效率。开放花蕾性状的雌、雄蕊发育进度,在减数分裂前是不同步约,但减数分裂后雌配子体的发育速度加快,最舌达到雌、雄配子体同步成熟。 当花柱外露长度达6~7mm时,柱头的生理活性强,是杂交制种中授粉的有利时期。开放花蕾的天然异交率最高为100%,最低为40%,平均达80.4%。  相似文献   

3.
一个新的棉花腺体形成基因的遗传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湘X9628陆地棉突变体具有植株有腺体、种子低棉酚的特性。种子棉仁中的棉酚含量为0.0354%,低于国家标准。它的种子无腺体,当种子萌发后,长出的真叶有腺体,但比常规陆地棉品种少。遗传分析表明,控制湘X9628植株有腺体、种子低棉酚特性由二对重叠隐性基因所控制。等位性测验表明,其中一对基因是gl2的等位基因,另一对是gl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不同的改良回交方法,经过两年4次回交,将海岛棉显性无腺体性状转育到丰产、早熟、抗病的陆地棉中,已取得初步成效。 供体亲本海1,是一个具有显性无腺体性状游离棉酚含量极低(含0.0125%)的优质海岛棉品种。受体亲本选用早熟、丰产、抗病的陆地棉材料,如  相似文献   

5.
棉花品种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9对引物对46个品种或品系的DNA进行扩增,共得到39条多态性谱带,以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矩阵,采用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46份材料在相似系数0.33时,被分为两大类,I类为海岛棉,II类为陆地棉。II类组中陆地棉在相似系数0.568时,被分为2个亚组。亚组1为海陆杂交低代材料,具有陆地棉和海岛棉综合特征较多,从DNA扩增的谱带看,多是海陆杂合带,并有较多海岛棉带型。亚组2除品系冀031823和冀04425为纯陆地棉外,具有海岛棉优质基因的陆地棉渐渗系被分成不同的小组。扩增结果表明渐渗系主要遗传背景为陆地棉,个别性状来源于海岛棉。由于渐渗位点和基因不同,从而造成一定的差异,被聚类到不同小组。该研究为这些品系利用和新品种、杂交种培育的亲本选择提供了初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色素腺体和棉酚对陆地棉茎尖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祝水金  季道藩 《作物学报》2001,27(6):737-742
本研究以陆地棉三对色素腺体近等基因系为材料,研究色素腺体和棉酚对棉花茎尖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植体的色素腺体和棉酚性状对于棉花茎尖培养有较大的影响,有色素腺体棉的茎尖比对应的无色素腺体近等基因系更易诱导产生不定根和再生植株.无色素腺体棉根尖的不定根出生时间晚于对应的有色素腺体近等基因系7天左右.棉酚试验  相似文献   

7.
陆地棉子叶色素腺体延缓形成性状的表现与组织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亚洲棉×比克氏棉)F1双二倍体作母本与陆地棉单节显性系1(Gl2Gl2gl3gl3)进行杂交和连续回交,育成了具有子叶色素腺体延缓形成特性的陆地棉种质系———ABH0318。该种质的休眠种子观察不到色素腺体,但解剖镜下可看到子叶边缘处有小量稀小的色素腺体。组织切片观察发现,ABH0318休眠种子内含有3种不同类型的色素腺体结构:(1)具有色素腺雏形但无腺腔的色素腺体原,约占总色素腺体或结构的50%左右;(2)发育不全的色素腺体,其体积较小,腺腔内无内含物,约占25%左右;(3)正常色素腺体类型,分布于子叶的边缘,约占25%左右。种子萌发后,第一类色素腺体结构中的细胞迅速溶解,形成腺腔,并迅速形成正常色素腺体,而第二、三类色素腺体结构无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陆地棉和海岛棉的黄萎病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以3个海岛棉品种和5个陆地棉品种配制的23个正反交组合的四个分离群体(F1、F2、BC1和BC2)为材料,以中等致病力的安阳菌系接种,研究陆地棉和海岛棉黄萎病抗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海岛棉品种间杂交,F2和BC2抗病和感病单株的分离比例均符合3∶1和1∶1,其黄萎病抗性是由一个显性基因控制;陆地棉品种间F2和BC2的抗病和感病单株的分离比例也均符合3∶1和1∶1,其黄萎病抗性也是由一个显性基因控制。用海岛棉抗病品种与陆地棉抗病品种进行种间杂交,其F2和BC2的抗病株均在95%以上,而用海岛棉抗病品种与陆地棉感病品种进行杂交,其F2和BC2抗病株和感病株的分离比例符合3∶1和1∶1,表明海岛棉和陆地棉的黄萎病抗病基因可能位于同一基因位点。  相似文献   

9.
对棉子被毛、棉叶形状以及棉株结构等性状的遗传控制进行了研究。这些性状的遗传结构复杂 ,主要是染色体组 /AA和染色体组 /DD双二倍体棉陆地棉 (Gossypium hirsutum L .)的融合。文内叙述了陆地棉这些性状在当地的进化表现及其栽培种的一些性状特征 ,诸如种子全裸、种子扁平、棉叶全缘、主茎有限生长习性等  相似文献   

10.
棉花若干形态特征进化的遗传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棉子被毛、棉叶形状以及棉株结构等性状的遗传控制进行了研究.这些性状的遗传结构复杂,主要是染色体组/AA和染色体组/DD双二倍体棉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的融合.文内叙述了陆地棉这些性状在当地的进化表现及其栽培种的一些性状特征,诸如种子全裸、种子扁平、棉叶全缘、主茎有限生长习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