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8 毫秒
1.
茶叶是宜都市山区农民的支柱产业,是山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经济来源。但是,宜都市茶叶长期受到茶尺蠖的危害。2016年宜都市植保站从武汉楚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引进、试验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菌,进行防治茶尺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该生物农药对茶树和其它生物安全,无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2.
2012年宜都市茶树栽培面积6 333hm2,总产量1.2167万t,总产值3.38亿元。茶叶已成为宜都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宜都丘陵、山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经济来源。但是,近年来茶尺蠖在宜都王畈、五眼泉、聂河、松木坪、潘家湾等茶主产区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2012年全市发生233hm2。幼虫咬食叶片  相似文献   

3.
为验证英格尔公司生产的茶尺蠖信息素在茶园茶尺蠖防治上的作用和效果,以获取科学、准确的试验数据,优化集成茶叶绿色防控技术,我们开展了茶尺蠖信息素诱捕茶园茶尺蠖试验。1试验材料和方法1.1诱集材料茶尺蠖信息素诱芯,注塑三角型诱捕器,均由漳州市英格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和提供。1.2试验地该试验设在英山县红山镇乌云山村三组石顺本、石立贵两农户茶园进行。该试验茶园地形较密闭,与其它的地块隔离较好,茶树为多年生,  相似文献   

4.
茶尺蠖是茶叶上的重要食叶性害虫,影响茶叶的产量与品质。为了解茶尺蠖的发生规律,2011—2013连续3年应用佳多牌虫情测报灯对婺源县茶尺蠖类害虫的发生种类、数量、发生期及种群动态等进行了观测,试验结果表明,茶尺蠖发生在婺源1年内可以发生4~5代、发生期长且世代重叠,主发生期在每年的6~9月。  相似文献   

5.
茶尺蠖Buzura thibetaria Oberhur属鳞翅目.尺蠖蛾科.造成茶叶减产.是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国内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贵州等省。幼虫咬食叶片,是一种暴食性害虫.发生猖獗时.可将成片茶园食成光杆。茶叶减产60%以上,使茶叶生产受到严重损失.影响成茶品质。2010年铜仁地区老山口茶场暴发茶尺蠖.使十多年生的33.3hm^2茶园毁于一旦;2011年玉屏县亚鱼乡暴发茶尺蠖.55.3hm^2优质茶园被茶尺蠖啃食,形如火烧,无茶可采,只有全部翻犁重植,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6.
茶尺蠖和灰茶尺蠖幼虫及成虫的鉴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和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是茶园主要害虫,两者为近缘种,外形十分相似,难以区分。为了便于茶叶技术人员识别这两种尺蠖,本研究通过饲养观察,比较了这两种尺蠖幼虫和成虫的形态差异,提出了一种鉴别方法,即通过幼虫第2腹节背面八字形黑色斑纹的形态及该节上2对小黑点的位置进行幼虫鉴别,通过前后翅上外横线的形态进行成虫鉴别。采用分子鉴定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判别准确,且易于掌握,能准确区分茶尺蠖和灰茶尺蠖。本研究结果对这两种尺蠖的正确识别和田间防治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7.
茶尺蠖生物防治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亦根  黄明度 《昆虫天敌》2001,23(4):181-184
茶尺蠖Ectropis obiqua Prout是茶园中的重要害虫,对它的生物防治研究国内已做了较多的工作。本文从茶尺蠖的研究基础一大量饲养和它的病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及信息素等方面对茶尺蠖的生物防治研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正>茶尺蠖和茶毛虫是鄂南茶树的主要害虫,造成茶叶减产,对茶叶生产影响大。茶尺蠖幼虫咬食叶片呈弧形缺刻,为害严重时,将茶树新梢吃成光秃,仅留秃枝,使树势衰弱,耐寒力差,易受冻害。大发生时,常将整片茶园啃食一光,状如火烧,茶叶减产60%以上。茶毛虫以幼虫咬食茶树成叶,影响茶树的生长和茶叶产量。为害严重时,可将茶树的嫩枝、花蕾、幼果咬食殆尽,仅留秃枝,远看似枯树,导致减产。由于茶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咸宁茶区茶尺蠖发生规律及性引诱剂对茶尺蠖的诱杀效果,本研究对咸宁茶区茶尺蠖发生期及发生量进行了监测,同时,研究并分析了性引诱剂对茶尺蠖的诱杀效果,为茶园害虫绿色防控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Prout)及其近缘种灰茶尺蠖E.grisescens Warren是我国茶树上最为重要的两种食叶性害虫,茶尺蠖绒茧蜂Apanteles sp.和单白绵绒茧蜂Apanteles sp.是茶尺蠖Ectropis spp.幼虫期最重要的两种寄生性天敌昆虫。为了明确这两种绒茧蜂的物种名称及形态差别,同时探明这两种绒茧蜂是否是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共有寄生蜂,本研究采集了我国8省22个地方的茶尺蠖或灰茶尺蠖幼虫,通过室内饲养获得两种绒茧蜂的标本,对标本进行形态鉴定;同时将两种绒茧蜂的COI基因序列与Bold数据库中已知物种进行比对。结果表明,从野生茶尺蠖和灰茶尺蠖幼虫中均饲养出之前报道的茶尺蠖绒茧蜂Apanteles sp.和单白绵绒茧蜂Apanteles sp.两种寄生蜂;形态鉴定和分子比对结果表明,这两种广义绒茧蜂Apanteles spp.实为尺蠖原绒茧蜂Protapanteles immunis(Haliday,1834)和单白绵副绒茧蜂Parapanteles hyposidrae(Wilkinson,1928)。本研究明确了40多年前国内报道的茶尺蠖幼虫期的两种绒茧蜂Apanteles spp.的物种名称和主要形态特征,确定了这两种绒茧蜂是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共有寄生蜂,同时报道了一个中国新记录种尺蠖原绒茧蜂。研究结果为今后正确判定本地优势寄生蜂物种进而对茶尺蠖和灰茶尺蠖进行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茶尺蠖性信息素的田间使用技术及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性信息素的田间使用技术,在田间设置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的5、10和20 m挂放密度处理区及其对照区,并对不同处理区和对照区中诱捕器诱集的茶尺蠖成虫和幼虫数量以及同一挂放密度下距性信息素诱捕器不同距离的茶尺蠖幼虫数量进行调查,确定性信息素诱捕器的最佳挂放间距;在此基础上确定性信息素诱捕器对茶尺蠖的田间防治效果,并利用性信息素诱捕器对茶尺蠖成虫的田间动态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在任何一个挂放密度下,处理区诱捕器诱集的茶尺蠖成虫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区诱捕器,但在不同挂放密度的小区之间单个诱捕器诱集的成虫数量差异不显著;当茶尺蠖幼虫重度发生(1 361.57头/m~2)时,10 m间隔挂放1套性信息素诱捕器可显著降低茶尺蠖幼虫的发生数量;当茶尺蠖幼虫轻度发生(38.40头/m~2)时,间距为20 m挂放一套性信息素诱捕器时,茶尺蠖的校正防治效果可达88.44%;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在6月上旬、8月上旬、8月下旬至9月初、9月下旬分别有一个明显的诱捕高峰期,与田间茶尺蠖的发生高峰期基本一致。表明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可作为大量诱捕和虫情监测的手段在茶园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茶尺蠖是茶园主要害虫,为开展茶尺蠖的大量饲养,研究制作了一种产卵纸条,该产卵条制作简单、应用效果好,着卵量较之前的卵条提高45.95%;将之应用于茶尺蠖和灰茶尺蠖大量饲养,平均着卵量为195.9~225.4粒/条。本研究结果对茶尺蠖的大量饲养和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生产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3.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e hypulina Wehrli)是英山县茶叶生产上的一种主要害虫,近年来为害较重.2016年对英山县茶尺蠖的发生为害特点和综合防控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在茶园茶尺蠖的防治中,采取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能有效控制其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14.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又名茶尺蛾、小茶尺蛾,俗称拱拱虫、量寸虫,是豫南地区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大量发生时可将整片茶园吃成光杆,导致茶叶减产60%以上,并且严重影响成茶品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入了解灰茶尺蠖触角化学感器的内部结构,利用透射电镜对灰茶尺蠖成虫触角上的毛形感器、刺形感器和栓锥形感器内部构造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毛形感器表皮壁较厚,壁上无表皮孔或有少量表皮孔;刺形感器壁厚无孔,树突存在于感受器内;栓锥形感器表皮壁较薄,树突存在于感受器内,树突内有微管组织。根据灰茶尺蠖触角化学感器内部结构特征,进而对其可能具有的生理功能进行了探讨,这些可为今后灰茶尺蠖的性信息素电生理学及化学感受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25%辛甲氰乳油防治茶尺蠖防效好陈雪芬肖强姚惠明(中国农科院茶叶所杭州310008)25%辛甲氰乳油是陕西秦东农药总厂的产品,中国农科院茶叶所于1996年在杭州进行了茶尺蠖的田间防效试验,防治效果显著。1试验设计及方法试验设25%辛甲氰乳油1000、...  相似文献   

17.
用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防治茶尺蠖低龄幼虫效果较好,安全间隔期后,检测茶叶无农药残留,值得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不同地理种群茶尺蠖适合度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不同地理种群茶尺蠖种群分化特征,对室内条件下饲养的茶尺蠖发育和生殖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群间茶尺蠖卵和幼虫的发育历期具有显著差异,即偏低纬度茶尺蠖种群的发育历期长于偏高纬度种群,而蛹和成虫的发育历期差异不明显;茶尺蠖各种群的净生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均为武汉种群最大,而种群加倍时间(Dt)则以武汉种群最小,故利于该种群茶尺蠖的发展;同一种群中不同世代茶尺蠖间的幼虫发育历期和平均世代周期随着世代的推移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不同地理种群茶尺蠖间存活率和生殖力随着在实验条件下的不断饲养,差异会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19.
茶尺蠖(茶尺蛾)Ectropis obliqua hypulina Wehrli是我国华东地区的一种主要茶树害虫。单寄生于其幼虫体内的茶尺蠖绒茧蜂Apanteles sp.是目前已知的最主要的天敌。为了在此虫防治上开辟一条新的途径,减少用药,减少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在几年来茶尺蠖幼虫期寄生天敌自然寄生率考查、茶尺蠖绒茧蜂生物学特性研究以及  相似文献   

20.
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可寄生多种农林害虫的卵,是最重要的寄生性天敌昆虫种类之一。为评估其对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卵的寄生潜能和效果,本文首先研究了松毛虫赤眼蜂对不同密度灰茶尺蠖卵的功能反应以及自身密度的干扰效应,继而测定了松毛虫赤眼蜂在室内网笼和田间条件下对灰茶尺蠖卵的寄生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对灰茶尺蠖卵的寄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II型模型,瞬时攻击率为1.3179,寄生1粒灰茶尺蠖卵所需的时间为0.0352 h,寄生上限为28.43粒/雌。松毛虫赤眼蜂在寄生灰茶尺蠖卵的过程中存在着自身密度的干扰效应,即其对灰茶尺蠖卵的寄生率随赤眼蜂密度的增加而升高,但赤眼蜂的发现域相应减小。在室内网笼中,松毛虫赤眼蜂对灰茶尺蠖卵的寄生率为25.94%;在茶园中,松毛虫赤眼蜂对灰茶尺蠖卵的寄生率为37.00%。综上,松毛虫赤眼蜂对灰茶尺蠖卵具有较好的寄生潜能,这一结果为田间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灰茶尺蠖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