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蚕桑是临安市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几年来,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临安市的蚕桑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我市局部地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2006年.蚕桑产业在良好的市场拉动下,全年蚕茧产量、产值、茧价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回顾和总结我市蚕桑产业发展历史进程.不断探索蚕桑产业发展中所出现的新隋况、新问题.继续加快蚕桑产业发展,进一步促进蚕业增效、蚕农增收。  相似文献   

2.
湖州市蚕桑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曾被美誉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长期以来,蚕桑产业是我市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也是出口创汇的主要来源,即使在二三产业有了较大发展的今天,蚕桑产业仍是纯农业家庭经济的重要来源。我市在2003年被国家茧丝办和中国茧丝绸产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绸都”。但是2008年.蚕桑产业由于受丝绸织物出口形势的影响和蚕茧质量持续下降等原因,导致中秋蚕茧价格继去年秋茧大幅下跌的基础上又一次猛跌至全国主产区的最低价格,蚕农培桑养蚕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这将影响到2009年生产的稳定,同时也将严重制约“十一五”期间蚕桑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上虞地处杭州湾南岸,气候温暖湿润,降雨量适中,适宜栽桑养蚕.蚕桑业作为一项传统产业,一定时期内,为增加我市农民收益,出口换汇等方面起过重要作用.近几年来,工业生产发展迅速,优势特色农产品发展也较快,蚕桑业的重要性在降低,现实情况下我市蚕桑产业中还存在单位面积茧产量不高、桑园基础差、桑园综合利用不普遍,加上茧丝价格起伏不定,蚕农养蚕积极性不高,难以再稳定和发展,作为在蚕桑战线工作30多年的老蚕桑,内心有无限的感慨:既对经济快速发展,农民致富门路多感到高兴,又对有深厚感情的蚕桑业的衰退感到惋惜.  相似文献   

4.
<正>1宜宾蚕桑产业发展现状近十年来,由于茧丝绸产业历经市场、体制变化,蚕桑发展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对此,我市通过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的资金、管理、人才和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开发利用蚕桑自身资源,培育生态高效循环的蚕桑产业经济来破解发展难题,稳定  相似文献   

5.
桐乡市是全国优质蚕茧重点生产基地,蚕桑产业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种桑养蚕优越条件,是我市农村经济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近年来,由于茧丝行情的不稳定、从业劳动力的严重不足及生产环境的日益恶化等因素,直接挫伤了蚕农养蚕的积极性,蚕桑生产呈下滑趋势.为稳定我市蚕桑生产,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现就产业萎缩现状,制约因素及稳定措施进行初步剖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蚕桑生产目前面临的问题和今后的主要措施海宁市蚕桑站董瑞华我市是全国重点蚕茧生产县之一。蚕桑收入历来是我市农家经济的重要来源,丝绸一直是我市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逐步转变,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  相似文献   

7.
殷剑频 《蚕桑通报》2009,40(2):48-50
桐乡市是全国优质蚕茧重点生产基地,蚕桑产业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种桑养蚕优越条件,是我市农村经济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明显,产业效益与传统产业比较,仍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是许多老年农民的唯一收入来源。但近几年来.由于茧丝行情的不稳定、从业劳动力的严重不足及生产环境的日益恶化等因素,蚕桑生产呈下滑趋势,直接挫伤了蚕农养蚕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正>绵阳是"丝绸之母"嫘祖的故乡,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蚕丝文化源远流长。绵阳是四川省优质蚕茧主产区之一,蚕桑产业是我市特色优势产业。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蚕桑产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为促进我市蚕桑产业健康发展,2014年6-9月,我们对全市蚕桑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与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进行了座谈,针对蚕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措施。1蚕桑产业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9.
为了振兴我市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粮经比例,稳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蚕业,以适应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出口创汇的需要,根据永川市委、市政府发展蚕桑生产的战略规划,准备建立3000吨(6万担)优质蚕茧生产基地,使我市蚕桑生产朝着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集约化方向转移,促进我市茧丝绸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现将基地建设有关情况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0.
凌正平  刘波 《四川蚕业》2009,37(1):12-1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字斟句酌这个精神的内涵,我认为阆中的蚕桑已作为农村经济的骨干产业,更应不辱时代使命,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情况,研究和解决当前工作中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1.
姚丽娟 《蚕桑通报》2006,37(3):53-55
蚕桑产业是桐乡市的一项传统优势产业,年饲养蚕种在40万张左右,年均产茧近2万t,产值近3亿元,占农业产值的25%以上,是我市农业的主导产业和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土地整理工程和“工业立市”战略的实施,以及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从事蚕桑生产的劳动  相似文献   

12.
蚕桑生产经营主体是现代蚕业的核心,是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导力量。自贯彻实施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蚕桑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浙政办发[2009]105号)以来,我市蚕桑生产经营主体的培育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蚕桑专业合作社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相比其他农业产业,仍存在经营主体弱、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带动能力不足,蚕农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缓慢,运作欠规范等诸多问题,蚕桑对工商企业、民间资本吸引力不强,经营主体弱质化趋势未从根本上得到改观。为了稳定我市蚕桑产业,对经济、生态及社会再作贡献,通过调研摸清我市蚕桑生产经营主体发展状况与存在问题,并对其影响培育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加快培育和提升蚕桑生产经营主体的总体思路、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胡云峰  胡安素 《四川蚕业》2006,34(3):51-53,55
我县具有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发种、产茧曾名列全省前茅,特别是四边桑栽植模式曾在全省推广。蚕桑产业是我县的传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栽桑养蚕对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地方经济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1蚕桑产业现状我市是全国四大蚕桑基地和二十个丝绸工业重点城市之一,蚕桑丝绸业一直是南充地方经济的传统优势产业,茧丝绸是我市农业和工业创汇的主要产品。全市现有省、市级蚕桑基地县6个,市级蚕桑基地乡镇40个。基地乡产茧量占全市总量的40%。现有桑树约7亿株,良桑率  相似文献   

15.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目前农村工作的重点。传统的蚕业经济是我市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作为自然生态条件比较优越的山区县(市),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机遇。1蚕桑生产在我市农业中的经济地位我市蚕桑生产历史悠久。1933年就有桑园3353hm2,产茧1490t。到解放初期,由于战乱,产量下降到66.5t。1986年产茧恢复历史水平,产茧量达到1501t。50~70年代时期,年均产茧量442t,80~90年代时期,年平均桑园面积1800hm2左右,产茧1871t。近几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我市蚕桑生产…  相似文献   

16.
蚕桑生产是建德农业的传统特色产业,具有一定的发展历史。高峰时的1992年全市桑园面积1561hm2,蚕种饲养量达到45225张,生产蚕茧1693.7t,经济收入在农村经济作物中居第三位。2003年建德市被省农业厅确定为实施"省蚕桑西进工程"项目的八个重点县(市)之一,为了紧紧抓住实施"省蚕桑西进工程"这一契机,建德市委、市政府也十分重视这一特色产业的发展,制定了《建德市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实施意见》、《建德市蚕桑生产五年发展规划》,2009年出台《建德市蚕茧市场风险金管理办法》,同时又将蚕业列入我市主导特色产业扶持项目之一。但由于市场等各种原因我市的蚕茧产量和价格一直处于频繁的波动中(见表1)。  相似文献   

17.
江蛟 《四川蚕业》2009,37(1):10-11,17
泸定县地处四川省西部、甘孜州东南部的高山峡谷区,大渡河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全县农村人口6.3万人,占总人口的82.7%,绝大多数农村人口尚未脱贫致富。而我县栽桑养蚕具有悠久的历史,大渡河沿岸的八个乡(镇)尤其具备生产优质蚕茧的生态条件。2006年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标委农轻[2006]102号确定为国家级蚕桑标准化示范区。发展蚕业经济,把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走蚕桑产业化发展的道路,能为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培育出新的支柱产业,从而加快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为迎接“东桑西移”工程在我县的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正>蚕桑生产是我市农村传统的支柱产业,养蚕农户最多时可谓家家栽桑、户户养蚕;目前全市有农业户口14万户,养蚕农户近6万户。2014年全市有桑园7453 hm2,饲养蚕种21.61万张,总产蚕茧1.05万t,蚕茧产值3.61亿元,占全市农业总收入的7.9%,蚕种饲养量和蚕茧产值居全省各县市的首位,蚕桑对稳定农村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桐乡桑苗饮誉全国,长期以来每年为蚕桑发展地区提供了数亿株优质良种桑苗。目前,嫁接桑苗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市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涌进城市,成为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劳动力逐渐减少,养蚕人员年龄老化。近年来,自贡市养蚕量每年以5%以上的速度递减,照此状况发展下去,自贡市特色蚕业将可能消失,为了寻找自贡市蚕业的发展出路,特提出  相似文献   

20.
根据我市目前蚕桑产业的不良现状,提出改变当前局面的几点意见,拓展蚕桑产业链,促农增收,促进蚕桑产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