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几年,稻纵卷叶螟在山区水稻连续大发生,尤其是2004、2005年,未治田的稻纵卷叶螟2代、3代为害白叶率达100%.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必须科学防治。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稻纵卷叶螟在本区水稻连续大发生,尤其是2004年、2005年,未防治田的稻纵卷叶螟二代、三代为害白叶率高达100%,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笔者对近两年我区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与为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今后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年份的防治策略。1发生特点1·1迁入早2004年、2005  相似文献   

3.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的一种食叶性害虫,该虫严重发生时,可造成田间大面积的白叶,不仅使水稻严重减产,还影响了稻米的品质.近几年常熟地区稻纵卷叶螟的危害较为严重,2003~2006年稻纵卷叶螟连续大发生,对水稻生产造成重大威胁.  相似文献   

4.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 e),是保靖县中稻主产的三大主要害虫之一,对保靖县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调查了2007~2014年保靖县稻纵卷叶螟的种群发生规律,并调查分析了稻纵卷叶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在保靖不越冬,年发生3~4代,每年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迁入,主害代为第二代,发生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蛾峰量最高达12 800只/667m2,漏治田稻纵卷叶螟为害造成水稻减产5~7成,最高达90.2%。  相似文献   

5.
15%凯恩和20%康宽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稻纵卷叶螟在上海嘉定区连年大发生,其特点为迁入时间早、迁入峰次增多、迁入蛾量大。由于常规药剂杀虫单系列复配剂的长期频繁使用,致使它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明显下降,造成田阆白叶率、残虫量增多,危害加重。为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危害,特别是对高龄幼虫的防治,我们选用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15%凯恩和20%康宽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6.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一种食叶性害虫,该虫严重发生时,可造成田间大面积的白叶,使水稻严重减产,且影响稻米品质。近几年常熟地区稻纵卷叶螟的危害较为严重。2003~2005年稻纵卷叶螟连续大发生。为此,笔者于2005年使用专治稻纵卷叶螟的高效低毒农药——叶不卷对稻纵卷叶螟进行了防效试验,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稻纵卷叶螟是一种迁飞性,暴发性害虫,近年来福建省沙县田间发生十分严重,己成为危害水稻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2005年我县稻纵卷叶螟仍属偏重发生年,局部大发生。全年发生面积5868hm^2,防治面积7200hm^2。部分田块因防治不及时造成田间卷叶率及白叶率偏高。  相似文献   

8.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的一种食叶性害虫,该虫严重发生时,可造成田间大面积白叶,水稻不仅严重减产,还影响稻米品质。近几年常熟地区稻纵卷叶螟连续大发生、危害较严重,对水稻生产造成重大威胁。为寻找防治稻纵卷叶螟的高效、长效药种,我站于2007年进行了骄子乳油对稻纵卷叶螟防效的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取得理想效果,现把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景宁县地处浙西南部山区,常年种植水稻面积0.50~0.67万公顷,近几年,稻纵卷叶螟在水稻上连续大发生,尤其是2005~2007年,未治田块稻纵卷叶螟白叶率接近100%,对水稻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此,笔者对这几年稻纵卷叶螟发生原因与危害情况进行初步研究,摸清了大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998年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稻纵卷叶螟是高邮市水稻上的主要迁飞性害虫之一,年发生4代,2代为迁入代,一般6月下旬开始迁入,迁入期一直持续到8月上旬。迁入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迁入量的大小是决定发生程度的主要因素,3代为主害代,4代为迁出代。1998年稻纵卷叶螟大暴发,为控制危害,共...  相似文献   

11.
稻纵卷叶螟又叫卷叶虫,是水稻主要的两迁害虫之一。主要以幼虫取食水稻的叶片为害,水稻抽穗期受害后千粒重降低,空瘪率增加,生育期推迟,一般减产1成,重的达2成以上,严重时稻田一片枯白,造成严重减产[1]。为了有效的开展稻纵卷叶螟的综合防治促进周宁县水稻的增产增收,本人对周宁县2014年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综防对策。  相似文献   

12.
1.为害症状稻纵卷叶螟主要危害水稻。以幼虫吐丝纵卷叶片结成虫苞,幼虫躲在苞内取食上表皮及叶肉组织,留下表皮,造成白叶。受害重的稻田一片枯白,千粒重降低,瘪谷率增加,造成严重减产。  相似文献   

13.
水稻纵卷叶螟在上海地区常年发生较重,2007年稻纵卷叶螟的发生量为1990年以来最严重的一年。由于在四(2)代纵卷叶螟适期内防治时遇连续阵雨及人为等各种因素影响,错失了防治最佳时期,致使稻纵卷叶螟进入纵卷期,虫龄高,防治效果差,且由于目前尚缺少防治高龄幼虫的理想药剂,造成田间残留虫量、白叶率高。为寻找和筛选最佳防治药剂,对高龄纵卷叶螟进行有效防治,特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14.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的一种食叶性害虫,该虫严重发生时,可造成田间大面积白叶,不仅使水稻严重减产,还直接影响稻米品质。近几年,宜兴地区稻纵卷叶螟危害较为严重,2005~2007年稻纵卷叶螟连续大发生,对水稻生产造成重大威胁。为尽快找出可推广应用的高效、长效的替代产品,2007年笔者对河北威远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1%威克达(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进行田间小区试验,以明确威克达EC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并观察其对水稻的安全性,确定其最佳使用剂量,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川东北地区属中稻区,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品种更新,土肥条件的改善,水稻稻纵卷叶螟已上升为我地区水稻主要害虫之一。特别是近3年来,其发生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在2009年特大发生,未冶田的稻纵卷叶螟白叶率高达85%,如此高频率大发生,给本地区的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笔者通过大量调查,对该地区稻纵卷叶螟发病原因、特点及其防控对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稻纵卷叶是我市水稻上的一种常发性害虫。受区域性气候变化和水稻栽培制度变动的影响,常间歇暴发,造成严重为害和产量损失。稻纵卷叶螟具有远距离迁飞特性,我市年发生5—6代,早季主要虫源来自春夏季随高空西南气流迁入大量抱卵成虫;晚季主要虫源,除少量外来迁入外,大部分是本地  相似文献   

17.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主要的迁飞性害虫,近几年对我区水稻造成卷叶危害日趋严重,最重田块二代白叶率达95%以上,影响水稻株高和抽穗,降低千粒重。本文就近几年我区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特点、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转cry1Ab/cry1Ac基因汕优63水稻(汕优63/Bt水稻)对靶标害虫一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控制效果.通过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观察的方法对汕优63/Bt水稻对二化螟的致死性及其对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抗虫效果进行了研究。室内离体植株测定结果表明,汕优63/Bt水稻对二化螟具有很好的抗性,1龄幼虫取食汕优63/Bt水稻48h和72h后的死亡率由31.5%上升到95.6%。3龄幼虫的死亡率由2.7%上升到67.9%。汕优63/Bt水稻对1龄幼虫的致死效应高于3龄幼虫,但没有二化螟能在汕优63/Bt水稻上完成世代发育。在田间。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在汕优63/Bt水稻上造成的白穗率和卷叶率分别为0.38%和0.24%。显著低于对照。表现出良好的抗虫性。  相似文献   

19.
稻纵卷叶螟是危害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2003年我省大发生,水稻长势较好而防治不力的田块卷叶率达30%~50%,严重的达99%以上,使水稻结实率降低,千粒重下降,从而造成减产。目前,供生产上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的药剂较少.为此我们于2003年9月进行了用40%毒死蜱乳油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试验,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一、稻纵卷叶螟防治误区(一)防治时间滞后1、见虫结苞才打药。稻纵卷叶螟1-2龄幼虫多数藏在心叶或虫苞内。3龄幼虫开始取食嫩叶,当叶肉取食40%左右时转苞为害。在稻纵卷叶螟防治中。多数稻农不见虫结苞不打药,发现结苞“白叶”慌忙打药,这肘幼虫多数在3龄以上,卷叶结苞藏在苞内,药液很难直接喷到虫体上.防治效果表现较差。据调查,见虫结苞开始打药一般都错过防治适期5-7天。稻田“白叶”率增加,危害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