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正根据多年的田间调查,临沭县小麦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纹枯病、黄花叶病、赤霉病、锈病、线虫病。下面将这几种病害在我县的危害症状与防治技术介绍如下:1白粉病1.1为害症状白粉病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叶鞘、茎秆和穗部。茎和叶鞘受害后,植株易倒伏。发病严重时植株矮小细弱,穗小粒少,千粒重明显下降,严重影响产量。冬季温暖、雨雪较多,土壤湿度较大,有利于病原菌越冬;春季降雨较多,阴天多,病害发生较  相似文献   

2.
二化螟在茭白上的钻蛀行为及其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二化螟在茭白植株上的转移、钻蛀和产卵行为以及取食选择性,并根据其行为特性,制订合理的药剂喷施方法.结果表明,二化螟90%以上的卵产在茭白的叶片上,其余部分产在叶鞘上.产卵的主要叶位是心叶、倒一叶和倒二叶.超过50%的卵块集中在叶片距叶枕0~60cm的部位.幼虫孵化后,蚁螟蛀入的部位一般在叶枕以下的叶鞘内侧,多集中于倒四、倒五叶鞘.2龄后开始钻蛀内侧叶鞘,并蛀入茭白茎的内芯,二化螟幼虫在茭白植株上通常从叶片转移到叶鞘进行钻蛀危害.幼虫嗜食茭白茎部,其次为茭白果肉和叶鞘,对叶片几乎不取食.使用叶鞘喷施杀虫可达到对茭白进行全株喷雾同样的防治效果,并可节省40%~50%的用药量,经济和生态效益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3.
余乾能 《植物保护》1966,4(3):98-98
水稻枯心常见的有五种: 一、三化螟造成的枯心:心叶由青变黄,枯萎,基部有褐色虫伤一圈,外围各叶完好,绿色,仅在叶鞘有少数针头大的侵入孔,孔外少见粪便。剖开植株,茎秆内壁很少变色。 二、二化螟造成的枯心:心叶枯黄,外围叶鞘部分显著变黄,严重时叶片亦变成黄色。侵入孔大小不一(一般比三化螟的侵入孔大),孔的外围能见虫粪。剖开稻秆,内壁变成灰白色,且多虫粪。稻秆很易压破。 三、大螟造成的枯心:此种枯心多出现在田边的禾丛里,侵入孔外围及被害株外部叶鞘与稻秆之间有大量的虫粪,叶鞘、叶片变黄,最后腐烂。有  相似文献   

4.
本项工作的目的在于探求水稻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Walker)初孵幼虫在稻株上的定向特性,为鉴定水稻的不同生育期、品种植株间的抗螟性能做一些基本工作。其次,以人工合成的“稻酮”进行蚁螟趋化反应试验。工作系于1961—1964年进行。所得结果初步表明:1.在稻株上的定向部位:蚁螟侵入孔距稻株基部的相对高度为,分蘖期<10厘米;圆秆期10—20厘米,孕穗期后>30厘米。在生长期相同的植株上,籼稻>粳稻。入侵途径以叶鞘侧部的脉间蛀入为主,部分咬脉而入。2.蚁螟在分蘖期至圆秆期稻株上主动选择叶鞘部位入侵,并非由“向地性”所支配。3.蚁螟对各生育期水稻叶鞘组织的趋化反应与成虫的产卵选择性相吻合,即偏选分蘖期与孕穗期的稻株(或叶鞘)。4.在稻株叶鞘及孕穗穗苞内含有诱致蚁螟的物质,而在稻叶叶片组织内可能含有拒食作用的物质。5.蚁螟着生数量,在秧苗上为,17天秧>44天秧;在分蘖与圆秆期稻株上,籼稻>梗稻。6.一定浓度的人工合成“稻酮”能明显地引起蚁螟的嗅觉反应。  相似文献   

5.
土壤干旱对冬小麦生理特性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48,自引:5,他引:43  
试验用盆栽和防雨池栽2种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生育中后期随着土壤干旱程度的加剧和干旱时间的延长,小麦叶片的光合强度、冠层蒸腾强度降低,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导致籽粒产量减少。起身期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显著地增加植株和各器官的干物质含量,延缓了绿叶干重的急剧降低。穗脖长(穗基部与旗叶鞘顶部之间的距离)、穗粒数,绿叶干重、植株生长速率对土壤水分反应较敏感,可作为小麦  相似文献   

6.
王登科 《植物医生》2001,14(3):31-32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上普遍发生的病害 ,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施肥量的增加、种植密度的提高 ,病害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弄清其发病条件和规律 ,为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对水稻生产具有现实意义。于1999至2000年对余庆县的水稻纹枯病进行了调查。1发生规律1.1发病与生育期经过2年调查 ,水稻纹枯病的见病期一般在6月25日左右 ,即分蘖期开始发病 ,7月10日左右和8月10日左右分别有一个病情激增期 ,以圆秆到抽穗为发病盛期 ,特别是在孕穗期最严重。主要危害叶鞘 ,次为叶片 ,后期也能侵害穗颈和茎秆。1.2发病与栽培管…  相似文献   

7.
1962年在北京夏玉米上用顆粒剂防治玉米钻心虫的結果表明:心叶末期施5%DDT顆粒剂,防治一次,每株2克,在一般年份,从产量上来看是很有利的。同时对药剂残效,幼虫在玉米不同生育期植株上的分布,以及顆粒剂在心叶期施药至抽雄后在植株上的分布测定,并結合顆粒剂小区防治試驗。分析結果说明:心叶末期施药,影响药效的主要原因,不是5%DDT残效的問題,而是抽雄后药剂在植株上部分布較少,尤其是包在雄穗节外的第一叶腋没有药,而此时期,幼虫在植株上部分布較多,同时DDT速效也不如666。  相似文献   

8.
田间调查了桃蛀螟卵在玉米植株上的空间分布,发现桃蛀螟卵主要产于叶片正面基部附近(叶鞘顶端和叶腋),其次在叶鞘和雌穗苞叶上,花丝和叶片其他位置卵量最少。桃蛀螟卵主要分布于玉米植株中上部,雌穗节上1~2节(倒6节和倒7节)卵量最大。  相似文献   

9.
<正>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在浠水县竹瓦镇2006年始发,近几年发生越来越严重。笔者对这一病害进行了连续3年的跟踪调查和防治,基本摸清了该病的为害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1为害症状一般在分蘖期至穗期发生,分蘖期发病植株心叶青卷枯黄,叶片自上而下发黄,至全株枯死似螟害枯心苗,茎基部变褐色至灰黑色腐烂,并有难闻的恶臭味;拔节期发病,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发黄,叶鞘近水面处有边缘褐色,中间青灰色的长条  相似文献   

10.
科技文摘     
玉米田 3种螟虫转移为害规律及防治对策 /吴立民…(江苏省新沂市农业局  2 2 1 40 0 )∥昆虫知识 .— 1 999,3 6( 5) .— 2 60~ 2 63桃蛀螟、玉米螟、高粱条螟是我国春夏玉米田的主要害虫。玉米心叶期的幼虫集中为害心叶 ,至心叶末期 ,转移为害雄穗 ,破口露穗期心叶不再受害 ,集中为害雄穗 ,抽雄开花期 ,叶鞘内侧的虫量增加 ,部分幼虫开始蛀茎为害 ,开花结束 ,幼虫大量转向雌穗顶端 ,取食花丝、穗轴及幼嫩籽粒。 3种螟虫的低龄幼虫都趋幼嫩且营养丰富的心叶、雄穗、雌穗和叶鞘为害 ,三龄以后才逐步转移为害茎秆。 3种螟虫的混合种群在玉米…  相似文献   

11.
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防治水稻纹枯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各稻区,尤其在南方稻区为害严重。该病在水稻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以抽穗前后发病为害最重,主要为害叶鞘、叶片,严重时可侵入茎秆并蔓延至穗部,不能抽穗,或抽穗的秕谷较多,粒重下降,并可导致植株倒伏或整株枯死。  相似文献   

12.
颗粒剂防治玉米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60—61连续二年在河北衡水施用颗粒剂防治玉米螟:春、夏玉米心叶末期用5% DDT 颗粒剂,不仅前期的螟虫减少了80—90%左右,穗期的螟害也适当地被控制。1次施药能减少整个春玉米生育期的虫数65—77.4%,夏玉米60—71.9%。防治效果似与玉米后期虫口密度有关。心叶期防治以在心叶末期为最理想,提早施药不能获得最高效果。心叶期防治2次与防治1次的效果没有差异。心叶末期与穗期各防治1次,收获时检查,防治效果春玉米上可达85.8—88.6%,夏玉米90.6—91%。因此,在螟害较轻的年分,防治1次即能解决大部分的螟害问题,大发生年分,可以在穗期再防治1次。试验证明不同载体、不同加工方法配制的颗粒剂、不同用量和不同施用方法的防治效果差异都不显著。虽然含5% DDT 或0.5—1f6的颗粒剂的残效能维持1个月以上,但由于田间植株上残存的颗粒剂损失很快,1个月后的残存量仅为12—15%,因此1次防治的效果受到限制。由于防治效果与施药时螟卵发生的情况关系不大,而心叶未期是防治最适时期,因此作者建议可以玉米生育阶段作为施药时期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二化螟为害株消长规律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化螟蚁螟孵出后。首先侵入水稻叶鞘造成枯鞘。经过一段时间才出现枯心(分蘖期)和死孕穗、白穗、死秆株(穗期)。枯鞘株的消长动态呈抛物线趋势;枯心株的发展趋势呈Logestic曲线上升;白穗(含死孕穗)和死秆株的发展趋势指数呈曲线上升。  相似文献   

14.
水稻二化螟为钻蛀性害虫,初孵幼虫(蚁螟)吐丝下垂或爬行至稻株基部叶鞘,通过叶鞘缝隙或蛀孔侵入叶鞘,在叶鞘内侧蛀食组织,4d~5d后叶鞘开始受害发黄形成枯鞘。幼虫进入3龄后开始蛀食稻茎,水稻进一步受害后,在分蘖期形成枯心,孕穗期形成枯孕穗,抽穗扬花期形成白穗,乳熟期形成虫伤株。枯鞘对水稻危害较小,在防治上一般在枯鞘激增期开始药剂防治,适当推迟防治时间,在幼虫开始钻蛀茎秆前施药集中杀灭,可以前后兼顾。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生长在四爪陆龟保护区荒漠-绿洲交错带处于不同生活史阶段(营养期和结实后期)的圆叶锦葵种群构件数量性状以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圆叶锦葵种群以结实后期植株各构件数量和生物量为多,其叶片数量是营养期植株的1.25倍;根、茎生物量则均超过了3倍以上;叶生物量之比为2.06。随着叶片数量增加,营养期植株中不同营养构件的生物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结实后期植株则呈幂函数正相关关系。结实后期植株中,果实生物量与根、茎生物量呈幂函数正相关关系,果实数量与二者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不同生活史阶段圆叶锦葵种群构件具有同速和异速两种不同的表型可塑性调节。  相似文献   

16.
二化螟卵在稻株上的分布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检查处于4叶期带有二化螟卵的杂交稻64株和常规稻63株,其结果是:杂交稻卵产在叶片正面的占95.52%、反面占2.99%、叶鞘外侧占1.49%;常规稻叶正面的占98.44%、反面占1.56%、叶鞘上未见。不同叶位叶片的卵量是:杂交稻第一叶  相似文献   

17.
稻苗绿圆跳虫的发生危害与药剂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圆跳虫是吉林稻区的新害虫,以成虫、若虫危害稻苗心叶、叶鞘及叶片,致使苗床上出现成簇枯心苗、叶片呈黄色撕裂状横斑或横断、叶鞘上出现破损状黄斑或褐色折痕。稻苗25~3叶期枯心苗出现最多,钵育苗受害更严重。防治方法可于播种前,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处理苗床,或发生初期用90%敌百虫与80%敌敌畏1∶1混合后1000倍液喷雾,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8.
南瓜对叶施铬的吸收、转运和分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永安二号”为材料,采用盆栽和51Cr叶片标记的方法,测试南瓜叶施铬的吸收、转运和分配过程。结果表明,南瓜叶片可以吸收51Cr并转运到其它器官,幼果期叶片的吸收和转移量要大于苗期叶片;叶片标记10 d后,除标记叶外,地上部分其它器官中51Cr量的分布顺序为:苗期—叶片>茎>花,幼果期—茎>叶片>果肉>花;此外,苗期植株和幼果期植株主根中51Cr的放射性活度都很高。各叶位叶片和不同茎段51Cr放射性活度高低与其与标记叶的距离有关;幼果期果实中51Cr的分配率为9%,表明叶施可以提高果肉中的铬含量。  相似文献   

19.
稻纵卷叶螟以幼虫为害稻叶,仅有少数一龄有时取食嫩叶鞘外,叶片是其取食的唯一部位。幼虫为害叶片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缀叶吐丝作苞,一叶一苞,一苞一虫,二是只啃食叶上表皮和叶肉,留下下表皮,受害处呈明显透明的白条斑。稻纵卷叶螟幼虫共分五龄。笔者在多年的田间测报调查和虫龄分类中发现,不同龄期幼虫所造成的叶片被害状有较明显的差别。因此可从叶片上的不同被害状,识别出为哪一龄幼虫所害。经多年在测报和防治凋查中应用,结果很好,误差甚微。现将用被害状确定龄期的方法要领简述如下:1.稻纵卷叶螟蛾高峰期过后2~3天,当时水稻处于分蘖时,检查稻株心叶靠茎部喇叭  相似文献   

20.
稻苗绿圆跳虫的发生危害与药剂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圆跳虫是吉林稻区的新害虫,以成虫、若虫危害稻苗心叶、叶鞘及叶片,致使苗床上出现成簇枯心苗、叶片呈黄色撕裂状横斑或横断、叶鞘上出现破损状黄斑或褐色折痕。稻苗25~3叶期枯心苗出现最多,钵育苗受害更严重。防治方法可于播种前,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处理苗床,或发生初期用90%敌百虫与80%敌敌畏1∶1混合后1000倍液喷雾,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