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袁玉清 《中国蚕业》2010,31(3):40-41,45
在回顾岚皋县蚕桑产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分析岚皋县蚕桑产业发展存在经营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劳动力短缺,工业化进程加快、桑树资源逐年递减,劳动效率低、比较经济收益差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管理体制、发展养蚕大户、提高劳动力素质、开展蚕桑综合利用等促进岚皋县蚕桑产业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袁玉清 《蚕学通讯》2011,31(1):53-54,57
针对岚皋县蚕桑产业现状,分析产业发展存在劳动力匮乏、素质低下、服务体系断挡、功能弱化、流转不畅、基础变弱、体制不顺、秩序混乱、规模小、重视不够、产业化、集约化程度低等问题,提出了改革管理体制、发展养蚕大户、提高劳动力素质、开展养蚕综合利用等促进岚皋蚕桑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展望新疆蚕桑科技“十二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期间新疆蚕桑科技开启了传统绢丝产业向生态及综合利用研究的思路转变,“十二五”将成为新疆蚕桑科技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战略及实践期。在阐述新疆蚕桑科技“十一五”期间取得成绩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新疆蚕桑发展形势,提出了“十二五”新疆蚕桑科技发展方向、思路及重点项目。  相似文献   

4.
海宁市面对严峻的蚕桑产业形势,以通过申报“商务部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示范基地建设”“浙江省蚕桑产业技术团队”“国家农业(蚕桑)产业强镇建设”等项目为契机,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促进蚕桑产业转型发展为理念,以发展“规模化、机械化、数字化、融合化”蚕桑产业为目标,积极探索产业振兴新模式,谋划蚕桑产业新突破,努力构建高质量、高水平蚕桑产业体系,不断建立完善产业链融合新模式,提升现代蚕桑示范基地功能,促进一二三产深入融合发展,积极提升蚕桑生产效率和产业综合竞争力,为传统蚕桑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5.
我县蚕桑产业在“八五”、“九五”十年间发展最快,平均每年增长蚕茧5万kg,1992年建立3200绪缫丝厂,年产白厂丝90t,年利税102.6万元。“九五”末,桑园面积保存到2040hm^2,桑树总株数达2500万株;年养蚕2.6万张,产茧70万kg;蚕桑产业总产值达3100万元,创利税186万元。蚕桑产业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10.7%,蚕桑产业在农村经济开发中占居十分重要地位,为完成“十五”蚕桑产业发展计划和实施长远发展规划奠定了良好基础。县委、县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蚕桑产业,在各个发展阶段都相应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发展蚕桑产业的“决定”和优惠政策,保证了蚕桑产业健康发展。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浅析淳安县打造中国蚕桑之乡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蚕桑是我国的传统产业,在新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形势下,作为茧丝绸强省的浙江,以优化区域布局、夯实生产基础、提升质量效益、增强行业优势为目标,2003年9月提出了“蚕桑西进”发展战略,淳安被列为全省实施“蚕桑西进”工程建设8个重点县(市)之首。蚕桑是淳安县的高效生态农业之一,也是全县四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把握浙江省“蚕桑西进”这一良好机遇,根据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万字号基地、创国字号品牌、育上亿元龙头、兴超亿元产业”和“淳安县蚕桑产业十五发展计划”目标,按照“稳定提高、调整发展”和“种良种桑、产品牌茧、建优质茧基地”…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芒宽乡芒宽村康浪坝蚕桑专业组通过“四轮驱动”、“三心合一”,即“政府推动、企业带动、农户行动、效益驱动”、“信心+决心+恒心=开心”,促进蚕桑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建议在保山市推广康浪坝模式,整合资源,实施蚕桑专业化,做强做大蚕桑产业.  相似文献   

8.
根据《浙江省蚕桑西进工程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我县蚕桑生产实际情况,2004~2005年认真组织实施“蚕桑西进工程”,成立了桐庐县“蚕桑西进”工程实施领导小组,调研制订了“蚕桑西进工程”五年规划,通过宣传发动、政策引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程建设,重点抓好蚕桑规模小区  相似文献   

9.
<正> 在目前茧丝绸市场疲软、经济效益下滑的严峻形势下,广元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地认真树立“在低谷时抓发展,在高峰期见成效”的思想,高度塑视全市的蚕桑生产发展工作,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大发展蚕桑生产的力度。 一是要求各级各部门必须坚持做到“三个不动摇”、“四个不减”。“三个不动摇”即坚持全市“九五”蚕业发展战略目标不动摇;发展蚕桑这个基础产业不动摇;稳定发展蚕茧生产的决心和信心不动摇。“四个不减”即对蚕桑生产的领导力度不减、工作力度不减、科技推广力度不减,用政策调动各级干部和农户发展蚕桑生产积极性的力度不减。  相似文献   

10.
盐城市蚕桑产业经过“十一五”的发展,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十二五”将依靠产业的自身优势,通过优质高产蚕桑区域、高产桑园标准化示范基地等方面的建设,健全蚕桑生产科技服务体系和蚕种繁育供应体系,提高蚕桑产业综合竞争力,实现蚕桑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安康蚕桑生产区的调研,认为安康蚕桑产业应该“东山再起”。结合蚕桑产业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将蚕桑产业列入“十三五”发展规划,发展强村大户,实行订单农业,完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多层次开发蚕桑资源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了加快蚕桑产业化的进程,做大做强“中国蚕桑之乡”,针对武胜蚕桑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成效、蚕桑产业发展模式的经验、蚕桑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政策做强产业、进一步完善机制降低风险、着力促进产业融合多元发展、继续加强宣传打造品牌的发展对策与建议,以促进武胜县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绵阳市蚕桑产业历史悠久、基础扎实,是富民强县的优势骨干产业。近年来,以涪城区为核心,不断探索现代蚕桑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发展路径,通过抓经营主体培育、关键技术落实、蚕桑多元开发的“三抓”,实现经营主体带动能力、蚕茧质量、蚕桑效益的“三提升”,产品质量享誉全国,农民收入大幅增加,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4.
默铧 《北方蚕业》2007,28(3):5-5
紧抓国家“东桑西移”机遇,发挥高校科技人才优势,2006年12月8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石泉蚕桑试验示范基地”在石泉隆重挂牌,标志着以“大学专家 地方政府 龙头企业 农户”的和谐共建蚕桑新天地的科技研发与推广服务模式正式建立,必将推动陕南蚕桑产业的突破发展,进而带动陕西乃至北方地区蚕业向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再铸蚕桑示范基地之辉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桑丝绸研究所(原陕西省蚕桑丝绸研究所)于1986-2001年建立的石泉蚕桑科学试验示范基地,历经风雨和彩虹,40多名科技人员常年奋战基层,地方政府鼎立协作,先后完成…  相似文献   

15.
淳安县蚕桑生产真正上规模发展只不过2 0年时间 ,这期间蚕桑生产几经起伏 ,有过辉煌 ,步过低谷。近年来 ,县茧丝绸总公司认真总结了淳安蚕桑生产发展经验教训 ,并在调研的基础上客观地分析了蚕桑发展趋势 ,进一步明确了我县今后蚕桑生产发展指导思想 ,即按照“稳定提高 ,调整发展”思路和“区域化、规模化、效益化”的要求 ,以市场为导向 ,以科技为依托 ,以产业化建设为载体 ,充分调动蚕农生产积极性 ,因地制宜 ,加快效益蚕业发展步伐。积极推进“千岛湖”品牌茧建设进程 ,提高蚕茧质量 ,提高劳动生产率 ,努力使蚕桑生产成为我县农村经济与…  相似文献   

16.
赵成元 《蚕学通讯》2008,28(2):57-59
南部县是国家“东桑西移”工程试点县、国家农业标准化蚕桑示范县、四川省优质商品茧生产基地县、南充市蚕茧主产县。近年来,南部县以南充建设“千年绸都”、实施蚕桑“百万工程”为契机,以推进“旱地桑园化、养蚕集约化、经营合作化、技术标准化”进程为载体,促进了蚕桑产业大发展。  相似文献   

17.
淳安实施百公里蚕桑长廊工程发展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桑是淳安农村经济的传统优势产业,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近几年来,该县以落实省“蚕桑西进”战略为契机,超常规大田连片发展新品种桑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蚕桑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极大地提升蚕桑产业在全县农村经济中的地位,有力地促进淳安农民增收。为认真贯彻落实“弘扬杭州‘丝绸之府’,打造‘女装之都’战略”,切实做大做强淳安蚕桑生产基地,努力实施以淳安县茧丝绸“10110”为总目标的“十一五”规划,以“百公里蚕桑长廊工程”建设来开好局、起好步,全面将淳安蚕桑产业建设推上一个新高潮,强力推进全县农民增收。1指导思想以“…  相似文献   

18.
就江西省乐安县的蚕桑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修水县黄溪村的“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模式、江西信达茧丝绸有限公司的“公司+农户+合作社”模式、永新的“蚕桑+”复合经营模式等几个典型的经营模式与路径作总结介绍,为蚕桑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浅谈横县发展“三高”蚕业的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横县蚕桑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寻找横县蚕桑产业发展中还存在的主导问题,经过分析,针对性提出了发展“高产、高质、高效”蚕桑产业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蚕桑产业作为陕西省的特色产业,在陕南秦巴山区已成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地方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十五”期间,陕西省蚕桑产业呈现出发种量、产茧量和蚕茧产值同步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目前蚕桑业规模在全国位列前10名。近年来,国家开始实施“东桑西移”工程,蚕桑生产中心逐步向西部地区转移,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因此,回顾总结“十五”期间蚕桑发展成绩及经验,认真做好规划,采取得力措施,争取尽快把陕西建成优质桑蚕茧基地,重振丝绸之路之雄风。1“十五”期间蚕桑生产实绩1.1桑园“十五”期间全省桑园总面积基本稳定在6.7万h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