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放养密度要适宜。根据水族箱的大小,饲养一定数量的鱼,保持适当的放养密度。如果放养的鱼过多,任你怎样努力,水质都难以保持清洁。2.控制投饵量。投饵应掌握宁少勿多,饵不过夜的原则,以免剩饵发酵分解,败坏水质。3.勤排污、换水。清污、换水要经常进行,不要等到  相似文献   

2.
<正> 夏秋季节,气候炎热,鳝鱼池塘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关键技术: 1.水质调节。及时清除池中残饵及其他污物,保持水质肥活嫩爽,1~2天换水一次,保持水深30~40厘米。 2.控制水温。鳝鱼的最适宜养殖水  相似文献   

3.
一、加强水质管理 到了秋季,池塘载鱼量较大,水体有机质积累较多,水质易变质变坏,因此对池塘水质要特别注意。池塘水位要维持较高,以2—2.5米为宜,水质保持清新优良溶氧丰富,满足“肥、活、嫩、爽”的要求。具体措施有:①定期注换新水,10天左右注换新水一次,每次换水30厘米左右。②及时清除残饵、污物,鱼类食场的残饵,池塘水面漂浮的污物,池底沉积的剩草,池周附生的杂草等要及时清除干净。  相似文献   

4.
唐建清 《农家致富》2010,(12):44-45
一、烂鳃病 1.病原与病症 病原为细菌,症状为病虾鳃丝发黑,局部霉烂。2.防治方法(1)经常清除虾池中的残饵、污物,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安全.保持水体中溶氧在每升4毫克以上,避免水质被污染。  相似文献   

5.
唐建清 《当代农业》2010,(12):44-45
一、烂鳃病 1.病原与病症 病原为细菌,症状为病虾鳃丝发黑,局部霉烂。2.防治方法(1)经常清除虾池中的残饵、污物,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安全.保持水体中溶氧在每升4毫克以上,避免水质被污染。  相似文献   

6.
一、烂鳃病 烂鳃病病原为细菌,症状为病虾鳃丝发黑,局部霉烂。防治方法:经常清除虾池中的残饵、污物,注入新水,保持水体中溶氧在4毫克/升以上,避免水质被污染。用漂白粉2克/立方米溶水后全池泼洒,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残饵、死鱼及排泄物腐解对山区精养池养殖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艾青 《现代农业科技》2007,(10):143-144,150
试验结果表明:充气能为养殖水体提供充足的氧气,加速氨氮、亚硝态氮的氧化分解,充气与不充气存在显著差异(P<0.05);投饵后8~12h水质恶化加快,是NH3-N、NO2-N管理的关键时间;残饵、死鱼及排泄物三者相比,残饵是引起水质恶化的关键,死鱼对水质影响较小。因此,在高密度养殖中尽量减少饵料的残留。  相似文献   

8.
池塘的淤泥是池塘养殖过程中残饵、鱼类排泄物、死亡的生物及流入泥沙沉积于池底形成的。一般来说,池底保持一定厚度的底质,不仅可提供养分,稳定水质,而且有益于底栖生物及鱼类的生长繁殖。但是,淤泥过厚会给养殖水体带来极大危害:其一是使池水变浅,减少鱼类活动空间;其二是淤泥中含有大量有机质,其分解过程中会消耗水中大量溶氧,使池底始终处于缺氧状态,除了易引起“泛塘”外,有机质的不完全分解还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引起水质恶化,厌氧菌大量繁殖。对养殖池塘淤泥过厚应采取如下综合措施治理:  相似文献   

9.
<正>秋季气温适宜,是黄鳝的生长旺季。要使池养黄鳝获得高产高效,秋季的饲养管理非常重要,主要应抓好以下几点。1.改善水质。鳝池水深控制在30厘米左右,及时清除池中残饵及污物,保持水质"肥、活、嫩、爽",水色清爽,呈淡褐色或嫩蓝色,且经常  相似文献   

10.
养殖水体既是养殖对象赖以生长、生活的场所,也是残饵、粪便等的分解容器,还是浮游生物的培育池,控制不好,很容易造成水中有机物和有毒、有害物质大量富集,这不仅严重影响水产养殖的产量和质量,而且还会成为天然水域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因此,保持水环境的生态平衡,做好水质调控,是水产养殖优质高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池塘的淤泥是池塘养殖过程中残饵、鱼类排泄物、死亡的生物及流入泥沙沉积于:池底形成的.一般来说,池底保持一定厚度的低质,不仅可提供养分,稳定水质,而且有益于低栖生物及鱼类的生长繁殖.但淤泥过厚会给养殖水体带来极大危害:  相似文献   

12.
<正>秋季气温适宜,是黄鳝的生长旺季。要使池养黄鳝获得高产高效,秋季的饲养管理切莫耽误。改善水质鳝池水深控制在30厘米左右,及时清除池中残饵及污物,保持水质"肥、活、嫩、爽",水色清爽,呈淡褐色或嫩蓝色,且经常有变化,使池水肥而不老。每隔1~2天  相似文献   

13.
正难题一:如何调控黄鳝网箱内水质?7~9月高温季节,黄鳝吃食量增加,网箱底部容易积累大量残饵、粪便,特别是种植水花生后,网箱底部水流动性差,容易出现网箱小环境底部水质老化,致病菌大量繁殖,箱底发黑发臭,氨氮、亚盐等指标过高的情况。解决方案:(1)定期、彻底清箱。(2)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做好调水改底工作。建议定期使用臭氧水安+枯草芽孢杆菌N9改底、增氧、促进残饵粪便的分解,改底后使用强效  相似文献   

14.
1 改变传统观念,优化养殖环境 1.1加强水质调控 养殖水体既是养殖对象的生活场所,也是粪便、残饵等分解容器,又是浮游生物的培育池;这种“三池合一”的养殖方式,容易造成“消费者、分解者和生产者”之间的生态失衡,造成水中有机物和有毒有害物质大量富积。这不仅严重影响养殖动物的生存和生长,而且成为天然水域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相似文献   

15.
伊巧玲 《现代农业》2013,(12):99-99
一、改变传统观念。优化养殖环境 1.加强水质调控。养殖水体既是养殖对象的生活场所,也是粪便、残饵等分解容器。又是浮游生物的培育池;这种“三池合一”的养殖方式,容易造成“消费者、分解者和生产者”之间的生态失衡。造成水中有机物和有毒有害物质大量富积。这不仅严重影响养殖动物的生存和生长,而且成为天然水域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相似文献   

16.
稻田养河蟹,病害防治很重要。其防治方法是:1.腐壳病:属细菌性疾病,河蟹因蟹壳腐烂而死亡。预防时应经常注水,使水质清新,水体pH值应保持在7.5—8。治疗时可在饵料中配入磺胺药投喂。2.聚缩虫病:系由聚缩虫附着在蟹体上而引起的病害。预防时应经常换水,保持水质清新;合理投饵,及时清除残饵。治疗时应用0.25—0.6ppm的硫酸铜全池泼洒。  相似文献   

17.
<正>秋季气温适宜,是黄鳝生长的旺季。强化秋季鳝池的饲养管理,是确保池养黄鳝高产高效的关键。1.改善水质。鳝池水深应控制在30厘米左右,及时清除池中残饵及污物,保持水质"肥、活、嫩、爽",水色清爽,呈淡褐色或嫩蓝色,且经常有变化,使池水肥而不老。每隔1~2天换水1次,定期使用生石灰调节酸碱度,控  相似文献   

18.
科学养鱼,除了合理营养配方外,关键在于养好水,这也是夏季鱼类饲养的“瓶颈”因素。1.水质恶化的原因(1)池塘底层残饵及有机质过多,  相似文献   

19.
1.烂鳃病。病原为细菌。症状为病虾鳃丝发黑,局部霉烂。防治方法:(1)经常清除虾池中的残饵、污物,注入新水,保持水体中溶氧在4毫克/升以上,避免水质被污染。(2)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2克溶水全池泼洒,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2.黑鳃病。此病主要是由于水质污染严重,克氏螯虾鳃丝受霉菌感染引起。症状是鳃由红色变为褐色或  相似文献   

20.
王芳 《农家致富》2004,(16):40-40
鸭在水中活动能避暑降温,吃掉水中的青蛙、蝌蚪、水生昆虫等对鱼类有害的生物:鱼能利用鸭粪、残饵等鸭生产出的废弃物,从而使水质清新、环境良好.消除养殖的不利因素。鱼鸭混养主要应掌握以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