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麦草愈伤组织多倍体诱导与倍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新麦草幼胚形成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在悬浮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和1.5%DMSO诱导愈伤组织染色体加倍,并对处理后的愈伤组织再生幼苗进行根尖染色体倍性鉴定。在25℃下用100mg/L秋水仙素和1.5%DMSO处理72h的愈伤组织再生植株,平均加倍细胞比例最大,为53.58%。比较分蘖期加倍幼苗与二倍体幼苗形态差异,结果除分蘖数无显著差异外,四倍体叶片长、宽均显著高于二倍体,与混倍体叶长差异不显著。四倍体新麦草叶片气孔保卫细胞长度比二倍体增加13.52%,差异显著。同时四倍体叶表皮气孔之间距离也显著大于二倍体,混倍体以上气孔特征介于四倍体与二倍体之间。  相似文献   

2.
以海滨雀稗Adalayd幼穗离体诱导获得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在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中添加500~2000 mg/L秋水仙素,诱变处理24,48和72 h后,离体筛选得到浅黄色颗粒状愈伤组织在分化培养基上再生出植株,再生植株结实性调查结果显示,获得的1960株不同秋水仙素处理的再生植株和688株原始对照组织培养再生植株中,经1000 mg/L秋水仙素诱变处理24 h获得的2个单株上分别收获了4和3粒种子,500 mg/L秋水仙素诱变处理24 h获得的1个单株上收获到1粒种子;3个单株上收获的M1种子各取1粒播种于盆体,均可发芽成坪,分别记为SP2008-1、SP2008-2 和SP2008-3,M1种子苗上分别收获到了自交结实的M2代种子253,38和45粒,种子千粒重分别为0.471,0.440和0.496 g。染色体计数结果表明,SP2008-1和SP2008-2染色体数2n=20,与原始对照Adalayd染色体数目相同,为二倍体;SP2008-3的染色体数为20和40条的分别占86.7%和13.3%,是二倍体和四倍体的嵌合体。RAPD检测结果表明,SP2008-1、SP2008-2和SP2008-3在分子水平上均与对照Adalayd存在差异,为自交结实型海滨雀稗体细胞突变体。  相似文献   

3.
李悦  师尚礼 《草业学报》2016,25(2):141-149
利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0.05%、0.10%、0.20%)按处理时间(4,8和12 h)对清水紫花苜蓿萌动种子胚根进行诱变,通过观察清水苜蓿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的变化确定出诱变清水苜蓿多倍体的秋水仙素适宜剂量,并观察叶片下表皮细胞内含物的变化。结果表明:秋水仙素的诱变可使苜蓿根尖细胞染色体数发生变异,产生出多种变异类型(4x<2n<8x、2n=8x、2n>8x的类型)。能够诱变出较高频率八倍体细胞(2n=8x)的秋水仙素剂量为0.1%+8h,诱变率为13.33%。随秋水仙素处理剂量的增加,叶片下表皮细胞内保卫细胞尺寸(长、宽、长/宽)、内部叶绿体数目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增加,气孔密度则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秋水仙素不同处理剂量下保卫细胞长度、宽度、长/宽、叶绿体数目均在0.1%+8h、0.1%+12h及0.2%+4h剂量较其他处理剂量增大,而气孔密度则在这3个处理剂量下相对较小,尤其是在0.1%+8h处理剂量变化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4.
通过与传统的染色体加倍技术相比较.概述了用秋水仙素诱发离体组织染色体加倍的优点和具体的染色体加倍技术,探讨了秋水仙素诱发形成多倍体的细胞学机制,多倍体的鉴定方法,最后简述了染色体加倍技术在紫花苜蓿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紫花苜蓿离体组织染色体加倍技术及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与传统的染色体加倍技术相比较,概述了用秋水仙素诱发离体组织染色体加倍的优点和具体的染色体加倍技术,探讨了秋水仙素诱发形成多倍体的细胞学机制,多倍体的鉴定方法,最后简述了染色体加倍技术在紫花苜蓿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桑树四倍体植株的育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国内外从事桑树多倍体育种的研究较多,日本通过人工诱变已育成了四倍体品种(改良鼠返、剑持等),三倍体品种(青叶鼠、新剑持等),日本、苏联等国家除了人工诱变多倍体外,还利用多倍体桑树资源,进行不同种间[22倍体黑桑(Mo-rus nigra Linn.)×2倍体白桑(Morus albaLinn.)]杂交,获得不同倍数体的杂种(17倍体,12倍体等)。我国桑树多倍体育种工作,近几年来也取得一定的成绩和进展。1981年,浙江省王侠剑和杨今后等用秋水仙素、辐射等方法已诱导出四倍体植株,西南农业大学李存礼等利用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获得一株三倍体植株,作者等利用二倍体与六倍体桑杂交,获得若干四倍体植株,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秋水仙素诱变茶树短穗腋芽的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同源多倍体是指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一般由二倍体的染色体直接加倍而来。大多数同源多倍体的叶片大小、花朵大小、茎粗和叶厚都随着染色体组(x)数目的增加而递增,而其成熟期则随着染色体组数的增加而递延。但由于同源多倍体的高度不育,不能留下子代,或者留...  相似文献   

8.
扁蓿豆新品系的多倍体诱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扁蓿豆新品系90-36种子为材料,以秋水仙素为诱变剂进行多倍体诱导,种子萌发率、幼苗胚轴增粗率和根尖细胞染色体数检测结果表明:秋水仙素处理扁蓿豆新品系90-36种子,以浓度0.10%、处理时间1~2d效果较好,四倍体细胞诱变率分别为36.7%和35.8%。  相似文献   

9.
以芒(Miscanthus sinensis)种子为外植体诱导出愈伤组织,对愈伤进行处理,探讨秋水仙素、诺考达唑、安磺灵3种不同诱变剂在相应条件下对芒多倍体诱导的作用效果。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DNA含量测定、染色体制片技术进行染色体数目鉴定和比较四倍体与二倍体叶片中气孔保卫细胞大小和密度等手段检测再生植株的倍性。结果表明:在对芒的愈伤进行处理时,最佳组合为安磺灵浓度10 μmol·L-1,温度5℃,1.02 mmol·L-1的Ca2+浓度,处理15 min,其诱导率为35.19%。诱变剂对材料的毒害作用表现为秋水仙素毒害作用最大;诺考达唑和安磺灵对材料的毒害作用次之,且二者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0.
陈正余 《中国蚕业》2005,26(4):35-37
多倍体桑树品种是20世纪90年代随着诱变育种技术的应用,利用秋水仙碱处理桑树营养器官(桑树顶芽、幼苗生长点等),使桑树细胞染色体(遗传物质)数目发生变化,染色体数目出现加倍,由二倍体产生三倍体、四倍体……等多倍体,从中获得许多变异芽,然后经过单芽培育,选拔出实用价值高,经济效益显著的三倍体、四倍体……等多倍体桑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不同个体的牛冷冻精液对屠宰场废弃牛卵巢内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对体外受精胚胎的发育速度和染色体的异常发生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冷冻精液A组体外受精48h后的卵裂率显著高于冷冻精液B组(P<0.05),2组之间的囊胚形成率差异显著(P<0.05);冷冻精液A体外受精后的胚胎发育速度显著快于冷冻精液B组(P<0.05);染色体分析结果表明,2组胚胎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异常胚胎均表现为多倍体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高效获取桑树多倍体育种的优良植株,以形态变异率为考核指标,筛选化学诱导剂组合,并对19个桑树品种或杂交组合的不同材料进行诱导处理,改进和丰富桑树多倍体化学诱变技术体系。初步筛选出最佳诱导剂组合0.2%秋水仙素+2%二甲基亚砜(DMSO),用该诱导剂组合分别以滴液法、琼脂涂抹法、注射法诱导处理桑树幼苗顶芽、春伐桑幼芽、桑树雌花,其诱变率分别为30.96%、10.12%、2.56%,而应用该诱导剂组合对桑树种子浸渍诱导9d,可100%获得形态变异植株,其中有11.9%的突变植株成活。以稀释400倍的氟乐灵溶液替代秋水仙素作为诱导剂,采用浸渍法对桑树种子诱导处理5d,其诱变效果与用0.2%秋水仙素+2%DMSO浸渍9d的效果相当。通过植株形态观察和染色体鉴定,确认从12个供试桑树品种或杂交组合中获得了四倍体植株或枝条,可作为桑树多倍体育种的优良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3.
对多倍体育种的概念、产生方式、诱导试剂的应用研究及其在牧草和草坪草方面的应用研究情况进行综合叙述。  相似文献   

14.
为培育转基因肉牛提供种子细胞及进一步丰富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的多向分化潜能,本试验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初步探讨在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催产素和孕酮等条件下,体外诱导牛BMSC向乳腺样上皮细胞分化的可能性。利用不同浓度的诱导液对纯化稳定的P4、P8和P12代牛BMSC进行体外诱导,并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细胞免疫荧光观察和RT-PCR鉴定。结果显示,诱导后部分BMSC细胞呈多角形,而不再呈明显的梭形和纺锤形,经细胞角蛋白18免疫荧光染色后出现明显的荧光。P4代牛BMSC在诱导液Ⅱ的诱导作用下分化效果显著。RT-PCR结果显示,诱导分化后细胞角蛋白19基因、β-酪蛋白基因及αs1-酪蛋白基因在细胞中表达。因此,在体外,多因子联合诱导可使牛BMSC初步分化为乳腺样上皮细胞并且在诱导液Ⅱ的联合诱导下分化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5.
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是指能够发育为性细胞的前体细胞,可作为胚胎干细胞(ES)分离与克隆的一种新型材料,其形态、表面标志、体内外分化潜能及体外培养条件均类似于胚胎干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在培养液中加入一定的诱导分化剂,PGCs细胞将发生定向分化.长期以来神经系统损伤和神经退行性病变是临床上难以解决的问题,由于原始生殖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可以在体外通过对其进行定向诱导,得到特定类型的细胞,这将使原始生殖细胞成为今后细胞替代疗法和组织器官移植的来源.本试验采用不同的诱导剂对PGCs进行诱导,以探讨PGCs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不同桑品种春芽未成熟叶诱导不定芽及不同培养基和不同激素浓度对冬芽快繁的研究表明,“桐乡青”具有较高的不定芽诱导率为60%,“剑持”最低为40%,而生根率与此相反,这说明不同的桑种对激素的不同反应;不同培养基的培养结果表明B_5培养基不宜用于桑树的快繁.通过适当的培养方法可提高桑树的快繁能力,为桑树的快繁及遗传改良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紫花苜蓿不同栽培品种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8,他引:22  
马晖玲  卢欣石  曹致中  葛军 《草业学报》2004,13(6):99-105,F003
离体培养条件下对紫花苜蓿地方栽培品种--陇东苜蓿、和田苜蓿、准格尔苜蓿以及引进品种Rambler苜蓿植株不同部位的再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苜蓿品种、外植体、外源激素种类及其浓度等因素均影响着植株的再生.陇东苜蓿下胚轴愈伤组织出愈率和体细胞胚形成率最高可达91.04%和63.75%;和田苜蓿下胚轴愈伤组织出愈率最高可达92.05%,体细胞胚形成率最高为56.82%.这2个品种在紫花苜蓿的组织培养植株再生中是较理想的试验材料;紫花苜蓿下胚轴是理想的受体材料.苜蓿愈伤组织的诱导、体细胞胚的形成以2.0 mg/L 2,4-D处理2周为最佳;在2.0 mg/L 2,4-D 0.5~2.0 mg/L 6-BA的作用下,外植体产生愈伤组织以及进一步发育的趋势较强.对体细胞胚的发育和幼苗的形成则以2.0 mg/L 6-BA 0.5 mg/L NAA的激素组合进行处理.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 MS 1.0 mg/L IBA 1%蔗糖 0.7%琼脂.  相似文献   

18.
以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和不同基本培养基,探讨了马蹄金子叶离体培养的方法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的培养基对愈伤组织的诱导频率有显著影响,出愈率为16%~100%;以MS或B5培养基作诱导愈伤组织的基本培养基效果较好;将子叶接种到MS+1.0mg/L2,4-D+0.2mg/L6-BA的诱导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再用MS+0.1mg/L2,4-D+2.0mg/L6-BA+3.0mg/LAgNO3作分化培养基出苗效果最佳,愈伤组织分化频率高达20.7%。  相似文献   

19.
桑树三倍体杂交组合粤桑2号的育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人工诱导和杂交育种的方法 ,育成优质高产桑树三倍体杂交组合粤桑 2号 ,已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该杂交组合的桑叶产量比对照组合塘 10×伦 10 9增加 11 1%,万蚕收茧量增加 6 4 %,万蚕茧层量增加7 8%,5 0kg桑产茧量增加 7 6 %,6 6 7m2 桑园产值增加 2 5 4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