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水稻土磷环境敏感临界值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室内测试方法研究了3组质地(粘土、重壤土和轻壤土)水稻土水溶性磷(0.01mol·L-1CaCl2-P)与土壤测试磷(Olsen-P和Bray1-P)及土壤磷饱和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土因淹水耕作,其磷释放潜力明显高于旱地土壤,水溶性磷随土壤测试磷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测试磷及磷的饱和度与土壤水溶性磷的关系存在转折点,当土壤磷超过转折点时,土壤水溶性磷和磷的释放潜力明显增加。在好气条件下,供试水稻土磷环境敏感临界值(转折点)在Olsen-P50~75mg·kg-1、Bray1-P90~140mg·kg-1和磷饱和度21%~23%之间;在厌气条件下,供试水稻土磷环境敏感临界值(转折点)在Olsen-P35~45mg·kg-1、Bray1-P75~115mg·kg-1和磷饱和度16%~18%之间,超过临界值土壤磷素可对环境产生非常明显的负影响,不应再施用磷肥和粪肥。  相似文献   

2.
巢湖流域农田土壤磷吸持指数及吸持饱和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活动对水体磷污染的影响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土壤对磷具有一定的固定能力,可以采用土壤磷吸持指数(PSI)和吸持饱和度(DPSS)来表征土壤中的磷向水体释放的风险。对巢湖流域各类土壤的研究表明,土壤的固磷能力相比太湖及国外其他地区普遍较低,红壤和石灰岩土的固磷能力相对较强,而紫色土的固磷能力最弱。土壤磷的吸持饱和度和吸持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吸持指数较高的红壤和石灰岩土,其土壤磷吸持饱和度表现较低;而紫色土对磷较容易饱和,磷吸持饱和度普遍偏高。已有30%的土壤其磷吸持饱和度超过25%的流失临界值,应重视其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选出红壤水稻土理想的有效磷测定方法,本研究基于红壤性稻田长期定位试验,通过不同有效磷测试方法(Olsen法、Bray法、阴离子交换树脂法和铁试纸条法)测定了不同红壤性稻田土壤有效磷含量,并分析比较它们与水稻吸磷量及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4种测试方法测定有效磷结果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61。Olsen法与阴离子交换树脂法测定的有效磷含量较高,而铁试纸条法与Bray法的测定值较低。对红壤性水稻土,Olsen法与阴离子交换树脂法测得土壤有效磷与水稻吸磷量相关性最高,有效磷每增加1 mg/kg,水稻吸磷量约增加0.4 kg/hm~2。因此,Olsen法与阴离子交换树脂法可作为红壤性水稻土较理想的有效磷测试方法。研究发现不同地块有效磷对水稻产量的增产效率有较大差异,因此基于水稻目标产量进行磷肥管理时还需考虑土壤的实际肥力状况。  相似文献   

4.
农业活动对水体磷污染的影响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土壤对磷具有一定的固定能力,可以采用土壤磷吸持指数(PSI)和吸持饱和度(DPSS)来表征土壤中的磷向水体释放的风险。对巢湖流域各类土壤的研究表明,土壤的固磷能力相比太湖及国外其他地区普遍较低,红壤和石灰岩土的固磷能力相对较强,而紫色土的固磷能力最弱。土壤磷的吸持饱和度和吸持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吸持指数较高的红壤和石灰岩土,其土壤磷吸持饱和度表现较低;而紫色土对磷较容易饱和,磷吸持饱和度普遍偏高。已有30%的土壤其磷吸持饱和度超过25%的流失临界值,应重视其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云南3种类型土壤固定磷钾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 ̄(32)P, ̄(86)Rb研究云南3种类型土壤固定磷、钾的规律。结果表明,红壤固定磷、钾能力强,水稻土次之,紫色土较弱。3种土壤固定磷能力比固定钾能力高10.o%~14.o%;随着土壤淹水时间的增加,固定磷量也有增加的趋势。水稻土和紫色土固定钾也有类似的规律。但红壤随着土壤淹水时间增加,固定钾反而有所减少。土壤中加入磷、钾量与固定磷、钾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杭嘉湖平原水稻土磷的固定和释放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代表性土壤8个,采用等温吸附和室内加磷培养及化学提取等试验,研究了杭嘉湖平原主要水稻土对磷的固定和释放特性.结果表明:杭嘉湖平原水稻土对磷的吸附能力属中等水平,淹水还原条件下土壤对磷的吸附量明显高于氧化条件下的吸附量,前者在567.0~1505.0 mg/kg之间,后者在415.2~809.2 mg/kg之间,前者为后者的1.32~2.28倍.该区土壤对磷的吸附量主要与粘粒含量有关.加磷培养试验表明:水溶性磷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下降,至7 d达到动力学平衡.水溶性磷含量随土壤磷的积累呈指数增加,但随提取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在磷吸附作用较强的土壤中,水溶性磷随磷积累增加的变化程度小于磷吸附作用较弱的土壤.结果表明,用土壤磷的饱和度可很好地表征土壤磷的释放特性与磷积累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几种水稻土对磷的吸附及解吸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土对磷的吸附曲线与简单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基本吻合,土壤对磷的吸附及解吸能力主要受土壤物理性粘粒含量及土壤活性铁、活性铝含量的影响,而与土壤本身有效磷含量无关。同一种水稻土随吸附磷量的增加,其解吸率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依托测土配方施肥土壤养分数据库以及大量"3414"田间肥效试验,通过拟合水稻、小麦、油菜三种农作物磷肥试验相对产量与土壤有效磷之间的线性关系式,建立汉中盆地水稻土有效磷丰缺指标。结果显示,目前该区域土壤有效磷平均值为18.48 mg·kg~(-1),较第二次土壤普查增加71.09%;以低、较低、中等、较高、高五个等级建立汉中盆地水稻土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分别为:10 mg·kg~(-1)、10~15 mg·kg~(-1)、15~20mg·kg~(-1)、20~25 mg·kg~(-1)、25 mg·kg~(-1)。  相似文献   

9.
水热条件对紫色水稻土磷固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了水热条件对四川3种紫色水稻土磷固定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色水稻土磷固定量为紫黄泥田>大眼泥田>红沙泥田;浸渍水分状况(含水量50%)>淹水水分状况(含水量100%)>旱作水分状况(含水量20%);高温(25℃)>低温(9-18℃),土壤磷固定量和有效磷含量呈显或极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稻草还田对土壤钾,磷,锌的吸附—解吸及其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就长期肥料田间试验的红壤性水稻土、黄棕壤性水稻土和灰潮土性水稻土,用热呼学稀吸附法和流行法分别进行了土壤钾、磷、锌的吸附-解吸试验和土壤钾吸附动力学试验,测定了土壤钾吸附动力学试验,测定了土诉粘接矿物组成,基本性质和有效钾、磷的含量,研究了稻草还田对土壤钾、磷、锌吸附量、吸附钾、磷、锌解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1)能减小土壤对钾的吸附,增加其解吸率,提高土壤有效钾量和土壤对钾的缓冲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主要土壤有效磷演变及其与磷平衡的响应关系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目的】明确土壤有效磷的演变规律及其与磷平衡(土壤磷输入减去磷输出)的响应关系,为指导磷肥施用以及管理有效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1个农业部国家耕地质量长期监测点,分析常规施肥条件下中国主要5种类型土壤上有效磷的演变规律与土壤磷素的平衡状况,得到单位磷平衡的有效磷变化量(即有效磷效率),同时对土壤的有效磷效率与土壤性质(pH、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1个土壤监测点中有2个点的磷素出现耗竭,19个点的磷素出现累积,累积磷盈亏在-290-4 919 kg?hm-2。在监测时间内,有14个监测点的有效磷随年份显著上升,2个监测点显著下降,其余持平。21个监测点的有效磷年均上升0.74 mg?kg-1。81%的土壤监测点有效磷与磷平衡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每累积100 kg P?hm-2,褐土有效磷平均增加1.12 mg?kg-1,变异系数为25%;黑土有效磷增加3.76 mg?kg-1,水稻土有效磷平均增加5.01 mg?kg-1,变异系数为52%;紫色土有效磷平均增加2.34 mg?kg-1,变异系数为68%;灌淤土有效磷增加0.47 mg·kg-1。有效磷效率与土壤pH呈显著的直线负相关关系(r=0.65,P<0.01),与土壤有机质(r=0.62,P<0.01)、全氮(r=0.52,P<0.01)和碱解氮(r=0.63,P<0.01)呈显著的直线正相关关系。【结论】中国主要类型土壤的有效磷效率有一定差异,范围在0.47-10.76 mg?kg-1,有效磷效率均值在不同土类之间为水稻土>黑土>紫色土>褐土>灌淤土,且土壤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与土壤有效磷效率呈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水稻土对磷的吸附及吸附态磷的释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等温吸附法和离子交换树脂法研究水稻土对磷的吸附及吸附态磷的释放规律。磷的等温吸附研究表明:Langmuir方程能较好地拟合浙江金华市的20个代表性水稻土对磷的吸附特征,相关系数在0.970~0.999之间;Langmuir等温方程的参数与土壤的理化性质有关,发育于第四纪红色粘土的水稻土的参数Xm、K、MBC和X0.2值都明显高于其他发育于冲积物的水稻土;在淹水条件下,溶液中P可能较易得到土壤固相P的补偿,和旱地作物相比,水稻生长所需要的平衡磷浓度(EPC)可能远低于0.2 mg.L-1。磷的解吸研究表明:离子交换树脂提取的磷量与土壤吸附态P总量成正比,不管是冲积型水稻土还是红壤性水稻土,这种直线关系都成立(r=0.941~0.999);在淹水条件下土壤磷的释放与土壤对磷酸根的吸附饱和度,即土壤对磷酸根的吸附能大小紧密相关。在水稻土的P肥管理实践中,维持适当水平的土壤总P量与维持适当水平的土壤有效P含量同样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3.
不同离子型阴离子交换树脂(AER)对土壤磷的提取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其大小顺序为:OH-AER>HCO3-AER>CI-AER>SO4-AER.应用CI-AER测定了四种施用磷矿粉水稻土中有效磷增长的动态规律.结果表明,土壤pH、钙饱和度以及土壤有效磷水平,是影响磷矿粉溶解以及土壤有效磷增长幅度和增长速度的重要因素.土壤有效磷的增长动态,可以较好地用经过修正的Elovich方程(q=a+blnt来描述,常数b可以用来对不同土壤有效磷的增长速度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4.
不同熟化度红壤稻田磷的吸附和解吸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熟化度不同的3种红壤性水稻土进行室内模拟培养,考察施磷后土壤对磷的吸附和解吸动态,同时比较了不同施磷量及不同培养温度条件下各供试红壤性水稻土对磷的吸附差异。结果表明:熟化度不同,对磷的吸附表现出随熟化度提高,吸磷比下降的明显规律,经96h培养后,初度熟化红壤水稻土吸附量高达93%;中度熟化的为43%;高度熟化的降低至23.1%。被吸附固定的磷在初度和中度熟化红壤性水稻土中都很难解析出来,只有高度熟化的可解析出一部分。不同施磷浓度比较,以低浓度施磷处理的吸磷量普遍高于高浓度施磷处理,40℃条件下培养的吸磷量明显高于20℃条件下培养。上述磷的吸附和解吸特征随熟化度的变化主要与熟化过程中有机质含量增加,活性铁、铝含量明显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5.
硅磷配施对水稻土中不同磷组分含量及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硅磷互作与土壤中磷有效性的关系,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比例硅磷配施对水稻土中不同形态磷含量及其有效性的影响。试验中硅肥和磷肥分别设3个水平,共9个处理。结果表明,硅磷配施能够对水稻土中磷组分的含量产生不同影响。中磷水平下增施硅肥可提高磷肥的有效性,减少土壤中磷的固定,但在高磷高硅水平下,可能会降低土壤磷的有效性和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并抑制水稻植株对水稻土中有效磷的吸收,降低其他形态磷向有效态磷的转换。在该试验条件下,中硅水平的水稻产量随着磷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高硅水平水稻干物质重和穗重却在高磷的水平下降低;与对照相比,中硅高磷水平下的水稻生长和产量提高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白浆土种水稻对土壤磷素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划甸白浆土、潜育白浆土的表层以磷酸铁为主,占无机磷的35.5-49.0%。土壤含水量与速效磷呈正相关,r值为0.89。淹水60天,土壤速效磷比灌水前净增52.5-64.4mg/kg。土壤施入新鲜有机质,可以促使土壤磷素磷有效化。淹水土浆土速效磷主要来源于磷酸铁盐。  相似文献   

17.
浙江河网平原水稻土的肥力特点及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耕地地力调查数据,分析了浙江省河网平原水稻土的肥力状况及其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水稻土酸碱度继承了以中性和微酸性为主的河网平原典型水稻土的特征,但因受长期施用化学肥料的影响土壤酸化显著,主要表现在pH<5.5 的土壤比例增加。复种指数和施肥结构的改变对长期植稻水田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的积累影响不明显,但不科学的土地平整及长期种植蔬菜等经济作物可导致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的显著下降。30 年来,河网平原水稻土有效磷和速效钾均有显著的提高,平均分别比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提高了168.02%和12.52%;但仍有较大比例的土壤存在缺磷和缺钾问题。受土壤质地的影响,宁绍平原和温台平原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含量一般高于杭嘉湖平原;土壤酸化也以宁绍平原和温台平原较为明显。研究认为,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仍将是维持这一地区土壤养分平衡的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明淹水植稻条件下磷元素在土层中的垂直移动、渗漏情况,设置了模拟土柱培养试验。试验以淹水种植水稻为处理,以淹水不种水稻为对照,探讨植稻对模拟土柱(40 cm埋深处)渗漏水有机磷、无机磷、全磷的淋出数量的情况。结果表明,培养试验期间,磷肥在施肥初期渗漏量相对较大,主要集中在施肥后15 d内。无机磷、全磷从总体上看变化不大,流失量与施肥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说明磷比较稳定,易被土壤固定。从绝对数量看,模拟土柱中磷的渗漏主要以无机磷为主。淹作条件下,种植水稻与不种植水稻相比,其渗漏水全磷、无机磷的含量较低,而有机磷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9.
几种水稻土对磷的吸附与解吸特性研究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采用恒温培养法研究了几种水稻土的磷吸附和解吸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几种水稻土的磷吸附曲线与Langmuir、Freundlich及Temkin等温吸附方程基本吻合 ,但以Langmuir方程的拟和度最高。土壤最大吸附磷量与物理性粘粒含量呈正相关。几种水稻土的最大吸附磷量依次为 :黄泥田 >淤泥土 >黄泥土 >夹砂土 >砂性轻盐土 ;供试 5种水稻土中 ,以砂性轻盐土的解吸率最大。根据吸附磷的能级大小 ,磷的解吸过程可分为快、中慢 3个阶段进行。  相似文献   

20.
红壤磷吸附解吸特性及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两种不同耕作年限红壤的磷吸附解吸特性及环境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不同耕作年限的红壤对磷的吸附量均随磷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新开垦地土壤对磷的吸附速度高于多年耕作地土壤;土壤磷的解吸受土壤吸附磷量的制约,在土壤磷液浓度相等的条件下,土壤磷的吸附量越大则磷解吸量相应增加,而土壤磷最大吸附量越高,则磷的解吸量反而越少.Langmuir方程可以很好地拟合磷吸附过程.多年耕作地土壤磷吸附饱和度比环境敏感临界指标(25%)小1.5个百分点,表明经长期耕作的农田土壤磷已经接近流失的临界值,施磷肥要量出而入;而新开垦的耕地磷吸附饱和度仅为9.6%,为了达到高产目的仍需要多施磷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