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堪培拉国立布鲁氏杆菌病参考中心和国立生物学标准实验室,对1981-1985年接收的布鲁氏菌分离物进行鉴定的结果,指出了该菌的种和生物型在各州和各种宿主情况的分布。在澳大利亚分离的培养物,被鉴定为流产布鲁氏菌1、2、3型和19号菌株;猪布鲁氏菌1型和绵羊布鲁氏菌。马尔他布鲁氏菌3型是从地中海地区感染的人分离的。最常见的分离物为流产布鲁氏菌1型。从牛分离的非典型培养物有猪布鲁氏菌1型和利用赤藓醇的19号菌株变异型,讨论了它们在影响国家根除布鲁氏菌病运动中的流行病学意义。本文记载了1981—1985年期间提交给国立布鲁氏菌病参考中心(NBRC)的所有布鲁氏菌(以下简称布氏菌)培养物的特性,它们来自除塔斯马尼亚外的各州和各地区,多数是由各州兽医实验室提供的,少数来自医院和开业者的病理材料。联邦血清实验室(CSL)1965—1976年的研究结果已在以前作过报导。  相似文献   

2.
<正>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性传染病,是一种以长期发热、关节疼痛、肝脾肿大和病程慢性化为主要特征的机体变态反应性疾病。本病分布广泛,且有抬头趋势,给畜牧业和人的健康带来较大的危害。目前,流产布氏杆菌(牛种菌,Brucella abortus)、猪种菌(B.suis)、马尔他布氏杆菌(羊种菌,B.melitensis)和犬种  相似文献   

3.
<正>由新疆天康畜牧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和新疆畜牧科学院兽医研究所联合研制的牛布氏菌病活疫苗(A19-△VirB12株)以我国布氏菌病活疫苗(A19株)为亲本株,应用基因同源重组方法,构建含有缺失布鲁氏菌四型分泌系统中VirB12基因的自杀质粒,将该自杀质粒电击转化至A19疫苗株中,筛选发生同源重组而缺失VirB12基因的布鲁氏菌A19-△VirB12。该疫苗  相似文献   

4.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其发现和不断发展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首先是1887年英国军医Bruce从马尔他岛死亡于“马尔他热”的英国士兵的脾脏中分离的羊种布氏菌,根据本病临床特点,将此病试名为“波浪热”,1879年丹麦学者Bang和1914年美国学者Traum又分别从流产母牛的羊水和猪流产胎儿中分离到牛种布氏菌(Brubortus)和猪种布氏菌(Brusuis),此二者在形态、培养特性方面类似,因此归于同一菌属,称为布鲁氏菌病,至1921年和1924年分别在北美洲和意大利病人身上分离到牛种和猪种布氏菌,从而在流行病学上首次证实了病牛和病猪是人布病的另两种传染源。  相似文献   

5.
犬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鲁氏菌病(Bucellosis)由布鲁氏菌(Bucella,俗称布氏菌)引起的传染一变态反应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犬布鲁氏菌病(B.canis)简称确锕提由小猎犬种布氏菌引起的,1966年最先在美国发现,随后该病在另外几个国家陆续得到确诊。临床主要表现为母犬不育和流产,公犬常见伴发阴囊性皮炎的附睾炎。  相似文献   

6.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以下简称布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近年来,该病对养殖业特别是养羊业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因此,对家畜布病的认识和防治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简称布氏菌)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广西主要在猪发生布病[1],人也有被感染的报道.20多年来经过采取以监测、淘汰病畜、免疫和人工授精为主要措施的综合防治,广西人、畜间布病已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从西藏浪卡子、贡嘎等县11个乡收集牛、羊流产胎儿176头(只),分离出布鲁氏菌17株,连同保存的8株,共25株,经种型鉴定。其中,羊种菌(1、2、3型)21株,占鉴定菌株的84%;猪1型菌和未定型的菌各2株,均占鉴定菌株的8%。进一步证明,布鲁氏菌在西藏是以羊种菌为主,主要宿主有牛、羊和猪。  相似文献   

9.
布鲁氏菌病(以下称布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它曾在我区广泛流行,危害严重。因此探明布氏菌种型及其分布,对正确进行布病的流行病学分析,判定疫区性质和预测病情并制订有效的防制措施等均有重要意义。一、1981~1992年检出95株猪种布氏菌的地区分布 95株菌来自全区6个地区39个  相似文献   

10.
<正>布鲁氏菌病(也称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常见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布鲁氏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的病原菌,羊、牛、猪的易感性最强,主要侵害动物的淋巴系统和生殖系统,病畜主要通过流产物、精液和乳汁排菌,污染环境。人主要通过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尤其以感染羊种布鲁氏菌、牛种布鲁氏菌最为严重。近年来,随着动物及其产品的贸易流通加快,南方布病的发病率呈现  相似文献   

11.
布鲁氏菌病及其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布鲁氏菌病也称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常见传染病。布鲁氏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的病原菌,主要侵害动物的淋巴系统和生殖系统。病畜主要通过流产物、精液和乳汁排菌,污染环境,布鲁氏菌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初次分离时多呈球状,球杆状和卵圆形。该菌传代培养后渐呈短小  相似文献   

12.
正一、布鲁氏菌病的基本情况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又称为布鲁菌病、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其特征是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布鲁氏菌病是我国人的二类传染病,也是家畜的二类传染病。  相似文献   

13.
<正>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也称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常见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布鲁氏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的病原菌,主要侵害动物的淋巴系统和生殖系统。病畜主要通过流产物、精液和乳汁排菌,污染环境。羊、牛、猪的易感性最强。母畜比公畜,成年畜比幼年畜发病多。在母畜中,第一次妊娠母畜发病较多。  相似文献   

14.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其特征是侵害人及家畜的生殖系统,使妊娠母畜流产、不育,公畜发生睾丸炎,人发生波浪热、关节痛、睾丸炎、不孕症等.根据部、省有关文件和省畜牧局制定的<布氏菌病疫情监测试点县实施方案>要求,为预防控制家畜布病,我市于1997~1999年对4个疫区县(区)开展了家畜布病调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为摸清我区布鲁氏菌病的分布和流行规律,掌握各菌种的菌型特性、菌株变异和菌型分布、宿主及其转移等问题,为制订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分离和收集了全区不同疫区的布鲁氏菌59株,进行了菌种菌型鉴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对牛布氏杆菌病的血清学试验中,尚未有完全不产生假阴性反应的方法,尤其是在感染的早期。27头来自无布氏杆菌病母牛的处女犊,经由眼结膜接种流产布氏杆菌544株后(1.5×10活菌)于发现培养阳性时,研究它们的血清学。其中18只以前曾接种过19菌株或45/20菌株菌苗,9只未曾接种菌苗。以感染后血清样品应用放射免疫检定(RIA)、补体结合试验(CFT)、间接溶血试验(IHLT)及玫瑰红平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采用三种布鲁氏菌病检测方法对3种阳性血清进行检测,研究三种方法的敏感性,结果表明:3种方法的敏感性均较高,敏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布鲁氏杆菌抗体快速检测卡布氏菌抗体检测试纸条布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相似文献   

18.
我们自从岩羊中分离出羊种布鲁氏菌(M87)后,为了确定M87菌株的毒力进行了如下试验: 材料和方法一、动物:由香日德公社沙珠玉大队选取未经布氏菌菌苗免疫的适龄怀孕母羊。豚鼠自养,为350克体重的公鼠。孕羊于1980年10月份由现场运回本所。感染前经试管凝集与皮内变态反应检查均为阴性,观察一周及生理常规检查均正常。二、菌种,1.试验菌种M87系本所从岩羊内分离,经普医药品监察所鉴定后冻干  相似文献   

19.
猪种布鲁氏菌二号苗免疫公猪的效果观察郑列丰刘棋陈泽祥周国基易奇珍广西兽医研究所530001猪种布鲁氏菌二号苗是我国研制的一种用于预防布氏菌病的弱毒菌苗,口服该苗可使动物产生对猪种、羊种、牛种布鲁氏菌感染的交叉免疫力。同时具有不通过任何途径向外排毒、不...  相似文献   

20.
鉴于77—81年石河子垦区有的农牧团场和公社的畜间布病考核及血清检查结果。对906份流产胎儿及胎衣等进行了细菌学检查,检出布氏菌4株,出菌率0.44%(4/536份),其中羊Ⅲ型2株,猪Ⅲ型2株。从石河子垦区猪场暴发性流产的胎儿脏器中分离出猪型布氏菌系属首次,暂命名为“石80—134号”菌株,后简称134号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