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6月份以来,安徽、江苏、湖南等部分地区的许多猪场暴发了“猪无名高热“即猪高热综合征,其临床主要表现是突然发病、倒卧不起、高热稽留、精神沉郁、厌食、呕吐、呼吸急促,呈腹式呼吸,大便干燥或腹泻,部分病猪皮肤发红变紫,少数毛孔有出血点.哺乳仔猪发病率不变,主要发生在育成猪和部分母猪,发病率50%以上,死亡率高达到50%~90%,给猪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自2006年11月至今,我县部分猪场分别从玉林、容县、博白、蒙山、荔浦等地引进仔猪销售给农户饲养或自养。由于猪源带病,猪“无名高热”在我县部分乡镇发病流行。先后在长安镇、板榄镇、大将镇、雅瑶乡、大坡乡等乡镇从外购仔猪的农户爆发。不同地区发病的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均有差异,大部分猪场及散养户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达50%~80%。  相似文献   

3.
2005年6月,新疆巴洲地区某猪场突然发病,仔猪和成年猪均有发病,此病主要引起猪的高热、贫血、黄疸、呼吸困难和全身发红等症状,发病率高达18%,病死率达75%。后经诊断为猪附红细胞体病并发猪传染性胸膜肺炎。1临床症状1.1发病仔猪精神萎顿、食欲减退、体温高达40℃ ̄42℃。期间眼结膜潮红或苍白,后期黄染,部分仔猪耳尖、四肢和腹下皮肤初期出现红斑块指压退色并拌有出血点,后期变成青紫色,指压不退色。1.2成年猪主要表现为高热,食欲不振,精神沉郁,部分猪皮肤呈浅红色,部分猪皮肤苍白,部分猪出现耳部、腹下四肢内侧皮肤发绀,有出血点和出血斑…  相似文献   

4.
<正>猪"高热综合征"是指因各种致热因素所引起患猪出现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便秘、尿少而黄、混浊,严重的病猪皮肤发红、变紫等症状。一般感染后35 d开始发病,发病初期个别猪只发烧,随后迅速蔓延至大部分猪群。目前,"猪高热综合征"是我国养猪生产中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主要发生在育成猪和部分母猪,一些发病猪场患猪的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高达50%5 d开始发病,发病初期个别猪只发烧,随后迅速蔓延至大部分猪群。目前,"猪高热综合征"是我国养猪生产中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主要发生在育成猪和部分母猪,一些发病猪场患猪的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高达50%90%,保育猪、小猪  相似文献   

5.
发生猪高热病应如何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健雄 《养猪》2006,(6):25-26
2006年5月份至今,我国华东、中南、华北等地区部分猪场的猪群发生了以体温升高达40.5℃以上,呈稽留热,精神沉郁,厌食,便秘,后期下痢,皮肤发红和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猪高热病(猪高热综合征),大部分发病猪场猪群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高达20%~50%,甚至90%,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养猪界谈“热”色变,许多地区的猪场业主和技术人员处于极度恐慌状态。由于大部分猪场的病猪治疗效果一般不理想,防治上应坚持以预防为主。当猪场发生猪高热病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1消毒猪高热病主要由多种病毒和细菌、支原体、寄生虫的…  相似文献   

6.
猪群高热病的控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先明 《养猪》2006,(6):23-24
猪高热病主要指一些猪群在夏、秋季发生的以高热、皮肤发红和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猪高热综合征,几乎都为多病原混合感染。自2001年以来,我国每年都有部分地区和猪场不同程度地受到猪高热病的危害。自2006年5月份入夏以来,东南及中南一些省份的猪场再次遭受该病的侵袭,大部分发病猪场的发病率为10%~90%,死亡率为20%~80%。现将此次高热病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供各位同仁参考。1发病症状发病猪群大多出现高热(40℃~42.5℃)、皮肤发红、呼吸困难、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等症状,死亡猪只呈明显的败血症变化。此外,在不同的猪场还伴随着不同的其它症…  相似文献   

7.
"高热病"一般发生在6~10月,主要感染保育猪、生长育肥猪和部分母猪,传播迅速、死亡率高、治愈率低,大部分猪场发病率在5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100%。2011年笔者在走访市场时得知在邳州新河有一个养殖户外购2000头保育猪回来饲养,结果在10d内死亡将近1700头。没有正规的免疫程序和药物保健程序的外购仔猪发生高热病的几率非常高。该病临床诊断较难,发病的猪场平时没有药物保健,发病后又不针对下药,所以死亡率高。1流行特点夏季"高热病"属多病原混合感染,对诊断和防治带来困难。其病理变化主要为:大多数病死猪肺部呈混合感染病变,肿胀或萎缩,充血淤血,呈紫红色、斑驳状褐色病变;部分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高热病在养猪生产中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引起猪高热病的原因较多,大多数人认为主要是由高致病性蓝耳病引起的,但是副猪嗜血杆菌病也会引起猪高热,其在发病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实际生产中,有很多病例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发生于2-8周龄的哺乳仔猪和保育猪,发病率一般在5%~15%,发病猪死亡率达50%,初次发病的猪场,或者与其它疫病如链球菌或蓝耳病混合感染时,病死率可达80%以上,造  相似文献   

9.
2006年5月份以来,江西等地爆发了“猪无名高热”综合征,此次发病主要集中在南方及周边地区。该病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大部分发病猪场发病率在50%-90%.部分猪场甚至全场覆灭)。不久就传染到了湖南、河南、安微、福建等省,湖北部分地区也出现了相应疫情,形势一度非常严峻。但在畜牧兽医工作者的努力下.目前各地生猪发病数量已大幅度减少,疫情态势趋于缓和。  相似文献   

10.
<正>发病情况。2013—2014年,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5个猪场发生猪病。各个猪场发病的临床表现大致相同,都表现出典型的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育肥猪皮炎和肾病综合征、仔猪先天性震颤等三种临床类型,而以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危害最为严重,发病率为30%~50%,多伴发猪副嗜血杆菌病,死亡率在90%以上;以育肥猪皮炎和肾病综合征发病率最高,在60%  相似文献   

11.
2006年6~10月份,我国南方部分省市和我省部分地区的猪群发生了以高热、皮肤发红和顽固性不食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由于该病病因复杂,控制难度大,往往因误诊误治或延误治疗而造成病残猪和死亡猪增多,治疗成本增加.大部分发病猪场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高达50%~90%,给猪场和养猪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有些猪场因此而破产,使养猪业蒙受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1疫病发生情况去年7~8月间,蓝田县安村乡某村两个猪场及周围村庄群众饲养的生猪,相继发生了一持续高热、皮肤潮红、眼结膜苍白、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的疫病。经当地乡村兽医用青霉素及磺胺嘧啶等药物治疗,病情时好时坏,反复发生,有的高热不退,直止死亡,给群众财产造成相当大的损失。2疫情调查经调查,两个猪场及周围群众养猪273头,发病69头。在养猪比较密集的地方呈爆发流行趋势。其中一个猪场,养猪32头,发病28头。在散养户中呈散发流行。发病猪不分品种、月龄。且仔猪发病死亡率高于成年猪。发病猪都经过猪瘟疫苗预防,养猪场猪甚至进行了猪链…  相似文献   

13.
2006年5月底开始,我国多个省份发生了传播迅速、死亡率高、治愈率低的猪无名高热综合症。大部分发病猪场患猪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高达50%~90%,其中主要以中大猪为主。该病临床上较难控制,治疗效果不理想,给猪场和养猪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恐慌,一些猪场因此而倒闭,使养猪行业受到重创。专业人士认为该疫情病原较复杂:与猪  相似文献   

14.
<正>2010年2月,某猪场送检3头病仔猪,据该厂负责人介绍,该猪场为集体企业,被他承包。猪场从2009年10月份发病至今,主要表现为不论品种、年龄、大小均发病,一般是断奶猪先病,架子猪、怀孕后期母猪、肥猪随后发生。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母猪也有发病死亡。现在所产仔猪所剩无几,保育舍基本已成空舍,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15.
华东某地区发生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的控制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2006的5月底开始,华东某地区的许多猪场,生长育成猪和部分母猪、保育猪暴发猪无名高热病,大部分发病猪场患猪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高达50%~90%,给猪场和养猪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有些猪场因此而破产。  相似文献   

16.
<正>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多发于寒冷的冬春季节。不同日龄的猪只均可发病,尤其是哺乳仔猪、断乳仔猪感染发病率高。哺乳仔猪发病最严重,病死率可达50%以上。该病的传染来源主要是病猪的排泄物和康复后带毒猪。因腹泻严重引起脱水,是导致病猪死亡的主要原因。1病例情况某猪场存栏生猪220头,猪只相继发生以腹泻、呕吐、脱水等症状为主的传染性消化系统疾病,仔猪症状更为明显,部分仔猪死亡,给猪场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经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7.
高致病性蓝耳病猪流感混合感染的诊治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07年5月底开始,江苏苏北某地区的许多猪场,育成猪和部分母猪、保育猪暴发以高热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大部分发病猪场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高达50%-90%,给猪场和养猪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有些猪场因此而关闭。病猪临床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呼吸困难、喘气,部分猪伴有皮肤发红变紫等症状,少数毛孔有出血点。  相似文献   

18.
<正>甘肃省礼县2011年7~8月份因受高温闷热天气的影响,部分小规模猪场及散养户猪只发病率明显上升,发病以仔猪和生长猪(20~70kg)为主,种公猪、种母猪及体格较大猪发病较少。临床以持续高热、呼吸道症状为主,大部分病猪伴有先便秘,后下痢,最后出现严重贫血,皮肤苍白等,有一定传染性。单纯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发病率达50%~70%,死亡率15%~30%左右。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全国范围内流行的以高热、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为特征的高热综合症造成母猪、仔猪、育肥猪大批死亡和淘汰.该病除了继续蔓延外,原先发过病的猪场也有重新发病,而发病很重.猪高热综合症的病原主要为多种病毒和细菌、支原体、寄生虫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20.
1仔猪腹泻的流行特点感染发病的猪主要为新生仔猪,且发病仔猪日龄一般为2~10日龄;发病仔猪临床表现为严重腹泻、伴随呕吐和脱水等症状;新生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可达50%~100%;猪群反复发作,间隔时间为二十天左右,有的猪场反复4次以上;持续时间长,可达数月,最长的可达半年;温度很高的情况下依然发生,7~8月份依然发生;大猪大多数没有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