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母猪产后瘫痪是指母猪分娩后发生的一种急性神经性疾病,其特征是知觉丧失、四肢瘫痪。在饲养管理粗放、饲料条件较差和气候寒冷的情况下,母猪产后瘫痪极易发生。  相似文献   

2.
母猪产后瘫疾是母猪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急性、神经障碍性疾病,多因母猪体质量瘦弱、饲料过于单一、母猪营养不良、饲料中钙磷失调以及食盐含量不足,导致母猪产后血糖血钙过底,以至母猪产后瘫痪.其特征是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  相似文献   

3.
母猪产后瘫痪,俗称奶瘫,多发生于仔猪断奶前后。母猪产后瘫痪以代谢旺盛、泌乳性能好、带仔多的母猪多发。其原因主要是饲料中钙、磷比例不当或钙、磷缺乏。 预防母猪产后瘫痪,应供给泌乳母猪足量的含钙、磷丰富的饲料,每头猪日供给骨粉或石粉25~50克左右,并注意钙、磷比例,其比例一般在2:1、1  相似文献   

4.
<正>母猪缺钙引起的瘫痪属于营养代谢性疾病,如果治疗不当会终身瘫痪,并降低母猪的生殖能力。通常,母猪缺钙多发生在怀孕期间或产后,其原因是饲料中的含钙物质不能满足母猪的摄取需求。一般母猪在产前以及产后对钙的需求量要大于平时,所以产后和产前如果没有在饲料中增加钙会钙物质摄取不足,易瘫痪。本文介绍了母猪缺钙的症状以及瘫痪后的诊治方法,供养猪者参考。1母猪缺钙性瘫痪的病因1.1怀孕母猪缺钙病因  相似文献   

5.
(上接第9期第11页) (七)母猪产后瘫痪 母猪产后瘫痪又称产后麻痹或风瘫,是母猪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以知觉丧失和四肢瘫痪为特征的急性低血糖症,不分品种、年龄、胎次及膘性。多因饲养管理不当,饲料中钙磷不足或钙磷比例失调,运动和光照不足,圈舍潮湿等所致,严重影响母猪的生产力和仔猪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母猪瘫痪的原因很多,但饲料条件差是最常见的原因。母猪瘫痪多发生在产前数天及产后三十天左右,个别母猪在产后几天内就会出现腰部麻痹、瘸腿及瘫痪现象。瘫痪之前,大多数母猪食欲减退或不食,行动迟缓,粪便干硬,喜饮清水,有拱地、啃砖、食粪等异食现象,但体温正常。瘫痪发生后,母猪起立困难,扶起后呆立、站立不能持久,行走时后躯摇摆、无力,驱赶时后肢拖地行走,并有尖叫声,最后瘫卧不动。母猪瘫痪严重影响母猪的生产性能和仔猪的育成率,进而影响规模猪场效益。  相似文献   

7.
程洪花 《中国猪业》2008,3(11):42-42
1病因 由于饲料单一或配合比例不当,致使钙、磷和维生素D缺乏;饲料不足或营养不全;产后气血亏损;早春气候寒冷,母猪缺乏运动;或钙、磷比例不合适,形成体内钙、磷缺乏而引起母猪产后瘫痪症。特别是高产母猪发病更多;  相似文献   

8.
母猪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母猪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神经障碍性疾病。病猪主要表现为行走不稳、站立困难、直至卧地不起。引起母猪产后瘫痪的原因有很多,尤其是饲料中缺少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钙、磷比例失调,  相似文献   

9.
母猪瘫痪的原因很多,但饲料条件差是最常见的原因。母猪瘫痪多发生在产前数天及产后30天左右,个别母猪在产后几天内就会出现腰部麻痹、瘸腿及瘫痪现象。瘫痪之前,大多数母猪食欲减退或不食,行动迟缓,粪便干硬,喜饮清水,有拱地、啃砖、食粪等异食现象,但体温正常;瘫痪发生后,母猪起立困难,扶起后呆立,站立不能持久,行走时后躯摇摆、无力,驱赶时后肢拖地行走,并有尖叫声,最后瘫卧不动。母猪瘫痪严重影响母猪的生产性能和仔猪的育成率,进而影响规模猪场效益。  相似文献   

10.
<正>母猪产后瘫痪又称产后风瘫或产后寒,是母猪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以知觉丧失和四肢瘫痪为特征的急性低血糖症,不分品种、年龄、胎次及膘情。多因饲养管理不当,饲料中钙磷不足或钙磷比例失调,运动和光照不足,圈舍潮湿等所致,高产母猪发病率更高,由于母猪瘫痪后不能行走,采食困难,乳汁缺乏,严重影响母猪的生产力和仔猪的成活率。根据多年的基层诊治,繁殖母猪瘫痪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产后瘫痪,二是风湿性瘫痪,三是缺钙性(营养代谢性)瘫痪。  相似文献   

11.
母猪产后瘫痪的病因浅述及诊治黄全云(青海畜牧兽医总站兽医院,810003)母猪产后瘫痪是经产母猪较易发生的疾病,临床上常见的主要有产后瘫痪、产后风湿性瘫痪、外伤性瘫痪等三种,笔者将近年来诊治该病的方法简述如下。1母猪产后瘫痪因缺乏矿物质、微量元素以及...  相似文献   

12.
冶母猪产后瘫痪产后瘫痪是母猪最常见的疾病,多是因母猪体内长期缺钙所引起,笔者经多年试验,采用石灰水上清液饲喂治疗效果很好,具体方法是:取生石灰加清水适量,搅匀静置,瘫痪病猪每次吃食前取300~400mL上清液,混入饲料中喂给,并让母猪多晒太阳,一般1...  相似文献   

13.
提高母猪繁殖率是实现养猪业高产、高效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途径,其中母猪妊娠期的饲养管理和饲料配合,不仅关系到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而且还影响到母猪产后哺乳期的泌乳量和仔猪的生长发育。但从以往饲养母猪的情况来看,存在着由于在妊娠期饲养管理不完善,饲料配合上不科学,因而出现母猪产后死胎和弱胎的较多,有些母猪产后泌乳量不足,影响到仔猪的生长发育,还有的母猪产前或产后发生瘫痪。为促进母猪养殖的健康发展,增加养殖户收益,在母猪妊娠期饲料配合上提出如下建议和措施,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一)病因母猪软脚、产前产后瘫痪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饲料中营养物质缺乏、妊娠后期胎儿快速生长、泌乳消耗以及母猪生产应激引起的缺钙、缺磷、缺维生素D和生物素等物质引起肌体钙磷代i射紊乱。(二)症状该病表现为急性神经功能障碍,特征是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产后瘫痪多发生于产后2~5天。  相似文献   

15.
母猪产后瘫痪的病因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母猪产后瘫是母猪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急性神经障碍性疾病,多因母猪营养不良、体质瘦弱,饲料过于单一,饲料中钙磷失调以及食盐含量不足,导致母猪产后血糖血钙过低,以至母猪产后瘫痪。对发病因素、发病类型、临床症状、预防和治疗措施等方面内容进行综述,以期给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母猪瘫痪包括产前瘫痪和产后瘫痪,是母猪在产前产后,以四肢肌肉松弛、低血钙为特征的疾病,主要原因是钙磷等缺乏或比例不当.在饲养管理粗放、饲料条件较差和气候寒冷的情况下,母猪极易发生.该病发生后,不但影响母猪的利用价值,也影响仔猪的质量,给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山区乡镇兽医站工作时,常遇农户饲养的新母猪和老母猪发生瘫痪症。并多数在产后1~1个半月内发生。1发病原因由于农村家庭饲养母猪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往往是以传统落后的饲养方法喂养母猪,不分妊娠前、后期或根据泌乳期不同营养需要加以喂养,而是以家中有什么饲料就喂什么饲料,更不懂必需为母猪补充钙质和喂含蛋白质较丰富的饲料。这样随着怀孕期的增长和分娩后泌乳量的增加,母猪体内的养份,特别是钙质和蛋白质消耗增加。因而容易造成母猪缺乏钙质等营养物质而发生瘫痪症。据我观察,10头有7、8头患瘫痪症的母猪,其患瘫痪症…  相似文献   

18.
母猪产后瘫痪也称为骨质疏松症、低血糖症,俗称"奶瘫"、"风瘫",是母猪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急性神经系统障碍疾病。该病在初产、经产母猪中种均可发生,受饲养管理方面影响较大,饲料中营养成分不均衡、钙磷比例失调,造成母猪体质瘦弱和营养不良,导致母猪产后血糖、血钙过低,最终引起母猪产瘫痪。农村散养户饲养方式粗放、饲料配比不合理、疾病防控意识淡薄、饲养的白种杂家猪较多,造成该病的频繁发生。胎次多的老母  相似文献   

19.
正母猪生产瘫痪又称生产麻痹、乳热症或风瘫(俗称"软骨病")是发生在围产期的一种急性代谢病,可发生于分娩过程中或分娩前几天,但多发生于产后。母猪多发生于产后2-5天,但以产后数小时发病最多。母猪生产力越高发病率越高,胎次多的老母猪和初产母猪易发,经产母猪发生机率低,散户饲养的母猪发病多,专业户饲养的母猪发病少,母猪产后瘫痪比产前瘫痪的数量多。1发病原因1.1饲料问题是导致本病发生的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洪学 《北方牧业》2005,(15):16-16
<正> 1 发病情况母猪在饲养管理上粗放、饲料条件较差和气侯寒冷的条件下极易发生瘫痪。母猪瘫痪一般发生在产前数天和产后30左右,个别母猪在产后几天内就出现腰部麻痹、瘸腿及瘫痪现象。瘫痪之前。大多数母猪食欲减退或不食,行走迟缓,粪便干硬,喜饮请水,有拱地、啃砖、食粪便等异常现象,但体温正常。瘫痪发生后,母猪起立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