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保护利用农田天敌的群落问题探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作者在群落水平上,从5个方面探讨了保护利用农田天敌的理论基础。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可以增加天敌群落种库的多样性,进而加速天敌群落的迅速重建和发展,这对控制早期迁入害虫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多样性高的天敌群落能减轻害虫发生程度,推迟害虫发生高峰的出现。群落内各子系统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维持了天敌群落的稳定,增强了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群落多样性是影响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五种出口农产品仓储昆虫群落结构的数量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群落物种的丰富度、生态优势度、多样性、均匀度等群落特征指数,研究了临沂市5种出口农产品仓储昆虫群落结构的数量特征,并分析了它们的相似性。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将5种群落分为4类,脱水蔬菜和中药材仓储昆虫群落同属于一类,其它3种农产品仓储昆虫群落各属一类。除大蒜群落结构合理外,其它群落结构都不合理,粮谷群落结构尤其不合理。结合仓储昆虫群落结构特征指数、害虫及天敌的发生情况,分析了4大类群落的特点,并提出了对应的仓储管理意见。利用群落特征指数,对粮谷昆虫群落时间格局的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根据不同时间害虫及天敌的发生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害虫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棉区夏玉米田害虫及天敌群落结构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1997年7月8日至8月29日系统调查了夏玉米田主要害虫及天敌的种群数量动态,并利用相对多度、丰富度、优势度、生态优势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分析了其群落结构和动态。结果表明:(1)在棉区夏玉米田共有害虫和天敌59种,其中害虫24种,天敌35种。(2)截形叶螨为优势种,其优势度指数为0.6459-0.9924。(3)8月中旬以后群落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J)较大,分别为0.7327-0.9378和0.5242-0.6986;但此期以前,H′与J均较小,应注意防治。(4)害虫及天敌在时间上的同步性和在空间上的同域性均强,为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控害提供了依据。最后分析提出了以保护利用天敌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海南茄子田昆虫群落结构与时序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目测法和黄板诱集法,对海口茄子田整个生育期内昆虫群落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利用优势度指数、相对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优势集中性指数,分析了其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共发现昆虫9目24科66种。种类数以鞘翅目最多,个体数以同翅目最多。在捕食性天敌中,瓢虫的种类和数量最多;害虫以烟粉虱、棕榈蓟马和萝卜蚜为优势种。相对于害虫,天敌昆虫表现出明显的跟随现象,但自然状态下不能有效控制害虫的发生与为害。依据昆虫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结合茄子生育期,采用有序样本最优分割法将茄子田昆虫群落动态划分为5个阶段,不同阶段昆虫群落特点及相应的害虫防治策略也不相同,为茄子田害虫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稻田中性昆虫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广东省四会市大沙镇水稻害虫综合防治稻作区为试验基地 ,用吸虫器法采样 ,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中的中性昆虫、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与害虫进行了系统调查。在整个稻田节肢动物群落中 ,稻田中性昆虫物种丰富度的比例 ,在早稻和晚稻分别为 1 6 .98%和 6 .82 % ;而其数量比例为 :早稻 73.6 1 %、晚稻 37.94 %。稻田中捕食性天敌亚群落的发生与重建比水稻害虫亚群落发展快 ,前者在水稻生长发育前期主要依赖于稻田中的中性昆虫重建其亚群落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间试验和系统调查,研究了北京地区不同害虫管理措施梨园的天敌群落结构。调查发现了主要天敌6目,18科,25种,树冠捕食性天敌多,而地表寄生性天敌多。梨园捕食和寄生性天敌种类分别为76%和24%。整个生育期喷施农药3次的试验梨园树冠优势捕食性天敌数量显著大于喷药次数超过8次的常规梨园,试验梨园地表寄生性天敌数量略大于或显著大于常规梨园。试验梨园中天敌总个体数是常规梨园1倍以上,化学药剂施用次数与梨园天敌个体数量呈负相关。分析显示,试验梨园树冠天敌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显著大于常规梨园,而天敌群落丰富度和优势度指数没有明显差异。研究结果对提倡生物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以保护梨园天敌提供了部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7.
南岳茶场害虫-天敌群落结构及季节动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通过对南岳茶场害虫一天敌群落的系统调查,应用群落指数进行多样性、主分量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南岳茶场害虫一天敌群落的季节动态明显受到气候条件、茶树生长习性及农事活动的影响。全年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即10月至翌年3月为群落的越冬期,4~6月为群落的活跃期,7~9月为群落的波动期。由于采取了生态控制措施,全年中群落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都较大,害虫优势度指数较小,害虫与天敌之间处于较好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8.
不同生态茶园昆虫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对4种不同类型生态茶园中昆虫群落进行调查,共发现茶树害虫50种,天敌45种;生态茶园与纯茶园相比,其昆虫群落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较高,而优势度指数较低;昆虫群落多样性为梨茶间作>林窗式茶园>杉茶间作>纯茶园。茶园物种的多样性与它的稳定性紧密相关,多样性越强,其稳定性越好,害虫大发生的几率较小。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平托花生的种植对芒果果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对其生境下2018年8月至2019年11月芒果园芒果膨大期,对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系统调查(间隔15d查1次,五点取样法)。对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物种数量、个体数量分析,并与清耕生境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平托花生生境下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数量约为清耕生境的2倍,个体数量为4倍,物种多样性、群落稳定性均高于清耕生境,在天敌亚群落方面也表现出相似趋势。而害虫亚群落方面,清耕生境害虫数量约为平托花生生境2倍。综合分析表明,芒果园种植平托花生有利于提高群落稳定性,增加天敌的个体数量,抑制害虫的暴发,便于发挥天敌的控制作用,是一种有效的防控害虫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三种杀虫剂对麦田蚜虫和捕食性天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2种选择性杀虫剂吡虫啉、抗蚜威和一种广谱性杀虫剂氧化乐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选择性杀虫剂对麦田蚜虫和捕食性天敌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选择性杀虫剂的小区在农药持效期内麦蚜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低于空白对照区,高于氧化乐果处理区,而优势度和优势集中度高于空白对照区,低于氧化乐果处理区;捕食性天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低于空白对照区,高于氧化乐果处理区,优势度和优势集中度高于空白对照区,低于氧化乐果处理区。选择性杀虫剂处理区瓢蚜比小于空白对照区和氧化乐果处理区,且有效期长达15-16d。根据害虫和天敌发生的特点及选择性杀虫剂的特性,提出了麦蚜的有效防治措施,即在麦蚜为害关键时期,每667m^2用吡虫啉1g(ai)或抗蚜威2.5g(ai)喷施1次,再利用自然天敌调控作用,即可有效控制麦蚜。  相似文献   

11.
转cry1Ac+cry2Ab基因棉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Bt棉和常规棉为对照,研究了转cry1Ac+cry2Ab棉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转cry1Ac+cry2Ab棉田、转cry1Ac棉田和常规棉田节肢动物群落、害虫亚群落和天敌亚群落的结构与组成无明显差异;转cry1Ac+cry2Ab棉田刺吸类害虫、蛀食类害虫和食叶类害的数量均低于转cry1Ac棉田和常规棉田;转cry1Ac+cry2Ab棉田蜘蛛类、瓢虫类和捕食类天敌的数量均低于转cry1Ac棉田和常规棉田;转cry1Ac+cry2Ab棉田节肢动物群落、害虫亚群落和天敌亚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与转cry1Ac棉田和常规棉田相比均无明显差异,说明转cry1Ac+cry2Ab棉田节肢动物群落、害虫亚群落和天敌亚群落的稳定性和转cry1Ac棉和常规棉相比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2004年~2005年对珠海市斗门区有机荔枝园、失管荔枝园和常规荔枝园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三种荔枝园的节肢动物差异较大。节肢动物科、种数以失管荔枝园(有机荔枝园(常规荔枝园。有机荔枝园、失管荔枝园和常规荔枝园害虫个体百分率分别为44.59%、40.86%和36.67%,捕食性天敌个体百分率分别为12.14%、11.02%、5.85%,寄生性天敌个体百分率分别为23.29%、9.38%、8.25%。有机管理下荔枝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变化较小,天敌尤其是捕食性天敌数量较高。常规荔枝园由于频繁地使用化学农药,控制害虫的同时也大量地杀伤天敌,特别是捕食性天敌,而且对其他类群的节肢动物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自然景观异质性与稻田捕食性天敌保护及生态控害效能的相关性,以湖南省湘潭市涟水河流域下游段为研究区域,选择自然条件下具有不同景观异质性的稻田,调查稻田捕食性天敌多样性并分析其控害效能。结果表明:在早稻期与晚稻期,高异质性景观稻田的捕食性天敌物种丰富度分别为26.13和18.88;捕食性天敌个体数量分别为253.96个/m2和75.58个/m2;低异质性景观稻田的捕食性天敌物种丰富度分别为25.00和18.25;捕食性天敌个体数量分别为302.50个/m2和59.04个/m2;在早稻期与晚稻期,高异质性景观稻田的物种丰富度益害比分别是低异质性景观稻田的1.33倍和1.01倍;捕食性天敌个体数量益害比分别是低异质性景观稻田的1.40倍和1.53倍。过低与过高的景观组成异质性稻田,捕食性天敌物种丰富度与个体数量值均较低。具有良好生境或斑块连通性的稻田的捕食性天敌个体数量、生态控害效能显著高于具较差生境或斑块连通性的稻田,在晚稻期具有良好生境或斑块连通性的稻田的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具较差生境或斑块连通性的稻田。建议在强化稻田捕食性天敌的生态控害效能策略中,既要考虑适度的景观组成异质性,更应重视增加异质景观或生境斑块间的连通性,强化廊道连接,利于捕食性天敌迁移、避险与保存,以达到水稻害虫可持续生态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探讨春播玉米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时序动态,旨在为玉米田天敌保护利用及玉米害虫的合理防控提供基础资料。采用网捕法和目测法探明春播玉米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时序动态。调查共获节肢动物7632头,隶属3纲12目45科66属70种,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和玉米三点斑叶蝉Zygina salina Mit为本地区害虫优势种,天敌优势种则为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Goeze)、方斑瓢虫Propiylaea quatuordecimpunctata(Linnaeus)、黄褐新园蛛Neoscone doenitzi(Boes.et Str.)、中华草蛉Chrysopa sinica Tjeder和十三星瓢虫Hippodamia tredecimpunctata(Linnaeus)。新疆北部春播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中植食性亚群落结构特征指数NH'、J'、D与总群落相近,优势种害虫亚洲玉米螟和玉米三点斑叶蝉的大量发生致使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指数出现显著变化,是影响群落稳定的主要因素。主成分分析表明,捕食性节肢动物物种数、个体数和植食性节肢动物物种数累计贡献率可达61.47%,是影响该地区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导因子。灰色系统分析则表明,优势种天敌方斑瓢虫、草蛉、黄褐新园蛛种群数量的变化与优势种害虫玉米螟和玉米三点斑叶蝉种群数量的变化关联度最高,其关联度分别为0.7719和0.8778、0.7898和0.8309、0.9637和0.8312。天敌的发生与害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具有显著的跟随效应,这为合理保护利用天敌防控玉米害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稻-棉邻作系统稻田和棉田地表捕食性天敌丰富度和多样性,采用陷阱诱捕法对邻作稻田-棉田地表的捕食性天敌进行了系统调查,应用群落特征参数等对陷阱诱集物种群落、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稻-棉邻作系统共诱集3纲11目33科8532头样本。其中,稻田陷阱收集到8目27科35种5878头个体,捕食性天敌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分别为1.8779、0.7297、0.2576;棉田陷阱收集到3纲9目28科35种2654头个体,捕食性天敌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分别为2.4771、0.8041、0.4149。稻-棉邻作系统捕食性天敌有3纲3目13科17种5971头,优势种为捕食性天敌狼蛛,泽蛙是次优势天敌功能团,捕食性的鞘翅目天敌瓢虫类、步甲等种类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16.
随着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生态工程控制害虫技术已取得较大进展。本研究对实施生态工程控害技术稻田中的稻纵卷叶螟天敌功能团的种群数量及时空动态进行了连续5年的跟踪调查,分别于2009、2011和2013年用扫网法进行系统采样调查分析,以探明生态工程技术对稻纵卷叶螟天敌功能团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尽管年份之间以及不同水稻生育期的天敌功能团数量有差异,但实施生态工程防控技术稻田中的蜻蜓目天敌功能团、肖蛸科天敌功能团和幼虫寄生蜂天敌功能团的种群数量均显著高于农民自防田,分别提高了1.63~8.94、0~3.69和1.20~2.47倍,且数量逐年递增或维持较高水平。本研究结果说明通过实施水稻生态工程控害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稻田稻纵卷叶螟天敌功能团的种群数量,这对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和提高水稻生长中后期的天敌控害作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不同寄主植物对草地螟的营养作用及消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食性昆虫可以在取食后通过消化分解和吸收从食物中获得营养从而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不同植物中营养物质成分在质和量上都有很大差别。本文通过用藜(灰菜)、大豆、向日葵、玉米和马铃薯叶片分别饲喂草地螟,发现取食不同寄主植物不仅显著影响草地螟幼虫的相对取食量、相对生长率和食物利用率(P0.05),而且中肠消化酶活性也不相同。幼虫取食最喜食的藜时,各项营养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的幼虫,其中肠消化酶活性也最高;而饲喂草地螟幼虫不喜食的马铃薯和玉米时,幼虫无论取食量、生长率还是食物利用率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中肠消化酶活性较低,但是某些酶活性随取食时间的增加而升高,这可能是昆虫对不适寄主的一种适应。  相似文献   

18.
玉米地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动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广西南宁地区玉米地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及数量动态、多样性变动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7目35科167种组成,其中捕食性昆虫亚群落占16科86种,以瓢虫科和隐翅虫科为主体;蜘蛛亚群落19科81种,皿蛛科、肖蛸科、球蛛科及狼蛛科为优势类群。各优势类群表现一定的季节变动规律。捕食性天敌种类组成多且结构复杂,对玉米害虫有很好的跟随控制作用,生产上应该加强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稻田生态系统稳定性量化评价指标,通过扫网法调查了2010年和2011年江西省万载县茭湖乡茭湖村有机稻田和化防稻田2种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参数的动态变化,并利用SAS 9.0软件对2种稻田中节肢动物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个体数、物种数、优势集中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连续2年有机稻田物种数(102、145)和个体数(5 228、5 811)均高于化防稻田物种数(78、102)和个体数(2 222、2 329);在2010年水稻生长期,除个别调查日期外,有机稻田优势集中性指数(0.25、0.27、0.15、0.10、0.11、0.09)整体低于化防稻田(0.30、0.40、0.18、0.17、0.24、0.14),多样性指数(1.69、2.44、2.83、2.93、2.85)整体高于化防稻田(1.39、2.24、2.35、2.29、2.49);在2011年水稻生长前、中期,有机稻田优势集中性指数(0.38、0.33、0.27、0.63、0.40)大于化防稻田(0.27、0.32、0.17、0.58、0.20);水稻抽穗扬花期,有机稻田优势集中性指数(0.06、0.04、0.05)低于化防稻田(0.12、0.05、0.12),多样性指数恰好相反。2011—2012连续2年2种类型稻田多元逐步回归方程中仅有Pielou均匀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机稻田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回归系数(1.45、2.37)均小于化防稻田(3.37、3.16);有机稻田的常数(1.24、-0.37)均大于化防稻田(-0.64、-0.44)。表明以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为因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中常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回归系数可作为稻田生态系统稳定性测定指标。  相似文献   

20.
自然天敌的长期保护利用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然天敌对稻飞虱发生数量的控制作用是很大的。特别是在水稻生长前期,天敌的作用使得不施药田的飞虱数量大多低于对照田。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天敌的抑制作用相对下降。但是,如果自然天敌得到长期大面积的保护和利用,它们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就会大大加强,在水稻中后期亦如此。自然天敌的长期大面积保护和利用,不仅可通过增加种库中天敌的种类和多样性,进而增强天敌群落重建和发展的能力,最终提高天敌群落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而且在水稻生长前期,对低密度下稻飞虱的捕食作用,能够推延稻飞虱的发生高峰期,减轻其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