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该模式栽培,亩产夏白菜4 000~5 000公斤、油麦菜1 500~2000公斤、小麦450~550公斤,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6,(4):F0004-F0004
猪苓是真菌药材,近年来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由于野生稀少,全国药商高价抢购,价格在本年度65元/公斤的基础上,有望突破百元大关。人工栽培猪苓是种植户挣大钱的最佳机遇。  相似文献   

3.
梨树采用优质早果丰产栽培技术,可比传统的稀植栽培提前3~5年挂果。3年生株产量5~10公斤,亩产量500~1000公斤。5年进入盛果期,株产量20~30公斤,亩产量1500~3000公斤。8年以后,亩产量可稳定在3000~5000公斤。其栽培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4.
梨树采用优质早果丰产栽培技术,可比传统的稀植栽培提前3~5年挂果。3年生株产量5~10公斤,亩产量500~1000公斤。5年进入盛果期,株产量20~30公斤,亩产量1500~3000公斤。8年以后,亩产量可稳定在3000~5000公斤。其栽培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在河北省栾城县柳林屯乡新兴起一种大葱反季节栽培方式,亩产大葱5 000~6 000公斤,一季亩收入就可达4 000~5 000元.  相似文献   

6.
内蒙东南部地区栽培双孢菇的日光温室规格一般是跨度 6 5米,长 50米,脊高 3 0米,采用床架栽培, 330m2的温室可栽培双孢菇 520m2.温室要暴晒数日,待培养料进棚前 4天~ 5天扣棚膜,并加盖草帘遮荫.栽培品种为 AS2796气生型菌株 (菌种制备略 ).栽培管理技术要点如下. 一、备料 培养料配料按 100平方米栽培面积计算.配方:新鲜无霉变的干稻草或麦秸 1600公斤,晒干的牛马粪或鸡粪 750公斤,饼肥 50公斤,过磷酸钙 50公斤,石灰粉 30公斤,石膏 30公斤,尿素 10公斤,碳酸氢铵 10公斤 (也可将尿素和碳酸氢铵换成进口复合肥 25公斤 ). 二、培养料…  相似文献   

7.
1选择合适的品种应选用抗热、生长快、抗病性强的品种。特别是选用耐霜霉病、抗软腐病的品种。2栽培时间适宜播期为6月初~7月底。3整地起垄上茬作物收获后,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公斤~5000公斤、三元复合肥75公斤、甲基异硫磷4公斤~5公斤,并混施20公斤过磷酸钙,10公斤硫酸锌,深  相似文献   

8.
猪苓野生驯化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几年的实验示范,采用菌种栽培猪苓,具有投资少、繁殖快、效益好、适应范围广、温度要求广、栽培季节长等优点,一般点种2个月后(春季)可见猪苓小菌核,6个月后菌核有板栗大小,2~3年采挖,窝产鲜猪苓10kg左右.  相似文献   

9.
猪苓栽培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猪苓资源濒临枯竭,发展人工栽培前景广阔。简要阐述了猪苓的栽培研究概况,并对我国人工栽培猪苓的几种模式进行了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影响猪苓产量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陕西、河南两省13个猪苓栽培地实际情况调查,详细了解了猪苓产量的影响因素,并研究了猪苓产量与栽培区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海拔、坡向和栽种方法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猪苓产量由多因素综合决定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猪苓栽培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液体浅层培养对猪苓菌丝体生长及其多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液体浅层培养方式培养猪苓菌丝体,在培养28d后,猪苓菌丝体的鲜重达到最高,而菌丝体干重在21d后增幅不大;培养28d后的培养液pH由接种前的3.9升高到5.0,菌丝体旺盛生长阶段的pH为4.0~4.6;菌丝体中总糖含量在培养14d后达到最大,浅层培养猪苓菌丝体生产猪苓多糖的适宜培养周期约为2周;对从猪苓菌丝体和猪苓菌核中提取的猪苓多糖进行红外吸收光谱比较分析,两者红外光谱图相似,表明多糖的主要组成成分相同,但含量上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西北小陇山林缘区野生猪苓资源较丰富,人工栽培自然条件优越,通过改进传统栽培技术,在海拔1 200~1 600 m林缘区平坦地或台地阴湿区,早春或秋季播种,利用7~10年树龄的青冈等树种作菌材、小陇山野生蜜环菌为菌源、鲜猪苓菌核(灰苓为主)作种,采取集中连片双层带状栽培,深层增氧、加湿,改善深层环境条件,科学管理,适期收获等措施,较传统穴播栽培产量提高3.8倍,大幅度提高了该区域猪苓的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3.
由于猪苓的用途不断拓展,野生猪苓的资源濒临枯竭,造成猪苓供需矛盾尖锐。为保护野生资源和缓解猪苓供需矛盾,该文根据猪苓生长适宜条件,摸索猪苓栽培技术,为猪苓人工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西瓜传统栽培的基础上,全方位发挥大棚优势,采用增加单位面积株数、双蔓留瓜等措施,以达到西瓜高产的目的.双蔓留瓜所产西瓜大小均匀,单瓜重约4~5公斤,每株2瓜,重量在8~10公斤.而每株采取一蔓留瓜的栽培方式单瓜重一般在6公斤左右.可看出,单瓜重虽不及单蔓所留瓜重,但总产量比一般栽培产量大幅度提高,增幅在45%左右.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5.
《当代农业》2011,(21):25-25
一、小麦的需肥量和需肥规律 江苏省小麦一般在10月中下旬播种,生育期较长.从播种到成熟一般需要210~230天。小麦是一种需肥较多的作物,据分析.在一般栽培条件下,每生产100公斤小麦.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3公斤左右、五氧化二磷1~1.5公斤、氧化钾2~4公斤,氮、磷、  相似文献   

16.
对引进的六个菌株进行了生长速度,液体发酵能力,以及菌丝体多糖含量比较,结果表明:猪苓4,猪苓5在固体平培养基上长势好,猪苓3、猪苓4、猪苓2发酵能力强,猪苓2菌丝体多糖含量明显高于其余菌株。最终确定猪苓2为筛选出的最佳菌株。  相似文献   

17.
猪苓与蜜环菌共生体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和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的共生关系一直是猪苓人工栽培和育种领域的研究热点。综合近来的研究,主要综述了猪苓的人工栽培应用以及猪苓与蜜环菌共生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栽培要点 适宜在黄淮、华中烟区和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种植。耐肥.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亩产175公斤。北方烟区亩施纯氮5.5.6.5公斤,N:P:K为1:1:2~3;南方烟区亩施纯氮6.5~7.5公斤.N:P:K为1:1.5:2~3。苗期长势稍弱,应重施基肥,早追肥,促苗早发。亩栽1100.1300株,留叶20~22片为宜。中下部叶片成熟落黄好,应成熟采收烘烤;上部4~6片烟叶成熟落黄较快而集中.应一次性采收烘烤。采用三段式烘烤工艺,易烘烤。  相似文献   

19.
平菇高产栽培的产量标准是每1公斤原料达到2公斤以上鲜菇产量.所谓大面积达到3公斤、4公斤、甚至5公斤鲜菇产量是不可能的,是一种误导. 平菇栽培管理技术错综复杂,千变万化,重点应抓住以下四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猪苓,又名野猪食、猪屎苓、地乌桃等,为多孔菌科真菌,子实体幼嫩时可食用,味道十分鲜美。其地下菌核是稀有中药材,有利尿渗湿、通淋退肿等功效。猪苓多以野生品供应市场,野生猪苓分布于海拔1000~2000米的山区,以1200~1600米的地区生长较多。近几年,随着猪苓抗癌作用的发现,产区过度采挖,野生资源锐减,猪苓供求矛盾日趋突出,市场前景一路看好。这里介绍一种林区半野生栽培猎苓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