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临安市水涛庄水库集水区森林地表土壤和林下枯落物的取样分析,分别对11种森林类型的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源涵养特性进行研究,从而得到该区域森林枯落物及土壤的水源涵养功能值。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枯落物水源涵养总量为9.17×10~4m~3,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为17.10 m~3/hm~2,单位面积持水拦截量表现为马尾松-白栎-短柄枹栎混交林青冈栎林麻栎林短柄枹栎林山核桃林灌木林毛竹林金钱松林马尾松林高节竹林杉木林;土壤水源涵养总量为2108.41×10~4m~3,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为3931.06 m~3/hm~2,单位面积持水量表现为马尾松-白栎-短柄枹栎混交林青冈栎林毛竹林麻栎林短柄枹栎林金钱松林高节竹林马尾松林杉木林灌木林山核桃林。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明林型差异对土壤理化特征及其持水能力的影响,采集老虎岭水源涵养林区域4种最典型的林型(马尾松林、马尾松-红锥林、马尾松-红锥-椆木林、红锥-大叶栎林)土壤进行理化特征及其持水能力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毛管孔隙度、持水能力和化学性质在4种林型中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马尾松-红锥林土壤容重最小,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最大,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磷最多;马尾松-红锥-椆木林非毛管孔隙度最大,全氮、全磷、速效钾和代换性镁最多;红锥-大叶栎林全钾最多;马尾松林土壤容重、非毛管持水量和代换性钙最大,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自然含水率、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全量和速效养分均最低。总体表现,混交林型的土壤理化特征及持蓄能力均优于马尾松纯林,尤以马尾松-红锥林型为最佳。  相似文献   

3.
森林枯落物和土壤具有重要生态水文功能,对六盘山香水河小流域的辽东栎-少脉椴、华北落叶松林的研究表明:辽东栎-少脉椴林枯落物未分解层、半分解层的最大持水量分别为5.42、11.28 t·hm-2;华北落叶松林的对应值分别为5.72、24.51 t·hm-2.两种林分枯落物的有效拦蓄量分别为0.56和1.63 mm,即华北落叶松林枯落物的持水能力好于辽东栎-少脉椴林.但辽东栎-少脉椴林1 m土层的非毛管持水深和毛管持水深(108.15、441.02 mm)远大于华北落叶松林(65.80、420.00 mm),且前者生长季1 m土层有效持水能力(267.77 ~327.42 mm)大于后者(133.55 ~227.23 mm).从林地综合持水能力来看,辽东栎-少脉椴林的水文生态功能优于华北落叶松林.此外发现,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林分,但其1 m土层的有效持水能力的非毛管比例都是36.6%,毛管比例都是63.4%,表明在采用土壤有效持水能力、毛管贮水深、非毛管贮水深这3个指标中的任何一个评价较厚土层的总持水能力时,都将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楠杆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的储量和持水特性,以保护区9种不同植被类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枯落物储量、持水量和持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下的枯落物层平均厚度在1.15-4.57cm之间,大小顺序为落叶阔叶林杉木林马尾松林麻栎林竹林灌木林针阔混交林杨树林华山松林;枯落物蓄积量为1.13-11.36t/hm~2,大小顺序为杉木林马尾松林竹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麻栎林灌木林华山松林杨树林。(2)9种不同植被类型下的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在3.817 9-21.405 3t/hm~2之间,其大小顺序为杉木林马尾松林竹林落叶阔叶林麻栎林针阔混交林华山松林灌木林杨树林;枯落物最大持水率为336.46%-460.45%,表现为落叶阔叶林马尾松林华山松林麻栎林灌木林竹林杉木林针阔混交林杨树林。(3)9种不同植被类型下的枯落物持水量随浸泡时间增加而增加,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持水量分别在12h和1.5h基本达到饱和,吸水速率随浸泡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在前5min内速率最大,而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持水速率分别在12h和1.5h之后趋近于零。  相似文献   

5.
秦岭松栎林带生物量及其营养元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秦岭脱齿栎林、油松林和华山林(包括0-60cm土层)营养元素总贮量达29.2500-390.1739t.hm^-2,其大小为锐齿栎林>华山松>油松林,土壤中营养现贮量占系统总量的93.10%-99.39%,植被层和凋落物层仅占0.57%-3.00%和0.10%-1.99%;3林分乔木层生物量、木材蓄积量和营养元素积累量平均值分别为120.483t.hm^-2,129.384m^3.hm^-2和1226.9kg.hm^-2,锐齿栎林>油松林>华山松林。3林分林下植被层生物量现存量和营养元素积累量平均值分别为1.553t.hm^-2和53.1kg.hm^-2,锐齿栎林最大,华山松林最小。林下凋落物现存量和营养元素积量平均值分别为17.475t.hm^-2和502.5kg.hm^-2,3林分凋落物现存量、营养元素含量及其积累量都存在明显的差异。锐齿栎林、油松林和华山松林营养元素年吸收量、归还量、存留量和平均归还率分别为33.4、147.2和264.3,195.6、66.9和84.1,138.8、80.4和180.2kg.hm^-2和0.585、0454和0.318,3林分各营养元素的年吸收量,归还量和存留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锐齿栎林干和皮中Ca和Mg含量远远高于油松林和华山松林的,锐齿栎林多代连作势必导致营养元素的大量流失,特别是Ca和Mg,会破坏土壤原有离子动态平衡,引起林地土壤理化性质改变,林地生产潜力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6.
基于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资料,利用ArcMap 10、Fragstats 4.1、DPS 14.1、Excel等软件,选取常用的景观指数,分析云南省腾冲县天然林的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①腾冲县天然林景观总体异质性高、形状复杂、聚集程度高、斑块分布比较均衡,景观格局特征比较复杂;②各森林类型面积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栎类林其它阔叶林云南松林针阔混交林旱冬瓜林硬阔林竹林冷杉林软阔林华山松林铁杉林,栎类林、其它阔叶林面积占61.51%,是腾冲县天然林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云南松林、针阔混交林、旱冬瓜林面积占32.04%,是腾冲县天然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硬阔林、竹林、冷杉林、软阔林、华山松林、铁杉林面积仅占6.45%,面积虽小,但在天然林景观中具有特殊的作用;③因子分析结果,从稳定、复杂、异质性高、破碎化低、抗干扰能力强等方面综合评价,按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栎类林其它阔叶林云南松林硬阔林针阔混交林旱冬瓜林竹林冷杉林铁杉林华山松林软阔林;④聚类分析结果,可把腾冲县天然林分为4类,第一类是破碎度低、形状复杂、异质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的栎类林和其它阔叶林,第二类是破碎度高但形状复杂、异质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的云南松林、针阔混交林和旱冬瓜林,第三类是斑块间平均距离远、聚合度高、呈群团状分布的硬阔林、竹林、铁杉林和冷杉林,第四类是破碎度高、形状简单、异质性低、抗干扰能力弱的华山松林和软阔林;⑤聚类分析结果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体现了硬阔林平均几何最邻近距离远的特征,对腾冲县天然林景观格局的评价效果比因子分析更好。  相似文献   

7.
凋落物蓄积量和持水能力是反映森林水源涵养能力的重要因素。对祁门低山丘陵区不同林分类型地表凋落物层蓄积量及其持水性能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凋落物蓄积量大小为:马尾松林杉木林马尾松阔叶混交林阔叶次生林;其最大持水率依次为:阔叶次生林杉木林马尾松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林;最大持水量及有效拦蓄量依次为:马尾松林杉木林马尾松阔叶混交林阔叶次生林。  相似文献   

8.
对湖州市7种主要林分类型植被的枯落物层持水性能和土壤层蓄水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种林分类型林地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持水量存在差异,枯落物现存量变化范围为5.92~ 9.88 t/hm2,土壤总孔隙度的变化范围为49.00% ~58.11%,土壤最大持水量的变化范围为1 934.8~2 324.4 t/hm2.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依次为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疏林>马尾松林>灌木林>杉木林>毛竹林,林地水源涵养能力依次为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疏林>灌木林>毛竹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毛竹林的林地持水能力要好于马尾松林和杉木林.全市非毛管总蓄水量为12 919.2万t,最大蓄水量为43 617.7万t.  相似文献   

9.
对龙陵县三江口国有林场中不同林分类型凋落物的储量、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型的凋落物贮备量有所差异,难被微生物降解的云南松林凋落物贮备量最大(2.66 kg/m2),其次是西南桦林(2.03 kg/m2)、旱冬瓜林(1.97 kg/m2),最小的是栎类林(1.81kg/m2)。旱冬瓜林(落叶阔叶林)的最大持水率最高,其次是西南桦林(落叶阔叶林)和栎类林(落叶阔叶林),云南松林(常绿针叶林)最低。  相似文献   

10.
人工针叶用材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  陈杰  李涛  刘福江 《吉林林业科技》2007,36(3):14-17,20
从树冠截留降雨、枯落物持水及土壤蓄水三个方面对辽东山区人工针叶用材林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功能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各人工针叶用材林生态系统树冠的截流率为18.3%~28.5%;枯落物贮量为10.1~19.4 t.hm-2,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取决于枯落物贮量及其最大持水率,最大持水率为自身干重的1.5~2.5倍;0~40 cm土层的土壤蓄水量为840~1520 t.hm-2。综合分析表明:6种人工针叶用材林的涵养水源功能主要决定于土壤蓄水量,树冠截留雨水和枯落物持水起辅助和调节作用,其中,长白落叶松林的涵养水源功能最强,其次是华山松林、日本落叶松林、红松林、油松林,而云杉林的涵养水源功能相对最弱。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钟灵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境内,森林生态系统保存完整,植被类型丰富。按照《云南植被》的划分原则,其天然森林植被类型共有4个植被性及6个群落类型,主要包括元江栲林、黄毛青冈林、灰背栎林、旱冬瓜林、云南松林和华山松林。钟灵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体植被类型为以元江栲林为主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在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功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1994.12-1995.1对龙陵县拟建中的小黑山、大雪山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一次综合考察,其中的植被考察以线路调查为,样地调查为辅,该保护区的主要植被类型有(1)灌丛:多变石栎、杜鹃灌丛、地檀香灌丛;(2)常绿阔叶林:多变石栎、马缨花苔藓矮林,多变石栎林,木果石栎林,截头石栎、尖齿木荷林;(3)竹林:空心箭竹林;(4)落叶阔叶林:旱冬瓜林;(5)暖性针叶林;华山松林,秃杉林,云南松林,杉木林。  相似文献   

13.
以不同林分类型各层次的持水能力及林地土壤持水能力为依据,评价各林分水源涵养能力。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类型的水源涵养能力存在差异,其中地上部分持水能力以次生林最佳,为30.6t·hm-2;林分最大持水量和林分持水量以马尾松林最佳,分别为2166.5和2290.9t·hm-2,尾巨桉林均居中等水平,说明尾巨桉林与乡土树种林的持水能力都比较强。据此可以推测,随尾巨桉林龄的增加,其地上部分的持水能力会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辽宁省实验林场几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5种森林植被类型的有效蓄水量为110 9 2~ 1543 0t·hm-2 ,其中红松林、柞树林土壤的蓄水能力明显高于针阔混交林、落叶松林和杂木林 ;同时它们的蓄水能力也显著高于农田裸地和草甸。枯枝落叶层也有较强的蓄水、保水能力 ,阔叶林枯落物的持水系数和持水性能均优于针叶林。  相似文献   

15.
对云南丽江拉市海汇水区面山上6种不同森林群落的枯落物储量和持水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群落的枯落物储量和持水性差别较大,其枯落物储量从最大的黄背栎林(22.45 t·hm-2)到最小的云南松林(6.54 t·hm-2),均是半分解与分解层的储量大于未分解层的储量;6种森林枯落物的最大持水量,除滇杨林外均是半分解与分解层的大于未分解层的,其最大总持水量排序为黄背栎林(60.77 t·hm-2)丽江云杉林(36.42 t·hm-2)云南松+黄背栎+杜鹃混交林(33.18 t·hm-2)川滇高山栎林(29.23 t·hm-2)滇杨林(18.82 t·hm-2)云南松林(13.72 t·hm-2)。各层枯落物的吸水速率均随浸水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在2 4 h后明显减缓,最终趋于零;且半分解与分解层的吸水速率均大于未分解层。6种森林枯落物的拦蓄水量也表现出半分解与分解层大于未分解层的规律,从大到小依次为黄背栎林(66.94 t·hm-2)丽江云杉林(41.24 t·hm-2)云南松+黄背栎+杜鹃混交林(36.80 t·hm-2)川滇高山栎林(32.99 t·hm-2)滇杨林(21.18 t·hm-2)云南松林(16.59 t·hm-2),降雨拦蓄量深分别为6.70、4.12、3.68、3.30、2.12、1.66 mm。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与室内分析,研究了不同经营措施下红松林和杂木林的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水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红松林择伐区土壤自然含水量、饱和含水量较杂木林高;土壤容重、总孔隙杂木林高于红松林;红松林内土壤的最大、最小、毛管持水量等指标皆高于杂木林。择伐上层林木栽植的红松林对土壤的改良效果较皆伐造林和直接林冠下造林者好。中度抚育间伐的森林经营措施改良土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以滇中抚仙湖径流区4种典型森林(云南松林、混交林、桤木林、慈竹林)为对象,初步探究林地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等物理性质以及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结果表明:0-80cm土层内,桤木林、混交林和慈竹林平均土壤容重变幅为1.46-1.50g/cm~3,显著低于云南松林(1.60g/cm~3)。毛管孔隙度大小顺序为混交林桤木林云南松林慈竹林。而土壤毛管孔隙度占总孔隙度的比例大小顺序为:云南松林混交林桤木林慈竹林。慈竹林非毛管孔隙度及其占总孔隙度的比例最高,其次为桤木林和混交林,云南松林最低。慈竹林0-80cm土层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是云南松林的2.1倍,而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占总孔隙度的比例是云南松林的1.8倍。4种森林80cm土层内土壤最大持水量变幅为3 103-3 540t/hm~2,其大小顺序为慈竹林混交林桤木林云南松林。慈竹林土壤有效蓄水量为1 254t/hm~2,是其他3种森林的1.4-2.1倍。4种森林80cm土层内土壤有效水储量在2 286-2 586t/hm~2之间。总体上,4种森林土壤均具有较强的水源涵养效益,云南松林稍差。  相似文献   

18.
为草海流域水文生态功能调控与植被恢复的物种组合配置提供依据,以贵州威宁草海流域6种林分(云南松林、云南松-滇杨针阔混交林、滇杨林、茶树林、华山松林、杉木林)枯落物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测量与室内浸泡法,分析比较其枯落物层厚度、蓄积量及涵养水源过程的差异,并通过坐标分析法综合评价其涵养水源的能力。结果表明:6种林分枯落物层总厚度变化范围在1.34~3.26cm之间,蓄积量变化范围在0.62~3.53 t/hm^2之间,最大持水量在0.76~5.57 t/hm^2之间,最大持水率在119.05~207.69%之间,其中,未分解层的厚度、蓄积量与最大持水量显著高于半分解层;持水量、持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分别符合方程:Q=alnt+b,R^2>0.82;v=kt^n,R^2>0.98。综合分析结果表明,6种林分枯落物层水源涵养功能从大到小依次表现为:云南松林(0.30)>滇杨林(0.42)>针阔混交林(1.19)>杉木林(1.35)>华山松林(1.51)>茶树林(2.64)。云南松林的蓄积量最大,滇杨林的持水量最大,持水率最大的为针阔混交林。从涵养水源功能的角度,云南松和滇杨可作为草海流域植被恢复的首选树种。  相似文献   

19.
对广东省蕉岭长潭自然保护区的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毛竹林、针阔混交林等五种典型林分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五种林分类型土壤自然含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的排序为毛竹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阔叶混交林;非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持水量的排序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杉木林〉马尾松林〉毛竹林。(2)五种林分的非毛管孔隙度;阔叶混交林、杉木林、针阔混交林的总孔隙度;阔叶混交林的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针阔混交林的自然含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都是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阔叶混交林、毛竹林、杉木林、针阔混交林的土壤容重是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3)同一土层不同林分间的容重、孔隙度、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都没有显著差异,而同一林分的物理性质和持水特性在不同土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从树种组成、林分结构、树种多样性、林分活力和干扰程度5个方面选择树种(组)株数组成、树种(组)断面积组成、径级结构、林木分布格局、树种隔离程度、顶极树种优势度、林层结构、树种多样性指数、树种均匀度指数、林分更新状况、林分蓄积量、林分郁闭度、枯立木状况及采伐强度和次数14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方法,提出基于林分状态特征的森林自然度评价方法,并以甘肃小陇山林区8类典型林分类型为例对该评价方法进行验证.各类林分自然度表现为:未受人为干扰的锐齿栎天然林(0.839)>皆伐后天然恢复锐齿栎天然林(0.752)>择伐后自然恢复锐齿栎林(0.646)>带状割灌改造华山松林(0.546)>带状割灌改造油松林(0.484)>全面割灌改造华山松林(0.483)>全面割灌改造油松林(0.459)>全面割灌改造日本落叶松林(0.3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