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山东中药材种植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中药材是中医药行业的物质基础,人工种植已成为中药材的主要来源。山东是中药材生产大省,中药材种植已成为山东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山东中药材种植的现状、影响中药材种植效益的因素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地理位置优越,是我国生产中药材的资源大省,每年都要种植大量的中药材.健康有序的中药材种植业,对于健康的中医药事业和大健康产业的持续发展,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三农"问题解决、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机械化方式种植药材,可在提高中药材产量的同时,有效提高当前工作效率,降低劳动成本,减少不必要人工...  相似文献   

3.
浅析定西地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玫宝,数千年来为我们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人类呼唤天然思潮的涌起及世界贸易组织的加入,中医药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作为全国中药材生产大省的甘肃省委、省政府把发展中药材产业纳入"工业强省"战略和"十五"计划之中,并列为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结构调整的重点任务.定西地区是全省的中药材主产区和全国地道药材的重要产区,曾以资源丰富、品质优良、种植历史悠久而名扬中外.近几年来,地委、行署按照"发挥资源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工作思路,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抢抓机遇,把中药材作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来发展.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迅猛扩大,专业化、规模化、基地化发展格局逐步形成,2002年种植面积达110万亩,占甘肃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的1/2,占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的1/6.其中当归、党参、黄(红)芪等地产药材种植面积达70万亩以上,占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的64%,中药材产量达到16.5万吨,产值达11.1亿元.  相似文献   

4.
详细回顾了天水市中药材种植的历史,介绍了中药材种植的现状,分析了中药材种植的一些优势及发展中药材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天水市药材种植业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发展中药材生产种植的几点建议,对天水市中药材种植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是我国中药材生产大省。基于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运用SWOT分析法深入分析了河北省中药材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调整产业结构、规范种植水平、提高品牌影响力和械化水平等方面促进河北省道地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与升级。  相似文献   

6.
就古浪县南部山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统计,提出了"合理布局,形成地方特色产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中药材种植的科技水平;培育种植示范户,加大带动辐射推广力度;拓宽中药材销售渠道,解除种植户有药材没处卖的后顾之忧"等产业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奈曼旗是蒙药鼻祖"占布拉道尔吉"的故乡,是蒙药的发源地,为传承和发展蒙药文化,当地决心发展蒙中药材种植产业。面对当前蒙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环境,分析了奈曼旗蒙中药材种植产业在发展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指出了奈曼旗蒙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了全力推进蒙中药材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北京农业》2008,(12):18-18
在贵州省举办的“贵州中药材种植发展现场会”上。科技部副秘书长郑国安介绍说.近1O年来科技部已先后批准在全国17个省建设“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在7个省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据统计,各省在开展中药现代化基地建设工作以来,累计投入科技经费约25亿元.已建立起413种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  相似文献   

9.
陕西、甘肃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中国加入WTO和国际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对中药材的疗效和良好的保健功能予以认可.人类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的热情日益高涨,以中药材为原料的生物农药、色素、化工、纺织等环保产业快速发展,需求量与日俱增,给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分析陕西、甘肃2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概况及主要做法,借鉴2省的成功经验,提出浙江省发展中药材产业应整合资源、建设市场、科学规划、标准化种植,充分挖掘传统特色产业的优势,进一步做强做大中药材产业.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中药材种植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博文  赵宪军  周剑 《广东农业科学》2009,(11):207-208,211
中药材种植作为中药材产业的第一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药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药材产品的质量和中药产业的发展.结合统计河北省中药材种植历年数据,对河北省中药材种植业现状进行阐述,对河北省中药材种植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1980年中旬,我国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建设开始实施。几年之后,为了促进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发展,国家技术部为其提供资助基金。自中药材GAP概念被实施认证以来,人们慢慢的认可了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的重要性。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种植,提高了中药材的生产量和品质,有利于该行业的发展与经营。因此,对我国中药材产业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且就我国中药材规范种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再进一步的提出相应的措施,希望对我国中药材规范种植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中药材种植越来越受到全国各地药农的青睐,如号称"天下第一药市"的药都河北安国市,目前中药材种植面积在十几万亩。分析近二十多年的中药材种植市场看,中药材种植方式已有转变,在市场的需求下,中药材总体种植前景依然看好。1种植模式有转变以前中药材多是一家一户分散式种植,现在则有了大面积承包土地,进行了规模化种植。原来少人问津的河滩沙地,现在有药农抢着承包几十亩甚至几百亩,土地租金也从每亩的几百元上涨到千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使宕昌人民和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小康社会,贯彻落实甘肃省委、省政府"联村联户为民富民"的重大决策,在宕昌全县范围内更好地发展中药材产业,将会使农民群众得到更大的实惠,使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达到更高的新的水平,更好地改善农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对实现"富民兴陇"、"富民兴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甘肃宕昌县"种植中药材的优势、依靠科学技术种植中药材、中药材加工、销售"等方面谈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市场对中药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传统的中药材种植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在中药现代化发展的环境下,我国很多中药材产地都把中药材种植当作农业产业调整的重点,中药材种植逐渐形成了比较健全与规范的生产体系。因此,对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的建设进行分析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最近有读者来电咨询中药材的市场行情、生产前景以及销售等方面问题,现予以解答。江苏省赣榆县门河镇近年来与连云港康缘药业公司合作,采取公司、基地加农户模式,发展万亩中药材种植产业。该镇还与南农大专家结成"百名教授科技兴百村工程"挂钩联系单位,全镇的1万亩中药材不仅有了资金和销售保障,也有了技术支撑。据悉,当地农户种植中药材每亩年收益都在3000元以上,全镇因此年人均增收400多元。据专家介绍,近10年来,中药材市场整体价格呈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幅度在10%之间。造成这个趋势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当前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外出,中药材生产短期内难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泸西县大力推广种植中药材,中药材种植业已成为我县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随着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在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甘肃是我国道地药材优势产区和生产大省,当归、党参、黄芪、甘草等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但目前 中药材收获,尤其是根茎类中药材收获方式仍以传统人工作业为主,成本高效率低成为影响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健康发 展和提质增效的不利因素。因此,大力推广适用于甘肃地域的根茎类中药材收获机,替换人工提升效率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是提高中药材质量、促进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针对宝鸡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宝鸡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发展策略,以期为宝鸡市中药材种植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山苗乡三七实业有限公司(简称"苗乡三七",下同),2012年被省第一批拟认定为中药材领域优质种业基地之一。"苗乡三七"创立于2001年,是我国三七种植、生产与出口的龙头企业,也是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目前,公司有员工120余人,固定资产5000多万元。公司依托3代种植  相似文献   

20.
甘肃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立足寒旱气候资源特点,突出培育道地药材和特色药材,积极推动绿色标准化种植、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构建仓储物流体系,着力打造特别特"甘味"品牌,促进了中药材产业发展.本文通过对现阶段甘肃中药材种植、加工、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的梳理分析,找出产、加、销、管等环节的短板和弱项,进而从技术、产业和政策层面分别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