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正>猪周期是一种经济现象,指"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要避免陷入猪周期恶性循环,就得探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途径。记者认为,要从我国生猪生产的模式转换上寻求出路。当前我国生猪生产还处在以农户家庭散养为主的模式之下,产业化的程度并不高,这种生产经营方式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生产的规模也就不具可控性。在价格上涨时,农户养猪会一哄而上;在价格下跌时,农户养猪又会一哄而下。这将  相似文献   

2.
<正>截至目前,国内猪肉价已经连跌5个月,生猪价格现已10元/千克的价位,每头生猪平均亏损已达到罕见的315元,创下自1999年4—5月份以来的新高,大量的中小养殖户因此亏损严重,不少养殖户不得不选择退出。生猪养殖业如此惨烈的反常走势,再次敲响了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迫切性和必要性。虽然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猪周期"怪圈(指"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的怪圈)都是市场中无法完全避免的一种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3.
卢瑶  何蒲明 《安徽农业科学》2023,(5):248-250+253
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造成了“猪贱伤民、猪贵伤农”的现象,对生猪产业链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基于2002—2022年生猪价格的数据,分析了猪周期的特征、影响及产生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结果表明:生猪产能周期是其价格周期的先导,利润驱动下的生猪供需不平衡是导致生猪价格波动的直接原因,生猪产能调整的滞后性是导致生猪价格波动的根本原因。此外,中国生猪养殖的分散性、疫情不确定性也会加剧生猪价格波动。基于此,提出通过扶持规模化养殖企业发展,监控能繁母猪产能,构建疫情防控体系,从而缓减猪周期负面影响的系列政策措施,以期促进生猪产业链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从长远看,提高现代农业服务能力,减少农民盲目"跟风",才能指导农业产业健康发展,让"菜贱伤农"现象越来越少。据报道,今年新蒜上市,行情大跌,从去年每斤10多元跌到六七毛钱,蒜农辛辛苦苦种一亩大蒜,还得亏钱。有人说,像"猪周期"一样,大蒜也出现了"蒜周期",价格"高一年,低三年,稳三年"。事实上,"蒜贱伤农"并非个案。这些年,大葱、生姜、辣椒等不少农产品频频出现"菜贱伤农"现象,价格好了,一哄而上"跟风"种,产多了烂市,又  相似文献   

5.
针对近年频现“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猪周期”现象,尝试使用集成经验模态分解(EEMD) 方法挖掘出 “猪周期”的价格波动机制,并引入遗传算法(GA)改进支持向量机。研究结果发现,通过 EEMD 方法能较好地展示出“猪周期”的循环轨迹;通过对比常用的预测模型,发现基于 EEMD 的 GASVM 模型预测精测更高,是一种更具有科学性的价格预测工具。  相似文献   

6.
眼下,江苏和全国一样,猪肉价格创下了2011年以来的新低。业内人士认为,虽然猪肉价格3年一轮回的周期性魔咒尚难打破,但通过规模化养殖等措施,还是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波幅,从而避免"猪贱伤农"。1头猪"拱伤"养猪户江苏省靖江市斜桥镇富民村苗  相似文献   

7.
养猪要择时     
《当代农业》2010,(5):20-20
研究猪肉的走势,不得不提到猪周期。猪周期指的是牲畜市场的供需与价格通常会呈现周期性的波动,一方面,从猪肉价格来看,存在着3年左右一轮的涨跌周期,其次,从反映养猪收益的猪粮比来看,也存在着3年左右的周期性的波动。  相似文献   

8.
受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中国生猪市场一直呈现周期性波动的特征,价格频繁大起大落,在行业内被称为"猪周期"。生猪价格波动频繁,不仅挫伤养殖者积极性,也不利于"菜篮子"价格的稳定运行。受规模化养殖比例提高、环保约束加强等因素影响,近年来中国生猪市场周期性波动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新变化,一是价格波动周期长度加长,二是价格波动幅度收窄,三是价格"旺季不旺"。对生猪市场周期性波动的新特点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剖析了后期周期性波动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后期中国生猪市场走势进行了预测,并对稳定生猪市场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一般一个完整的猪周期在35~38个月。受消费形势的变化影响,"猪周期"或会延长。此轮"猪周期"从2010年4月猪价创新低后一直持续到现在,在猪价再创近3年新低后,下半年有望进入新的价格周期。虽然受生猪供应量仍较充裕及猪肉消费处于淡季等因素影响,猪价还将继续下  相似文献   

10.
养猪要择时     
研究猪肉的走势,不得不提到猪周期。猪周期指的是牲畜市场的供需与价格通常会呈现周期性的波动。一方面,从猪肉价格来看,存在着3年左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以来,不少消费者发现,猪肉价格越来越便宜了。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截至4月12~18日,全国集贸市场猪肉价格每千克38.96元,已经连续12周回落,同比下降27.6%,比去年的最高价降低20.68元。分析认为,本轮猪周期或已步入下行通道。不过,也有人担心价格大幅回调后会再次"猪贱伤农"并引发下一轮猪周期。据悉,为稳定猪肉价格,  相似文献   

12.
《农家参谋》2013,(7):31
眼下,全国猪肉价格创下了2011年以来的新低。业内人士认为,虽然猪肉价格3年一轮回的周期性"魔咒"尚难以打破,但最大限度熨平波幅,降低"猪贱伤农"程度,还是应该去做并且有可能做到的。依靠规模化减少生产盲目性4月起,我国20多个省按照"略高于市场的价格"进行冻猪肉收储。不过,由于收储量有限,形势并未好转,而从长远考虑,缓解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还  相似文献   

13.
《农家顾问》2013,(8):11
受供求影响,我国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业内人士称之为"猪周期"。一般走势是:猪肉价格上涨-能繁母猪存栏量大增-市场生猪供应大增-猪肉价格下跌-养殖户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猪肉价再上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国家放开肉价的1985年,猪肉价格涨幅达34.8%,猪肉产量比上年增长了13.5%。此后,周期性波动逐渐形成,生猪价格呈在波  相似文献   

14.
<正>从春节前至今,猪价一直走低,价位进入历史低谷,全国养猪户"赔"声一片。基于此,4月19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救猪市"是出台政策中重点之一。短短两三年时间内,猪价缘何又从"大热"走向了"大冷"?"猪贱伤农"、"猪贵伤市"的"过山车"行情能否避免?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生猪价格周期波动的特征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猪周期"问题一直是困扰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难题,以往研究大都是建立在谱分析和滤波分析方法基础上的,本文则采用三区制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方法,对中国生猪价格周期波动的特征与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生猪价格周期波动中表现出显著的非对称性特征,即生猪价格在"下跌阶段"、"稳定阶段"和"上涨阶段"上的方差、区制转移概率、自持续概率和平均持续期存在着显著差异。此外,"猪周期"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疫病、政策、自然灾害等外界冲击导致的供需关系失衡,而生猪饲养是生猪产业链上抵御外界冲击能力最差,遭受损失可能性最高的环节。因此,为了缓解猪周期,一方面应该依据区制的非对称性特征来制定价格调控政策,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完善牲畜疾病防疫体系和价格风险预警机制,以及提升生猪产业规模化和一体化水平等措施来增强生猪产业的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不论从产量还是产业产值来说,生猪产业在我国畜牧业发展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我国养猪业也存在明显的"弊病",那就是"猪周期"比较严重。那么,养殖户该如何看待"猪周期"带来的风险?对此,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团队成员郭惠武在第六届中美猪业研讨会上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一、政府和行业协会共同管控宏观风险郭惠武认为,就目前我国的情况来说,"猪周期"导致的价格波动不可能消除,但可以采取一些手段,尽量减小  相似文献   

17.
《新农业》2016,(8)
正猪肉价格单月上涨30%,生猪价格创5年来历史高点。猴年开春,"二师兄"却出尽了风头。接下来,猪价将何去何从?"猪周期"要持续多久?看看大家怎么说。@中国日报:在经历了多年连续亏损后,去年我国生猪价格进入新一轮上涨通道。今年3月以来,各地猪价再次上涨,已突破2011年创下的19.6元/公斤的  相似文献   

18.
为蔬菜种植户和农业主管部门根据蔬菜价格的"猪周期"波动规律合理安排蔬菜生产、采取有效措施规避市场风险提供参考,介绍了"猪周期"的内涵,2009—2019年遵义市西红柿、茄子、大白菜的出田价格"猪周期"波动规律,提出了蔬菜应对"猪周期"波动规律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非洲猪瘟对中国猪周期的影响以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8年8月以来中国爆发了非洲猪瘟疫情,对中国猪周期和生猪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猪价和生猪产能重大变化,成为中国猪周期提前结束的拐点。由于疫区省生猪禁止跨省调运,生猪主销区和主产区猪价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现象,生猪最高价格差在118.9%,非洲猪瘟疫情预期减少6 500余万头生猪产能,使本轮中国猪周期提前结束,预期本轮猪周期2~2.5年,成为中国最短猪周期。文章对前阶段防控非洲猪瘟平滑猪周期对策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孔波 《农家致富》2014,(12):16-16
5月以来,我国各地生猪价格从持续数月的深度下跌行情中强势反弹,而在猪肉价格涨跌之间,“猪周期”频频伤农,产业软肋屡屡暴露。业内人士建议:“猪粮安天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